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几件小事
看到朋友分享的各国农村的对比照片,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简单而贫苦,可总还是有些许希望。我也不时的想起那里的人与事,笑与哭,苦与痛,现在想来那些日子弥足珍贵,这也给了身处城市中的我最大的慰籍。
小时候村子经常的停电,整个村子都黑漆漆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村子更寂静。身后稍微有一点响动,就认为是父母故事中提到的各种鬼魅在追赶你,你拔腿就跑却总感觉摆脱不掉它,于是边跑边大喊大叫,等到跑到家中,心中的害怕才会消失。晚饭后父母总会出去纳凉或串门,自己与妹妹就会点起白色的蜡烛,放到啤酒瓶的瓶口处,这样高高的竖起来,照的范围就更大些。有时也直接将蜡泥滴在桌子的正中央,等蜡泥快要凝固的时候,将蜡烛的底部固定在桌子上。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线芯就会变的很长,时不时的剪掉线头,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之一。微风过处,烛影摇曳,紧紧的护住蜡烛,以防止它被吹灭。昏黄的蜡烛闪烁着,淡淡的光亮下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屋子的墙壁上也留下大大的脑袋,玩得兴起时也将手放在蜡烛前面,墙上于是就出现各种动物,最拿手的还是小白兔与大灰狼。小孩面对那无边的黑暗总是恐惧的,做作业的时候也有些心不在焉,耳朵不时的留意木门的嘎吱声,如果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爸妈推门而入了。在那无边的黑夜中,等待总是那么漫长,等到终于听到那木门打开的声音,我们总是跑出房门大喊:“妈妈你终于回来了。”
我不知道到了几岁家里才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即使有了电视机,常年的频道只有三四个,中央一台,我们当地的义马台,以及临县的渑池台与新安县台。这些小县城电视台的内容是很少的,播出的内容也没多大意思,偶尔倒是有不错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就是在那个时候看的,每晚十点半准时两集播出,每晚从黑夜中爬起来,偷偷打开电视机,声音放得很小,默默的看着。可电视里的广告很是烦人,总不时的出现在剧情的高潮处,等两集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十二点钟了,每次睡得也很晚,也因此总是遭到父母的痛骂。有时看到一半,母亲就会察觉,然后关掉电视机,大骂我没出息。结果到现在各种老电视剧,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平常看的最多的还是中央一台,那时下午六点的大风车是我们的最爱,可总是闲它太短,没看过瘾。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是大人必看的节目,八点之后的电视剧也是父母的最爱,大都是农村题材的,我们是不感兴趣的,总希望它快点结束,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可等到电视剧结束的时候,我们也早被父母撵上床睡觉了。农村睡觉是很早的,八九点就已经躺在床上了,这点和城市是很不一样的,记得搬到城市里的第一天,街道上的路灯将人的影子印成几个,有浓有淡,我感到很惊奇,不停的踩其他小孩的影子,晚上玩的很开心,可是八点多钟时,母亲就喊我回家睡觉了,九点我家的小屋已经漆黑一片,房东就在门口对我母亲说:“你们睡的太早了,在这里我们可是十点钟才睡觉呢!”以后我们家也逐渐睡得很晚,我出去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我家住在小山的脚下,那山并不陡峭,从门前的小路蜿蜒而上,就能走到小山的山顶。沿途的山坡上,有许多的山枣树,等到秋天成熟的时候,拿着小布袋满山的寻找枣树,摘下来当零食吃,野枣虽然小,却很甜。偶尔会碰到柿子树,就爬到树的顶端,摘那些被乌鸦啄过的红柿子,这样的柿子是最甜的,被啄过的部分在太阳的直射下变得硬硬的,吃起来很有嚼劲。我们还是喜欢下雨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山坡上漫天遍野的飞着“龙龙蛤蚤”。母亲告诉我,它是龙王身上的虱子,龙王打喷嚏下雨时,就会抖抖自己的身体,这些小虫就全部落了下来。