鳟鱼来海曼溪的最后那年 --《在美国钓鳟鱼》(14)
![]() |
这是个陈年旧屁了。海曼溪得名自查尔斯•海曼——他是那种毫无计划的乡下地方的拓荒者,这地方又穷又破又吓人,没几个人愿意待。荒山上排出的水汇成了一条小溪,他就在这小溪边建了个小棚屋,这是1876年的事。不久之后,这条小溪便以海曼为名了。
海曼先生不会读书写字,他自己觉得这样挺好。海曼先生就这样打着零工,年复一年,又一年,再一年。
你的鞋子坏了?
找海曼去修一下。
你家篱笆着火了?
找海曼去救。
海曼天天只以粗碾小麦和甘蓝为食。他总是买上一包百磅装的小麦,再用研钵与舂杵自己研磨。他在他的小棚屋前种甘蓝,伺候甘蓝就像伺候获奖兰花一般。
终其一生,海曼从没喝过咖啡,没沾过烟酒和女人,在他的观念中,碰了就是犯傻。
冬季里,有几条鳟鱼会游到海曼溪中来,然而这条小溪在初夏时几乎完全干涸,更别说有鱼了。
海曼常会捕上一两条鳟鱼,用生鱼配上他的粗麦和他的甘蓝一起吃。直到有一天,他老得再也干不动活儿了。他看起来是那么老,小孩子们觉得他肯定是太坏了,所以才只能独自一人生活,于是孩子们也不敢靠近小棚屋旁的小溪。
这倒丝毫不会困扰海曼,世界上最后一件对他来说没用的东西就是孩子。读书、写字、孩子,都一样,海曼想,他的生活便是磨麦子、种甘蓝和有鳟鱼时捉上一两条。
他看着像九十岁的样子,就这么过了三十年,然后他意识到他快要死了,而事实就是如此。他过世的那年,鳟鱼没有来海曼溪,以后也再也没来过。随着老人的离开,鳟鱼也意识到他们最好还是待在他们原来的地方。
研钵和舂杵从架子上掉下来摔坏了。
小棚屋也烂得精光。
甘蓝地里长满了野草。
在老海曼死后二十年的时候,几个搞垂钓比赛的准备在这一带的溪流中养些鳟鱼。
“这边也可以放些,”其中一人建议道。
“当然,”有人随声附和。
他们把满满一罐子鳟鱼倒进溪中,然而鱼在接触水的一瞬间,全部白肚朝天,尸体顺流向下游漂去。
(译自Richard Brautigan《Trout Fishing in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