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足迹——之“逃离”凤凰
在大雨到来之前,我逃离这里。
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逃离”这个词。只是在九月这快要结束的日子,突然想为逝去假期的凤凰之行写点什么时,下意识里便冒出了这个词。或许在我心底里,这也是本次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感受,但不是全部。
虽然回来已将近半月,但这次久违了两年的凤凰之行也给我留下很多。或愉快的心情,或波折的经历,或愚蠢的行为,或被坑的过程......总之,这种种的各色“小路”,我们有假装悲伤,也依然笑着踩过,回望。
中国人出门向来是很注意吉利二字的。不但日子有讲究,就是生活中某件不顺利的小事,也可能成为他们出门的“心病”。此病轻,则笑笑风雨无阻;重,则十天半月不适远行。然而,对于被称作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九零后的我们向来是不信这套说辞的,也不愿拘泥于这些小节。但经过了这次旅行之后,我竟然半信半疑了。
我们本提前半月就已订好往返的火车票,谁知出发前去查票时竟然发现回来那趟车停运了,而且刚好就只是那一天。听到这个消息不自认倒霉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查了一下另外的车次,已没有直达的,最后选择中途转车。虽说有点不顺,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我们出行的激动心情。
14号晚上,我们算好时间提前30分钟左右到火车站,可“惊喜”又砸中我们。本应22点的车延时到午夜2点。我们也就找了张报纸,悠闲自得的坐在火车站广场的平地上,看看星星,聊着笑着回忆着那些青葱岁月,也时不时抱怨一下,就这样度过了这本该漫长的四小时。在凌晨两点左右,我们终于成功上车,拖着疲惫的身体找到属于我们的座位。沿途一路在车上都昏昏沉沉,我就不说了。这个点除了睡觉还是睡觉,火车上这个点的感觉我想大家都是不言而喻。
第二日(15号)早上,到达怀化。乘大巴到凤凰,刚下车就被哄着上了这边进古城的车。花了公交车五倍的钱在计划好的地点下站。因为不太熟,我们来之前就打过电话给客栈老板。挺容易抛开坏心情的我们迅速而 happy 的放好行李,饥肠辘辘的出门觅食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给客栈老板的好评,都说问他怎么玩可以省很多钱,所以我们也是详细问过后出门的。到不远前“没门”的夫妻小店,两个人点了一道本地特色的血粑鸭。虽然后来别人说古城里的这道菜很坑,但老板的真诚和热心,尤其是菜的味道,让我们觉得挺值得。吃饱后就出门到了沱江边的跳岩,大概是前几天大雨的原因吧,这里的水流量还挺大的,也很干净。值得开心的是,这个日子的游人刚好,不多不少。
总觉得来一趟不容易。看着拍照的,玩水的,嬉戏的,所以我和朋友也穿着苗服拍了几张。拿相机的阿姨热情地一直在拍,拍的越多我们买的也就越多了。现在想想还真的有点傻。如果直接租件衣服也就两块钱,而且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数量不限,可结果我们却花了30多倍的价钱。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像我们这样傻了。
凤凰古城虽不大,但一个下午就要把他逛完,对于前一天熬夜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累的。沿着沱江往上走,我们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小街道中穿梭,在那些留存着特色气息的商业化小店里傻眼。那些路边的小摊虽琳琅满目,但整个街道走下来我发现商品都大同小异。我以带着民族风格的编织手链为例,一路下来价格由十元两条到十元五条到十元十条。我们买了中间价位的,后面的商品也就没怎么敢买了。
