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苦读 方看世界
在豆瓣、知乎上只有有关于“读书”、“阅读”的问题一般都会在热门话题上徘徊好久。仔细想了想读书这么一个简单、至少有几千年历史的行为,为啥还让一代一代人纠结与疑问?其实无外乎有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且不可能有定论"在困扰着我们:
1. 读什么书?
2. 如何真的静下心来读书,不走神、不分心?
3.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4. 如何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对我而言,针对以上4个问题做回应,真的有些心虚,因为真正懂得“看书”、体会到阅读之趣竟然是自己研究生毕业、工作一两年后,想想真是汗颜,当年本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硬着头皮看了相关论题的十来本书后,照猫画虎胡拼乱凑而成,既没有掌握哪些书中的精髓,也没有接地气的针对论题做思考和研究,真心愧对7年的大学时光!老爸老妈每每和我“大争论”辩不过的时候,都会用嘲弄的口吻说“你还是个读书人呢,怎么这点常识道理都不懂!”哎——现在想想,自己哪敢称为读书人啊,上学时,课本都没有好好翻个遍,出了学校,两眼一抹黑,发现需要掌握的知识真的跟脑袋上的繁星一样,多到数完要断气的地步,可转身发现已经没有了像在校园里学习一样的“整块时间”和清净,这个时候才两行老泪涌上眼眶:妈的,毕业了,才发现学校美好到爆表啊!!
中秋和好友Summer桑一起回学校打印成绩单,问他重返大学的感受,小伙特淡定地说,感觉就是在这里过了一个4年的悠长假期,说完还抓了一把自己的鸟窝乱发,靠,你真以为自己是木村拓哉啊!!??
我:如果有时光机,你还来这里度假吗?
他:嗯。。度吧,不过4年就算了,4天好了,没读书的4年确实太耗费生命了。
-----------------------------------读什么书?-------------------------------------
既然已经没了逆转的机会,那就只能边想办法填饱肚子,边使劲读书来弥补上学期间逃课睡懒觉、听朋克、在学校门口摆摊卖打口卡带、操场边上等着偶遇帅哥搭讪的打屁时间啦。以前看一个喜欢的专栏作家说她每周要读200页以上的书3-4本,这么算算,她一年至少要读150本书。那时候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一年能读5本书都算是奇迹了,怎么做到一周读5本的?一天读一本能理解书里的意思吗?
后来经过小熊老师推荐,读了投资大师芒格写得《穷查理宝典》,他本人也是股神巴菲特最好的生意伙伴、生活益友。芒格是有着哈佛法学院精英光环围绕的人,但他却很少提及大学时代的经历,相反,他说自己“只要手里捧着书,就没有觉得时间是虚度”,他把和巴菲特能够缔造最有钱公司的功劳归功于“读书”。这2位老人一辈子都在做“让钱赚钱”的生意,芒格说能够让钱为自己赚钱的方法就是用各种领域的知识去考核和检验某个行业或者公司,然后确定是不是要投资。而各种领域的知识当然源于他从不间断地阅读和思考。
那么,我觉得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很好地解答了第一个疑问:读什么样的书?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书,都应该读,不要去挑捡。保持好奇心,对每个行业、每种现象、每个有意思的人都有“探究精神”,进而展开阅读,相信书这叶扁舟会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
走出象牙塔后,我才开始真正意义地“跟着兴趣去阅读”,我好奇经济运转、政治体系、社会形成、电影语言等等,这些都促使我找书来读,当然,现在读的还是不够多,不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论点,我仍然会坚定地读书,一页一页翻过,体会广袤世界的变迁。
-----------------------------------如何静心?-------------------------------------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白羊座,就知道专注、静心做一件事比戒毒还难。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看完《纸牌屋》后对“专注”理解的总结,专注看似简单,不就是花较多的时间、脑子里不想吃喝拉撒睡和变成美人胚,干一件事并且想法设法把它做好。做起来,真得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么“潮骚”,手机、IPAD、电脑每一个看起来都比和“书”死磕有趣得多!翻几页书,拿出手机看看朋友晒美食、秀恩爱,靠,内心极度郁闷发誓再也不看这些小人zhuangiblity,专心看书,可是再翻几页还是看不下去,于是又开始看美剧、日漫。这就是我的读书写照啊!
