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黔东南苗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同时以勤劳、勇敢、顽强而著称于世。
全国800多万苗族同胞,贵州占一半以上,被称为“苗族的大本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典型丰富,保存十分完好。
黔东南是苗族歌舞的故乡,全州有民族节日300多个。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绣的民族盛装,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唱飞歌、情歌、酒歌,跳芦笙、板凳舞舞、木鼓舞,抢花炮、斗牛、斗鸟、赛马等。
苗族的民间艺术有音乐、舞蹈、工艺和戏剧。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明人郭子章的《黔记》、清人爱必达的《黔南识略》等都有关于苗族“吹笙和歌”的记载。
苗族的音乐可分民歌曲调、芦笙曲调、飞歌(大歌)曲调等几种。民歌曲调浑厚练达、节拍分明、矫健刚劲,唱时多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飞歌,特别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飞歌,因其曲调明快、豪迈奔放,两山之间都能听清楚而得名。飞歌有独唱、合唱,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唱,也有在大宴宾客时唱,但内容曲调有所不同。飞歌已成为苗族舞台艺术的保留节目,是苗族民间艺术的标志。
苗族民间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踩鼓舞。吹笙或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舞者(大多为盛装妇女)结队层层环绕,随笙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最令人激动的是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台江反排木鼓舞,其节奏分明、粗犷豪迈、矫健敏捷,多次到国内外演出引起轰动。
黔东南也是苗族服饰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地区,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其图案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绣、锁边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一般一件苗装盛装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在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苗族山寨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能歌善舞的苗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文 选自百度文库
全国800多万苗族同胞,贵州占一半以上,被称为“苗族的大本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典型丰富,保存十分完好。
黔东南是苗族歌舞的故乡,全州有民族节日300多个。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绣的民族盛装,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唱飞歌、情歌、酒歌,跳芦笙、板凳舞舞、木鼓舞,抢花炮、斗牛、斗鸟、赛马等。
苗族的民间艺术有音乐、舞蹈、工艺和戏剧。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明人郭子章的《黔记》、清人爱必达的《黔南识略》等都有关于苗族“吹笙和歌”的记载。
苗族的音乐可分民歌曲调、芦笙曲调、飞歌(大歌)曲调等几种。民歌曲调浑厚练达、节拍分明、矫健刚劲,唱时多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飞歌,特别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飞歌,因其曲调明快、豪迈奔放,两山之间都能听清楚而得名。飞歌有独唱、合唱,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唱,也有在大宴宾客时唱,但内容曲调有所不同。飞歌已成为苗族舞台艺术的保留节目,是苗族民间艺术的标志。
苗族民间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踩鼓舞。吹笙或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舞者(大多为盛装妇女)结队层层环绕,随笙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最令人激动的是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台江反排木鼓舞,其节奏分明、粗犷豪迈、矫健敏捷,多次到国内外演出引起轰动。
黔东南也是苗族服饰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地区,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其图案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绣、锁边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一般一件苗装盛装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在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苗族山寨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能歌善舞的苗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文 选自百度文库
-
yvon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03 1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