一整天下来,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在逛,逛多了,也就没有味道了。下午小小的休息过后,傍晚赶着夕阳出门。沿着他们说的酒吧一条街往前走,在一米阳光被一群少年拦了下来。朋友似乎对一米阳光有种莫名的好奇,于是我们也入乡随俗的在这里订了一单。夜色渐行渐美,尤其是沿着沱江两岸往上游走的这一路。拿着不那么棒的相机,拍着我心中美丽的江边夜景,我满足极了。从城中穿到江边,古城墙上挂的黄色灯光,尤其在看到虹桥的灯光亮起来的那瞬,水中的倒影和五彩的灯光交相辉映,就像牛郎和织女在那一瞬间冲破银河相拥在一起,把我美呆了。因为这边是很著名的古城,来游玩的人很多,尤其是夜晚。在这个汇聚了各色各样人群的小城,夜生活理应慌乱。途中连续不断的传来酒吧中嗨翻天的歌声,悠扬中带着寂寞。由于提前订好了,所以九点之前必须赶回预定好的酒吧。一是不想浪费钱,二是从未出入过传说中的酒吧。
在经受过一个多小时90分贝以上的连环轰炸后,我们共识看完钢管舞离开。毕竟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搞笑的是,我在看着性感的红衣女郎抓着钢管游刃有余的回旋时,脑袋里回响的竟是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中相同角色的背后幸酸,我还是不适应这种灯红酒绿,彩灯迷离的氛围。二十二点半左右从里面走出来,一路上耳朵还是不停地有回音围绕,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太好。还好恢复能力较强,尤其是疲惫过后,这一夜睡得格外香。
第三日(16号),在客栈老板那里买了苗寨的套票和晚上的篝火表演门票。这一天的行程也就基本定了。上午车子一起到奇梁洞,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的溶洞,又一次有了地质学课外考察的感受。我还时不时把一些不太专业的用语搬出来,想在朋友面前装一下逼。现在写起来觉得自己好傻,以后的日子我会告诉自己,只有半桶水的人永远都不要想把水漫出来,只有满桶水的人才有资格,也有资本,把那些不多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我吧,依然要多多学习,才能将这种资本穿在身上。
下午的苗寨,没有我想象中的吊脚楼,自然的热情,与围绕。有的是留守在这山里黝黑皮肤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有坐在和古城里摆着相同货品摊子后面的老人;有现代化的红墙白瓦的房子;有碎石堆满的不平坦的小路......而我尤其关注的,还是那没有集中垃圾桶的,随处散乱着的,带着童年回忆的冰棍纸和五毛钱的小辣条包装纸。往往鼻子会比眼睛先探出些信息,而我也被我“专业”的气味所吸引,于是特意观察了一下这边的污水管道,发现在房子与房子之间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每家的生活污水都是沿着墙壁往外溢流,发绿发黄的异味水流遵循着最古老的规则,从高处往低处慢慢地流着,那刺人的气味也这样慢悠悠的飘散着,让走在这里的人极易出境。
导游在这里给我们的安排其实很简单。下车坐船到苗寨,直接去吃饭,饭后给我们自由活动一小时,原路返回。没有什么特别的太多感受,有的只是,虽然行程不丰富,但说不定真的可以让他们的生活状况变得更好一点。
晚上的篝火晚会更是将这的地方文化演绎成商业化的舞台。远古的赶尸法术也只是留在中国传说中的神秘道术令人心生敬畏罢了。随着人潮散去,这一天的安排也就如此结束。还是沿着沱江往下游走,还是这个容易迷惑人的夜色,还是这个实际喧闹也参杂安静的人潮。可我也就是喜欢这里的夜色。
回到驿站,十点不到。打了半小时拳击,出了半身汗。听着小雨,与凤凰一起入睡。对于这一天的形程,我再没有什么多说的了。只是有个温馨提示:不要在“温暖的”客栈老板那里买票,这两项活动的门票会坑你挺多。
如果问我离开凤凰后还留恋什么?我想也只剩撩人的夜色了。在工作或学习中疲惫了,拖着身子静坐在沱江边,喝着最干净的白开水,回想着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或是曾经那个有自己欢笑的课堂。那种远远的回忆在凤凰夜景的映衬下,会是我心中最最难得的平静。
