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喝茶。。桑格格。。
阳光越来越晒,不爱出门。热的时候,一切事物都要减轻去做,菜要少放盐,说话声音轻,喝茶也不爱呼朋引伴了。这一行字敲出来,世界就清凉了不少。
近来早起,早到五点半,喝绿茶。春天的径山茶还剩了少许,存放要求高,要赶紧喝了,要不香气一天比一天减少。径山绿茶,烘青,产自杭州天目山,与寺庙渊源颇深,也是日本茶的元祖。它是一款香气舒展且无争的茶,和龙井、碧螺春相较,并无柔媚入骨的艳丽,入口平缓温和,但茶气暗中浑厚,如行山间的一段平路,松涛暗起,层绿次第展开。在喧闹的城市里,也就早上五点半还有着一点蒙昧的自然之气,适合喝径山。泡茶器,我用的是喝葡萄酒的高脚大肚玻璃杯子,水温沸,沿着玻璃杯壁,倾斜倒一注小水,缓缓而下,把茶托起来但是并不翻滚。就这一杯,并不续水,默默喝完,绿茶是句禅语,一句到位。
然后就可以打扫卫生,做简易早餐。吃过早餐,差不多八点半的时候,窗外的世界也慢慢热闹起来,上班的、上学的,陆陆续续出现在大街上。阳光的温度变辣,我把白纱窗帘放下,室内光线明亮柔和,三四株养在窗口的瘦竹好像也很满意,轻轻晃动着。
可以开泡当日第一席茶:一款生普毛茶,用云南紫铜壶烧水,壶和茶都来自云南。这也是一边喝茶一边阅读的时间——看起得早能做好多事情啊。生普毛茶和绿茶有种奇妙的衔接,都属于制茶工艺简略,人为少,尽量保持茶叶原味的做法。只不过绿茶是江南春早,是灵山秀水之含蓄缭绕;而生普气肥香壮,属于大山大野之豪放的生命力。紫铜壶导热快,水很快就滚,水甜且保温时间长——这壶因为尚属云南民间之物,在昂贵的金属煮水器中,价位十分亲民。这款毛茶,也是一位云南姑娘所赠,她爸爸和朋友早年包下的一片茶园所产。她给了一大包,说“不贵的!随便喝!我爸爸在家每天用大茶缸子泡一把!我想我爸了,也泡一大缸子来喝!”。云南人实在朴直,这位姑娘长得俊俏温婉,如江南女儿,但行事待人还是滇人风范。喝过好多价值千金的著名山头茶,真正一个人放松下来,还是最愿意喝这款“爸爸茶”。茶器用侧把小陶壶,内敛透气,一人用的大陶杯,是自己手捏的一只灰釉杯子,看着形状粗旷,但是杯深壁薄存香。看的书是台湾文论才子唐诺的《尽头》,其中一篇文章是《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书中有这么一段:“王维的诗中乍看像是第一感的、素扑到近乎无邪眼光的视觉印象,石头、山水、各种花草树木、月光、鸟叫虫鸣声云云,其实是极有意的、准确如针尖的捕捉,并经过人心层层滤净细细整理打磨的结果,它们绝不是始生的,而是某种完成品、某种思维下的特殊还原,并且让时间就停在完成的这一刻。”——这多么像是生普!正好茶到第三水,正出滋味的时候,杏子甜裹着山中草木蒸腾的香气,笼罩着头额,头脑振奋,直沁胸臆。真好似“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唐诺的文字详尽绵密坦诚,但是信息量大,必须专注阅读。一泡生普,边喝边读,不知不觉渐渐茶淡下去,香气尽了,茶气还意犹未尽。把书阖上,一抬头,居然快正午了。一个人的饭好打发,龙须细面,几片青菜煎蛋盖上,猪油酱油葱花,宽汤大碗,稀里哗啦。
午后,发呆,睡觉,虽是夏日炎炎,也要盖薄被,不能吹直风,这是远在四川母亲的嘱咐,切记。
