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事先张扬的表白(未完成)
文/娜娜
【题记】
有人说,只有离开了故乡才能书写它;是不是也只有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长长的岁月才能写一个人?
万水千山,一个人无聊,于是想可以跟还在的人一起玩个游戏,大家猜猜看,文章里的那个人,是谁?
刷牙时,想着的标题是《一场过气的表白》,但又觉得太短了一些,觉得过气二字没有表达出心里的蜿蜒。年少的日子里,什么都新鲜,就连表白,都奢侈而新鲜。
然而,年少的日子里,尚且不知珍惜为何物,握着手里的牌,肆意妄为。
天真地以为海誓山盟天长地久是终究的事,哪里知道,一错过就彻底翻篇。
若有人还站在那里,只会被认为傻气吧。可是亲爱的我心中永恒傻气的少年,如风的年纪,如风的岁月,你埋头思索着的,是几点下课呢,还是将来要去哪里读书呢,甚或是将来想带什么样的妹子回家呢?
在工作日的清早,本应该阅读,正在读着的是波拉尼奥《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天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你给我买书。我一厢情愿想着的是,因为经济窘迫,也是你来我往的事(活着活着就老了记得还我)。刷牙的时候,突然闪过两句话,觉得放弃阅读也要把这篇文章写了,就是现在,必须是现在。
那两句话:
彼时,
陪你读《挪威的森林》的人,不是我。
后来,
陪我读《海边的卡夫卡》的人,不是你。
如此,竟有几分沧桑的感觉。
从2004年到2008年,从高中到大学,从南安到厦门,从一个始终陌生的校园到另一个看似不那么陌生的校园,我走不完的是自我逃避。
从2004年到2008年,从高中到大学,从南安到福州,从一个如鱼得水的校园到另一个继续如鱼得水的校园,你走过属于你的自我成长。
有几分呕心沥血的感觉,当我感觉到自己在写的东西里倾注太多感情,连我也觉得起鸡皮疙瘩,我会再读几遍,把它修到更平白一些,最好如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关于你的文字,迟迟到现在才颤巍巍地动笔,而到现在也没敢修改。我愿意相信,这些仍旧是从内心深处流向双手的字句,与现在的我无关。
大概是零六年,大学写作课的期末作业,姓高的老师给了我莫名的高分。关于青春的记忆,关于你,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羞涩而炙热,急于倾诉却没有合适的出口与双手。眼下,仍旧羞涩,却不再炙热;有了看似恰当的出口,有了看似合适的双手,也似乎还有几分非现在不可的迫不及待,但已经不是倾诉,而是千方百计压制的讲述。
如此语无伦次,不应该成为【猜猜这是谁】的风格。当我准备写一系列同学的时候,我就打算就有限的交流里,就我知道的有限的故事,就我对TA有限的认知和理解,做纪录片似的客观记录。但是为什么,十年后的现在,这一切仍旧在你出现的瞬间,土崩瓦解。而我,已不再是那个收到你字条就手足无措的少女,不再是那个坐在靠窗座位上读琼瑶的少女,不再是翻开《挪威的森林》才几页就脸红心跳将书丢开的少女。
那个时候。
那个球场上为你递水、为你大声呐喊的人,不是我。
那个陪我在阶梯上哭泣、操场上奔跑的人,不是你。
三年同班,前后桌的时间却短到只够我看清你双手的模样。一直到现在,你站在我面前,我还是会瞬间变成一只笨拙的狗,涨红了脸,左嗅嗅右舔舔,假装你不在跟前。
渐渐地,我知道有不同的少女跟你字条往来。听男生说了一些你的流言蜚语,你知道的,那个时候所谓流言蜚语不过是打球后不洗袜子之类;看多了你在教室里和其他女孩嬉笑怒骂,有天听说那两个少女都已为人妻,我没有雀跃,只是觉得炙热易散,人情难再暖。年少时的信誓旦旦,不过是一时脑热,不过是过眼云烟。
那个时候。
各人手里握着自己的天长地久,自以为是。
各人都在等着对方的海誓山盟,遥不可及。