第四日(17号),早早的起床。在大雨到来之前,我们离开这里。
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逃离”这个词。只是在九月这快要结束的日子,突然想为逝去假期的凤凰之行写点什么时,下意识里便冒出了这个词。或许在我心底里,这也是本次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感受,但不是全部。
虽然回来已将近半月,但这次久违了两年的凤凰之行也给我留下很多。或愉快的心情,或波折的经历,或愚蠢的行为,或被坑的过程......总之,这种种的各色“小路”,我们有假装悲伤,也依然笑着踩过,回望。
中国人出门向来是很注意吉利二字的。不但日子有讲究,就是生活中某件不顺利的小事,也可能成为他们出门的“心病”。此病轻,则笑笑风雨无阻;重,则十天半月不适远行。然而,对于被称作个性张扬、特立独行的九零后的我们向来是不信这套说辞的,也不愿拘泥于这些小节。但经过了这次旅行之后,我竟然半信半疑了。
我们本提前半月就已订好往返的火车票,谁知出发前去查票时竟然发现回来那趟车停运了,而且刚好就只是那一天。听到这个消息不自认倒霉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查了一下另外的车次,已没有直达的,最后选择中途转车。虽说有点不顺,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我们出行的激动心情。
14号晚上,我们算好时间提前30分钟左右到火车站,可“惊喜”又砸中我们。本应22点的车延时到午夜2点。我们也就找了张报纸,悠闲自得的坐在火车站广场的平地上,看看星星,聊着笑着回忆着那些青葱岁月,也时不时抱怨一下,就这样度过了这本该漫长的四小时。在凌晨两点左右,我们终于成功上车,拖着疲惫的身体找到属于我们的座位。沿途一路在车上都昏昏沉沉,我就不说了。这个点除了睡觉还是睡觉,火车上这个点的感觉我想大家都是不言而喻。
第二日(15号)早上,到达怀化。乘大巴到凤凰,刚下车就被哄着上了这边进古城的车。花了公交车五倍的钱在计划好的地点下站。因为不太熟,我们来之前就打过电话给客栈老板。挺容易抛开坏心情的我们迅速而 happy 的放好行李,饥肠辘辘的出门觅食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给客栈老板的好评,都说问他怎么玩可以省很多钱,所以我们也是详细问过后出门的。到不远前“没门”的夫妻小店,两个人点了一道本地特色的血粑鸭。虽然后来别人说古城里的这道菜很坑,但老板的真诚和热心,尤其是菜的味道,让我们觉得挺值得。吃饱后就出门到了沱江边的跳岩,大概是前几天大雨的原因吧,这里的水流量还挺大的,也很干净。值得开心的是,这个日子的游人刚好,不多不少。
总觉得来一趟不容易。看着拍照的,玩水的,嬉戏的,所以我和朋友也穿着苗服拍了几张。拿相机的阿姨热情地一直在拍,拍的越多我们买的也就越多了。现在想想还真的有点傻。如果直接租件衣服也就两块钱,而且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数量不限,可结果我们却花了30多倍的价钱。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像我们这样傻了。
凤凰古城虽不大,但一个下午就要把他逛完,对于前一天熬夜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点累的。沿着沱江往上走,我们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小街道中穿梭,在那些留存着特色气息的商业化小店里傻眼。那些路边的小摊虽琳琅满目,但整个街道走下来我发现商品都大同小异。我以带着民族风格的编织手链为例,一路下来价格由十元两条到十元五条到十元十条。我们买了中间价位的,后面的商品也就没怎么敢买了。
