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良心与理论之经典
研习良心与理论之经典
2007-01-06 17:13:26 来自: 84 (这是一条善良的内裤……)
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的评论 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准确来说是1997年,那时候我还是在信宜第二中学兴致勃勃读着梁实秋散文的初一学生,不曾知道远在上海,朱学勤已经开始反思国内经济学界探讨路径的谬误了。因为我还是穷人,所以对被马克思斥为“庸俗经济学”的西方古典经济学抱有向往,因而“技术性”的价值评估与资本流通还有商业操作都足够成为致富兴奋点。不能否认,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开启智力上功不可没,从价值规律到企业理论再到市场政府调控,还到分配政策和经济指导,甚至细分到基尼指数的计算方法,我一直误认为经济领域始终是一种纯粹的操作技能和运作训练,原因我归结为从中文系里所学习到文学理论与评论话语并不能够代言当下一部分,更不必说一切,尽管涉猎社会学和法学等公共领域的知识能增加任何一个人的学力,和建设力。
前两个星期的《铿锵集》对社会责任压倒市场自由的探讨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有理由相信还有一些精神与能量能够左右运作规律,恰好马歇尔版本的《经济学原理》里面马氏对待资本市场的评价不像曼昆那样保持“清醒”头脑,在书的序言中有这么一句:“以一个‘经济人’的活动为内容,建立一种抽象的经济学,所谓经济人就是他不受道德的影响,而是机械地和利己地孜孜为利。但是,这种打算却没有获得成功,甚至也没有彻底实行过。”把道德引入独立经济人活动的核心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必须得承担由此所带来对纯技术操作与理论数据分析的造成的偏差。幸运的是这种勇气具有前瞻性,而且不但道德赋予经济这种可能性,还有朱学勤和何清涟所深切关注经济观照下的政治内涵,它已经成为超越理论技术操作与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的第一大因素。朱学勤如是叙述中国经济理论探讨下的空洞有类似相关:“比如人人都切齿痛恨的腐败问题,很显然已经不是道德领域能够解释的问题。”我们早已经跨过了马歇尔口中的道德范畴,践踏着哈贝马斯的社会公民视角尸体,大踏步进入“后(无)道德”“社会制度环境”经济时代。
废话说完,事实以上都是何清涟在《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中所要阐述的核心和目标所在,我读到这本“禁书”之时已经太迟,相比我的一些同学,我明显要落后一些,不过现在读得也正是时候,这就像读到一本“预言”,你们是望着未来而展望,我现在手持预言来一一验证。而惊喜的是,身边的现象给我肯定的答案,这算是一个成功的预言。可惜的是,这个预言虽然就如当年唐山大地震的地震预测那样,精准而有力,不过它被以会扰乱民心造成恐慌的罪名封存起来,于是就有那么多的无知者牺牲在他们热爱的大地上,继尔又长眠在这片土地下。
哎呀,我又开始掉书袋了,不过大废周章只是想把这本经典介绍给所有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人们。尽管读书已经慢慢被就业方程式证明了再无多大用处,空凭知识分子的一腔热血不能直接干预现实,我们要奉献智力首先要成为社会一枚小之又小的“螺丝钉”,所以我在总结之余又展望未来:噢,没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枚“螺丝”!
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给一些好朋友都写了一封长长的新年感言,而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途径顾雏军的“滑铁卢”,现在已经成为海信的科龙;途径标榜把人当财富的格兰仕;途径美的电器修筑起的美的海岸楼盘;最终奔赴在一个操控家具制造业大势的小地方的一间小屋子里,平静地度过惊涛骇浪又波澜不惊的新年。出发前在邮局报摊上你可以翻开每一份报纸每一份刊物,他们都在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照例买了几份报纸,写的还是些不着边际而又好听煽情的话。不过我再也不感觉到热血沸腾,之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又或者是中国转型力量再者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等等等等,顶不上我在麦当劳吃的一只价值12元人民币的至尊汉堡。说诚挚的话,作前行的姿态,这在纸上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我们通过接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具备强大的文字表达能力,规律本该如此,不须提醒。但我们的专注如一却难以维系,我们用平静的心态持续地观望一种形态;用深入的视力坚强地透视一种景观;用匀速的比率固执地敲打一种理想;这已经不是悲观的兴替,这仅仅是个人能够对抗一时煽情而忘乎所以的最后力量。
于是我一如既往地爱护家人;一如既往地研习经典;一如既往地锻炼写作;一如既往地培养好奇;一如既往地:总结今天,展望明年。结论是小肥羊火锅太容易消化,而腩尾确实比较挨饿。
来自:sailor84.blogbus.com
-------------------------------------------
2007-07-18 13:39:30 Aniki
马克思什么时候把古典经济学斥为"庸俗经济学"了? 这对马克思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或者理论.
按他的说法,古典经济学是含有"庸俗成份"的,但不等于他说其是"庸俗经济学"(这是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高峰李嘉图之后,才步入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阶段.代表人物比如萨伊,马萨尔斯等等那些.他斥的是后者(并称其为庸俗经济学)而不是古典经济学.正是后者将古典经济学的"庸俗成份"发展放大独立成为一个派别了,所以将其专称为庸俗经济学.
