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吻尽荷花叶
这些天回家都超过11点,走在路上,风一阵阵吹,带着未尽的暑气,送着残余的温暖。街边的树提前进入广州的秋,密集的叶一片片落,被风刮得纷飞,在空中翻滚,被夜灯照的昏黄,也不知还是不是未褪色的绿。
喧闹的市集陆续收走,川流的人群也变得稀疏,对面的宵夜档坐满喝啤酒的陌生人,隔着马路还能看见潮汕粥腾腾得热气。偶尔有大狗在路上晃悠,阿拉斯加或金毛,有的嘴上戴着罩子,有的张狂吐着舌头,它们往往被身后的主人拉着,尽管看起来更像它们拖拽着主人踉跄前行,不知东西。
水果店关得最晚,店员正往外扫着残次品和果皮。推着车的流动小贩拉住,给我看新摘下来的柑橘,不住说很甜很甜。看他卖到这么晚还剩一车,估计也甜不到哪儿去。柑皮深绿,捏着硬实,一定酸。小贩双目放着期待的光,不忍之下买了两斤,可是这点又能帮助多少呢?聊胜于无吧。
没有门卡的外来人员趴在门卫室跟门卫争论,好脾气的大叔反常的板起了脸,外来小哥近乎哀求,操着不熟练的粤式普通话,还带着些口吃,看了一眼,确实挺让人怀疑。开门的时候,分明听见大叔说,你跟着他进去咯。果然还是心软了。我心一紧,万一是坏人,走到一半把我抢了怎么办。联想到最近若干大学生失踪的新闻,不禁心有戚戚,以致回去路上二八侧身,恨不得脑袋后有只眼睛,但不知到哪儿,身后的人已经全然无踪,笑自己多疑,也不知在怕什么。
回家总想把包一扔便睡了,以前一直觉得不会有一天不开电脑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一下便过了一周。多么不可思议。房间越来越乱,却一直没空整理,想想之前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做个有收拾的人的誓言,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又遥不可及。
在杭州采访了一个反扒便衣,回来经常发些信息,大多是今天抓了谁,明天抓了谁,又有谁来采访了,云云。他之前坐过牢,从犯人变成便衣,心理不知经历了多大的裂变。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他恨,于是要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证明你抓错了人,证明我能做的很好。原话很激进,我没写,但至今未想明白这样的逻辑。只能感叹某组织的洗脑工作太到位。
大哥一直叮嘱赶快把杂志寄过去,从采访结束到出稿,几乎一天催一次。梅梅说他们的希望就在这上面了,都想让别人知道,尤其是以前有过那样的生活,这是对过往的刷新啊。想想也是。
临走的时候他还抓着我说,之后一定要干一票大的。找团伙,卧底,埋伏,连锅端掉。我已经调查好了,哪儿哪儿的犯罪多,哪儿哪儿的灾情重,我死也要死在他们手上。心里一紧,突然为他担心。
又经历了某件让人十分不愉快的写作,最后近乎撕逼大战。整个过程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经验是多么不足,应对是多么无力。我想这不是脾气好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善意是应该的,尊重是起码的,但底线也是要遵守的。与之相处,生动又鲜明的一课,应该能消化很久。
最后的感叹是,采访真是能让你感受到最真实的现实。
最近有不少事值得永生铭记,深深刻在脑子里,要用一辈子去消化。不说好坏,但得看收获,也感知到了情感的脆弱与年岁的单薄,相处的堆积,以为筑上了坚不可摧的防水大抵,没想到一个小浪打过来,溃成渣。
倒也不是坏事。
做了个蒜薹炒肉,手抖倒多了些生抽,莫名做出了老妈做的味道,中秋前后,不免伤感。
