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社会变迁的一个思考框架
(最近的一个想法,不是很成熟,为防止遗失,放在豆瓣上保存)
社会会变化,但不一定会发展,亚马逊遗失的原始部落,数千年基本无发展就是例证。
因此,断言社会必然遵循一个客观规律发展,基本是谬论。历史唯物主义被诠释为必然选择,只是古代天命观的一个变种。(马克思本人作为一个学者是严谨的,然而,理论一旦为政治掌握i,就会展现出巨大的荒谬力量)
然而,社会确实会发展变化,这个发展变化,确实有规律可遵循,因此,这个过程,可以解释、可以推测,但无法先验的断定。赞同这个基本观点,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避免她堕落为“神学”。
解释社会变迁,目前最好的分析工具是现代经济学提供的,一直以来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完全没有用处。经济学从人的本性假设入手,建立了一套逻辑完备的理论体系,虽然,它一直被质疑不断,然而,还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理论。
社会,我们看作是一个组织,关于组织的成因,可以参考另一个思考“组织如何可能”(该文并未涵盖组织类型的全部范围),为方便分析,一下组织均指社会。
居于人的自利,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活动,都循序两种交往方式:强迫和交易,强迫通过战争和威胁来达到目的;交易通过双方协商一致来达到目的。组织内外部的强迫和交易的使用模式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特征。(从根本上来说,交易也是强迫均衡下的妥协,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类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强迫和妥协)。
组织行为模式的初始成因,一个是遗传基因的影响,一个是环境影响。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所有非环境因素统统归因于遗传,我们在此并不会涉及遗传的讨论。
从组织自身协调机制来看,当存在资源压力,强迫和交易都存在一个均衡,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该均衡的结构不同,这个均衡点,总是维持了一个必要的强迫水平,这个水平又不至于让组织陷于不稳定。(指组织的内部均衡)
关于强迫和交易,最终目的都指向人的行为,在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中,还有一个基本的要素要引入“文化”,文化代表了那些影响行为的观念体系。由于文化的非物质特性,它容易承载更多元的利益诉求。
组织在战争、生产、分配资源过程中,贯穿强迫、交易、文化三个因素,他是组织结构的三只脚。
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广泛存在,组织在实现组织目标时,必然会引入一个领导构件,这个构件可以使一个机构,也可以使一个自然人(关于组织控制人和控制阶层的出现,这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起源原因,我相信还有重要原因没有得到分析)。这个领导构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自利的驱动下,将获得占用资源的优先权,于是,组织权力在竞争中趋向集中,理论上,权力集中到一个点是组织权力竞争均衡点,这个点往往就是一个自然人。所以,头目、族长、皇帝都是以单数的形式出现。伴随的文化竞争中,主流的文化必然是有利于领导构件的,因为不利于的文化都被强有力地压制了。这个过程汇总,为了压制最高权力频繁的竞争,有效的抑制方式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文化,所以权力天授的观念就出现了,这最终发展出成熟的意识形态。无论欧亚、美洲,文明的开始都伴随这个现象。
组织的的自利性质将驱动它进行各种利益最大化活动,在一定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不断征战兼并其它组织是最佳的方式,组织会变得越来愈大,这是组织变迁的主线。同样,由于技术和制度限制,组织的边界会有一个限制,可能的组织关系将最先出现纳贡体系,继而封建制将出现,封建制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组织扩展模式一般而言会受到自然疆域限制。崇山、密林、江河是最初难以逾越的自然疆域,当然,随着技术、制度、可调动资源的发展,自然疆域的会出现变化。
由于不同的自然疆域会限制组织的扩张规模,逻辑上,受制于严酷自然疆域的组织有可能最终无法发展到纳贡体系出现,例如,广袤的原始森林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个环境中的组织扩张动力较小,扩张难度巨大,亚马逊森林中的遗落的部落就是典型。
