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歌好像只有我爱听
在我很小的时候,听歌的方式不是听磁带,而是看电视。电视上放什么就听什么,听得多了也就会了。而这类歌曲的一个很大的来源,是影视剧主题歌,那个年代歌曲匮乏,影视剧主题歌基本上出一首红一首。歌星们也都是靠着唱影视剧歌曲起家的,早年间的李谷一,后来的刘欢、毛阿敏都是这样。磁带开始流行,得感谢广东的一家叫太平洋的影音公司,他们首先组织内地歌手翻唱港台歌曲,再后来,港台歌曲就大举进攻内地了。影视剧的主题歌,则从主流被挤到了边缘,歌星们也不再赖此成名了。
不过我个人还是养成了习惯,就是遇到影视作品中喜欢的歌,会把它学会。很多时候,电视剧其实没什么太大意思,对于我来说它的价值都不如那一首歌。然后为了这首歌,我就守着这部剧看,生怕错过去,有时候太过煎熬了,就换台看看别的,但往往换回来的时候就错过了主题歌,痛心疾首。于是就不敢再换了。
好在现在互联网普及了,在网上,即使你的口味再怪异,也是能找到知音的,而知音们就会把歌曲给单独截出来,我自然也就不必再忍受冗长的电视剧了。而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我很难在现实中找到能够分享的知音。作为一个多少有些表演型人格特征的家伙,我是不怕当众演唱的,但你无缘无故突然唱起歌来也实在太过怪异,所以其实最好的场合是KTV。这就涉及到了第三个问题,因为歌曲太过小众,KTV不收录啊。而没了这个气氛,谁有功夫听你唱这么老土的歌曲啊。于是,这些歌成了我私人的珍藏,只能独自欣赏把玩。
有一对创作夫妻档我一直是比较喜欢的,雷蕾和易茗。雷蕾系出名门,是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振邦就不必说了,全中国人都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父女俩还合作过一部作品,就是《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老太太骆玉笙演唱,那个京韵真是迷人,余韵绕梁,我费了挺大劲,才把尾音的层层叠叠学会了。雷蕾和易茗就是靠给影视作品写歌起家的,实际上这是大多数中国作曲家的成名之路。两人合作了很多作品,比如《渴望》的歌曲,再比如《上海一家人》的歌曲,尤其是毛阿敏演唱的《渴望》同名主题歌,易茗的歌词已经把这部电视剧给超越了,这是我的看法。当然,《渴望》那么红的歌曲不需要我来推荐,我比较喜欢两口子的一个作品是电视剧《绝不放过你》的主题歌《挺身而上》,演唱者是黑豹乐队,曲子很有力量,歌词更有力量,易茗作词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歌词虽直白但却直抵人心。比如《大宅门》里那句歌词:“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而这首歌比之《大宅门》那首,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一对词曲搭档是我非常喜欢的,张宏光和格根塔娜,可能还得再加一个名字,韩磊,因为他俩的作品基本都是给韩磊量身定做的。他俩最红的作品无疑是《康熙王朝》的主题歌《向天再借五百年》,除此之外还有《汉武大帝》的一系列歌曲,其中有一首我非常喜欢,《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这歌出现在卫青临死之前最后一次去见汉武帝,歌曲配上画面,称得上是基情四射。这两个人的作品特点就是宏大叙事,宏大的音乐配上各种描述家国情仇的歌词,再让韩磊雄壮地唱出来,壮阔极了。我个人比较欣赏电视剧《中国地》的主题歌《永恒》,这首歌听着有几分俄罗斯歌曲的味道,非常好听,比电视剧本身强多了。
前些日子去唱K,在影视金曲的版块里乱翻,居然翻出一首范琳琳演唱的《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点开一看果然不得了:“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儿,花心心的脸庞红嘟嘟的嘴儿”,早年间长春有个导演叫纪小黑,也不知道现在到哪里去了。当年他着实拍了几部轰动的电视剧,什么《康德第一保镖传奇》,什么《己未豪客传奇》,什么《狼行拂晓》。说实话这几部电视剧我是看不大进去的,不过它们的插曲都非常好听,尤其是歌词,真的写出了东北人敢爱敢恨的野性。我留意了一下,词作者就是导演纪小黑,我得说,纪导的文字水平比他的导演水平高多了。
