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读书笔记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说的但是所说的不是道本身。就像我们可以说一个姑娘长得漂亮但是具体漂亮我们可以说这个姑娘皓齿明眸,肤白貌美,丰乳翘臀,但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姑娘在每个人想象中又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自己也是在想的,地球外边是太阳系,太阳系外边是银河系,银河系外边是总星系,总星系外边是什么呢,我一直没有办法理解的那个宇宙,也就是先于宇宙就有的那个东西叫做道。就好像我自己理解的上帝不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但是我权且将其命名外上帝,为了好称呼。
有名讲的是那些能够用逻辑讲清楚的东西,是有形的可分的或清晰可辨的,无名者反之。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说那种东西是冥冥之中存在的就像命运一样。你说有没有命运我相信是有的。为什么我生出来不是一篇树叶或是屎壳郎而是一个人,一个右胳膊有退四肢健全头脑也不是偏离正常的人,从小到大没病没祸,生活在一个小康家庭,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命。
道这个东西有时候指生路、正确的行为方式与成功的行为方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当人们认为的美成为一种普遍认为的美的时候,就不好了。首先在这里涉及几个问题,美这些东西有标准么?当然没有,如果说有,那么你说是谁定的,那个人的标准一定对?显然不可能,对吧。其二对美的认识本来就是一种灌输的概念,像唐代以胖为美。其实现在的美的标准越来越接近西方,而且美的标准大多还与功利的生殖有关系。同理这两句史记上再讲政府的行为容易犯一刀切,其实不只是政府,班级管理也是这样,同样每个人也都是一样的。
关于有无相生,难易想成,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觉得老子的意思是,真是因为有不善,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善,正是因为长我们才知道短,所以我们想要认识什么事短,我们就要有长的东西。老子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相反相成的,有好才有差,有黑才有白。同时世间万物又有一种向相反方向转化的一个过程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不打扰自然的为。
我觉得老子这句话讲得很好,叫什么呢,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让民众生活的好而不从中谋取私利,做事儿不恃指卡人,功成身退,有多少人做的到,现在小到连取个驾照这样的小事,我都要卡一下,你给礼我才给你证,有一点点的权力就是了不得,就要谋私,上行下效,整个社会都是乌烟瘴气的。
关于有道之君行无为之事,我是这么看的,有道的君主知道要无为,无为是有道的表现,你就不去干涉别人,这是对民众最好的教化,上行下效,他自己也知道要不去干涉别人。
不尚贤,使民不争。鄢圣华是这么看的,他说因为尚贤的话确定贤不贤的标准时在当权者的手上,这就会导致人都是去讨好当权者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与才能。在这里我不这么看,我觉得适应时代的变化的话,贤能肯定是要由当权者来定的,比如现在转基因的问题很严峻,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那么我就发布消息,我认定懂这方面的是人才,而把之前懂什么怎么杀虫的不定为人才,这样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这边又有个问题,就是他这边的贤就是主管意义上的贤能,这个观点出现我认为一定是没有考试制度出现导致的,追求贤能统治,这肯定是没有问题,就像柏拉图认为需要有哲学王来统治,但是对精英层的认定有谁来确定这就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一块就可以讲得是现在很多的自主招生上面的徇私舞弊。
我觉得老子讲得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这几点做到的统治者简直是无懈可击。自己身体强壮那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欲望就无欲者刚,无为而治,多么厉害。
老子将道比喻为深渊,我觉得有几点意思,一个呢就是道无处不在,人离开道就像鱼离开水,除非是死了,还有顺水活得舒服,逆水也可以活,只是累一点。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句话中是由有无转换的,有时候我们为了有就要无,我们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就要去保持一种无知的追求知识的状态。我们为了吃更多好吃的
