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
那些天,我觉得自己非常的焦躁,像是什么东西突然从我的身体里抽离了,我急需一些东西去填满,可越急躁越觉得杂乱盲目,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种熟悉的烦闷笼罩着我,就像一个循环,我又运动到了最低点,乌云压的我喘不过气,爬不起来,想如往常,或许等到乌云散去便是晴天。可突然一想,生活不该是这样,与其等待上天的施舍,不如主动的去做点什么。于是这次我决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我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开始罗列自己喜欢的事。
我喜欢看电影,我精心选择并下载了一些现在想看的电影,便一部接一部的开始欣赏。在看到《玛丽和马克思》时,我被影片对人物内心真实且深刻的描绘而震撼,我喜欢那个旁白的声音,清晰干净的将故事娓娓道来。一对天各一方的笔友通过书信向人们展示着人的精神世界,剖析着友情、爱情和自我。故事告诉我们,人都不是完美的,生活也不总是尽如人意,有些事当我们无法去改变它的时候,只能试着去接受,好在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所以原谅他人、原谅自己,原谅一切。后来他们之间的友谊出现了裂纹,这让玛丽陷入了深深的不解和忧郁,最后连她的丈夫也离他而去。我开始进一步的理解了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每时每刻都能理解和爱自己,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爱自己……当看到《风雨哈佛路》时,我会为莉斯的悲惨遭遇而深感难过,我会为她母亲的去世而流泪,我不觉得一个男人看电影看哭了有多么的不应该,哭泣释放了我积压的不良情绪,并让我变得清醒,另外它让我睡了一个好觉。我很敬佩这个眼中总是闪着光的女孩,生活把她逼到了绝境,她能做的只能是向前了,她也只能等待自己来拯救自己。当看到《机器人总动员》时,那个小小的破烂机器人顽强的生命力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明白生命和爱需要用心呵护。
每天傍晚,我会去绿茵场上踢球,因为世界杯的临近,球场上永远不乏奋力奔跑的身影,挥汗如雨让我打开了全身的毛孔,一切不好的东西都随着汗水排出了体外,我感觉非常好。绿茵场不时的会闪现一些“小巴们”的身影,一个想法突然在我的脑中闪现,为何不和小巴们来一场友谊赛?我们这边经过商量,大家也都愿意,于是由我出任“外交官”,来到一个面相和善的大高个面前,“hello……we want to…”一句话还没说完,他似乎就明白了我的来意,“we want to play with you” “OK…” 大高个很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挑战”,我们很快的融入了比赛中。这些小巴们虽然脚法有些笨拙,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足球的热情,他们踢得很积极,叫的也很大声,他们很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结束后,大高个过来与我攀谈,并要去我的联系方式,约定下次再战,他叫Kabir。
球场上几乎天天都能看到阿罕穆德,阿罕是一个很英俊很有热情的人,他喜欢巴西队,一身黄绿军团的战甲让他成为了球场上的一个亮点,阿罕的个人能力很强,很擅长盘带过人,但有时太“独”了,想法就是从后场带球到前场的节奏,死都不愿传球,如此踢球便失去了足球本该有的团队配合,其他队友也失去了参与感。和他一队,我也便慢悠悠的开始打酱油,一次我们这边进攻失利,阿罕便生气在我身边埋怨,让我跑快点,"I want to beat you" 他问我beat 用中文怎么说,我说那个字念"zou"。他说:“yeah,我想 zou 你!” 是的,我也想揍你。后来,他和他的好朋友李鲍儿发生了点身体冲撞,李鲍儿很是生气,于是阿罕带球到哪,他就堵到哪儿。我看着好玩,于是打趣的对阿罕说:“he is catching you ! ” 阿罕乐了,趁李鲍儿不在悄悄地对我说:“he is foolish ! ”
至此,我感到了极大的满足感,突然间我觉得我好像已经不需要朋友和爱人了,我自己想要的快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我要他们做什么?不过再一想,我需要他们。比方说,你和一个朋友去吃好吃的东西,你说:“嗯,这味道真不错!” 朋友说:“嗯,的确如此,真的很好吃!” 如此,便增加了你对美食的信心,这也让你们为下次再出去品尝多了一份期待。
后来没过多久,我开始想学习了,因为有一门课要考试了,我拿起了一本《可靠性设计》,听冯博讲了一个学期,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当我开始静下心来去理解书里的知识时,我发现这不过是一连串的数学问题,看似高深的东西无非是把一些基本的东西包装了一下。这时我觉得我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来得到,我要老师做什么?老师是用来指引和解惑的,不是给学生“填喂”知识的。由此,我联想到现在的教育模式,学生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需要母亲不断的喂养。长此以往,学生哪会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会阻碍他自立意识的形成。另外学生被迫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没有人告诉他们学这些都是干嘛的,他们只是隐约的感觉到以后会用上,可事实上呢?进入社会他们才发现很多东西都用不上,至少没那么重要。我觉得这些都是因思想的陈旧而引起的,古时候,书就那么点,十年寒窗学完后差不多就可以指导实践了。可是现在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而且学科门类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可能学一辈子也学不完。所以我觉得正确的学习模式应该是由问题引导出的求知欲推动我们去探索,我们遇到什么样问题,再去学习、想办法解决它,方可达到学习的目的吧。
人生路上似乎总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很多时候,我们更容易关注一些特定的目标,而忽视一些问题。比如结婚生子,家长同胞们可能觉得孩子到了岁数就必须立马完成这些任务,殊不知子女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结婚生子无非是再继续增加问题,比方说,倘若我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那我结婚后又怎会经营好我的婚姻生活,倘若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生子后又怎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只有先解决问题,目标才会自然而然的达到。
面对这些问题时,倘若我们仍固守自己的小宇宙,不愿去接受新知,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我们便会感到痛苦。固守本质上还是因为人的惰性在起作用,不愿去改变自己。当然改变也不能留于形式,一蹴而就,就像减肥一样,太过强迫自己反而可能会反弹,需要从细节上一点一滴做起。
然而,始终有一个好状态去应对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我们始终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而大脑要保持清醒需要不断的滋养,这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保持身体健康,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然后,我们要多充电,多阅读优秀的作品,多思考,保持大脑机能的活跃性。这两方面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大有文章,要做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过年轻人嘛,本就是用来改变的。
努力吧,青们!未来属于我们!
a ll is well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