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雨了
![]() |
昏暗的天空,绵绵的细雨,北京又下雨了,只是不再像前几日那般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安静温柔落下的雨滴都让人想不起广渠门下、房山乡间逝去的那些生命。
这两年北京的夏天很是凉爽,天空中总不断有雨纷纷落下。还记得去年的此时,面对城市内迟迟消退不去的积水,人们还兴致盎然地调侃说,“来北京看海吧!”
韩寒说过,城市可能让生活更美好,也可能让生活更糟糕。今年夏天,在城市内看海的轻松惬意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内涝消失无踪。
电视上、网络上不断出现有人溺亡的新闻图片,看着那些被关在车里无法逃生的人们,意识到自己跟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不免觉得背脊发凉。
那天我也出门了。
和好友早早约好去看萧敬腾的演唱会,出了地铁才发现天道不正常,不足一分钟,便已经浑身湿透。半夜淌着水到家后打开电视,才知道家门口发生的这一切,和好友暗自庆幸自己不是有车一族的同时,也为死者觉得难过。
城内雨水泛滥的境况就像是1998年老家的洪灾。
7月25日北京发布暴雨蓝色警报后,人群中迅速蔓延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单位的同事纷纷表示要提前下班,这种谈“雨”色变源自于劫后余生的恐惧,更源自于无法给市民提供安全保障的城市。
在网上和网友们聊天,来自南方的朋友们坦言根本不能理解一场大雨为何就能让一座城市如此狼狈,还是自我标榜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同样降水量的雨况在南方城市司空见惯,尽管也给市民带来了不便,却很少听说有人死于城市内涝。
据事后统计,当时除了紫禁城、雍和宫等极个别地方,北京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被淹的现象。如此广泛的内涝,归根结底,这该是北京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失灵。
北京所在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相比南方,降水量更少。在北京上大学的几年,夏天甚至看不到一滴雨水,排水系统必定不如南方城市完善,并且多年的维护不周也肯定导致管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淤塞。
而这两年连续不断的夏季雨水,降水量的猛增让排水管道出现了“消化不良”,城市内的积水无法迅速排入河道,只能留在城内形成“内海”。
惊恐的人们此时开始关注国外城市的排水系统。巴黎的地下排水管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雨水落到地面便迅速了无踪迹;东京的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于2006年,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而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于1865年完工,全长达到2000公里,污水全部都被排往大海。
对于想要成为国际顶级大都市的北京来说,除了光鲜亮丽的外表,这些常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该是城市努力的方向。
尽管这次大雨让北京倍受打击,但是北京市民的素质却经住了考验。在7月30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有人撰稿《暴雨考验下唯一合格的是北京市民》。的确如此,在暴雨肆掠的当时,就有人发微薄说能为就近不能回家的市民提供住所、热水;而在首都机场,更是有人自发驾车接滞留机场的旅客回家。
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天安门广场上人们振臂齐呼的口号,“中国加油,汶川加油!”危难时刻,总是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王啸坤有一首歌,叫《北京下雨了》,虽然无关乎城市内涝,但是却唱出了北京人现在心底的那一丝忧虑和悲凉——悲伤的天空太躁动,这不仅是个骗人的季节,更是个要人命的季节。
(写于2012年8月1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