真正让我有所改观是我看了一个财经女记者对雷军的采访,虽然自己的小米手机狂死机,对雷先生的“为发烧而生”有点质疑,但还是得佩服他的“龟毛”。做一次发布会,海报、PPT要改成百上千遍!一个标点不舒服能纠结一夜,把设计师们搞得发疯崩溃!看完这篇报道,我忽然觉得什么静不下心、读不下去通通都是废话,狠不下心对自己狠,那就甘心一辈子这样吊儿郎当吧。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每天逼自己【每天比前一天多读一会书】,也开始学习用笔记本管理实践,每天起床花18分钟仔细想想今天要做的事,全部写到笔记本上,并且再花几分钟把要做的事做个优先级的排序,就这样开启动力一天!从每天只能蹲厕所读个20分钟,逐渐演变成能够在午饭后看1小时,睡前1小时,时而用Kindle,时而是纸质书。读完以后,特别有感触的,就赶紧逼自己记读书笔记或者写个小短评,写作会帮助你梳理读书的感想,串联所有知识点!绝对是不写不知道!
-----------------------------------慢读快读?-------------------------------------
再来说说阅读速度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纳闷自己就这么一页页读,再一目十行,一本200页的书也要读4个小时,读的过程一点也不享受。但是白羊座你懂的,就特别追求速度的快感,不快过刘翔就想掐死的念头,所以当初我四处打探如何“读书读得快”。
在某理财网站线下活动的时候,我有机会见到了水湄物语,她是出了名的读书快,一年100多本书的“读霸”,可她却反对为了读书快而读书快,“你如果参加接力赛应该能快则快,如果你参加马拉松,当然是更享受一直跑得过程,读书更应该像后者,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一定要坚持。”
于是乎,我就开始慢慢不在意一天到底能读几页书了(这也是和自己死磕的一次对抗赛)。因为不喜欢跳读,那就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看到好的语句,顺手记下来,只要坚持每天固定留足读书时间,等一定时间过去,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速度并不慢,截止到9月,2014年我已经读了52本书!比之前一年读5本,确实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深度广度?-------------------------------------
最近知乎关于“读书”的热门问题是,读书要广泛地读还是往深的读?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矛盾。万事其实就一个道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腹中有书气自华,如果没有读书读到一定量,又怎么能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和兴趣所在?如何把自己的兴趣挖掘的更深?所以读书最原始的动力是你对某个事物的朦胧喜欢,当你开始跟着书籍去旅行就会发现,你喜欢的人或者事物被具体化、丰满化,它不仅有华美的袍子,上面也有虱子,你还要爱吗?当你意识到“读书也要抉择”的时候,说明在读书的“量”的累积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峰值,这时候就可以挖掘深度了。忽然让我想到在沙漠打井的感觉,要找到地表下方的水源就要不断寻找和探测,找到以后,坚持不懈的向下挖就好,一定会让你喝到最甜美的水!
我想,读书,就是这么一件又大又小的事吧!
1. 读什么书?
2. 如何真的静下心来读书,不走神、不分心?
3.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4. 如何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对我而言,针对以上4个问题做回应,真的有些心虚,因为真正懂得“看书”、体会到阅读之趣竟然是自己研究生毕业、工作一两年后,想想真是汗颜,当年本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硬着头皮看了相关论题的十来本书后,照猫画虎胡拼乱凑而成,既没有掌握哪些书中的精髓,也没有接地气的针对论题做思考和研究,真心愧对7年的大学时光!老爸老妈每每和我“大争论”辩不过的时候,都会用嘲弄的口吻说“你还是个读书人呢,怎么这点常识道理都不懂!”哎——现在想想,自己哪敢称为读书人啊,上学时,课本都没有好好翻个遍,出了学校,两眼一抹黑,发现需要掌握的知识真的跟脑袋上的繁星一样,多到数完要断气的地步,可转身发现已经没有了像在校园里学习一样的“整块时间”和清净,这个时候才两行老泪涌上眼眶:妈的,毕业了,才发现学校美好到爆表啊!!
中秋和好友Summer桑一起回学校打印成绩单,问他重返大学的感受,小伙特淡定地说,感觉就是在这里过了一个4年的悠长假期,说完还抓了一把自己的鸟窝乱发,靠,你真以为自己是木村拓哉啊!!??
我:如果有时光机,你还来这里度假吗?
他:嗯。。度吧,不过4年就算了,4天好了,没读书的4年确实太耗费生命了。
-----------------------------------读什么书?-------------------------------------
既然已经没了逆转的机会,那就只能边想办法填饱肚子,边使劲读书来弥补上学期间逃课睡懒觉、听朋克、在学校门口摆摊卖打口卡带、操场边上等着偶遇帅哥搭讪的打屁时间啦。以前看一个喜欢的专栏作家说她每周要读200页以上的书3-4本,这么算算,她一年至少要读150本书。那时候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一年能读5本书都算是奇迹了,怎么做到一周读5本的?一天读一本能理解书里的意思吗?