老子说道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一点我觉得也是老子书中很重要而且贯通的一个观点。到究竟是什么道就像鱼处身的水,他就在你身边 就在整个世界中,但是因为他就在你身边所以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你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描述道究竟长什么样。但是描述不出道是什么样子不能说明道就不存在,相反道是无处不在的一样东西。你生活在其中你感觉不到,但是你一旦离开了他,就意味着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不存在了。妄图否认这个道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的我们不能道明讲明这个道,但是要去体会他,然后做出符合道的行为。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着讲的就是我们要与周围人打成一片,而不要自恃清高,但是打成一片并不是说你是要与周围的人同流合污,相反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同时将一身浩然之气去改变周围的黑暗。很多的时候我自己也会犯这个错误,自己有时候就是有些自恃,然后总觉得道不同不足与谋,所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与你割席而居不愿意交往,但是这或许如老子所说不是一种明智的抉择。就像《红楼梦》中的两个性格差异很分明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有才,但是黛玉有才就显得刻薄,对待下人不好,处事的时候也是过于偏狭,不能容人。所以就显得不是特别好相处,我这里不论人的品质,就看人好不好相处,从这里看,可见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是一种交往的大智慧。
老子说圣人不仁,意思是有道之君不是从仁出发的,在这里其实一开始我是存有很大疑问的,就是仁才是有道之君应该做的。但其实老子拒绝仁的意思,就是因为字啊现实中仁往往是被滥用了。就像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贵妇在临死前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正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换到这里来也是一样的,统治者往往借着仁义的名声来实行不义之政。拿着仁义来压制百姓,扩大权势。这一点在父母身上也是一样的,父母有时候也会借着所谓的爱来决定孩子的事,比如婚姻大事,这些事完全不能只有父母来决定,但是往往父母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是好的,可谁知,这却造成了孩子一生的不幸福。所以出发点是好的事结果不一定往往是好的。好心也会办坏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在名利方面一直告诉我们要退,而功成身退的这个观点也是老子艺术中出现了三次。为什么讲功成身退呢,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资源的分配总是会产生矛盾,所以要与别人好好相处的话,就要退一步,功是你的,但是怎么论功行赏是别人的事,如果你在这方面很在意的话往往会引发矛盾,甚至可能原有的名誉与赏赐都没有了。但这并不是说就是让别人随随便便行赏,这需要社会建立一种良性合理的机制,使得社会能够良好的运转。字啊这方面,我觉得现在的食品惩罚机制不够合理,所以食品安全的现状堪忧,但是关于食品安全不是说就是这么样了,我们要致力于通过法律,来实现这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在书中多次提到了一种像婴儿一样的状态。那么那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我认为是一种原初,也就是朴的状态。很多时候在所谓的江湖中浸淫很久之后就会失掉了那份赤子之心。我们不敢该说就说该笑就笑,有什么都藏着掖着,有爱不敢表达,有恨不敢挥拳。处于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没有一种生活的热情,我们心中装了太多欲望,太多龃龉,畏手畏脚,这都是老子不希望我们有的。所谓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讲的也是这个东西。每天都能对四周的事保持一种充分好奇的状态那是多么难的事。而且婴儿有一种不被外界打扰的能力,因为他所知道的了解的就是他自己的愿望。
生而不恃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关于这个我觉得对现在的中国很有借鉴意义。现在中国 的状态就是你只要有一点的权,我就要卡你,我就要弄点贿赂。着真是一个陋习。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帮助了他人也不要报酬,我们做事不要卡别人,我们队别人要有约束,但是约束不能多。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在他诸多篇章中讲了很多关于有无的辩证观。就像这篇中所写的那样,一个房间正是因为他是空的所以才是有用的。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想达成一个目标往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与处理。我们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你就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你想要得到荣誉,那么你就要不争荣誉,不然反而会自取其辱。所以想想吧,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了,就换一个相反的方向去走走试试看。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其实如果真的那么一想的话也对,人活一辈子没有必要争这个那个的,有什么能够比你的身体还重要相必是没有的,那么活着就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雪狐惜命,不但惜自己的命,也要惜别人的命。