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塘(九)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年三十的早上下了大雪,效儿说“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来年收成好。”厚德夫妻俩带着一块肉、几斤白面来看郑三妈,在四福家门口碰上郑三妈正给四福媳妇捡柴火回来,效儿走过去要接,郑三妈说“别别,你身子沉了,我自己来。”厚德紧走几步接过来。三人进了院,四福媳妇坐炕上嗑瓜子呢,看见他们来赶紧招呼他们喝水。效儿和厚德放下东西,让了让郑三妈晚上去他那儿吃,郑三妈看看四福媳妇说“不了,四福媳妇得看孩子,我得做年夜饭。”厚德和效儿告辞往回走,到了家效儿开始准备包饺子。
饺子馅是白菜、虾米、面丁又放了两个鸡蛋,厚德和大着肚子的效儿坐炕上包饺子。效儿知道他是心疼郑三妈,小心的试探着说“要不我煮完了,你给妈送一碗去?!”厚德一笑说“不了,妈在四福那儿受不着委屈。”接着厚德开始说当年郑三妈带着他们哥俩过日子的艰难,说着说着就哭了。外面开始响起了鞭炮声,效儿站起来说“我煮饺子去!”效儿在连着炕的灶上煮饺子,厚德在屋里哭了一会儿,效儿端着饺子进来。两人吃完了,收拾了东西,效儿打水要给厚德洗脚,厚德拿过盆,从灶上舀了热水,给效儿洗脚。把脸靠在效儿的肚子上,感受效儿肚子里孩子的动静。效儿摸着他的头,水快凉的时候说“厚德,我会给你生很多孩子,你以后会有很多血脉相连的亲人,再也不会一个人了。”
厚德起身给她擦脚,扶着她上炕睡觉,两个人躺在炕上,效儿说了她对明年的规划,明年她要在新买的地里开上引水沟,从苇塘引来水,在院里秧稻子苗,等收了冬小麦,就插秧种稻子,这样地里就能收两茬儿,多打粮食,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厚德掀开自己的被子重在她身上,抱了抱她,两人昏昏睡去了。
大年初一早上厚德和效儿给郑三妈拜了年,杨玉成家一家来厚德家玩,按理厚德和杨玉成都应该先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但是可巧儿他们俩都没什么亲人,杨玉成家的又是南边庄子的,在这边没什么亲近人,难得跟效儿投缘就来了效儿家。效儿看她来了,又熬了梨水给她喝。杨玉成一喝说这挺甜呀!效儿说这是厚德以前书上的一个方子,川贝蒸梨治咳嗽。杨玉成看着媳妇说“我还说你怎么不咳嗽了,弄半天让大夫给治好了。早知道我早早就把你送他们家来了。”一屋子人哈哈的笑了。
杨玉成请教厚德怎么养马,轰车的技巧。杨玉成家的帮效儿做饭,效儿细细的问着秧苗的事。杨玉成家的是爽快人,她家在南边庄子是有名的种地能手。她家种的瓜菜总是比别家熟的早,城里的大户人家饭庄子都要提前买的。杨玉成家的家境殷实,人也豁达,要不是因为有咳嗽的毛病,断断是不会嫁给杨玉成的。杨玉成家的倾囊相授,不光把怎么种稻子的秘诀说了,更把怎么早收瓜、豆角的方法教了效儿。原来早收的秘诀就是早种,惊蛰的时候在屋里笼火,烧火盆,屋里暖和的时候发芽花盆里垫屉布种上,等到清明别人家才下种,惊蛰种的苗已经长的挺高了,谷雨前后的时候把花盆里屉布兜起来埋在追好肥的地里,自然就比别家的结的早了。
效儿又跟她说了再新买的地里开上引水沟,从苇塘引来水,在院里秧稻子苗,等收了冬小麦,就在地里插秧种稻子,这样地里就能收两茬儿。杨玉成家的想了想说想去看看,进屋叫了杨玉成,说要去看看,厚德说外面雪厚地滑让效儿和孩子们在家等着,他们三人去。三人回来时又飘了雪花,杨玉成家的喝了一大碗热梨水才说,那片地离苇塘近,最好挖个大坑,这样等到夏天涝水的时候不至于淹了,如果旱了也不至于稻子旱着,大坑里也可以种上藕等回头收藕吃。效儿觉得有道理暗暗记下了。
过了十五,王姨娘抱走的母鸡孵出了十多只小鸡,王姨娘怕小鸡死了,养在外屋临窗的大炕上。一边喂鸡一边跟快生的效儿说等效儿生了,这几只小鸡也能自己找食了。把老母鸡杀了给效儿补身子,她自己养的母鸡鸡蛋也能供上效儿吃。出了正月,效儿生了一个男孩,虽然瘦小却格外的结实。王姨娘来帮忙伺候月子,淑兰妈几次来都没看见郑三妈,之后几次来都去叫郑三妈一起来。杨玉成家的看此情况,深觉效儿不易,回娘家的时候更是细细的问了种地的事,回来教给效儿。来年刚解冻,杨玉成一家就来帮忙挖沟从苇塘引水浇地,杨玉成家的大丫头、两个半大小子都很能吃,效儿看着,问杨玉成家的粮食是不是不富裕,杨玉成家的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效儿知道杨玉成要强,杨家临走效儿就找借口说想吃细粮,用两袋棒子,换了他们家半袋的麦子,让他们带走了两袋棒子。两家因此走的更近了,厚德有空就去帮杨家拉沙子拉土,垫他们门口的大坑,效儿把种子给杨玉成家的,杨玉成家的在门口大坑秧苗,到插秧的时候效儿再种到自己家地里。每年快到麦秋杨家没粮食的时候,效儿就以各种借口给他们粮食。夏天时更是帮着杨玉成家的弄各种能吃的东西,晾茄子、采野菜、捡蘑菇、捡木耳、种白菜、腌咸菜。杨玉成家的有咳嗽的毛病,效儿不但每年给他们捎梨吃,更是托王姨娘从她娘家弄了几颗梨树,种在杨家门口,杨玉成家的靠着这几棵梨树咳嗽的也少了。
