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从Bludenz至feldkirch,群山中故乡的记忆
我背着包,走在小城笔直的公路上,路的尽头是沉默的群山。天色将晚,初秋的风呼呼的穿过这个山中小城,已经有些寒冷。商店都关了,灯光从橱窗里透过来。街上很冷清,偶尔有行人裹紧大衣快步走过。我低头看看时间,七点多一点,突然间想起了遥远的故乡。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初秋,也是阴沉沉的天空和零落的灯光,下了学,背着书包慢慢回家。走到楼下的院子里,将将是七点多一点。周遭邻居的说话声、笑声,小孩的闹声响成一片。不知道哪家哪户的饭菜香飘出来,有时是油爆辣椒的香味,有时是郫县豆瓣的酱香,又呛人又诱人。抬头看看八楼的家,昏暗的夜色里我家窗台上一定是一片杏黄的暖光。然后我会急急忙忙跑上楼,把寒冷和阴沉甩在楼梯口,咚咚咚敲门,满心都在想晚上吃什么。妈妈来开门,又赶紧回到灶台边。蔬菜总是在我进门时才炒,这样才新鲜。一边锅里噼里啪啦的爆着,一边传来她中气十足的吆喝:“快点过来拿碗舀饭~”我自然是装作听不见的,爸爸会慢吞吞的摆碗筷舀饭端菜,顺便不忘抱怨几句:“菜又煎老了,和你说了多少遍都不听…”坐在饭桌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边吃一边聊得热火朝天。有时爸爸喝一杯小酒,兴致上来就会滔滔不绝,和我高谈阔论说古论今一番。一顿饭下来,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窗外已经彻底黑下来,路灯下能看到大梧桐树叶子被风吹得直摇晃。再不情愿,也只能铺开纸笔,磨磨蹭蹭的开始写作业……妈妈会在这天气初凉的时候忙着从箱子里拿出厚被子铺床上。有着浓郁樟脑香气的棉花厚被子,在每一个秋凉时给了我最有安全感的回忆。我总是在午夜,收起书包,抱着我的大被子幸福的打滚,再安然入睡。
故乡的记忆是这样深刻,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唤醒。而我只是竖起衣领,在公路上继续往前走,从天色渐晚走到夜幕四邻。我路过了废弃的石头教堂,马路上车来车往,教堂的院子里却静静的一片绿,藤蔓在无人处恣意的生长,紫色的小野花点缀了这些幽深的颜色。我继续往前走,路过了像巫婆的小屋一样的小旅社,树屋一样的外墙,窗口挂着蕾丝窗帘,酒鬼粗鲁的大笑声隔了一层玻璃都能听见。我悠悠闲闲的往前走,穿过高峻的群岭,穿过深浓的夜色,又自由又孤独,又自得又自伤,又坚强又脆弱,有种奇异的漂泊感。我几乎在同时陷入了对异乡的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中——当我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而这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完满。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初秋,也是阴沉沉的天空和零落的灯光,下了学,背着书包慢慢回家。走到楼下的院子里,将将是七点多一点。周遭邻居的说话声、笑声,小孩的闹声响成一片。不知道哪家哪户的饭菜香飘出来,有时是油爆辣椒的香味,有时是郫县豆瓣的酱香,又呛人又诱人。抬头看看八楼的家,昏暗的夜色里我家窗台上一定是一片杏黄的暖光。然后我会急急忙忙跑上楼,把寒冷和阴沉甩在楼梯口,咚咚咚敲门,满心都在想晚上吃什么。妈妈来开门,又赶紧回到灶台边。蔬菜总是在我进门时才炒,这样才新鲜。一边锅里噼里啪啦的爆着,一边传来她中气十足的吆喝:“快点过来拿碗舀饭~”我自然是装作听不见的,爸爸会慢吞吞的摆碗筷舀饭端菜,顺便不忘抱怨几句:“菜又煎老了,和你说了多少遍都不听…”坐在饭桌前,爸爸妈妈和我,一边吃一边聊得热火朝天。有时爸爸喝一杯小酒,兴致上来就会滔滔不绝,和我高谈阔论说古论今一番。一顿饭下来,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窗外已经彻底黑下来,路灯下能看到大梧桐树叶子被风吹得直摇晃。再不情愿,也只能铺开纸笔,磨磨蹭蹭的开始写作业……妈妈会在这天气初凉的时候忙着从箱子里拿出厚被子铺床上。有着浓郁樟脑香气的棉花厚被子,在每一个秋凉时给了我最有安全感的回忆。我总是在午夜,收起书包,抱着我的大被子幸福的打滚,再安然入睡。
故乡的记忆是这样深刻,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唤醒。而我只是竖起衣领,在公路上继续往前走,从天色渐晚走到夜幕四邻。我路过了废弃的石头教堂,马路上车来车往,教堂的院子里却静静的一片绿,藤蔓在无人处恣意的生长,紫色的小野花点缀了这些幽深的颜色。我继续往前走,路过了像巫婆的小屋一样的小旅社,树屋一样的外墙,窗口挂着蕾丝窗帘,酒鬼粗鲁的大笑声隔了一层玻璃都能听见。我悠悠闲闲的往前走,穿过高峻的群岭,穿过深浓的夜色,又自由又孤独,又自得又自伤,又坚强又脆弱,有种奇异的漂泊感。我几乎在同时陷入了对异乡的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中——当我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而这一刻,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完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