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叫曲牙锯天牛,山西以及河南其他地方也叫它“水牛”,我总觉得“龙龙蛤蚤”的叫法更加的有趣。它只有在立秋后的下雨天才会出现,天晴的时候看不到他,他只能在下雨天才能存活。等到晴朗的天再看到它,大多数情况它都正在被蚂蚁肢解,身体一点点的被搬走,留下外面的硬壳与翅膀。不要嫌它恶心,它可是十足的美味。每到立秋后的下雨天,我们就打着雨伞,到山上捕捉这些虫子。这些小虫子并不难抓,它其实飞不了多远,只要跑几步就能逮到。回到家中,将它的外壳与头部拿掉,只留下腹部的肉,清洗完毕,放到油里爆炒,再放入蒜与生姜,就可出锅了。吃起来外焦里嫩,鲜美多汁。如果是母水牛,腹部会更饱满,里面多子,吃起来口感更佳。
离家不远的小河,也是我们的天然乐园,河水并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只到小腿而已。这里是村子洗衣、浇地、喂牛、放羊的主要场所,一到星期天河边总是很热闹。小孩子们经常在挖的小水潭中洗澡、游泳,虽然并不能完全伸展身体,可互相泼水与打闹也可以玩得很尽兴。那时也会结伴去偷看女孩子洗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小河的石头底下,以及河道两边的小洞里,经常可以找到螃蟹,我们就拿一个塑料袋子,从河的上游走到下游,不停的翻着石头,抓尽可能多的河蟹,好回家让母亲炒给我们吃。我们并不抓软壳的螃蟹,那些是坏的螃蟹,小孩吃了是会生病的,至于它的壳为什么是软的,大人总告诉我们是因为水蛇吸走了它壳里的脑汁,所以它看起来病歪歪的、呆呆的,像中了毒一样。这样的说法,总令我们心惊胆战,不敢再去碰这些软壳蟹。等我上初中时,河道里的水渐渐的少了,我偶尔还会去那里。等到高中的时候就完全的干涸了,只剩下一块块圆圆的白色石头。河道里长满了草,村里的人也在河道上挖坑种树,我母亲就曾独自种了五十颗小树苗,并在树上花了不少的心血。可几年前的一场暴雨,久不流水的河道竟然洪水泛滥,黄褐色的洪水从北向南滚滚流去。母亲种的树已经碗口大,却经不住冲击,最后都被洪水卷走了。后来,母亲说起,总是深深的叹息,她本想将这些树留给我的,最后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洪水过后,小河又逐渐干涸,留下的是从上游冲下来的大块石头,此外什么也没有,这几年老家越来越缺水,小河也再也没有流水潺潺了,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记忆中的小河也只能永存在记忆中。
未完待续……
小时候村子经常的停电,整个村子都黑漆漆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村子更寂静。身后稍微有一点响动,就认为是父母故事中提到的各种鬼魅在追赶你,你拔腿就跑却总感觉摆脱不掉它,于是边跑边大喊大叫,等到跑到家中,心中的害怕才会消失。晚饭后父母总会出去纳凉或串门,自己与妹妹就会点起白色的蜡烛,放到啤酒瓶的瓶口处,这样高高的竖起来,照的范围就更大些。有时也直接将蜡泥滴在桌子的正中央,等蜡泥快要凝固的时候,将蜡烛的底部固定在桌子上。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线芯就会变的很长,时不时的剪掉线头,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之一。微风过处,烛影摇曳,紧紧的护住蜡烛,以防止它被吹灭。昏黄的蜡烛闪烁着,淡淡的光亮下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屋子的墙壁上也留下大大的脑袋,玩得兴起时也将手放在蜡烛前面,墙上于是就出现各种动物,最拿手的还是小白兔与大灰狼。小孩面对那无边的黑暗总是恐惧的,做作业的时候也有些心不在焉,耳朵不时的留意木门的嘎吱声,如果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爸妈推门而入了。在那无边的黑夜中,等待总是那么漫长,等到终于听到那木门打开的声音,我们总是跑出房门大喊:“妈妈你终于回来了。”
