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30w的国产机引起得话题
网上看到台标价30w的国产相机,引出了很多姿深相机鉴定人的评语,我做个复制摘录
。
原来从晚清到49年期间我国的相机业同样那么丰富,之前太忽视了。
以下为摘录:
上海照相业的形成,是先有照相馆,后有照相器材业;先有照相器材商业,后有照相器材工业。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有公泰、苏三新、宜昌、三兴、华兴、宝记、丽珠等照相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全市已有照相馆21家。光绪三十年,法商路易士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开设良济药房,同时经销法国“罗密”牌照相材料。
民国9年(1920年)前后,国外照相器材工业兴起,英、美、法、日、德诸国的照相器材厂商,纷纷来上海设立推销机构,或特约华商经销。这些销售机构,多数集中在黄浦区内。当时经销照相材料的洋行有:日商干代洋行,美国柯达公司,英商依尔福洋行、双龙洋行、谦信洋行,德商矮克发洋行、礼和洋行、美最时洋行,法商不步洋行、先灵洋行等。后来,五州、中英、屈臣氏、华美等药房和兆芳、耀华、宝记、美昌、品芳等照相馆兼营照相器材,也有眼镜钟表店兼营照相器材的。20世纪30年代,在干代洋行任高级职员的周东绥,弃职后集资开设冠龙照相材料行,自任经理。这是在南京路开设的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照相材料商店。以后华昌、益昌、中西、新中、新昌等照相材料行纷纷开设,有的是由西药房转业来的,主要经营摄影器材、照相纸、胶片、冲洗药物等进口产品。30年代后期,德国的“莱卡”、“康泰克司”、“蔡司依康”、“禄来福来”,美国的“柯达”,苏联的“基辅”和日本的“玛来亚”、“富士卡”、“樱花”等各种照相机进入上海市场................
。
原来从晚清到49年期间我国的相机业同样那么丰富,之前太忽视了。
以下为摘录:
上海照相业的形成,是先有照相馆,后有照相器材业;先有照相器材商业,后有照相器材工业。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有公泰、苏三新、宜昌、三兴、华兴、宝记、丽珠等照相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全市已有照相馆21家。光绪三十年,法商路易士在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开设良济药房,同时经销法国“罗密”牌照相材料。
民国9年(1920年)前后,国外照相器材工业兴起,英、美、法、日、德诸国的照相器材厂商,纷纷来上海设立推销机构,或特约华商经销。这些销售机构,多数集中在黄浦区内。当时经销照相材料的洋行有:日商干代洋行,美国柯达公司,英商依尔福洋行、双龙洋行、谦信洋行,德商矮克发洋行、礼和洋行、美最时洋行,法商不步洋行、先灵洋行等。后来,五州、中英、屈臣氏、华美等药房和兆芳、耀华、宝记、美昌、品芳等照相馆兼营照相器材,也有眼镜钟表店兼营照相器材的。20世纪30年代,在干代洋行任高级职员的周东绥,弃职后集资开设冠龙照相材料行,自任经理。这是在南京路开设的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照相材料商店。以后华昌、益昌、中西、新中、新昌等照相材料行纷纷开设,有的是由西药房转业来的,主要经营摄影器材、照相纸、胶片、冲洗药物等进口产品。30年代后期,德国的“莱卡”、“康泰克司”、“蔡司依康”、“禄来福来”,美国的“柯达”,苏联的“基辅”和日本的“玛来亚”、“富士卡”、“樱花”等各种照相机进入上海市场................
![]() |
-
快乐的YUL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07 18: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