家里常备的菜总是肉丝,酒花肉丝,蒜薹肉丝,芹菜肉丝,青椒肉丝……它们都有一样的色泽:青菜的嫩绿,炒时裹上热油,焕发出亮眼的新绿,光一照,堆得浓密的绿恨不得滴到锅里碗里。肉丝的酱色,用生抽和淀粉调和静置,加一些料酒,镀上浅浅的黄,烫锅翻滚,熨帖出密实的褐,也是油亮。二者混合翻炒,老远就闻到鲜香。
上桌还冒着白气,烟雾缭绕的,微风招摇,吹散到房间每个角落。大口夹菜大口刨饭,剩的汤汁还倒进碗里,肉味菜味大米味,囫囵送进嘴里,没来得及细嚼便滚进胃里,留下一路回味。
老妈很少做大菜,水煮牛肉辣子鸡,干锅排骨来凤鱼,所有耗时耗力的菜我粗暴的将其归为大菜。在我的印象中,那些是“专属于饭店的菜”。逢年过节或许能吃上,倒不是昂贵,而是流程复杂,步骤繁琐,做一顿下来废掉不少时间,还极有可能失败。
家里桌上的菜就容易多了,放学回家放书包,厨房一阵噼里啪啦,做两道题就听到外面喊,吃饭了。老妈说这类菜很好做,又好吃,来广州一周多,首要的事情便是教会我做酒花炒肉,我也终于得以弄清了酒花韭黄韭菜和蒜苗的区别,也因此类推出了若干炒肉的作法。
连着买了几天菜,突然明白了每天做菜的不易。在偌大的菜市场站着挪不动步,脑袋里飘过各种菜式,荤素搭配云云,鸡鸭鱼肉云云,绞成一股绳,头疼得紧。最后多是炒个肉丝炒个素,做个净肉做个汤了事,一个小时搞定一桌菜,顿觉如此安排的简便。
再家常不过的菜,甚至连菜系都没法归类,从小吃到大,早已习惯朴实的风味。朋友叫我做川菜,脑袋一懵,好像一直都没吃过什么川菜啊。
宋胖子来广州讲座,正好经过方所,里面被围得水泄不通。隔着墙听到他在里面讲故事,又讲到了我日。这个老梗真是千年颠簸不破。出来的时候和我擦肩而过,似乎还对视了一眼,不过他毫无反应,依旧是一副满脸横肉涮火锅的猥琐表情,果然忘记我了。不过明星,还能奢望被记住吗?
上午下了会儿雨,又晴空万里了。不知晚上能不能看见月亮。想买个冰皮,又觉得好贵下不了手。突然想到对面的潮汕粥,朋友说湿炒牛河不错,但吃了几次,还是会腻。还有满是油的炸排骨,和奇怪的田鸡粥,尽管从来没吃过。
莫名想到五月天的《拥抱》,晚风吻尽荷花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记成了菊花。与后句任我醉倒在池边产生了各种联想。有人补了后两句,月光看遍人情暖,游人思乡愁无尽。还挺应景。
室友吃了口柑,呸呸往外吐,掰开一个尝了一口,果然,酸。
9.8
喧闹的市集陆续收走,川流的人群也变得稀疏,对面的宵夜档坐满喝啤酒的陌生人,隔着马路还能看见潮汕粥腾腾得热气。偶尔有大狗在路上晃悠,阿拉斯加或金毛,有的嘴上戴着罩子,有的张狂吐着舌头,它们往往被身后的主人拉着,尽管看起来更像它们拖拽着主人踉跄前行,不知东西。
水果店关得最晚,店员正往外扫着残次品和果皮。推着车的流动小贩拉住,给我看新摘下来的柑橘,不住说很甜很甜。看他卖到这么晚还剩一车,估计也甜不到哪儿去。柑皮深绿,捏着硬实,一定酸。小贩双目放着期待的光,不忍之下买了两斤,可是这点又能帮助多少呢?聊胜于无吧。
没有门卡的外来人员趴在门卫室跟门卫争论,好脾气的大叔反常的板起了脸,外来小哥近乎哀求,操着不熟练的粤式普通话,还带着些口吃,看了一眼,确实挺让人怀疑。开门的时候,分明听见大叔说,你跟着他进去咯。果然还是心软了。我心一紧,万一是坏人,走到一半把我抢了怎么办。联想到最近若干大学生失踪的新闻,不禁心有戚戚,以致回去路上二八侧身,恨不得脑袋后有只眼睛,但不知到哪儿,身后的人已经全然无踪,笑自己多疑,也不知在怕什么。
回家总想把包一扔便睡了,以前一直觉得不会有一天不开电脑的生活,可这样的生活一下便过了一周。多么不可思议。房间越来越乱,却一直没空整理,想想之前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做个有收拾的人的誓言,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又遥不可及。
