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如梦如幻一场人生!
昨天把《小团圆》看完了,看到最后的章节,竟然悲从中来,泪水涟涟。关上灯睡觉了,还是抑制不住泪水,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做作矫情了?!只是一路看下来,跟着张小姐走完了她前半段的人生,有很多的唏嘘感慨!
这本小说,完全算是张爱玲的自传,不同于之前我看的她的其他任何一部小说,包括满是遗憾的《十八春》,伤感也只是很淡的,或许《小团圆》几乎写得是自己,所以笔触更冷和犀利。看的时候感觉很曲折,因为枝蔓繁多,结构也不寻常,大致而言分为三个章节,前面写自己早年在香港求学的经历,中间回到小时候,最后写从香港回来后认识了胡兰成,以此开展的一段恋爱。
第一章节,若是取个标题,可以叫作“烽火连天香港求学路”。张小姐的母亲是个开明的女性,早年和父亲离婚后,就周游列国,于是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认为要出去开开眼界。于是张爱玲就被送到了香港,她是没落的贵族之后,不是会说粤语的香港本埠小姐,也不是金发碧眼的洋妞,所以她的闺蜜只是一个印度妞。本来不善与人交往,语言不太通,于是只好发奋学习,目标也很明确,拿奖学金,尽量让家里少掏钱,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很生疏的,表现在经济上,“二婶”(张这样叫母亲,因为从小过继给大叔,所以叫父母亲为“二叔”“二婶”)现在负担的今后想方设法也要还她。二战终于是打了起来,本埠的小姐一早就被接走了,内地大户人家的也各自找到了荫护,张爱玲只是在母亲的托付下这里那里的避难,战局时时不结束,作为优秀生赴英国留学的愿望也逐渐的泡汤,于是只好回来,回到“伊拉格”上海。
她从海上来,回到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寂寞清冷的童年”,这可以概括第二章节。记忆中的童年,貌似不太快乐,母亲总是在收拾箱子,随时好像要走,“她是世界旅行家”。父亲和母亲离婚后,续弦一个亲戚家的老姑娘,不久后两人一起吸鸦片。张爱玲和弟弟就交由佣人照看,所以幼时的记忆和佣人在一起的比较多,再夹杂一些走亲访友的片段。没落的大家族苟延残喘,加上时局的动乱,人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世界末日的情绪,考虑自我总是多过别人,还有一些隐晦的乱伦关系,总之有些不堪。张小姐不受重视也不讨喜,于是偷偷的钻进父亲书房找书看,以此来打发无聊时光,在这样守旧潦倒官邸里的一朝一夕练就了一代才女。
时光一晃,成年之后,张小姐开始发表文章,开始出名,以此姻缘际会认识了生命中的“儒雅才俊”——胡兰成,这是“如梦如幻的一场人生”,当一些都谢幕后,“我也随之凋谢了”。是胡先生自己登门拜访的,第二次才见到面,“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心里却是欢喜的,从尘土里开出了花来”。聊了一会儿,感觉棋逢对手巧遇知音,于是开始刻骨铭心的一场爱恋。看的时候,我觉得张爱玲这个人其实很矛盾,可以说是很清醒,也可以说是很幼稚单纯,可以说是很冷漠,也可以说是很深情,或许这要看是对象是谁吧。胡兰成风流成性,或许这是旧时文人的习气,加上他只是个“乡土才子”出身,所以把“沾花惹草”和“风流倜傥”混为了一谈。张认识他的时候,他其实已有两个老婆,一个乡下的已经离掉,另一个是出来后娶的,年轻貌美的舞女,不好打发,要打发得要一笔钱。这一点张和胡都是清楚的,胡也一直没有隐瞒过自己的婚姻情况,而张小姐还是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这一点,我觉得她很盲目。所以现在有评论说“张爱玲是史上最有名的二奶”,其实也不无道理。也许正是因为知己知彼,所以张小姐也有着认清形势的冷静,她感觉“他们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快乐的“过去未来重门洞开”,但是她“随时可以上岸”。也许又因为童年与家人的疏离感,所以她很缺乏安全感,觉得幸福只是“掬水月在手,终是会在指缝间流掉”,抓不住握不牢,可以一瞬间消失了踪影。