未完待续
饺子馅是白菜、虾米、面丁又放了两个鸡蛋,厚德和大着肚子的效儿坐炕上包饺子。效儿知道他是心疼郑三妈,小心的试探着说“要不我煮完了,你给妈送一碗去?!”厚德一笑说“不了,妈在四福那儿受不着委屈。”接着厚德开始说当年郑三妈带着他们哥俩过日子的艰难,说着说着就哭了。外面开始响起了鞭炮声,效儿站起来说“我煮饺子去!”效儿在连着炕的灶上煮饺子,厚德在屋里哭了一会儿,效儿端着饺子进来。两人吃完了,收拾了东西,效儿打水要给厚德洗脚,厚德拿过盆,从灶上舀了热水,给效儿洗脚。把脸靠在效儿的肚子上,感受效儿肚子里孩子的动静。效儿摸着他的头,水快凉的时候说“厚德,我会给你生很多孩子,你以后会有很多血脉相连的亲人,再也不会一个人了。”
厚德起身给她擦脚,扶着她上炕睡觉,两个人躺在炕上,效儿说了她对明年的规划,明年她要在新买的地里开上引水沟,从苇塘引来水,在院里秧稻子苗,等收了冬小麦,就插秧种稻子,这样地里就能收两茬儿,多打粮食,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厚德掀开自己的被子重在她身上,抱了抱她,两人昏昏睡去了。
大年初一早上厚德和效儿给郑三妈拜了年,杨玉成家一家来厚德家玩,按理厚德和杨玉成都应该先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但是可巧儿他们俩都没什么亲人,杨玉成家的又是南边庄子的,在这边没什么亲近人,难得跟效儿投缘就来了效儿家。效儿看她来了,又熬了梨水给她喝。杨玉成一喝说这挺甜呀!效儿说这是厚德以前书上的一个方子,川贝蒸梨治咳嗽。杨玉成看着媳妇说“我还说你怎么不咳嗽了,弄半天让大夫给治好了。早知道我早早就把你送他们家来了。”一屋子人哈哈的笑了。
杨玉成请教厚德怎么养马,轰车的技巧。杨玉成家的帮效儿做饭,效儿细细的问着秧苗的事。杨玉成家的是爽快人,她家在南边庄子是有名的种地能手。她家种的瓜菜总是比别家熟的早,城里的大户人家饭庄子都要提前买的。杨玉成家的家境殷实,人也豁达,要不是因为有咳嗽的毛病,断断是不会嫁给杨玉成的。杨玉成家的倾囊相授,不光把怎么种稻子的秘诀说了,更把怎么早收瓜、豆角的方法教了效儿。原来早收的秘诀就是早种,惊蛰的时候在屋里笼火,烧火盆,屋里暖和的时候发芽花盆里垫屉布种上,等到清明别人家才下种,惊蛰种的苗已经长的挺高了,谷雨前后的时候把花盆里屉布兜起来埋在追好肥的地里,自然就比别家的结的早了。
效儿又跟她说了再新买的地里开上引水沟,从苇塘引来水,在院里秧稻子苗,等收了冬小麦,就在地里插秧种稻子,这样地里就能收两茬儿。杨玉成家的想了想说想去看看,进屋叫了杨玉成,说要去看看,厚德说外面雪厚地滑让效儿和孩子们在家等着,他们三人去。三人回来时又飘了雪花,杨玉成家的喝了一大碗热梨水才说,那片地离苇塘近,最好挖个大坑,这样等到夏天涝水的时候不至于淹了,如果旱了也不至于稻子旱着,大坑里也可以种上藕等回头收藕吃。效儿觉得有道理暗暗记下了。
过了十五,王姨娘抱走的母鸡孵出了十多只小鸡,王姨娘怕小鸡死了,养在外屋临窗的大炕上。一边喂鸡一边跟快生的效儿说等效儿生了,这几只小鸡也能自己找食了。把老母鸡杀了给效儿补身子,她自己养的母鸡鸡蛋也能供上效儿吃。出了正月,效儿生了一个男孩,虽然瘦小却格外的结实。王姨娘来帮忙伺候月子,淑兰妈几次来都没看见郑三妈,之后几次来都去叫郑三妈一起来。杨玉成家的看此情况,深觉效儿不易,回娘家的时候更是细细的问了种地的事,回来教给效儿。来年刚解冻,杨玉成一家就来帮忙挖沟从苇塘引水浇地,杨玉成家的大丫头、两个半大小子都很能吃,效儿看着,问杨玉成家的粮食是不是不富裕,杨玉成家的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效儿知道杨玉成要强,杨家临走效儿就找借口说想吃细粮,用两袋棒子,换了他们家半袋的麦子,让他们带走了两袋棒子。两家因此走的更近了,厚德有空就去帮杨家拉沙子拉土,垫他们门口的大坑,效儿把种子给杨玉成家的,杨玉成家的在门口大坑秧苗,到插秧的时候效儿再种到自己家地里。每年快到麦秋杨家没粮食的时候,效儿就以各种借口给他们粮食。夏天时更是帮着杨玉成家的弄各种能吃的东西,晾茄子、采野菜、捡蘑菇、捡木耳、种白菜、腌咸菜。杨玉成家的有咳嗽的毛病,效儿不但每年给他们捎梨吃,更是托王姨娘从她娘家弄了几颗梨树,种在杨家门口,杨玉成家的靠着这几棵梨树咳嗽的也少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