我不知道到了几岁家里才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即使有了电视机,常年的频道只有三四个,中央一台,我们当地的义马台,以及临县的渑池台与新安县台。这些小县城电视台的内容是很少的,播出的内容也没多大意思,偶尔倒是有不错的电视剧,神雕侠侣就是在那个时候看的,每晚十点半准时两集播出,每晚从黑夜中爬起来,偷偷打开电视机,声音放得很小,默默的看着。可电视里的广告很是烦人,总不时的出现在剧情的高潮处,等两集结束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十二点钟了,每次睡得也很晚,也因此总是遭到父母的痛骂。有时看到一半,母亲就会察觉,然后关掉电视机,大骂我没出息。结果到现在各种老电视剧,从来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遍。平常看的最多的还是中央一台,那时下午六点的大风车是我们的最爱,可总是闲它太短,没看过瘾。新闻联播与天气预报是大人必看的节目,八点之后的电视剧也是父母的最爱,大都是农村题材的,我们是不感兴趣的,总希望它快点结束,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可等到电视剧结束的时候,我们也早被父母撵上床睡觉了。农村睡觉是很早的,八九点就已经躺在床上了,这点和城市是很不一样的,记得搬到城市里的第一天,街道上的路灯将人的影子印成几个,有浓有淡,我感到很惊奇,不停的踩其他小孩的影子,晚上玩的很开心,可是八点多钟时,母亲就喊我回家睡觉了,九点我家的小屋已经漆黑一片,房东就在门口对我母亲说:“你们睡的太早了,在这里我们可是十点钟才睡觉呢!”以后我们家也逐渐睡得很晚,我出去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我家住在小山的脚下,那山并不陡峭,从门前的小路蜿蜒而上,就能走到小山的山顶。沿途的山坡上,有许多的山枣树,等到秋天成熟的时候,拿着小布袋满山的寻找枣树,摘下来当零食吃,野枣虽然小,却很甜。偶尔会碰到柿子树,就爬到树的顶端,摘那些被乌鸦啄过的红柿子,这样的柿子是最甜的,被啄过的部分在太阳的直射下变得硬硬的,吃起来很有嚼劲。我们还是喜欢下雨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山坡上漫天遍野的飞着“龙龙蛤蚤”。母亲告诉我,它是龙王身上的虱子,龙王打喷嚏下雨时,就会抖抖自己的身体,这些小虫就全部落了下来。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叫曲牙锯天牛,山西以及河南其他地方也叫它“水牛”,我总觉得“龙龙蛤蚤”的叫法更加的有趣。它只有在立秋后的下雨天才会出现,天晴的时候看不到他,他只能在下雨天才能存活。等到晴朗的天再看到它,大多数情况它都正在被蚂蚁肢解,身体一点点的被搬走,留下外面的硬壳与翅膀。不要嫌它恶心,它可是十足的美味。每到立秋后的下雨天,我们就打着雨伞,到山上捕捉这些虫子。这些小虫子并不难抓,它其实飞不了多远,只要跑几步就能逮到。回到家中,将它的外壳与头部拿掉,只留下腹部的肉,清洗完毕,放到油里爆炒,再放入蒜与生姜,就可出锅了。吃起来外焦里嫩,鲜美多汁。如果是母水牛,腹部会更饱满,里面多子,吃起来口感更佳。
离家不远的小河,也是我们的天然乐园,河水并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只到小腿而已。这里是村子洗衣、浇地、喂牛、放羊的主要场所,一到星期天河边总是很热闹。小孩子们经常在挖的小水潭中洗澡、游泳,虽然并不能完全伸展身体,可互相泼水与打闹也可以玩得很尽兴。那时也会结伴去偷看女孩子洗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小河的石头底下,以及河道两边的小洞里,经常可以找到螃蟹,我们就拿一个塑料袋子,从河的上游走到下游,不停的翻着石头,抓尽可能多的河蟹,好回家让母亲炒给我们吃。我们并不抓软壳的螃蟹,那些是坏的螃蟹,小孩吃了是会生病的,至于它的壳为什么是软的,大人总告诉我们是因为水蛇吸走了它壳里的脑汁,所以它看起来病歪歪的、呆呆的,像中了毒一样。这样的说法,总令我们心惊胆战,不敢再去碰这些软壳蟹。等我上初中时,河道里的水渐渐的少了,我偶尔还会去那里。等到高中的时候就完全的干涸了,只剩下一块块圆圆的白色石头。河道里长满了草,村里的人也在河道上挖坑种树,我母亲就曾独自种了五十颗小树苗,并在树上花了不少的心血。可几年前的一场暴雨,久不流水的河道竟然洪水泛滥,黄褐色的洪水从北向南滚滚流去。母亲种的树已经碗口大,却经不住冲击,最后都被洪水卷走了。后来,母亲说起,总是深深的叹息,她本想将这些树留给我的,最后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洪水过后,小河又逐渐干涸,留下的是从上游冲下来的大块石头,此外什么也没有,这几年老家越来越缺水,小河也再也没有流水潺潺了,我想以后也不会再有,记忆中的小河也只能永存在记忆中。
未完待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