午觉后,精力充沛,如果想写点什么,正是这时候。写东西的时候喝什么?白水。唐诺说得好,写作要如针尖一样准确,所以,这时候茶越精彩越分神。桌上不能有杂物,擦干净,点开空白文档页,深吸一口气,进去。期间休息,也不喝茶,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时候,就拖地、洗衣服,重复简单的体力活永远是繁复的脑力思考的最好配搭。
以前写作是激情写作,只要有感觉,写它个昏天黑地。现在不了,在一个点上停下来,这个点是下一次开笔的起点,想好了,就安心停笔,心满意足。把内心的热情攥住,再去喝茶。
这个时候,我会喝岩茶。绿茶、普洱都是天之味,岩茶是人之味。岩茶喝的是什么,就是制茶师傅的手工,那微妙不可言传的火候啊,哎呀呀。天之味再好,我也不会抛弃我迷恋的这人间之味。好岩茶,一唱三叹,合情合理,且行且珍惜……哈哈。用核桃般大小的紫砂壶泡三克水仙,杯子是薄壁小品杯,饱满挺拔如一颗露珠,那是游佳老师的作品,那么小那么薄地手拉胚杯子不知他一双大手怎么做到。这两样茶具,是喝岩茶的利器,香气、层次、力道配合得如多年老友般默契。水仙是前几年名家所做,贵,难得,所以也舍不得用大壶泡,大壶也散气。不洗茶,谁把我的第一水倒了我跟谁急,茶水初相见的滋味,后面彼此熟络再不会有。第一口,茶气沉稳,一粒珠直落丹田,盘腿坐在罗汉床上,觉得扎根了般稳当。然后才是香气,香气完全不炸、圆融蕴藉,没有侵略性却无限延伸,有守无为,是中国古人的境界。这茶把人心喝得定定的,然后你可以去看这一天的新闻、收发邮件、听点人世间的故事——天之味确实飘飘欲仙,但是那个境界是脆弱的,难以呵护的;人之味,丰富杂陈,若定力不够会被淹没,需要底气和阅历。
黄昏的时候,水仙已经泡了十二泡,小小三克茶,功成身退。落日融金,霞光万丈,我拉开纱帘,饱看这一天中最绚丽的瞬间。这时候的世界,又有了自然,一切都那么温柔,恍如隔世,竹叶沙沙响。
近来早起,早到五点半,喝绿茶。春天的径山茶还剩了少许,存放要求高,要赶紧喝了,要不香气一天比一天减少。径山绿茶,烘青,产自杭州天目山,与寺庙渊源颇深,也是日本茶的元祖。它是一款香气舒展且无争的茶,和龙井、碧螺春相较,并无柔媚入骨的艳丽,入口平缓温和,但茶气暗中浑厚,如行山间的一段平路,松涛暗起,层绿次第展开。在喧闹的城市里,也就早上五点半还有着一点蒙昧的自然之气,适合喝径山。泡茶器,我用的是喝葡萄酒的高脚大肚玻璃杯子,水温沸,沿着玻璃杯壁,倾斜倒一注小水,缓缓而下,把茶托起来但是并不翻滚。就这一杯,并不续水,默默喝完,绿茶是句禅语,一句到位。
然后就可以打扫卫生,做简易早餐。吃过早餐,差不多八点半的时候,窗外的世界也慢慢热闹起来,上班的、上学的,陆陆续续出现在大街上。阳光的温度变辣,我把白纱窗帘放下,室内光线明亮柔和,三四株养在窗口的瘦竹好像也很满意,轻轻晃动着。
可以开泡当日第一席茶:一款生普毛茶,用云南紫铜壶烧水,壶和茶都来自云南。这也是一边喝茶一边阅读的时间——看起得早能做好多事情啊。生普毛茶和绿茶有种奇妙的衔接,都属于制茶工艺简略,人为少,尽量保持茶叶原味的做法。只不过绿茶是江南春早,是灵山秀水之含蓄缭绕;而生普气肥香壮,属于大山大野之豪放的生命力。紫铜壶导热快,水很快就滚,水甜且保温时间长——这壶因为尚属云南民间之物,在昂贵的金属煮水器中,价位十分亲民。这款毛茶,也是一位云南姑娘所赠,她爸爸和朋友早年包下的一片茶园所产。她给了一大包,说“不贵的!随便喝!我爸爸在家每天用大茶缸子泡一把!我想我爸了,也泡一大缸子来喝!”。云南人实在朴直,这位姑娘长得俊俏温婉,如江南女儿,但行事待人还是滇人风范。