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8.31《香港商报》专栏发《酥肉》
每年去成都探望岳父岳母,在招待我们的餐桌上都会摆同样的菜肴,那就是酥肉。我比较喜欢吃酥肉,无论是蒸著吃、开汤吃或煮莴笋、煮豌豆尖、煮芹菜叶等,一餐要吃几块。我们在长沙生活的时候,妻子也喜欢做炸酥肉、炸肉丸子之类的川菜吃。妻子做酥肉与岳父截然不同,食材多为仔排骨和特级五花肉,她不在淀粉糊里放花椒,姜葱都少,酥肉上勾的淀粉糊比较薄,还要加纯鸡蛋清。妻子炸出来的酥肉比较嫩,颜色浅黄鲜艳用盆碗盛著,我们多用来开汤,与蔬菜同煮,经过久煮,酥肉煮透,味道就出来了,有股米粉肉的浓郁香味。
我多年在四川各地行走考察饮食,知道酥肉是四川民间宴席九斗碗的九碗主菜之一,在川西、川东以及宜宾、泸州等地都是以蒸酥肉上席。农村厨师蒸酥肉,用蒸笼,一层一层的蒸笼垒叠起来,十几个形如宝塔,一蒸就是三四个小时。酥肉里的五花肉完全蒸熟蒸透,肉香浓郁,肥肉的油脂渗出在淀粉糊中,面糊糯柔泡软,松酥可口,香酥嫩滑,清新爽口,肥而不腻,加上气孔中的水蒸汽,有股极其清新的气息,让人吃后舒适。
四川农村炸酥肉从形状上分坨坨酥肉和门板酥肉两种。门板酥肉是用猪身上最厚实的肥膘肉切成大块裹淀粉糊来炸的,炸出来的酥肉一块块伸伸抖抖的像一块门板,极有质量和看相;坨坨酥肉是用五花肉切成小片或者排骨裹淀粉糊来炸,酥肉块小,像红烧肉大小,一坨坨的小长方体。
他们做酥肉对肉不讲究,猪任何部位的肉都可以用来炸酥肉,全凭主厨人的爱好和当时拥有的食材来做罢了。当然选材最多的还是上半身猪肉,他们认为猪上半身的肉比较嫩,肥瘦相间,不肥不瘦,最适合用来做酥肉。先把肉切大片,加上花椒、盐、白酒、姜末、淀粉和鸡蛋调匀上好浆,用筷子一块一块夹起放入沸腾的油锅里,猪肉慢慢从锅底浮上来,直到炸成金黄色捞出,不能炸得太老太乾,否则看相不好,吃起来很柴。
炸好的酥肉除了酒宴上整块蒸著吃或者煮著吃,或改刀切小最别的菜肴。摆在斗碗的碗底,再放些土豆或莲藕后蒸熟,这是蒸酥肉。乡村的人,喜欢用酥肉煮汤,做出来的菜肴荤素兼顾。酥肉煮透后,连同蔬菜一起舀到大碗里,青菜浮於表面,酥肉里饱含汤汁。比较讲究的家庭,在汤汁里加醋、葱花、姜末等调料,酥肉的汤汁更加鲜艳味美。
我吃酥肉汤,喜欢煮到汤汁成奶白色,只喝汤都很美,还有汤汁中的青菜叶子给口腔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那是可遇不可求之事,如果能够吃到酥肉的肥肉如煮后的油渣一样橙黄透明,却又没有炸出油来,香味浓郁醇厚,鲜甜咸香,更是极品了。
我多年在四川各地行走考察饮食,知道酥肉是四川民间宴席九斗碗的九碗主菜之一,在川西、川东以及宜宾、泸州等地都是以蒸酥肉上席。农村厨师蒸酥肉,用蒸笼,一层一层的蒸笼垒叠起来,十几个形如宝塔,一蒸就是三四个小时。酥肉里的五花肉完全蒸熟蒸透,肉香浓郁,肥肉的油脂渗出在淀粉糊中,面糊糯柔泡软,松酥可口,香酥嫩滑,清新爽口,肥而不腻,加上气孔中的水蒸汽,有股极其清新的气息,让人吃后舒适。
四川农村炸酥肉从形状上分坨坨酥肉和门板酥肉两种。门板酥肉是用猪身上最厚实的肥膘肉切成大块裹淀粉糊来炸的,炸出来的酥肉一块块伸伸抖抖的像一块门板,极有质量和看相;坨坨酥肉是用五花肉切成小片或者排骨裹淀粉糊来炸,酥肉块小,像红烧肉大小,一坨坨的小长方体。
他们做酥肉对肉不讲究,猪任何部位的肉都可以用来炸酥肉,全凭主厨人的爱好和当时拥有的食材来做罢了。当然选材最多的还是上半身猪肉,他们认为猪上半身的肉比较嫩,肥瘦相间,不肥不瘦,最适合用来做酥肉。先把肉切大片,加上花椒、盐、白酒、姜末、淀粉和鸡蛋调匀上好浆,用筷子一块一块夹起放入沸腾的油锅里,猪肉慢慢从锅底浮上来,直到炸成金黄色捞出,不能炸得太老太乾,否则看相不好,吃起来很柴。
炸好的酥肉除了酒宴上整块蒸著吃或者煮著吃,或改刀切小最别的菜肴。摆在斗碗的碗底,再放些土豆或莲藕后蒸熟,这是蒸酥肉。乡村的人,喜欢用酥肉煮汤,做出来的菜肴荤素兼顾。酥肉煮透后,连同蔬菜一起舀到大碗里,青菜浮於表面,酥肉里饱含汤汁。比较讲究的家庭,在汤汁里加醋、葱花、姜末等调料,酥肉的汤汁更加鲜艳味美。
我吃酥肉汤,喜欢煮到汤汁成奶白色,只喝汤都很美,还有汤汁中的青菜叶子给口腔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那是可遇不可求之事,如果能够吃到酥肉的肥肉如煮后的油渣一样橙黄透明,却又没有炸出油来,香味浓郁醇厚,鲜甜咸香,更是极品了。
-
走过必留下痕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5 22: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