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头记
豆瓣上约了一姑娘,在苏图地方文献阅览室一起翻阅当年的苏州剪报。她突然问我,你知道大石头巷是因为一块陨石而命名的吗?我随即就笑了,这不是神话是什么?没想到一低头我就发现剪报上正好有一篇关于大石头巷的趣谈。报上说,这块陨石藏在大石头巷的一棵斜生树下,被冬青盖着。姑娘随即提出,这里离陨石也不远,要不我们现在去看看。我们真是说走就走的好姑娘。于是,出发。
姑娘是苏州人,小时候就住在马医科附近,在庆元坊上的小学,草桥上的中学。让我倍有一种亲切感。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初到大石头巷口,我们就盯着每一棵树看,特别是斜的树。在一个派出所门口花坛,深深的草丛下面,我隐隐的看到了一块石头!是陨石吗?撩开草叶,上刻四字,古坠星石。明崇祯壬午年给这块石头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很多人不理解既然这块是陨石为何落得这般方方正正?但我们知道的是,这是明代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美好的故事。至于冬青树的称呼,我查阅了11年的一些照片,发现这块石头当时周围种的确实是整齐的冬青,如今不知为何杂草构树丛生。看来确实是人们重视得少了。
沿着大石头巷,我们发现一处深宅——门前款款落着“大石头巷吴宅”几字。一进中,我们碰到一位住在这儿七十多年的房客,老先生和我们谈起当年的故事,说沈三白就住在这。我们心中的惊喜无以言语。芸娘与他的故事在这幢老宅中经历了两百多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觉得他们离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很近的,近在咫尺的。在惊叹中我们沿着走廊前往二进,也正是这么巧,我们遇到了房东,也就是这个宅子现在的主人。沈家家道中落后将这处宅子卖给了吴姓人家,自此一直传到现在。二进砖雕门楼,上刻有“四时读书乐”题材的图案,是现如今苏州保存最完好精致的砖雕门楼之一。主人说东山雕花楼的砖雕都不及这一个。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文化大革命时,由于吴宅是当时的大户人家,被一心向党的红卫兵盯住了。他父亲为了保住这块门楼而丧命,他的伯母想出一招,在门楼砖雕处挂一块大布,写毛主席万岁!这才让这块珍贵砖雕幸免于难。我突然就联想到东吴大学门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混搭。当时的老师也真是聪明,为免于红卫兵的破坏,把校训涂去,然后再刷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文革结束后又把校训重新刻了上去。我们现在能看到老东吴门全凭这几字了。
从吴宅出来,我们便奔马医科曲园,去望望清末经学大家俞樾先生的宅子。我们所熟知的俞平伯先生便是俞樾的曾孙,在50年代俞老慷慨的将曲园捐赠给国家。人类终究比不过建筑,他们这么久远得保存着,似乎在诉说当年院子里深深浅浅的故事。我们所能做的,是将它继续好好地保存下去。
越是读史,越是感觉自己的渺小。这种感觉是神奇的。
所以我决定继续读下去,也继续走下去。
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爱好,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访古城小巷。
姑娘是苏州人,小时候就住在马医科附近,在庆元坊上的小学,草桥上的中学。让我倍有一种亲切感。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初到大石头巷口,我们就盯着每一棵树看,特别是斜的树。在一个派出所门口花坛,深深的草丛下面,我隐隐的看到了一块石头!是陨石吗?撩开草叶,上刻四字,古坠星石。明崇祯壬午年给这块石头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很多人不理解既然这块是陨石为何落得这般方方正正?但我们知道的是,这是明代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美好的故事。至于冬青树的称呼,我查阅了11年的一些照片,发现这块石头当时周围种的确实是整齐的冬青,如今不知为何杂草构树丛生。看来确实是人们重视得少了。
沿着大石头巷,我们发现一处深宅——门前款款落着“大石头巷吴宅”几字。一进中,我们碰到一位住在这儿七十多年的房客,老先生和我们谈起当年的故事,说沈三白就住在这。我们心中的惊喜无以言语。芸娘与他的故事在这幢老宅中经历了两百多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觉得他们离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很近的,近在咫尺的。在惊叹中我们沿着走廊前往二进,也正是这么巧,我们遇到了房东,也就是这个宅子现在的主人。沈家家道中落后将这处宅子卖给了吴姓人家,自此一直传到现在。二进砖雕门楼,上刻有“四时读书乐”题材的图案,是现如今苏州保存最完好精致的砖雕门楼之一。主人说东山雕花楼的砖雕都不及这一个。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文化大革命时,由于吴宅是当时的大户人家,被一心向党的红卫兵盯住了。他父亲为了保住这块门楼而丧命,他的伯母想出一招,在门楼砖雕处挂一块大布,写毛主席万岁!这才让这块珍贵砖雕幸免于难。我突然就联想到东吴大学门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混搭。当时的老师也真是聪明,为免于红卫兵的破坏,把校训涂去,然后再刷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文革结束后又把校训重新刻了上去。我们现在能看到老东吴门全凭这几字了。
从吴宅出来,我们便奔马医科曲园,去望望清末经学大家俞樾先生的宅子。我们所熟知的俞平伯先生便是俞樾的曾孙,在50年代俞老慷慨的将曲园捐赠给国家。人类终究比不过建筑,他们这么久远得保存着,似乎在诉说当年院子里深深浅浅的故事。我们所能做的,是将它继续好好地保存下去。
越是读史,越是感觉自己的渺小。这种感觉是神奇的。
所以我决定继续读下去,也继续走下去。
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爱好,欢迎和我们一起探访古城小巷。
-
fu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3 21: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