随之技术和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有能力实现对超远疆域的直接控制和管理,最终,在自然疆域的限制下,会出现庞大的科层制组织,秦帝国就是最先完成这个阶段的组织。
同样的,在发展到大型科层制组织的过程中,理论上会出现一个多个组织长期竞争消长的局面,这个局面有可能延续上千年。在这个可能世界中,纳贡体系、封建制将长期存在,战争频繁、民族融合、组织规模小、文化多元繁荣等等将是这个世界的特征。中国战国时代、欧洲漫长的封建制,就是这个局面。造成多个组织长期竞争消长的原因,最大的可能,依然是自然疆域特征(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我没有想到)。
组织的发展开始从这里分化,一边是庞大的科层式组织,一边是多个组织的长期消长,当两个发展世界没交集,他们就会进入独特的发展里程。
率先进入大型科层组织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这种组织的优劣已经被研究等很透彻,为节省篇幅,可以参加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一般而言,这种组织我愿意接受吴思对它的命名:“官家社会”,这个社会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皇帝和官僚结为同盟,共享权力和基于权力的分配结果,作为生产阶层的人民基本无权利可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是大一统的、封闭的。大型科层制组织拥有庞大的常备军队和可以调动的庞大资源和力量。这种组织具有高度的自稳定性。“官家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也随之内外的压力进行各种调整,总体上,这种组织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管家社会,人都趋向于走入权力阶层或者依附于权力阶层,这样一来,生产性活动会越来越低,而非生产性阶层越来越庞大,这个就是官家社会的罩门,暴力革命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另一个世界的多组织竞争消长局面,典型区域就是欧洲,欧洲史我没有进行过研究,但是,多竞争的格局可以参照中国春秋战国的特征,文化多元繁荣放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力。随着数千年的竞争和融合,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必然要在欧洲率先出现。欧洲体现了最漫长的后发优势,而中国体现了最漫长的先发优势。欧洲的后发优势最灿烂的文明结果是宪政科层组织得以实现,这种组织的诞生是革命性的,它将生物学自私力量进行的深度的压制,强迫和交易的力量均衡,史无前例的,交易的力量第一次取得了胜利,而中国式的科层制,两千年来,强制的力量依然是压倒性的力量。(关于宪政科层组织,以美国为典型,我总觉得是异己权利的一种回归,请恕我用了马克思经常使用的术语)
那么,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权力科层制和宪政科层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宪政科层制已经表现出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在文化已经自由发展的当今,权力科层制或许能长期存在,但典型的权力科层制必定要消失,非典型的权力科层制会越来越多,其适应世界的变革能力到底能走多远,我们暂时不知道。
有关探讨
1、按福山最近的论述,人类的生物属性决定了人是群居的生物,人的自利和合作,都居于群体性这一先决条件。这一事实,对于本文的分析框架,影响并不明显,按经济学的自利原则建构分析框架,无论主体是个人还是组织,结论似乎都是正确的。
2、关于强迫和交易,从人类真实历史来看,也是成立的,无论是族群内的强迫和交易,或者是族群间的强迫和交易,也许,内外的强迫手段和方式有区别。
3、关于文化,显得比较复杂,它作为一种对世界的态度或者知识,和强迫和交易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一体的。但依然可以看到单独的文化现象,文化为自己赢得了独立的空间,例如宗教的强大力量,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团体和制度,这些和强迫与交易是一体的,。
4、应该关注福山对国家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分析,沙漠、平原、山脉,资源由这些自然要素形成的区域特征,这些特征,对人的自利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撤退、躲避、追击、控制的各种可能性。聚落 -部落- 邦国 ,古中国的诞生区域,以及后世征战的辐射。
5、自古以来关于西域、西南、东北、东南不同区域分合集散,国家观念的逐步演变、文化的斗争和妥协,大一统的进程,是武力与文化并进的过程。