一整天下来,从中午到晚上,一直在逛,逛多了,也就没有味道了。下午小小的休息过后,傍晚赶着夕阳出门。沿着他们说的酒吧一条街往前走,在一米阳光被一群少年拦了下来。朋友似乎对一米阳光有种莫名的好奇,于是我们也入乡随俗的在这里订了一单。夜色渐行渐美,尤其是沿着沱江两岸往上游走的这一路。拿着不那么棒的相机,拍着我心中美丽的江边夜景,我满足极了。从城中穿到江边,古城墙上挂的黄色灯光,尤其在看到虹桥的灯光亮起来的那瞬,水中的倒影和五彩的灯光交相辉映,就像牛郎和织女在那一瞬间冲破银河相拥在一起,把我美呆了。因为这边是很著名的古城,来游玩的人很多,尤其是夜晚。在这个汇聚了各色各样人群的小城,夜生活理应慌乱。途中连续不断的传来酒吧中嗨翻天的歌声,悠扬中带着寂寞。由于提前订好了,所以九点之前必须赶回预定好的酒吧。一是不想浪费钱,二是从未出入过传说中的酒吧。
在经受过一个多小时90分贝以上的连环轰炸后,我们共识看完钢管舞离开。毕竟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搞笑的是,我在看着性感的红衣女郎抓着钢管游刃有余的回旋时,脑袋里回响的竟是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中相同角色的背后幸酸,我还是不适应这种灯红酒绿,彩灯迷离的氛围。二十二点半左右从里面走出来,一路上耳朵还是不停地有回音围绕,整个人的感觉都不太好。还好恢复能力较强,尤其是疲惫过后,这一夜睡得格外香。
第三日(16号),在客栈老板那里买了苗寨的套票和晚上的篝火表演门票。这一天的行程也就基本定了。上午车子一起到奇梁洞,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大的溶洞,又一次有了地质学课外考察的感受。我还时不时把一些不太专业的用语搬出来,想在朋友面前装一下逼。现在写起来觉得自己好傻,以后的日子我会告诉自己,只有半桶水的人永远都不要想把水漫出来,只有满桶水的人才有资格,也有资本,把那些不多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我吧,依然要多多学习,才能将这种资本穿在身上。
下午的苗寨,没有我想象中的吊脚楼,自然的热情,与围绕。有的是留守在这山里黝黑皮肤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有坐在和古城里摆着相同货品摊子后面的老人;有现代化的红墙白瓦的房子;有碎石堆满的不平坦的小路......而我尤其关注的,还是那没有集中垃圾桶的,随处散乱着的,带着童年回忆的冰棍纸和五毛钱的小辣条包装纸。往往鼻子会比眼睛先探出些信息,而我也被我“专业”的气味所吸引,于是特意观察了一下这边的污水管道,发现在房子与房子之间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每家的生活污水都是沿着墙壁往外溢流,发绿发黄的异味水流遵循着最古老的规则,从高处往低处慢慢地流着,那刺人的气味也这样慢悠悠的飘散着,让走在这里的人极易出境。
导游在这里给我们的安排其实很简单。下车坐船到苗寨,直接去吃饭,饭后给我们自由活动一小时,原路返回。没有什么特别的太多感受,有的只是,虽然行程不丰富,但说不定真的可以让他们的生活状况变得更好一点。
晚上的篝火晚会更是将这的地方文化演绎成商业化的舞台。远古的赶尸法术也只是留在中国传说中的神秘道术令人心生敬畏罢了。随着人潮散去,这一天的安排也就如此结束。还是沿着沱江往下游走,还是这个容易迷惑人的夜色,还是这个实际喧闹也参杂安静的人潮。可我也就是喜欢这里的夜色。
回到驿站,十点不到。打了半小时拳击,出了半身汗。听着小雨,与凤凰一起入睡。对于这一天的形程,我再没有什么多说的了。只是有个温馨提示:不要在“温暖的”客栈老板那里买票,这两项活动的门票会坑你挺多。
如果问我离开凤凰后还留恋什么?我想也只剩撩人的夜色了。在工作或学习中疲惫了,拖着身子静坐在沱江边,喝着最干净的白开水,回想着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或是曾经那个有自己欢笑的课堂。那种远远的回忆在凤凰夜景的映衬下,会是我心中最最难得的平静。
第四日(17号),早早的起床。在大雨到来之前,我们离开这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