她的直觉果然准确,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御用文人,被派到华中办报,在那里与小护士小周勾搭上了。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小周又是另一个类型,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前尝试过村姑、舞女、才女,现在又爱上了少女,弱水三千他恨不得瓢瓢都饮一口。还大言不惭,写信告诉张爱玲,他爱上了小周,请她不要嫉妒,或许他视她为圣母,知道圣母爱他,心胸无量宽容无限~~连忏悔祈祷都带着一丝得意的沾沾自喜。
当汪伪政府垮台后,大汉奸的胡兰成只得东躲西藏,最后避回了自己的老家。而张爱玲却一心记挂着他,冷淡如斯竟然几次在友人面前落下泪来,于是在胡的友人的安排下,张小姐风尘扑扑的赶到胡的老家看望他。谁知那时胡又勾搭上自己的继母,一个年轻的寡妇,张让胡作出选择,胡很天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再见天日后,“三美团圆”~~张回到上海后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胡不再爱她。但是张还是不断地变卖自己的文稿,给他寄钱。
在张爱玲快离开大陆时,和一位名叫“燕山”的戏子交往较密,据考证为导演桑弧。或许是因为张爱玲对于这段感情投入不深,或许是因为张与汉奸交往的不好名声,或许是因为“戏子无情”,总之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可以知道,燕山是长的很好的,张的一段话说得很到位:“长的好的男人总是经不起惯的,好像周围的女人都是想吃唐僧肉的妖怪。”确实,许多帅的男人都很自恋,以为周围的女人对他都有意思,殊不知男人的帅是最不值钱的东西,除非去当小白脸~~燕山最后还是娶了一位小女伶,在感情变化之前,张小姐无疑是脆弱的,泪水涟涟,“雨声潺潺,好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最后他还是来了,却带来了他即将结婚的消息。
那是在大陆最后的一段日子。当我还在唏嘘的时候,小说嘎然而止,所以我的情绪急转直下~~张爱玲和印度同学比比一起去吃茶点,邀请他们的钮先生临别时悄声和比比说:“我能不能今年再见你一面?”张小姐听了心不禁恻动,想起燕山也说过这样的话,却是已在三年前。。她独自回家,用红纱裹着头,想起燕山曾经说过小时候父亲就是帮他裹着头带他坐黄包车,这一年,她已经三十岁了。多少年后,哪怕在异乡的岁月,“她从来不想起胡,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只认识那感觉,五中如沸,浑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潮水一样的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哗啦啦的下来,完全身同感受!总是有独处的时候,总是有无聊的时候,总是有触景生情的时候,那感觉袭来,我曾经形容:感觉血往上涌,心一下子揪紧,脑子里又麻又酥,瞬间不知所措,只知道要咬牙坚持。。那是他忽然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毫无准备,但是知道所有的梦想在这一瞬间被击碎,天堂已经远去~~在午夜梦回,他不邀请却自来~~但是我自己的形容和张的比起来,真是差了三分又三分呢!
她对他情真意切,在国外的日子,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只有一次:是小时候看的五彩片,松林里有一群小孩,那是她的孩子,青山上有小木屋,胡兰成出现了,微笑着拉着她的手走进木屋。。“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但是她醒来却快乐了很久很久。。忘不了,夜未央!张爱玲后来在国外的生活很悲惨,她是最伟大的女作家,却拥有近乎最悲惨的人生!
最美好的岁月,所有绝代的风华,都定格在了离开之前的上海滩上。后来的张小姐,只是萎谢了。想起刘若英的歌词:“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是理智了,还是无奈的?是冷酷了,还是有情的?只是这如梦如幻的,是她的一场人生!