6、团体的容易形成的生物属性,贴标签、利益一致,自我团体认同是人的本性!由此可见文化标签的关键性、古代中国、越南、日本文化的同源和自我认同差异等等。
社会会变化,但不一定会发展,亚马逊遗失的原始部落,数千年基本无发展就是例证。
因此,断言社会必然遵循一个客观规律发展,基本是谬论。历史唯物主义被诠释为必然选择,只是古代天命观的一个变种。(马克思本人作为一个学者是严谨的,然而,理论一旦为政治掌握i,就会展现出巨大的荒谬力量)
然而,社会确实会发展变化,这个发展变化,确实有规律可遵循,因此,这个过程,可以解释、可以推测,但无法先验的断定。赞同这个基本观点,我们才能保持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避免她堕落为“神学”。
解释社会变迁,目前最好的分析工具是现代经济学提供的,一直以来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完全没有用处。经济学从人的本性假设入手,建立了一套逻辑完备的理论体系,虽然,它一直被质疑不断,然而,还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理论。
社会,我们看作是一个组织,关于组织的成因,可以参考另一个思考“组织如何可能”(该文并未涵盖组织类型的全部范围),为方便分析,一下组织均指社会。
居于人的自利,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活动,都循序两种交往方式:强迫和交易,强迫通过战争和威胁来达到目的;交易通过双方协商一致来达到目的。组织内外部的强迫和交易的使用模式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特征。(从根本上来说,交易也是强迫均衡下的妥协,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类的两种最基本方式是强迫和妥协)。
组织行为模式的初始成因,一个是遗传基因的影响,一个是环境影响。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所有非环境因素统统归因于遗传,我们在此并不会涉及遗传的讨论。
从组织自身协调机制来看,当存在资源压力,强迫和交易都存在一个均衡,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该均衡的结构不同,这个均衡点,总是维持了一个必要的强迫水平,这个水平又不至于让组织陷于不稳定。(指组织的内部均衡)
关于强迫和交易,最终目的都指向人的行为,在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中,还有一个基本的要素要引入“文化”,文化代表了那些影响行为的观念体系。由于文化的非物质特性,它容易承载更多元的利益诉求。
组织在战争、生产、分配资源过程中,贯穿强迫、交易、文化三个因素,他是组织结构的三只脚。
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广泛存在,组织在实现组织目标时,必然会引入一个领导构件,这个构件可以使一个机构,也可以使一个自然人(关于组织控制人和控制阶层的出现,这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起源原因,我相信还有重要原因没有得到分析)。这个领导构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自利的驱动下,将获得占用资源的优先权,于是,组织权力在竞争中趋向集中,理论上,权力集中到一个点是组织权力竞争均衡点,这个点往往就是一个自然人。所以,头目、族长、皇帝都是以单数的形式出现。伴随的文化竞争中,主流的文化必然是有利于领导构件的,因为不利于的文化都被强有力地压制了。这个过程汇总,为了压制最高权力频繁的竞争,有效的抑制方式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文化,所以权力天授的观念就出现了,这最终发展出成熟的意识形态。无论欧亚、美洲,文明的开始都伴随这个现象。
组织的的自利性质将驱动它进行各种利益最大化活动,在一定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不断征战兼并其它组织是最佳的方式,组织会变得越来愈大,这是组织变迁的主线。同样,由于技术和制度限制,组织的边界会有一个限制,可能的组织关系将最先出现纳贡体系,继而封建制将出现,封建制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组织扩展模式一般而言会受到自然疆域限制。崇山、密林、江河是最初难以逾越的自然疆域,当然,随着技术、制度、可调动资源的发展,自然疆域的会出现变化。
由于不同的自然疆域会限制组织的扩张规模,逻辑上,受制于严酷自然疆域的组织有可能最终无法发展到纳贡体系出现,例如,广袤的原始森林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个环境中的组织扩张动力较小,扩张难度巨大,亚马逊森林中的遗落的部落就是典型。
随之技术和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有能力实现对超远疆域的直接控制和管理,最终,在自然疆域的限制下,会出现庞大的科层制组织,秦帝国就是最先完成这个阶段的组织。
