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维护
——《丘吉尔的黑狗——忧郁症及人类心灵的其他现象》每日读书心得(六)
这两天虽然没有写读书笔记,书还是有在读,零零散散的读一些。也记录了一些观点,让我时不时回忆起学到的知识点,有时还立即翻书查看。比如作者的恩师斯诺认为“性格与体格由遗传决定,每个人只能学着去跟天生的性格取得协调,要改变性格是做不到的。”这让我想起教材里发展心理学一章,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学说;比如讲到卡夫卡的自我认同里,说到坚定自主的自我认同,关键点是个体与自己身体的关系,我的理解是,讲的还是一种悦纳。
今天看的是“奥赛罗与性嫉妒心理学”,而我在性格和自我认同上,似乎有更多的话要说。
最初大量涉猎心理学,哲学,医学方面的书籍时,就有关注到自我认同这一点。我还曾经在这个问题上,发现自己把工作与自我认同联系紧密。在整个心理治疗的进程里,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围绕这个话题。而在卡夫卡的自我认同里,启发我看到自己可能会出现认同的转移——写作与自我认同的联系。
卡夫卡终其一生都无法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也不曾努力顺应别人的要求,所以他过得并不快乐,一直寻求着别人的充分的,无条件的接纳。然而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于是他只剩下一条路,把所有的感受,纠结,不安诉诸纸上,只有在那天地里,他才是安全的,自由的,甚至是自信的。我从这个事例上想到自己也只是警醒,希望自己不要把路如同从前那般越走越窄,产生诸如:“我除了干得了这个,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如果连这个都干不了,那不是等于逼上绝路?”等等类似的想法。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偶尔在情绪比较糟糕的时刻冒出来过,忽然惊觉,前方似乎已经无路可退,无路可走。
记得张德芬书里有一个例子,以及今日从娘家里听到的一些与我相关的建议,使我领悟到,自我认同竟然还可能代代传承。
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过那种寄人篱下,受人驱赶的日子?为什么自己承受过的痛苦要孩子也跟着再受一遍?为什么在金钱财富面前我就得俯首卑微?为什么安逸的日子不能苦尽甘来而是用低头和委屈来换?为什么自己的生活要交由别人操控?为什么父母受他人之利他的儿女就要卑躬屈膝?为什么做人交友不能平等一些自信一些?
那些已经证明此路不通的事实,形成了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枷锁,父亲母亲不觉得沉重异常,反而如家传宝一般要传给我么?
曾经的选择造就今天的结果,谁会愿意重蹈覆辙。
小姨看到我在朋友圈发布的状态,对我说要懂得释放,学会倾诉。可是这样的事,朋友们问起我的语焉不详,我竟如鲠在喉。只有一一记录,提醒自己要直起腰板做人,不可懈怠,不可软弱。
还好,我懂得那么些心理学知识的皮毛,懂得自省,愿意承受成长之痛,不然,曾经唯唯诺诺的我也可能对父母的话,一直言听计从,受人支配,助长惰性,自毁而不自知。维护自己的方式千万种,我只想选择一种带点希望的方式坚持。会有怀疑的时候,会有灰心的时刻,如果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是一种可贵的勇气,绕过这些水坑开辟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算不算是另一种勇敢?
这两天虽然没有写读书笔记,书还是有在读,零零散散的读一些。也记录了一些观点,让我时不时回忆起学到的知识点,有时还立即翻书查看。比如作者的恩师斯诺认为“性格与体格由遗传决定,每个人只能学着去跟天生的性格取得协调,要改变性格是做不到的。”这让我想起教材里发展心理学一章,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学说;比如讲到卡夫卡的自我认同里,说到坚定自主的自我认同,关键点是个体与自己身体的关系,我的理解是,讲的还是一种悦纳。
今天看的是“奥赛罗与性嫉妒心理学”,而我在性格和自我认同上,似乎有更多的话要说。
最初大量涉猎心理学,哲学,医学方面的书籍时,就有关注到自我认同这一点。我还曾经在这个问题上,发现自己把工作与自我认同联系紧密。在整个心理治疗的进程里,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围绕这个话题。而在卡夫卡的自我认同里,启发我看到自己可能会出现认同的转移——写作与自我认同的联系。
卡夫卡终其一生都无法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也不曾努力顺应别人的要求,所以他过得并不快乐,一直寻求着别人的充分的,无条件的接纳。然而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于是他只剩下一条路,把所有的感受,纠结,不安诉诸纸上,只有在那天地里,他才是安全的,自由的,甚至是自信的。我从这个事例上想到自己也只是警醒,希望自己不要把路如同从前那般越走越窄,产生诸如:“我除了干得了这个,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如果连这个都干不了,那不是等于逼上绝路?”等等类似的想法。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偶尔在情绪比较糟糕的时刻冒出来过,忽然惊觉,前方似乎已经无路可退,无路可走。
记得张德芬书里有一个例子,以及今日从娘家里听到的一些与我相关的建议,使我领悟到,自我认同竟然还可能代代传承。
为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过那种寄人篱下,受人驱赶的日子?为什么自己承受过的痛苦要孩子也跟着再受一遍?为什么在金钱财富面前我就得俯首卑微?为什么安逸的日子不能苦尽甘来而是用低头和委屈来换?为什么自己的生活要交由别人操控?为什么父母受他人之利他的儿女就要卑躬屈膝?为什么做人交友不能平等一些自信一些?
那些已经证明此路不通的事实,形成了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枷锁,父亲母亲不觉得沉重异常,反而如家传宝一般要传给我么?
曾经的选择造就今天的结果,谁会愿意重蹈覆辙。
小姨看到我在朋友圈发布的状态,对我说要懂得释放,学会倾诉。可是这样的事,朋友们问起我的语焉不详,我竟如鲠在喉。只有一一记录,提醒自己要直起腰板做人,不可懈怠,不可软弱。
还好,我懂得那么些心理学知识的皮毛,懂得自省,愿意承受成长之痛,不然,曾经唯唯诺诺的我也可能对父母的话,一直言听计从,受人支配,助长惰性,自毁而不自知。维护自己的方式千万种,我只想选择一种带点希望的方式坚持。会有怀疑的时候,会有灰心的时刻,如果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是一种可贵的勇气,绕过这些水坑开辟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算不算是另一种勇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