喝过好多价值千金的著名山头茶,真正一个人放松下来,还是最愿意喝这款“爸爸茶”。茶器用侧把小陶壶,内敛透气,一人用的大陶杯,是自己手捏的一只灰釉杯子,看着形状粗旷,但是杯深壁薄存香。看的书是台湾文论才子唐诺的《尽头》,其中一篇文章是《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书中有这么一段:“王维的诗中乍看像是第一感的、素扑到近乎无邪眼光的视觉印象,石头、山水、各种花草树木、月光、鸟叫虫鸣声云云,其实是极有意的、准确如针尖的捕捉,并经过人心层层滤净细细整理打磨的结果,它们绝不是始生的,而是某种完成品、某种思维下的特殊还原,并且让时间就停在完成的这一刻。”——这多么像是生普!正好茶到第三水,正出滋味的时候,杏子甜裹着山中草木蒸腾的香气,笼罩着头额,头脑振奋,直沁胸臆。真好似“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唐诺的文字详尽绵密坦诚,但是信息量大,必须专注阅读。一泡生普,边喝边读,不知不觉渐渐茶淡下去,香气尽了,茶气还意犹未尽。把书阖上,一抬头,居然快正午了。一个人的饭好打发,龙须细面,几片青菜煎蛋盖上,猪油酱油葱花,宽汤大碗,稀里哗啦。
午后,发呆,睡觉,虽是夏日炎炎,也要盖薄被,不能吹直风,这是远在四川母亲的嘱咐,切记。
午觉后,精力充沛,如果想写点什么,正是这时候。写东西的时候喝什么?白水。唐诺说得好,写作要如针尖一样准确,所以,这时候茶越精彩越分神。桌上不能有杂物,擦干净,点开空白文档页,深吸一口气,进去。期间休息,也不喝茶,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时候,就拖地、洗衣服,重复简单的体力活永远是繁复的脑力思考的最好配搭。
以前写作是激情写作,只要有感觉,写它个昏天黑地。现在不了,在一个点上停下来,这个点是下一次开笔的起点,想好了,就安心停笔,心满意足。把内心的热情攥住,再去喝茶。
这个时候,我会喝岩茶。绿茶、普洱都是天之味,岩茶是人之味。岩茶喝的是什么,就是制茶师傅的手工,那微妙不可言传的火候啊,哎呀呀。天之味再好,我也不会抛弃我迷恋的这人间之味。好岩茶,一唱三叹,合情合理,且行且珍惜……哈哈。用核桃般大小的紫砂壶泡三克水仙,杯子是薄壁小品杯,饱满挺拔如一颗露珠,那是游佳老师的作品,那么小那么薄地手拉胚杯子不知他一双大手怎么做到。这两样茶具,是喝岩茶的利器,香气、层次、力道配合得如多年老友般默契。水仙是前几年名家所做,贵,难得,所以也舍不得用大壶泡,大壶也散气。不洗茶,谁把我的第一水倒了我跟谁急,茶水初相见的滋味,后面彼此熟络再不会有。第一口,茶气沉稳,一粒珠直落丹田,盘腿坐在罗汉床上,觉得扎根了般稳当。然后才是香气,香气完全不炸、圆融蕴藉,没有侵略性却无限延伸,有守无为,是中国古人的境界。这茶把人心喝得定定的,然后你可以去看这一天的新闻、收发邮件、听点人世间的故事——天之味确实飘飘欲仙,但是那个境界是脆弱的,难以呵护的;人之味,丰富杂陈,若定力不够会被淹没,需要底气和阅历。
黄昏的时候,水仙已经泡了十二泡,小小三克茶,功成身退。落日融金,霞光万丈,我拉开纱帘,饱看这一天中最绚丽的瞬间。这时候的世界,又有了自然,一切都那么温柔,恍如隔世,竹叶沙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