但是在这里我就有别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时候我根本不会按照明天就回暴死那样的去思考问题。如果我现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不久就回离开人世,或者说我现在面临死刑,和我平常这样或者的状态完全会上两回事啊。如果我知道我就会死,那么我会把我自己的时间都花在自己最亲爱的人身上,我会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身后之事,但是事实上这不可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疑惑。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顺其自然而不求回报,下德不顺为之而有以为。我帮助别人要让别人感到舒服,如果是为了求得回报而去帮助别人不如不帮,帮了还找人厌。帮人也要做到一种像是没有帮助他人的状态。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句话是我在《老子》艺术中最喜欢 的。老子告诉我们要朴素一些,减少自己的欲望,要少读那些满口仁义的道德书,儒家言。这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其实也不是只有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还有我们的社会,在社会中浸淫太久,就会被社会上种种规章制度所束缚,会有一些所谓的世故。我觉得老子其实特别向往一种赤子之心的状态。在人这一层面是这样的,上升到国家也是一样的。一个国家也要朴素,也需要少私寡欲,你看
一个国家如果非常积极主动的开疆拓土,大有所为就会积极的征收税收,那么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一旦到了战争的收益抵不上农民的利益支出,我相信剩下的就只是,戍卒叫函谷举,国之覆没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总是保持者一种非常积极进取的状态就会有害,而国家也总是通过僵化不变的仁义来治国就会让民众反感。也要学会用黄老之学来治国,修生养息以静制动。
不知常,妄作,凶。这话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要知常(客观规律),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话做事情就会妄作,这边要很注意妄字,老子不是反对什么都不要做,老子反对的是妄作,也就是妄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害。这与我们一直 再说老子就是提倡我们清静无为,我们只是需要坐着就好了,别的什么事都不用管,因为要顺其自然嘛,所以我们该考差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复习都会考差,所以我就别复习了呗。但这个不是老子的观点,或许你学的东西就那样了,但是如果你违反平时的睡觉规律,在考试前玩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是妄作,你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就迷迷糊糊,肯定会考差。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在这里老子给我们指出了四种政府的特点。最好的政府就是我们知道他有,他在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但是我们以为政府什么都没有干,我们往往会觉得政府做的好事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记住多少,但是有政府不好的事的话就会记住。所以做的最好的政府往往会让人们觉得政府的官员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嘛,什么事情都没有干。那么下一级的政府就是高举着仁义之旗来治国,这时候往往是会让社会在经济或别的方面有些进步,但是因为政府往往不是根据道来治国,所以有的时候会好心办坏事。在下一级的政府则是凭借手中的威权、暴力机器来让民众害怕,从而服从其统治,而我认为着一类政府往往会在最后的时候变成老子所说的最后一种政府就是侮之。我已经收不了你这个政府了,我要推翻你,不管你的威权是有多么可怕。所以政府运行的时候就需要像第一种政府一样。同样,这里政府也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在这里也要注意到自由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老子里所谓的自由就是以你自己为中心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圈,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这个圈就是无限大,比如说你自己一个人呗扔到孤岛上了,这时候你在孤岛上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你如果在和别人相处,这时候就会需要把你自己的圈缩小。理论上,这个圈缩到最小就是你自己,你是自己的主人,你自己可以在不妨碍外界的情况下给予自己自由。而我觉得不管在任何时候,这种自由是你最后要坚守的,也是必须坚守的。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句话说得是有道之君整天行路也不会放弃辎重。虽然在欣赏华美的宫阙楼台的时候,也是喜怒不形于色。