有个演唱组合叫黑鸭子,内部还闹过纠纷,她们的主要特点就是甜美和声。在流行音乐崛起之后,这种唱和声的基本上就没什么市场了,不过中国不一样啊,中国还有晚会这个舞台,所以这些科班出身的歌手还有用武之地。她们主要是翻唱老歌,比如前苏联歌曲神马的。偶尔也会给影视剧配唱,不过不多,因为她们的音域不够宽广,适合她们的作品不多。但有一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首歌,我把这部电视剧看了一遍。电视剧叫《誓言无声》,算是比较早的谍战剧,那时候谍战剧还没兴起,所以偶尔冒出一个都比较精工细作。片子不错,让我认识了一个好演员叫王海燕,后来我知道她嫁给了张嘉译。
说回到歌曲,片尾曲是黑鸭子演唱的,名字叫《为了谁》(祖海好像唱过一首同名的歌曲,可以划到最难听歌曲之列)。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精致,而且是黑鸭子擅长的那种浅吟低唱,有的时候,越深沉厚重的题目,反而不必高声呐喊,轻轻哼唱,娓娓道来,力量与情感自在其中。不妨听听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主题歌《你可听到人民在歌唱》,就是轻轻地唱起,渐渐高亢,让人热血沸腾。《为了谁》这首歌没有高亢的部分,但却很容易把你带到那个年代,然后肃然起敬。因为这是少有的不是翻唱的作品,所以这首歌也成了黑鸭子的代表作,她们把这首歌献给了各种跟英雄沾边的群体,什么运动员啊,感动中国人物啊,搞得我最后意兴索然。
说到谍战题材电视剧,还真是贡献了不少好歌,比如《潜伏》的主题歌《深海》,当然,这首歌的曲子来头太大,是前苏联歌曲《神圣的战争》。当年红场阅兵,在这首歌的伴奏下,在斯大林的检阅下,苏联红军走过红场,直接奔赴战场。以后每年纪念卫国战争,这首曲子是必演曲目。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首歌,是吴秀波的成名作《黎明之前》的片尾曲《兄弟》,曲子激昂,而歌词尤为精彩,细细品读,歌词真是把大陆和台湾之间微妙的情感给描述出来了。
还有一首歌的出场方式比较怪。有个古装片叫《少年包青天》,周杰、李冰冰主演的。如果你不看日本漫画的话,这部剧集简直是中国推理史上的杰作。但很遗憾,这片子的编剧得署上青山刚昌、天树征丸、金城阳三郎的名字。第一个人是《名侦探柯南》的作者,而后两个而是《少年金田一》的故事作者,这部剧大量地“借鉴”了这两部漫画,被网友痛骂之后,出品方只好自己编故事,就是陆毅的版本,结果自然糟糕之极。不过片子的主题歌硬是要得,孙楠和那英演唱的《只要有你》,一首词曲皆美的情歌对唱。但有一回,我听这首歌听得泪流满面。那时候刚看完《潜伏》,激动得不得了,到处找关于这片子的周边,有网友做了个男女主角的视频剪辑,配的歌曲就是《只要有你》,没这么合适的嫁接了,太感人了。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老歌新唱,就是在经典老歌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最近有一首凄厉之极的《雨花石》就属于这种,还有一个叫方大同的唱《小芳》,好像被李春波给告了。他自己在李春波原作的基础上加了一段说口,恶心极了。说到老歌新唱,有一首歌给我印象太深了,前些年看了一部电视剧,王千源主演的《觐天宝匣》。片尾曲《家乡》就是基于著名的《松花江上》改编的,两部分结合得非常完美,尤其后创造的部分,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非常有味道,粗犷豪迈。
好歌不都来自虚构的电视剧,还来自写实的纪录片。比如当年的《长江之歌》就风靡一时。有两首来自纪录片的主题歌,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有部纪录片叫做《武之舞——中国武侠电影巡礼》,顾名思义,这是梳理中国武侠电影的片子。片尾曲好听极了,叫做《中华武魂》,苍凉的曲子,伴随着豪迈之极的歌词,真把“侠以武犯禁”的感觉写出来了。最后几句是这么唱的,大家感受一下:一腔血道不尽英雄本色,两只脚踏遍了大漠长河,三声叹叹叹只为家园故国,四方人传颂着浩气长歌。
再说另一首,吉林卫视有个精品栏目叫《回家》,内容就是组织文化名人寻根。比如让席慕容回到内蒙。诗人席慕容写过两首关于蒙古的诗歌,非常有名,一个是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一个是很多人都唱过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都是非常美的歌曲。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两首歌,而是这个栏目的同名主题歌,演唱者是林巍,这首歌实在是太小众了,以至于都很难在网上搜到。这首歌是支撑我看完每一集片子的最大动力,曲子轻灵、剔透,带着淡淡的乡愁,飘然而逝。而歌词就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了,隽永。这是一首值得你专门去找来听一听的歌曲。