在杭州采访了一个反扒便衣,回来经常发些信息,大多是今天抓了谁,明天抓了谁,又有谁来采访了,云云。他之前坐过牢,从犯人变成便衣,心理不知经历了多大的裂变。印象最深的是他说他恨,于是要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证明你抓错了人,证明我能做的很好。原话很激进,我没写,但至今未想明白这样的逻辑。只能感叹某组织的洗脑工作太到位。
大哥一直叮嘱赶快把杂志寄过去,从采访结束到出稿,几乎一天催一次。梅梅说他们的希望就在这上面了,都想让别人知道,尤其是以前有过那样的生活,这是对过往的刷新啊。想想也是。
临走的时候他还抓着我说,之后一定要干一票大的。找团伙,卧底,埋伏,连锅端掉。我已经调查好了,哪儿哪儿的犯罪多,哪儿哪儿的灾情重,我死也要死在他们手上。心里一紧,突然为他担心。
又经历了某件让人十分不愉快的写作,最后近乎撕逼大战。整个过程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经验是多么不足,应对是多么无力。我想这不是脾气好的问题,而是原则的问题。善意是应该的,尊重是起码的,但底线也是要遵守的。与之相处,生动又鲜明的一课,应该能消化很久。
最后的感叹是,采访真是能让你感受到最真实的现实。
最近有不少事值得永生铭记,深深刻在脑子里,要用一辈子去消化。不说好坏,但得看收获,也感知到了情感的脆弱与年岁的单薄,相处的堆积,以为筑上了坚不可摧的防水大抵,没想到一个小浪打过来,溃成渣。
倒也不是坏事。
做了个蒜薹炒肉,手抖倒多了些生抽,莫名做出了老妈做的味道,中秋前后,不免伤感。
家里常备的菜总是肉丝,酒花肉丝,蒜薹肉丝,芹菜肉丝,青椒肉丝……它们都有一样的色泽:青菜的嫩绿,炒时裹上热油,焕发出亮眼的新绿,光一照,堆得浓密的绿恨不得滴到锅里碗里。肉丝的酱色,用生抽和淀粉调和静置,加一些料酒,镀上浅浅的黄,烫锅翻滚,熨帖出密实的褐,也是油亮。二者混合翻炒,老远就闻到鲜香。
上桌还冒着白气,烟雾缭绕的,微风招摇,吹散到房间每个角落。大口夹菜大口刨饭,剩的汤汁还倒进碗里,肉味菜味大米味,囫囵送进嘴里,没来得及细嚼便滚进胃里,留下一路回味。
老妈很少做大菜,水煮牛肉辣子鸡,干锅排骨来凤鱼,所有耗时耗力的菜我粗暴的将其归为大菜。在我的印象中,那些是“专属于饭店的菜”。逢年过节或许能吃上,倒不是昂贵,而是流程复杂,步骤繁琐,做一顿下来废掉不少时间,还极有可能失败。
家里桌上的菜就容易多了,放学回家放书包,厨房一阵噼里啪啦,做两道题就听到外面喊,吃饭了。老妈说这类菜很好做,又好吃,来广州一周多,首要的事情便是教会我做酒花炒肉,我也终于得以弄清了酒花韭黄韭菜和蒜苗的区别,也因此类推出了若干炒肉的作法。
连着买了几天菜,突然明白了每天做菜的不易。在偌大的菜市场站着挪不动步,脑袋里飘过各种菜式,荤素搭配云云,鸡鸭鱼肉云云,绞成一股绳,头疼得紧。最后多是炒个肉丝炒个素,做个净肉做个汤了事,一个小时搞定一桌菜,顿觉如此安排的简便。
再家常不过的菜,甚至连菜系都没法归类,从小吃到大,早已习惯朴实的风味。朋友叫我做川菜,脑袋一懵,好像一直都没吃过什么川菜啊。
宋胖子来广州讲座,正好经过方所,里面被围得水泄不通。隔着墙听到他在里面讲故事,又讲到了我日。这个老梗真是千年颠簸不破。出来的时候和我擦肩而过,似乎还对视了一眼,不过他毫无反应,依旧是一副满脸横肉涮火锅的猥琐表情,果然忘记我了。不过明星,还能奢望被记住吗?
上午下了会儿雨,又晴空万里了。不知晚上能不能看见月亮。想买个冰皮,又觉得好贵下不了手。突然想到对面的潮汕粥,朋友说湿炒牛河不错,但吃了几次,还是会腻。还有满是油的炸排骨,和奇怪的田鸡粥,尽管从来没吃过。
莫名想到五月天的《拥抱》,晚风吻尽荷花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记成了菊花。与后句任我醉倒在池边产生了各种联想。有人补了后两句,月光看遍人情暖,游人思乡愁无尽。还挺应景。
室友吃了口柑,呸呸往外吐,掰开一个尝了一口,果然,酸。
9.8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