其实本来有一句老话,自己一直是记在心中叫做轻装上阵,我们做很多事的时候要在心中一无挂念然后才会成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放弃的东西却会在之后成为我们不得不担负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恒的状态,不会因为要上阵而放弃盔甲盾牌。要有全局观,不能顾此失彼。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这句话说的是最上等的一种道德是要顺其自然而不图回报,最下的道德的是不顺其自然而且图回报。关于这个我想到的是最近很火的冰桶挑战,就是拿一桶冰水从头上浇下去,然后再点名三个人也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要捐100美元,说这是为了关注渐冻症患者。我感觉这就是一种作秀,很多人参与进来并不是为了捐钱啊或是关注渐冻症患者,他们想做的只是参与这个游戏,他们甚至连这个病是什么也不知道,但是玩的不亦乐乎。我觉得这就不是一种上德,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渐冻症患者,但本质有一种求回报的心态在里面,因为我参与这个游戏就是要告诉别人我也在为这个渐冻症患者努力,但是其实甚至都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最上的品德就是要帮助别人还让别人觉得没有被帮助一样,你帮助了别人也别一天到晚在嘴上提着,显得帮助过别人就得让别人记恩,然后再回报你,那样的话你不如就别帮忙好了,你的本质的出发点已经是伪善的了。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关于道德方面的判断的时候你那一些条条框框去束缚别人是不适合的。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事,理论上大家交了钱之后就是谁先到水先坐,让不让座,这就是属于道德范围的事,你如果政府硬要管的话就会让民众反感,因为有时候比如说我是年轻人但是我今天干了一整天重活我很累我想坐着着很合理嘛,你政府在这里插一手就有一种道德胁迫的意味在里面。所以政府遇到这种事,要做的就是加强道德的培养而不是说拉着手叫他们遵守道德。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民。关于愚民,一直是有误解的。误解在于将这个愚理解为愚弄,其实老子的想法不是要愚弄民众,也不是要使百姓变得愚蠢,实行所谓的愚民政策。老子在书中也用愚来形容圣人。其实这里的愚当用朴实无华来解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人过分关注利益,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往往可以耍尽手段、用尽心机,展现了人性极恶的那一部分。所以在当今依旧是可以用老子的思想来建设国家、改善社会环境。很多时候人就是太聪明,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有时候人就喜欢玩点小聪明,所以人就要学会淳朴,回归本真。不仅是为人之道,亦是治国之理,也就是大巧若拙。
道是可以说的但是所说的不是道本身。就像我们可以说一个姑娘长得漂亮但是具体漂亮我们可以说这个姑娘皓齿明眸,肤白貌美,丰乳翘臀,但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姑娘在每个人想象中又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自己也是在想的,地球外边是太阳系,太阳系外边是银河系,银河系外边是总星系,总星系外边是什么呢,我一直没有办法理解的那个宇宙,也就是先于宇宙就有的那个东西叫做道。就好像我自己理解的上帝不是基督教中的上帝,但是我权且将其命名外上帝,为了好称呼。
有名讲的是那些能够用逻辑讲清楚的东西,是有形的可分的或清晰可辨的,无名者反之。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说那种东西是冥冥之中存在的就像命运一样。你说有没有命运我相信是有的。为什么我生出来不是一篇树叶或是屎壳郎而是一个人,一个右胳膊有退四肢健全头脑也不是偏离正常的人,从小到大没病没祸,生活在一个小康家庭,为什么,我觉得就是命。
道这个东西有时候指生路、正确的行为方式与成功的行为方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当人们认为的美成为一种普遍认为的美的时候,就不好了。首先在这里涉及几个问题,美这些东西有标准么?当然没有,如果说有,那么你说是谁定的,那个人的标准一定对?显然不可能,对吧。其二对美的认识本来就是一种灌输的概念,像唐代以胖为美。其实现在的美的标准越来越接近西方,而且美的标准大多还与功利的生殖有关系。同理这两句史记上再讲政府的行为容易犯一刀切,其实不只是政府,班级管理也是这样,同样每个人也都是一样的。
关于有无相生,难易想成,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觉得老子的意思是,真是因为有不善,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善,正是因为长我们才知道短,所以我们想要认识什么事短,我们就要有长的东西。老子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相反相成的,有好才有差,有黑才有白。同时世间万物又有一种向相反方向转化的一个过程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不打扰自然的为。
我觉得老子这句话讲得很好,叫什么呢,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让民众生活的好而不从中谋取私利,做事儿不恃指卡人,功成身退,有多少人做的到,现在小到连取个驾照这样的小事,我都要卡一下,你给礼我才给你证,有一点点的权力就是了不得,就要谋私,上行下效,整个社会都是乌烟瘴气的。