相关文献依据可见全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
2007-01-06 17:13:26 来自: 84 (这是一条善良的内裤……)
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的评论 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准确来说是1997年,那时候我还是在信宜第二中学兴致勃勃读着梁实秋散文的初一学生,不曾知道远在上海,朱学勤已经开始反思国内经济学界探讨路径的谬误了。因为我还是穷人,所以对被马克思斥为“庸俗经济学”的西方古典经济学抱有向往,因而“技术性”的价值评估与资本流通还有商业操作都足够成为致富兴奋点。不能否认,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开启智力上功不可没,从价值规律到企业理论再到市场政府调控,还到分配政策和经济指导,甚至细分到基尼指数的计算方法,我一直误认为经济领域始终是一种纯粹的操作技能和运作训练,原因我归结为从中文系里所学习到文学理论与评论话语并不能够代言当下一部分,更不必说一切,尽管涉猎社会学和法学等公共领域的知识能增加任何一个人的学力,和建设力。
前两个星期的《铿锵集》对社会责任压倒市场自由的探讨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有理由相信还有一些精神与能量能够左右运作规律,恰好马歇尔版本的《经济学原理》里面马氏对待资本市场的评价不像曼昆那样保持“清醒”头脑,在书的序言中有这么一句:“以一个‘经济人’的活动为内容,建立一种抽象的经济学,所谓经济人就是他不受道德的影响,而是机械地和利己地孜孜为利。但是,这种打算却没有获得成功,甚至也没有彻底实行过。”把道德引入独立经济人活动的核心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他必须得承担由此所带来对纯技术操作与理论数据分析的造成的偏差。幸运的是这种勇气具有前瞻性,而且不但道德赋予经济这种可能性,还有朱学勤和何清涟所深切关注经济观照下的政治内涵,它已经成为超越理论技术操作与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的第一大因素。朱学勤如是叙述中国经济理论探讨下的空洞有类似相关:“比如人人都切齿痛恨的腐败问题,很显然已经不是道德领域能够解释的问题。”我们早已经跨过了马歇尔口中的道德范畴,践踏着哈贝马斯的社会公民视角尸体,大踏步进入“后(无)道德”“社会制度环境”经济时代。
废话说完,事实以上都是何清涟在《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中所要阐述的核心和目标所在,我读到这本“禁书”之时已经太迟,相比我的一些同学,我明显要落后一些,不过现在读得也正是时候,这就像读到一本“预言”,你们是望着未来而展望,我现在手持预言来一一验证。而惊喜的是,身边的现象给我肯定的答案,这算是一个成功的预言。可惜的是,这个预言虽然就如当年唐山大地震的地震预测那样,精准而有力,不过它被以会扰乱民心造成恐慌的罪名封存起来,于是就有那么多的无知者牺牲在他们热爱的大地上,继尔又长眠在这片土地下。
哎呀,我又开始掉书袋了,不过大废周章只是想把这本经典介绍给所有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人们。尽管读书已经慢慢被就业方程式证明了再无多大用处,空凭知识分子的一腔热血不能直接干预现实,我们要奉献智力首先要成为社会一枚小之又小的“螺丝钉”,所以我在总结之余又展望未来:噢,没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枚“螺丝”!
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给一些好朋友都写了一封长长的新年感言,而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途径顾雏军的“滑铁卢”,现在已经成为海信的科龙;途径标榜把人当财富的格兰仕;途径美的电器修筑起的美的海岸楼盘;最终奔赴在一个操控家具制造业大势的小地方的一间小屋子里,平静地度过惊涛骇浪又波澜不惊的新年。出发前在邮局报摊上你可以翻开每一份报纸每一份刊物,他们都在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照例买了几份报纸,写的还是些不着边际而又好听煽情的话。不过我再也不感觉到热血沸腾,之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又或者是中国转型力量再者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等等等等,顶不上我在麦当劳吃的一只价值12元人民币的至尊汉堡。说诚挚的话,作前行的姿态,这在纸上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我们通过接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具备强大的文字表达能力,规律本该如此,不须提醒。但我们的专注如一却难以维系,我们用平静的心态持续地观望一种形态;用深入的视力坚强地透视一种景观;用匀速的比率固执地敲打一种理想;这已经不是悲观的兴替,这仅仅是个人能够对抗一时煽情而忘乎所以的最后力量。
于是我一如既往地爱护家人;一如既往地研习经典;一如既往地锻炼写作;一如既往地培养好奇;一如既往地:总结今天,展望明年。结论是小肥羊火锅太容易消化,而腩尾确实比较挨饿。
来自:sailor84.blogbus.com
-------------------------------------------
2007-07-18 13:39:30 Aniki
马克思什么时候把古典经济学斥为"庸俗经济学"了? 这对马克思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或者理论.
按他的说法,古典经济学是含有"庸俗成份"的,但不等于他说其是"庸俗经济学"(这是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高峰李嘉图之后,才步入了"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阶段.代表人物比如萨伊,马萨尔斯等等那些.他斥的是后者(并称其为庸俗经济学)而不是古典经济学.正是后者将古典经济学的"庸俗成份"发展放大独立成为一个派别了,所以将其专称为庸俗经济学.
相关文献依据可见全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