以上我所罗列的歌曲,往往在KTV难以找到,所以在K歌的时候,我只好去唱罗大佑、李宗盛的老歌,被人斥为老古董。有人曾经向我叫板,说有种唱个本世纪的歌听听。因为那个时候李宗盛还没写《山丘》、朴树也还没写《平凡之路》,所以我无歌以对。TVB把我给救了。几年前,开始疯狂地看TVB的电视剧,按照我的习惯,自然是要听歌的,好歌自然是要学会的。不过粤语歌不太好学,我也因此下了不少功夫。我开始迷TVB的时候,TVB的一哥是林保怡,于是看了不少他的戏。林保怡的另一个身份是歌手,不过相比于演员,他做歌手不算成功。但他的两首歌我非常喜欢,这两首歌自然也是他主演的电视剧的主题歌。一首是《火舞黄沙》的主题歌《风沙》,非常凄凉的一首歌,道尽人生的沧桑。我没有刻意去学这首歌,只是把它放在MP3里,一遍一遍的听。听到最后,这首歌的每一句歌词我居然都听懂了。另一首歌是《天与地》的主题歌《年少无知》,这首歌的作者是黄贯中,演唱者除了林保怡,还有陈豪和黄德斌。这算是一首摇滚乐,但很强调旋律,歌词比较激进,写出了年少轻狂的感觉。
最近给我印象深刻的港剧要算《冲上云霄2》了,一个巨大的惊喜是林子祥演唱的主题曲《前传》。然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喜欢的歌,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不喜欢,甚至极为讨厌,比如这首《前传》,大陆这边的网友骂得要死,香港那边的年轻观众干脆就上诉TVB,要求撤换。理由很简单,旋律老土,唱腔怪异,跟不上时代了。这让我悲哀地想到了一个词——代沟。音乐这东西,实在是太主观了,众口难调。要按我的口味,中国目前的歌手有一大半得转行。而林子祥,永远是林子祥。
粤语歌里我的最爱,是周华健的《难念的经》,这是李若彤版《天龙八部》的主题歌。这首歌快极了,歌词像机关枪一样,倾泻而出,所以《难念的经》也是一首难唱的歌。但歌词又极富禅意,十分契合《天龙八部》背后的佛教意味,而又把滚滚红尘说了个清楚明白。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林夕,黄沾评价说,林夕的才华,搁到唐代可能就是李白。这个有些捧了,不过放到当今词坛,林夕的才情绝对是顶尖的,感谢罗大佑,为我们发掘了林夕。
写到这里,行文已经有些长了,脑子里还有很多歌曲,无法一一细说。再说最后一个,这次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段历史。有部电视剧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导演是叶京,就是《甲方乙方》里把村里的鸡都给吃了的那个土豪。这片子讲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院子弟的故事。叶京是王朔的发小,这片子也是改编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戏里有个情节我记忆犹新,就是揸歌。所谓揸歌,说白了就是斗歌,类似于少数民族的对歌。和打架相比,这算是文斗吧。两伙人碰上了,开始对唱,你一首我一首,看谁唱得好,会的多。用当时的话来讲,“就是要用这个方式灭丫一道”。歌很杂,有红歌,也有外国民歌,还有当时原创的地下歌曲。在这部戏里,有两段揸歌的情节,网上有情节的截取,绝对震撼。我在王志文的《无悔追踪》里也看到过揸歌的情节,其中一个女孩,唱起梁弘志的《请跟我来》,把对手给灭了。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样的情节只觉得单纯的美好,还不会有太多的共鸣,但对如叶京、王朔、姜文那样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大院子弟来讲,那是无法磨灭的青春印迹。最后一集的画外音说:“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谦虚了,我觉得相比于我们这代人平静而又苍白的青春,起码他们激烈地来过、活过、爱过。但无论是哪一代人,无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也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穿过他的岁月的一些歌。
贝果在唱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国大学招关系户,多学学美国先进经验 (2人喜欢)
- 英国女王不吃全熟牛排 (3人喜欢)
- 特朗普为什么背叛了他的偶像?
- 泽连斯基就不该和特朗普在直播间连麦 (6人喜欢)
- 酒店开房洗衣服?这事儿我干过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