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小游
上周六小游观复博物馆,至今依然意犹未尽。
首先介绍一下观复博物馆吧,“观复”二字取自道德经,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这个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座落在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院里,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都别有文化气息。连那只叫花肥肥的猫,都一副高贵的气质,凡人爱搭不理,吃起东西来也斯文得很,莫非这就是文化的魔力?伴着古曲的悠扬,游走其中,如置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目不暇接,如沐历史长河,巧夺天工,古香传情。在这里,人的心仿佛就静了下来。博物馆里面的陈设件件都是精品,凝聚了马未都先生多年的心血,陶瓷馆有件镇馆之宝:清乾隆官窑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它是马先生2007年以2408万元的惊人价钱拍下的,本来是一对,那一只现在仍躺在法国的博物馆中。家具馆更是古色古香,风格各异,或简约或繁复,整体布局就像一个完整的家,紫檀的龙塌,黄花梨的藤床,红木的婴儿床,鸡翅木的案牍,系数浓缩其中;其中还悬挂着一件四幅的钧窑瓷片挂屏,那是马先生的第一件收藏品,是他1982年挪用了1600元买电视机的专款买的。门窗馆的腰板画则深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奇技淫巧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从马先生的亲身讲解中知道了家具中的曲和直,知道了瓷器中的刻和剔,知道了为什么是杀手锏而不是杀手剑,知道了景泰蓝原来是舶来品,知道了李白“低头思故乡”时坐的竟然是“马扎”,知道了文物的历程以及背后的故事。在这里,处处皆细节,稍不留神便会错过,比如明朝的龙是眼镜眼、翘嘴唇(俗称“猪嘴”)、平額头、风车爪及成束往前飘的毛发,而清朝的龙则是双凸眼、高额头、鹰爪及头发蓬松,更为粗壮威猛;明代的家具以简朴为主,色调温和,清代则喜好精雕细琢,颜色深沉等等等等.......
我虽然不懂得收藏,但美好的东西谁不喜欢呢?沉醉其中,流连往返,足足逛了好几个小时,我想我要有了孩子,无需给他讲太多中国文化如何如何博大精深,只需要带他去博物馆就好,因为文化是抽象的,但文物是具体的,每一件都包含了一段段故事(突然又想起马先生那句:奥迪的车标抄的是我们明朝的床的图案,不禁莞尔,呵呵,好久没写,提笔忘字,记录一下游记的时间吧,2009年8月1号)
超景仰马先生,马先生收藏不可谓不成功,但之前的几次转型都能领先时代半步,这让他显得很从容有余,附上跟马老的合影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