关于有道之君行无为之事,我是这么看的,有道的君主知道要无为,无为是有道的表现,你就不去干涉别人,这是对民众最好的教化,上行下效,他自己也知道要不去干涉别人。
不尚贤,使民不争。鄢圣华是这么看的,他说因为尚贤的话确定贤不贤的标准时在当权者的手上,这就会导致人都是去讨好当权者而不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与才能。在这里我不这么看,我觉得适应时代的变化的话,贤能肯定是要由当权者来定的,比如现在转基因的问题很严峻,需要这方面的人才,那么我就发布消息,我认定懂这方面的是人才,而把之前懂什么怎么杀虫的不定为人才,这样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这边又有个问题,就是他这边的贤就是主管意义上的贤能,这个观点出现我认为一定是没有考试制度出现导致的,追求贤能统治,这肯定是没有问题,就像柏拉图认为需要有哲学王来统治,但是对精英层的认定有谁来确定这就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一块就可以讲得是现在很多的自主招生上面的徇私舞弊。
我觉得老子讲得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这几点做到的统治者简直是无懈可击。自己身体强壮那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欲望就无欲者刚,无为而治,多么厉害。
老子将道比喻为深渊,我觉得有几点意思,一个呢就是道无处不在,人离开道就像鱼离开水,除非是死了,还有顺水活得舒服,逆水也可以活,只是累一点。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句话中是由有无转换的,有时候我们为了有就要无,我们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就要去保持一种无知的追求知识的状态。我们为了吃更多好吃的
老子说道渊兮似万物之宗。这一点我觉得也是老子书中很重要而且贯通的一个观点。到究竟是什么道就像鱼处身的水,他就在你身边 就在整个世界中,但是因为他就在你身边所以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你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描述道究竟长什么样。但是描述不出道是什么样子不能说明道就不存在,相反道是无处不在的一样东西。你生活在其中你感觉不到,但是你一旦离开了他,就意味着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不存在了。妄图否认这个道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的我们不能道明讲明这个道,但是要去体会他,然后做出符合道的行为。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着讲的就是我们要与周围人打成一片,而不要自恃清高,但是打成一片并不是说你是要与周围的人同流合污,相反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同时将一身浩然之气去改变周围的黑暗。很多的时候我自己也会犯这个错误,自己有时候就是有些自恃,然后总觉得道不同不足与谋,所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与你割席而居不愿意交往,但是这或许如老子所说不是一种明智的抉择。就像《红楼梦》中的两个性格差异很分明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两个人都是一样的有才,但是黛玉有才就显得刻薄,对待下人不好,处事的时候也是过于偏狭,不能容人。所以就显得不是特别好相处,我这里不论人的品质,就看人好不好相处,从这里看,可见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是一种交往的大智慧。
老子说圣人不仁,意思是有道之君不是从仁出发的,在这里其实一开始我是存有很大疑问的,就是仁才是有道之君应该做的。但其实老子拒绝仁的意思,就是因为字啊现实中仁往往是被滥用了。就像法国大革命的时候,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贵妇在临死前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正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换到这里来也是一样的,统治者往往借着仁义的名声来实行不义之政。拿着仁义来压制百姓,扩大权势。这一点在父母身上也是一样的,父母有时候也会借着所谓的爱来决定孩子的事,比如婚姻大事,这些事完全不能只有父母来决定,但是往往父母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是好的,可谁知,这却造成了孩子一生的不幸福。所以出发点是好的事结果不一定往往是好的。好心也会办坏事。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在名利方面一直告诉我们要退,而功成身退的这个观点也是老子艺术中出现了三次。为什么讲功成身退呢,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资源的分配总是会产生矛盾,所以要与别人好好相处的话,就要退一步,功是你的,但是怎么论功行赏是别人的事,如果你在这方面很在意的话往往会引发矛盾,甚至可能原有的名誉与赏赐都没有了。但这并不是说就是让别人随随便便行赏,这需要社会建立一种良性合理的机制,使得社会能够良好的运转。