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 THYSELF】选择
1.
我没有做过职业规划,也不太相信这个。
总觉得扼杀太多可能性。
而兴趣规划或者个人发展规划,
对于我而言可能比按部就班的一个等级一个等级的升迁更有意义和价值。
2.
第一份正职,
定性研究员,
最大的收获是,
我定下了做定性主持人这个目标,
FGD MODERATOR.
原因是,
时间自由,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薪酬OK,可以负担得起自己和家人不太差的生活;
感兴趣,跟人沟通,挖掘发现人们的需求,
将这些需求转化为产品/服务。
可以出差,趁着出差的碎片时间各地溜达一下。
3.
当时的我,
家人并不理解,
也并不支持我的选择。
女孩子,稳定,公务猿,老师,事业单位等哪怕是打杂的不入编的文员也好。
可能我是个“想太多”的人,
平常也喜欢看看别人的生活,家庭,
以及从讲家庭的影视作品中(比如《女人四十》和《金婚》)
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
首先,我不是一个很功利的人,对奢侈品等没有盲目的追求,中等生活水平就OK了;
其次,我很重视家庭生活,很喜欢小孩子,希望能在有孩子后有一定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
另外,自己的能力及特长属于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沟通,安排工作的管理型,而不是开拓型的,相对于偏保守一点。九型人格做了几次,都是属于“保护者,给予者和怀疑者”,而“怀疑者”,根据郭老大所说,是做市场调查的必须有的一种精神。
以及,市场调查,嗯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它是个工具,我可以在很多地方运用它,但现在很多的市调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闭门造车,
好像《后会无期》里的那句台词,“你都没看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你都不去接触市场,哪来的调查建议?”
而主持人几乎符合我上述2里面的大部分要求。
4.
在当时,算是选择了一条跟周围的人不同的路。
亲戚的小孩都是托关系进了大国企;
身边的同学大部分考研当老师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在公司打工的不多。
积累期很痛苦,
特别是好像看不到希望,总是没有机会的时候,那时候特别浮躁,
但清楚这是我能做的且擅长做的,
只要是相关的,无论是IDI,用BLOG或者APP调研的方式,
我都主动去做。
跟着BOSS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是沉淀在脑海里,
就算1年没怎么碰,
回来还是能比较快上手,
也很谢谢某D和V总,
机会,真的是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5.
7月份去潮州见了小婉,
小婉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呢,
当初选择了入门门槛很低的“幼教”,
进了幼儿园,
在QQ空间里看她帮小朋友排节目做得很开心,
一看就知道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来她被挖到一所更好的幼儿园当教务主任,
上次过去参观,
无论是装修的绘画,
还是课程设置比如让小朋友的模拟商店,钢琴课什么的,
有心做事的人,
你是感觉得到的。
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个琴棋书画皆通的女孩纸,
特别喜欢军人,跟我爹聊这方面的知识如数家珍,我负责听好了~
我佩服的人不多,
她是其中的一个。
6.
现在属于打两份工,分不清工作日和周末,别人放假我忙别人忙我放假。
有时候会觉得累,会吐槽,但是身体的累不比心累,身体累了休息一下还可以恢复,
心累,则是会有悲哀绝望的感觉。
可能也是支教一年锻炼了许多,远在他乡,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以前周迅唱的那首《外面》,是我的忍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
后来发现,如果是心被囚禁,处处都是地狱。
跟出不出去没有关系。
但是,你在外面遇见的人和事,长期的一种跟人相处的关系,和专注于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的修炼,
会慢慢地内化到你的性格里。
找回原来的自己,
更坚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前不太会面对冲突,或者说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压抑,或者爆发。
自己背负的东西太多;
后来发现跟大家一起,合作也好,迁就别人也好,也挺不错的。
在《欲望心理学》里也看了一段话可能比较好地解释这个转变吧,
“成熟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比起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不能很好滴控制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事件,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其他人的时间。这种认识一旦形成,我们就需要调整,但是对控制的欲望则不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学会如何合作、协作、拖鞋,甚至是投降。但是我们私下却继续希望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7.
如果要拿一种小动物来比喻我的话,我觉得我很像一只小刺猬;
防备,不信任人,没有安全感,
可能现在多多少少还有以前的影子。
但是以前总是很不自觉的,伪装成了他人想看到的样子。
离真实的自己很远。
前几天跟90后美眉聊天,
聊起感情方面的事情,
她说她也有很多很多缺点比如大小姐脾气什么的,
但她男友对她很好,
不自觉地改变了她很多东西。
而宝猪也跟我讲过她男票肯花时间跟她沟通,
沟通和磨合下来,
宝猪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些东西。
我有时候觉得好神奇,
原来一个人真的会不自觉的为另一个人改变的。
而当一个人单身太久,可能会习惯了一个人的自我,自由自在,
更难换位思考地为对方改变些什么。
这也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开心就好。
最近也不知道为啥,自己好像有点变化。
ANYWAY, EMBRACE THE CHANGES AND UNPREDICTABILITY OF LIFE.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我没有做过职业规划,也不太相信这个。
总觉得扼杀太多可能性。
而兴趣规划或者个人发展规划,
对于我而言可能比按部就班的一个等级一个等级的升迁更有意义和价值。
2.