同样的,在发展到大型科层制组织的过程中,理论上会出现一个多个组织长期竞争消长的局面,这个局面有可能延续上千年。在这个可能世界中,纳贡体系、封建制将长期存在,战争频繁、民族融合、组织规模小、文化多元繁荣等等将是这个世界的特征。中国战国时代、欧洲漫长的封建制,就是这个局面。造成多个组织长期竞争消长的原因,最大的可能,依然是自然疆域特征(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我没有想到)。
组织的发展开始从这里分化,一边是庞大的科层式组织,一边是多个组织的长期消长,当两个发展世界没交集,他们就会进入独特的发展里程。
率先进入大型科层组织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这种组织的优劣已经被研究等很透彻,为节省篇幅,可以参加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一般而言,这种组织我愿意接受吴思对它的命名:“官家社会”,这个社会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皇帝和官僚结为同盟,共享权力和基于权力的分配结果,作为生产阶层的人民基本无权利可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是大一统的、封闭的。大型科层制组织拥有庞大的常备军队和可以调动的庞大资源和力量。这种组织具有高度的自稳定性。“官家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它也随之内外的压力进行各种调整,总体上,这种组织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管家社会,人都趋向于走入权力阶层或者依附于权力阶层,这样一来,生产性活动会越来越低,而非生产性阶层越来越庞大,这个就是官家社会的罩门,暴力革命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另一个世界的多组织竞争消长局面,典型区域就是欧洲,欧洲史我没有进行过研究,但是,多竞争的格局可以参照中国春秋战国的特征,文化多元繁荣放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力。随着数千年的竞争和融合,最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必然要在欧洲率先出现。欧洲体现了最漫长的后发优势,而中国体现了最漫长的先发优势。欧洲的后发优势最灿烂的文明结果是宪政科层组织得以实现,这种组织的诞生是革命性的,它将生物学自私力量进行的深度的压制,强迫和交易的力量均衡,史无前例的,交易的力量第一次取得了胜利,而中国式的科层制,两千年来,强制的力量依然是压倒性的力量。(关于宪政科层组织,以美国为典型,我总觉得是异己权利的一种回归,请恕我用了马克思经常使用的术语)
那么,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权力科层制和宪政科层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宪政科层制已经表现出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在文化已经自由发展的当今,权力科层制或许能长期存在,但典型的权力科层制必定要消失,非典型的权力科层制会越来越多,其适应世界的变革能力到底能走多远,我们暂时不知道。
有关探讨
1、按福山最近的论述,人类的生物属性决定了人是群居的生物,人的自利和合作,都居于群体性这一先决条件。这一事实,对于本文的分析框架,影响并不明显,按经济学的自利原则建构分析框架,无论主体是个人还是组织,结论似乎都是正确的。
2、关于强迫和交易,从人类真实历史来看,也是成立的,无论是族群内的强迫和交易,或者是族群间的强迫和交易,也许,内外的强迫手段和方式有区别。
3、关于文化,显得比较复杂,它作为一种对世界的态度或者知识,和强迫和交易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是一体的。但依然可以看到单独的文化现象,文化为自己赢得了独立的空间,例如宗教的强大力量,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团体和制度,这些和强迫与交易是一体的,。
4、应该关注福山对国家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分析,沙漠、平原、山脉,资源由这些自然要素形成的区域特征,这些特征,对人的自利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撤退、躲避、追击、控制的各种可能性。聚落 -部落- 邦国 ,古中国的诞生区域,以及后世征战的辐射。
5、自古以来关于西域、西南、东北、东南不同区域分合集散,国家观念的逐步演变、文化的斗争和妥协,大一统的进程,是武力与文化并进的过程。
6、团体的容易形成的生物属性,贴标签、利益一致,自我团体认同是人的本性!由此可见文化标签的关键性、古代中国、越南、日本文化的同源和自我认同差异等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