这本小说,完全算是张爱玲的自传,不同于之前我看的她的其他任何一部小说,包括满是遗憾的《十八春》,伤感也只是很淡的,或许《小团圆》几乎写得是自己,所以笔触更冷和犀利。看的时候感觉很曲折,因为枝蔓繁多,结构也不寻常,大致而言分为三个章节,前面写自己早年在香港求学的经历,中间回到小时候,最后写从香港回来后认识了胡兰成,以此开展的一段恋爱。
第一章节,若是取个标题,可以叫作“烽火连天香港求学路”。张小姐的母亲是个开明的女性,早年和父亲离婚后,就周游列国,于是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认为要出去开开眼界。于是张爱玲就被送到了香港,她是没落的贵族之后,不是会说粤语的香港本埠小姐,也不是金发碧眼的洋妞,所以她的闺蜜只是一个印度妞。本来不善与人交往,语言不太通,于是只好发奋学习,目标也很明确,拿奖学金,尽量让家里少掏钱,和母亲的关系也是很生疏的,表现在经济上,“二婶”(张这样叫母亲,因为从小过继给大叔,所以叫父母亲为“二叔”“二婶”)现在负担的今后想方设法也要还她。二战终于是打了起来,本埠的小姐一早就被接走了,内地大户人家的也各自找到了荫护,张爱玲只是在母亲的托付下这里那里的避难,战局时时不结束,作为优秀生赴英国留学的愿望也逐渐的泡汤,于是只好回来,回到“伊拉格”上海。
她从海上来,回到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寂寞清冷的童年”,这可以概括第二章节。记忆中的童年,貌似不太快乐,母亲总是在收拾箱子,随时好像要走,“她是世界旅行家”。父亲和母亲离婚后,续弦一个亲戚家的老姑娘,不久后两人一起吸鸦片。张爱玲和弟弟就交由佣人照看,所以幼时的记忆和佣人在一起的比较多,再夹杂一些走亲访友的片段。没落的大家族苟延残喘,加上时局的动乱,人人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世界末日的情绪,考虑自我总是多过别人,还有一些隐晦的乱伦关系,总之有些不堪。张小姐不受重视也不讨喜,于是偷偷的钻进父亲书房找书看,以此来打发无聊时光,在这样守旧潦倒官邸里的一朝一夕练就了一代才女。
时光一晃,成年之后,张小姐开始发表文章,开始出名,以此姻缘际会认识了生命中的“儒雅才俊”——胡兰成,这是“如梦如幻的一场人生”,当一些都谢幕后,“我也随之凋谢了”。是胡先生自己登门拜访的,第二次才见到面,“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心里却是欢喜的,从尘土里开出了花来”。聊了一会儿,感觉棋逢对手巧遇知音,于是开始刻骨铭心的一场爱恋。看的时候,我觉得张爱玲这个人其实很矛盾,可以说是很清醒,也可以说是很幼稚单纯,可以说是很冷漠,也可以说是很深情,或许这要看是对象是谁吧。胡兰成风流成性,或许这是旧时文人的习气,加上他只是个“乡土才子”出身,所以把“沾花惹草”和“风流倜傥”混为了一谈。张认识他的时候,他其实已有两个老婆,一个乡下的已经离掉,另一个是出来后娶的,年轻貌美的舞女,不好打发,要打发得要一笔钱。这一点张和胡都是清楚的,胡也一直没有隐瞒过自己的婚姻情况,而张小姐还是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这一点,我觉得她很盲目。所以现在有评论说“张爱玲是史上最有名的二奶”,其实也不无道理。也许正是因为知己知彼,所以张小姐也有着认清形势的冷静,她感觉“他们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快乐的“过去未来重门洞开”,但是她“随时可以上岸”。也许又因为童年与家人的疏离感,所以她很缺乏安全感,觉得幸福只是“掬水月在手,终是会在指缝间流掉”,抓不住握不牢,可以一瞬间消失了踪影。