后来经过小熊老师推荐,读了投资大师芒格写得《穷查理宝典》,他本人也是股神巴菲特最好的生意伙伴、生活益友。芒格是有着哈佛法学院精英光环围绕的人,但他却很少提及大学时代的经历,相反,他说自己“只要手里捧着书,就没有觉得时间是虚度”,他把和巴菲特能够缔造最有钱公司的功劳归功于“读书”。这2位老人一辈子都在做“让钱赚钱”的生意,芒格说能够让钱为自己赚钱的方法就是用各种领域的知识去考核和检验某个行业或者公司,然后确定是不是要投资。而各种领域的知识当然源于他从不间断地阅读和思考。
那么,我觉得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很好地解答了第一个疑问:读什么样的书?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书,都应该读,不要去挑捡。保持好奇心,对每个行业、每种现象、每个有意思的人都有“探究精神”,进而展开阅读,相信书这叶扁舟会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
走出象牙塔后,我才开始真正意义地“跟着兴趣去阅读”,我好奇经济运转、政治体系、社会形成、电影语言等等,这些都促使我找书来读,当然,现在读的还是不够多,不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论点,我仍然会坚定地读书,一页一页翻过,体会广袤世界的变迁。
-----------------------------------如何静心?-------------------------------------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白羊座,就知道专注、静心做一件事比戒毒还难。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看完《纸牌屋》后对“专注”理解的总结,专注看似简单,不就是花较多的时间、脑子里不想吃喝拉撒睡和变成美人胚,干一件事并且想法设法把它做好。做起来,真得不容易,特别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么“潮骚”,手机、IPAD、电脑每一个看起来都比和“书”死磕有趣得多!翻几页书,拿出手机看看朋友晒美食、秀恩爱,靠,内心极度郁闷发誓再也不看这些小人zhuangiblity,专心看书,可是再翻几页还是看不下去,于是又开始看美剧、日漫。这就是我的读书写照啊!
真正让我有所改观是我看了一个财经女记者对雷军的采访,虽然自己的小米手机狂死机,对雷先生的“为发烧而生”有点质疑,但还是得佩服他的“龟毛”。做一次发布会,海报、PPT要改成百上千遍!一个标点不舒服能纠结一夜,把设计师们搞得发疯崩溃!看完这篇报道,我忽然觉得什么静不下心、读不下去通通都是废话,狠不下心对自己狠,那就甘心一辈子这样吊儿郎当吧。
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开始每天逼自己【每天比前一天多读一会书】,也开始学习用笔记本管理实践,每天起床花18分钟仔细想想今天要做的事,全部写到笔记本上,并且再花几分钟把要做的事做个优先级的排序,就这样开启动力一天!从每天只能蹲厕所读个20分钟,逐渐演变成能够在午饭后看1小时,睡前1小时,时而用Kindle,时而是纸质书。读完以后,特别有感触的,就赶紧逼自己记读书笔记或者写个小短评,写作会帮助你梳理读书的感想,串联所有知识点!绝对是不写不知道!
-----------------------------------慢读快读?-------------------------------------
再来说说阅读速度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纳闷自己就这么一页页读,再一目十行,一本200页的书也要读4个小时,读的过程一点也不享受。但是白羊座你懂的,就特别追求速度的快感,不快过刘翔就想掐死的念头,所以当初我四处打探如何“读书读得快”。
在某理财网站线下活动的时候,我有机会见到了水湄物语,她是出了名的读书快,一年100多本书的“读霸”,可她却反对为了读书快而读书快,“你如果参加接力赛应该能快则快,如果你参加马拉松,当然是更享受一直跑得过程,读书更应该像后者,自己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一定要坚持。”
于是乎,我就开始慢慢不在意一天到底能读几页书了(这也是和自己死磕的一次对抗赛)。因为不喜欢跳读,那就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看到好的语句,顺手记下来,只要坚持每天固定留足读书时间,等一定时间过去,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速度并不慢,截止到9月,2014年我已经读了52本书!比之前一年读5本,确实有了不小的“成就感”!
-----------------------------------深度广度?-------------------------------------
最近知乎关于“读书”的热门问题是,读书要广泛地读还是往深的读?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矛盾。万事其实就一个道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腹中有书气自华,如果没有读书读到一定量,又怎么能发现自己的阅读偏好和兴趣所在?如何把自己的兴趣挖掘的更深?所以读书最原始的动力是你对某个事物的朦胧喜欢,当你开始跟着书籍去旅行就会发现,你喜欢的人或者事物被具体化、丰满化,它不仅有华美的袍子,上面也有虱子,你还要爱吗?当你意识到“读书也要抉择”的时候,说明在读书的“量”的累积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峰值,这时候就可以挖掘深度了。忽然让我想到在沙漠打井的感觉,要找到地表下方的水源就要不断寻找和探测,找到以后,坚持不懈的向下挖就好,一定会让你喝到最甜美的水!
我想,读书,就是这么一件又大又小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