字啊这方面,我觉得现在的食品惩罚机制不够合理,所以食品安全的现状堪忧,但是关于食品安全不是说就是这么样了,我们要致力于通过法律,来实现这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在书中多次提到了一种像婴儿一样的状态。那么那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我认为是一种原初,也就是朴的状态。很多时候在所谓的江湖中浸淫很久之后就会失掉了那份赤子之心。我们不敢该说就说该笑就笑,有什么都藏着掖着,有爱不敢表达,有恨不敢挥拳。处于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没有一种生活的热情,我们心中装了太多欲望,太多龃龉,畏手畏脚,这都是老子不希望我们有的。所谓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讲的也是这个东西。每天都能对四周的事保持一种充分好奇的状态那是多么难的事。而且婴儿有一种不被外界打扰的能力,因为他所知道的了解的就是他自己的愿望。
生而不恃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关于这个我觉得对现在的中国很有借鉴意义。现在中国 的状态就是你只要有一点的权,我就要卡你,我就要弄点贿赂。着真是一个陋习。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帮助了他人也不要报酬,我们做事不要卡别人,我们队别人要有约束,但是约束不能多。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在他诸多篇章中讲了很多关于有无的辩证观。就像这篇中所写的那样,一个房间正是因为他是空的所以才是有用的。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想达成一个目标往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与处理。我们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你就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姿态,你想要得到荣誉,那么你就要不争荣誉,不然反而会自取其辱。所以想想吧,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了,就换一个相反的方向去走走试试看。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其实如果真的那么一想的话也对,人活一辈子没有必要争这个那个的,有什么能够比你的身体还重要相必是没有的,那么活着就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雪狐惜命,不但惜自己的命,也要惜别人的命。但是在这里我就有别的问题,那就是很多时候我根本不会按照明天就回暴死那样的去思考问题。如果我现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不久就回离开人世,或者说我现在面临死刑,和我平常这样或者的状态完全会上两回事啊。如果我知道我就会死,那么我会把我自己的时间都花在自己最亲爱的人身上,我会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身后之事,但是事实上这不可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疑惑。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顺其自然而不求回报,下德不顺为之而有以为。我帮助别人要让别人感到舒服,如果是为了求得回报而去帮助别人不如不帮,帮了还找人厌。帮人也要做到一种像是没有帮助他人的状态。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句话是我在《老子》艺术中最喜欢 的。老子告诉我们要朴素一些,减少自己的欲望,要少读那些满口仁义的道德书,儒家言。这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其实也不是只有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还有我们的社会,在社会中浸淫太久,就会被社会上种种规章制度所束缚,会有一些所谓的世故。我觉得老子其实特别向往一种赤子之心的状态。在人这一层面是这样的,上升到国家也是一样的。一个国家也要朴素,也需要少私寡欲,你看
一个国家如果非常积极主动的开疆拓土,大有所为就会积极的征收税收,那么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一旦到了战争的收益抵不上农民的利益支出,我相信剩下的就只是,戍卒叫函谷举,国之覆没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总是保持者一种非常积极进取的状态就会有害,而国家也总是通过僵化不变的仁义来治国就会让民众反感。也要学会用黄老之学来治国,修生养息以静制动。