她的直觉果然准确,胡兰成作为汪伪政府的御用文人,被派到华中办报,在那里与小护士小周勾搭上了。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小周又是另一个类型,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前尝试过村姑、舞女、才女,现在又爱上了少女,弱水三千他恨不得瓢瓢都饮一口。还大言不惭,写信告诉张爱玲,他爱上了小周,请她不要嫉妒,或许他视她为圣母,知道圣母爱他,心胸无量宽容无限~~连忏悔祈祷都带着一丝得意的沾沾自喜。
当汪伪政府垮台后,大汉奸的胡兰成只得东躲西藏,最后避回了自己的老家。而张爱玲却一心记挂着他,冷淡如斯竟然几次在友人面前落下泪来,于是在胡的友人的安排下,张小姐风尘扑扑的赶到胡的老家看望他。谁知那时胡又勾搭上自己的继母,一个年轻的寡妇,张让胡作出选择,胡很天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再见天日后,“三美团圆”~~张回到上海后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胡不再爱她。但是张还是不断地变卖自己的文稿,给他寄钱。
在张爱玲快离开大陆时,和一位名叫“燕山”的戏子交往较密,据考证为导演桑弧。或许是因为张爱玲对于这段感情投入不深,或许是因为张与汉奸交往的不好名声,或许是因为“戏子无情”,总之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可以知道,燕山是长的很好的,张的一段话说得很到位:“长的好的男人总是经不起惯的,好像周围的女人都是想吃唐僧肉的妖怪。”确实,许多帅的男人都很自恋,以为周围的女人对他都有意思,殊不知男人的帅是最不值钱的东西,除非去当小白脸~~燕山最后还是娶了一位小女伶,在感情变化之前,张小姐无疑是脆弱的,泪水涟涟,“雨声潺潺,好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最后他还是来了,却带来了他即将结婚的消息。
那是在大陆最后的一段日子。当我还在唏嘘的时候,小说嘎然而止,所以我的情绪急转直下~~张爱玲和印度同学比比一起去吃茶点,邀请他们的钮先生临别时悄声和比比说:“我能不能今年再见你一面?”张小姐听了心不禁恻动,想起燕山也说过这样的话,却是已在三年前。。她独自回家,用红纱裹着头,想起燕山曾经说过小时候父亲就是帮他裹着头带他坐黄包车,这一年,她已经三十岁了。多少年后,哪怕在异乡的岁月,“她从来不想起胡,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只认识那感觉,五中如沸,浑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潮水一样的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哗啦啦的下来,完全身同感受!总是有独处的时候,总是有无聊的时候,总是有触景生情的时候,那感觉袭来,我曾经形容:感觉血往上涌,心一下子揪紧,脑子里又麻又酥,瞬间不知所措,只知道要咬牙坚持。。那是他忽然说出那番话的时候,毫无准备,但是知道所有的梦想在这一瞬间被击碎,天堂已经远去~~在午夜梦回,他不邀请却自来~~但是我自己的形容和张的比起来,真是差了三分又三分呢!
她对他情真意切,在国外的日子,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只有一次:是小时候看的五彩片,松林里有一群小孩,那是她的孩子,青山上有小木屋,胡兰成出现了,微笑着拉着她的手走进木屋。。“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但是她醒来却快乐了很久很久。。忘不了,夜未央!张爱玲后来在国外的生活很悲惨,她是最伟大的女作家,却拥有近乎最悲惨的人生!
最美好的岁月,所有绝代的风华,都定格在了离开之前的上海滩上。后来的张小姐,只是萎谢了。想起刘若英的歌词:“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是理智了,还是无奈的?是冷酷了,还是有情的?只是这如梦如幻的,是她的一场人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