第一份正职,
定性研究员,
最大的收获是,
我定下了做定性主持人这个目标,
FGD MODERATOR.
原因是,
时间自由,可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薪酬OK,可以负担得起自己和家人不太差的生活;
感兴趣,跟人沟通,挖掘发现人们的需求,
将这些需求转化为产品/服务。
可以出差,趁着出差的碎片时间各地溜达一下。
3.
当时的我,
家人并不理解,
也并不支持我的选择。
女孩子,稳定,公务猿,老师,事业单位等哪怕是打杂的不入编的文员也好。
可能我是个“想太多”的人,
平常也喜欢看看别人的生活,家庭,
以及从讲家庭的影视作品中(比如《女人四十》和《金婚》)
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
首先,我不是一个很功利的人,对奢侈品等没有盲目的追求,中等生活水平就OK了;
其次,我很重视家庭生活,很喜欢小孩子,希望能在有孩子后有一定的时间陪伴他们成长;
另外,自己的能力及特长属于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沟通,安排工作的管理型,而不是开拓型的,相对于偏保守一点。九型人格做了几次,都是属于“保护者,给予者和怀疑者”,而“怀疑者”,根据郭老大所说,是做市场调查的必须有的一种精神。
以及,市场调查,嗯怎么说呢,我一直觉得它是个工具,我可以在很多地方运用它,但现在很多的市调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闭门造车,
好像《后会无期》里的那句台词,“你都没看过世界,哪来的世界观?”
“你都不去接触市场,哪来的调查建议?”
而主持人几乎符合我上述2里面的大部分要求。
4.
在当时,算是选择了一条跟周围的人不同的路。
亲戚的小孩都是托关系进了大国企;
身边的同学大部分考研当老师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在公司打工的不多。
积累期很痛苦,
特别是好像看不到希望,总是没有机会的时候,那时候特别浮躁,
但清楚这是我能做的且擅长做的,
只要是相关的,无论是IDI,用BLOG或者APP调研的方式,
我都主动去做。
跟着BOSS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是沉淀在脑海里,
就算1年没怎么碰,
回来还是能比较快上手,
也很谢谢某D和V总,
机会,真的是永远给有准备的人。
5.
7月份去潮州见了小婉,
小婉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呢,
当初选择了入门门槛很低的“幼教”,
进了幼儿园,
在QQ空间里看她帮小朋友排节目做得很开心,
一看就知道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来她被挖到一所更好的幼儿园当教务主任,
上次过去参观,
无论是装修的绘画,
还是课程设置比如让小朋友的模拟商店,钢琴课什么的,
有心做事的人,
你是感觉得到的。
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个琴棋书画皆通的女孩纸,
特别喜欢军人,跟我爹聊这方面的知识如数家珍,我负责听好了~
我佩服的人不多,
她是其中的一个。
6.
现在属于打两份工,分不清工作日和周末,别人放假我忙别人忙我放假。
有时候会觉得累,会吐槽,但是身体的累不比心累,身体累了休息一下还可以恢复,
心累,则是会有悲哀绝望的感觉。
可能也是支教一年锻炼了许多,远在他乡,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以前周迅唱的那首《外面》,是我的忍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
后来发现,如果是心被囚禁,处处都是地狱。
跟出不出去没有关系。
但是,你在外面遇见的人和事,长期的一种跟人相处的关系,和专注于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的修炼,
会慢慢地内化到你的性格里。
找回原来的自己,
更坚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前不太会面对冲突,或者说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压抑,或者爆发。
自己背负的东西太多;
后来发现跟大家一起,合作也好,迁就别人也好,也挺不错的。
在《欲望心理学》里也看了一段话可能比较好地解释这个转变吧,
“成熟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比起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不能很好滴控制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事件,特别是那些关系到其他人的时间。这种认识一旦形成,我们就需要调整,但是对控制的欲望则不会离我们而去。我们学会如何合作、协作、拖鞋,甚至是投降。但是我们私下却继续希望事情不是这个样子的。”
7.
如果要拿一种小动物来比喻我的话,我觉得我很像一只小刺猬;
防备,不信任人,没有安全感,
可能现在多多少少还有以前的影子。
但是以前总是很不自觉的,伪装成了他人想看到的样子。
离真实的自己很远。
前几天跟90后美眉聊天,
聊起感情方面的事情,
她说她也有很多很多缺点比如大小姐脾气什么的,
但她男友对她很好,
不自觉地改变了她很多东西。
而宝猪也跟我讲过她男票肯花时间跟她沟通,
沟通和磨合下来,
宝猪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些东西。
我有时候觉得好神奇,
原来一个人真的会不自觉的为另一个人改变的。
而当一个人单身太久,可能会习惯了一个人的自我,自由自在,
更难换位思考地为对方改变些什么。
这也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开心就好。
最近也不知道为啥,自己好像有点变化。
ANYWAY, EMBRACE THE CHANGES AND UNPREDICTABILITY OF LIFE.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