不知常,妄作,凶。这话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要知常(客观规律),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话做事情就会妄作,这边要很注意妄字,老子不是反对什么都不要做,老子反对的是妄作,也就是妄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有害。这与我们一直 再说老子就是提倡我们清静无为,我们只是需要坐着就好了,别的什么事都不用管,因为要顺其自然嘛,所以我们该考差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复习都会考差,所以我就别复习了呗。但这个不是老子的观点,或许你学的东西就那样了,但是如果你违反平时的睡觉规律,在考试前玩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是妄作,你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就迷迷糊糊,肯定会考差。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在这里老子给我们指出了四种政府的特点。最好的政府就是我们知道他有,他在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但是我们以为政府什么都没有干,我们往往会觉得政府做的好事是理所当然的而没有记住多少,但是有政府不好的事的话就会记住。所以做的最好的政府往往会让人们觉得政府的官员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嘛,什么事情都没有干。那么下一级的政府就是高举着仁义之旗来治国,这时候往往是会让社会在经济或别的方面有些进步,但是因为政府往往不是根据道来治国,所以有的时候会好心办坏事。在下一级的政府则是凭借手中的威权、暴力机器来让民众害怕,从而服从其统治,而我认为着一类政府往往会在最后的时候变成老子所说的最后一种政府就是侮之。我已经收不了你这个政府了,我要推翻你,不管你的威权是有多么可怕。所以政府运行的时候就需要像第一种政府一样。同样,这里政府也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在这里也要注意到自由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老子里所谓的自由就是以你自己为中心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圈,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这个圈就是无限大,比如说你自己一个人呗扔到孤岛上了,这时候你在孤岛上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你如果在和别人相处,这时候就会需要把你自己的圈缩小。理论上,这个圈缩到最小就是你自己,你是自己的主人,你自己可以在不妨碍外界的情况下给予自己自由。而我觉得不管在任何时候,这种自由是你最后要坚守的,也是必须坚守的。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句话说得是有道之君整天行路也不会放弃辎重。虽然在欣赏华美的宫阙楼台的时候,也是喜怒不形于色。其实本来有一句老话,自己一直是记在心中叫做轻装上阵,我们做很多事的时候要在心中一无挂念然后才会成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放弃的东西却会在之后成为我们不得不担负的更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保持一种恒的状态,不会因为要上阵而放弃盔甲盾牌。要有全局观,不能顾此失彼。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这句话说的是最上等的一种道德是要顺其自然而不图回报,最下的道德的是不顺其自然而且图回报。关于这个我想到的是最近很火的冰桶挑战,就是拿一桶冰水从头上浇下去,然后再点名三个人也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要捐100美元,说这是为了关注渐冻症患者。我感觉这就是一种作秀,很多人参与进来并不是为了捐钱啊或是关注渐冻症患者,他们想做的只是参与这个游戏,他们甚至连这个病是什么也不知道,但是玩的不亦乐乎。我觉得这就不是一种上德,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渐冻症患者,但本质有一种求回报的心态在里面,因为我参与这个游戏就是要告诉别人我也在为这个渐冻症患者努力,但是其实甚至都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最上的品德就是要帮助别人还让别人觉得没有被帮助一样,你帮助了别人也别一天到晚在嘴上提着,显得帮助过别人就得让别人记恩,然后再回报你,那样的话你不如就别帮忙好了,你的本质的出发点已经是伪善的了。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关于道德方面的判断的时候你那一些条条框框去束缚别人是不适合的。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事,理论上大家交了钱之后就是谁先到水先坐,让不让座,这就是属于道德范围的事,你如果政府硬要管的话就会让民众反感,因为有时候比如说我是年轻人但是我今天干了一整天重活我很累我想坐着着很合理嘛,你政府在这里插一手就有一种道德胁迫的意味在里面。所以政府遇到这种事,要做的就是加强道德的培养而不是说拉着手叫他们遵守道德。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民。关于愚民,一直是有误解的。误解在于将这个愚理解为愚弄,其实老子的想法不是要愚弄民众,也不是要使百姓变得愚蠢,实行所谓的愚民政策。老子在书中也用愚来形容圣人。其实这里的愚当用朴实无华来解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人过分关注利益,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往往可以耍尽手段、用尽心机,展现了人性极恶的那一部分。所以在当今依旧是可以用老子的思想来建设国家、改善社会环境。很多时候人就是太聪明,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有时候人就喜欢玩点小聪明,所以人就要学会淳朴,回归本真。不仅是为人之道,亦是治国之理,也就是大巧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