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个前世的沙漠之约
在我的随身记事的小本里,记着几项几年前曾经想做的事,其中第一个就是去一趟沙漠。至于为什么想去沙漠,大约是以前曾经在一本书里写道:你在沙漠上看见了什么? 这本书叫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就是这个一个简单的问句,让我对沙漠产生了好奇,除了漫天的黄沙,到底能看到什么?还是,你希望在这沙漠里看到什么,感受怎样的心情,看到怎样的自己。
出发前其实已经慢慢淡忘曾经还有这样的一个愿望,但是当听说有个机会去沙漠,还是义无返顾的去了。虽然没有读过三毛的书,却想知道对这样一个地方会产生怎样的乡愁。
几天的奔波到达阿拉善右旗,这个沙漠边的一个小镇,镇上人虽不多,倒还算干净,符合沙漠的气质,不需要装饰,就呆在那里仿佛可以达到永恒。因为同行的人提前联系了相识的沙漠的领队人,所以对沙漠我们抱着无知无畏跟着师傅走天下的心情开始启程。
我们选择的是开越野车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相较越野车,步行或者骑骆驼可能更像一个沙漠旅者。在刚进入沙漠的一个休息驿站的凉亭下,就看到远远走来一个背着一人高旅行包的青年,皮肤黝黑,包裹严实,嘴唇有些干裂,很平淡的问客栈的人还有没有什么吃的。那一瞬间,真的很想摆脱将出发的越野车,就这样双脚踏入沙漠之中,是生是死由天命,真实的触摸这片漫天黄沙。
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体验。开始的小沙丘像个提前的警告,这种顺畅但是颠簸的旅行才刚刚开始。越演越烈的坡度,上坡空留蓝天,下坡直线扎底,耳边发动机嗡嗡的嚎叫,在这空旷,无边的沙漠中,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小丑一样。大概每个车行沙漠的人回去都会形容这是个天然的过山车,这是以速度和高度来判读,如果步行或者骆驼行,大概是一种无时间无定所无方向的放空的感觉吧。
沙漠化是气候与人为的不良结果,但是这也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特殊的地质,在这里没有我居住的城市里面的喧闹,没有无休止的堵车,没有各种各样的规矩,这是一片真正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无所谓,像一个空寂的天堂一样。脱了鞋,赤脚走上沙丘,争着爬上最高的那个沙丘,但是爬上去发现,总是爬不到最高的地方。沿着沙脊走,一半在阳光之中滚烫,一半在阴暗处凉爽,这种两面性像母亲淘气的孩子一样。弯弯曲曲的沙脊带着这么美妙的曲线不知通向怎样的远方,这条曲线如若能把整片沙漠的丘陵连起来该会多么有趣!那我愿沿着她一直走下去。我一直相信真正触摸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不真正踏上这片丝绸般滑润的土地,你不会感觉到何时脚会突然深陷到沙子之中,又是何时脚下的沙子硬得你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攀爬这样陡峭的沙丘。
坐在沙脊上等待日落,周边的温度慢慢下降,嘴唇不在那样干渴。把脚深深的扎到沙丘里感受太阳的余温和细沙温柔的包裹,四周环绕的沙丘被夕阳染的红润,没有鸟鸣,没有人流,没有一切现代化的象征,这大概就是世界初始的模样吧。夕阳慢慢的落下,给眼前最高的那座沙丘画了一道金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背脊,轻轻的道着晚安。
太阳落下,安营在山坳处,傍着一片湖泊,这种绿洲在沙漠里已经看了很多次,但还是不敢靠近,每次都被一阵臭鸡蛋的味道熏回来,实在令人提不起兴趣,所以以前的那种沙漠中看到救命的绿洲的常识被打破,这种盐碱之地即使渴死总比毒死好啊。喝着沙漠里的井水,吃着中午从道旁(或者根本没有道路)摘来的沙葱,用饼夹在里面,那种场景真的很像小时候在奶奶家,说不上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就是这种无忧,心情敞亮的感觉很值得回味。
走出沙漠之前同行的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回答如果能待个十天半月可能会更有体会。每个地方都会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最开始彼此留下的都是最初美好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点也会慢慢暴露出来,这样如果磨合到能彼此接受就将会更加亲密,反之则不如分开。纵然现在对沙漠十分喜爱,希望以后再会能更深刻的品味她的性格。
出发前其实已经慢慢淡忘曾经还有这样的一个愿望,但是当听说有个机会去沙漠,还是义无返顾的去了。虽然没有读过三毛的书,却想知道对这样一个地方会产生怎样的乡愁。
几天的奔波到达阿拉善右旗,这个沙漠边的一个小镇,镇上人虽不多,倒还算干净,符合沙漠的气质,不需要装饰,就呆在那里仿佛可以达到永恒。因为同行的人提前联系了相识的沙漠的领队人,所以对沙漠我们抱着无知无畏跟着师傅走天下的心情开始启程。
我们选择的是开越野车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相较越野车,步行或者骑骆驼可能更像一个沙漠旅者。在刚进入沙漠的一个休息驿站的凉亭下,就看到远远走来一个背着一人高旅行包的青年,皮肤黝黑,包裹严实,嘴唇有些干裂,很平淡的问客栈的人还有没有什么吃的。那一瞬间,真的很想摆脱将出发的越野车,就这样双脚踏入沙漠之中,是生是死由天命,真实的触摸这片漫天黄沙。
抛开不切实际的想法,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体验。开始的小沙丘像个提前的警告,这种顺畅但是颠簸的旅行才刚刚开始。越演越烈的坡度,上坡空留蓝天,下坡直线扎底,耳边发动机嗡嗡的嚎叫,在这空旷,无边的沙漠中,就像一个没见过世面小丑一样。大概每个车行沙漠的人回去都会形容这是个天然的过山车,这是以速度和高度来判读,如果步行或者骆驼行,大概是一种无时间无定所无方向的放空的感觉吧。
沙漠化是气候与人为的不良结果,但是这也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特殊的地质,在这里没有我居住的城市里面的喧闹,没有无休止的堵车,没有各种各样的规矩,这是一片真正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无所谓,像一个空寂的天堂一样。脱了鞋,赤脚走上沙丘,争着爬上最高的那个沙丘,但是爬上去发现,总是爬不到最高的地方。沿着沙脊走,一半在阳光之中滚烫,一半在阴暗处凉爽,这种两面性像母亲淘气的孩子一样。弯弯曲曲的沙脊带着这么美妙的曲线不知通向怎样的远方,这条曲线如若能把整片沙漠的丘陵连起来该会多么有趣!那我愿沿着她一直走下去。我一直相信真正触摸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不真正踏上这片丝绸般滑润的土地,你不会感觉到何时脚会突然深陷到沙子之中,又是何时脚下的沙子硬得你必须手脚并用才能攀爬这样陡峭的沙丘。
坐在沙脊上等待日落,周边的温度慢慢下降,嘴唇不在那样干渴。把脚深深的扎到沙丘里感受太阳的余温和细沙温柔的包裹,四周环绕的沙丘被夕阳染的红润,没有鸟鸣,没有人流,没有一切现代化的象征,这大概就是世界初始的模样吧。夕阳慢慢的落下,给眼前最高的那座沙丘画了一道金边,像母亲的手抚摸着背脊,轻轻的道着晚安。
太阳落下,安营在山坳处,傍着一片湖泊,这种绿洲在沙漠里已经看了很多次,但还是不敢靠近,每次都被一阵臭鸡蛋的味道熏回来,实在令人提不起兴趣,所以以前的那种沙漠中看到救命的绿洲的常识被打破,这种盐碱之地即使渴死总比毒死好啊。喝着沙漠里的井水,吃着中午从道旁(或者根本没有道路)摘来的沙葱,用饼夹在里面,那种场景真的很像小时候在奶奶家,说不上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就是这种无忧,心情敞亮的感觉很值得回味。
走出沙漠之前同行的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回答如果能待个十天半月可能会更有体会。每个地方都会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最开始彼此留下的都是最初美好的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点也会慢慢暴露出来,这样如果磨合到能彼此接受就将会更加亲密,反之则不如分开。纵然现在对沙漠十分喜爱,希望以后再会能更深刻的品味她的性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