然而,就像打球的时候,如果没有示意对方你要将球丢过去,就胡乱砸过去的话,对方反应不及,躲闪不及,非但接不到球,可能脑袋还会中枪。
自以为灿烂的岁月,自以为拽着足够两人天荒地老的真挚,传递出去的每一分一秒都在锐减,来不及抵达他周身,就已经变成一个乒乓球,飘在空中,无论如何,无法抵达对方心中。
遗憾从某个时候开始,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横在那里,索要拥抱。只是,年纪那么小的我们,哪里知道,遗憾是生活本真;哪里知道,有些人就是相见不如怀念;哪里知道,记忆比现实美好太多,有些东西应该封存,裱起来,挂在内心那个不经常光临的格子里,等我们都老去,走到那里,拿出来端详,还能相互取笑一番,说当时的你就是个白痴,而我是那个蠢蛋。
那个时候的我,
心心念念,送我回家的人,会是你。
那个时候的你,
心心念念,也许就在周末,会有新的球鞋穿。
现在想来,兴许,那个时候的你,埋头思索的不过是妈蛋为什么没有手机,要是有手机的话,上课时也能跟进最新的NBA比赛结果,不用逃课间操去食堂看,不会错过课间操的时候调戏隔壁班少女的绝佳时机。而昨晚收到的那封表白信,已经被你遗忘在书桌的最深处,上面稚嫩的笔迹赤诚的真心,已如黄土操场变成橡胶跑道般,不再尘土飞扬。
【现在写你,依旧太伤;今天先到这里,回头补叙。】
【听着《你飞到城市另一边》和《我说今晚夜光那么美,你说是啊》写就】
20140820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
【题记】
有人说,只有离开了故乡才能书写它;是不是也只有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长长的岁月才能写一个人?
万水千山,一个人无聊,于是想可以跟还在的人一起玩个游戏,大家猜猜看,文章里的那个人,是谁?
刷牙时,想着的标题是《一场过气的表白》,但又觉得太短了一些,觉得过气二字没有表达出心里的蜿蜒。年少的日子里,什么都新鲜,就连表白,都奢侈而新鲜。
然而,年少的日子里,尚且不知珍惜为何物,握着手里的牌,肆意妄为。
天真地以为海誓山盟天长地久是终究的事,哪里知道,一错过就彻底翻篇。
若有人还站在那里,只会被认为傻气吧。可是亲爱的我心中永恒傻气的少年,如风的年纪,如风的岁月,你埋头思索着的,是几点下课呢,还是将来要去哪里读书呢,甚或是将来想带什么样的妹子回家呢?
在工作日的清早,本应该阅读,正在读着的是波拉尼奥《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天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你给我买书。我一厢情愿想着的是,因为经济窘迫,也是你来我往的事(活着活着就老了记得还我)。刷牙的时候,突然闪过两句话,觉得放弃阅读也要把这篇文章写了,就是现在,必须是现在。
那两句话:
彼时,
陪你读《挪威的森林》的人,不是我。
后来,
陪我读《海边的卡夫卡》的人,不是你。
如此,竟有几分沧桑的感觉。
从2004年到2008年,从高中到大学,从南安到厦门,从一个始终陌生的校园到另一个看似不那么陌生的校园,我走不完的是自我逃避。
从2004年到2008年,从高中到大学,从南安到福州,从一个如鱼得水的校园到另一个继续如鱼得水的校园,你走过属于你的自我成长。
有几分呕心沥血的感觉,当我感觉到自己在写的东西里倾注太多感情,连我也觉得起鸡皮疙瘩,我会再读几遍,把它修到更平白一些,最好如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关于你的文字,迟迟到现在才颤巍巍地动笔,而到现在也没敢修改。我愿意相信,这些仍旧是从内心深处流向双手的字句,与现在的我无关。
大概是零六年,大学写作课的期末作业,姓高的老师给了我莫名的高分。关于青春的记忆,关于你,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羞涩而炙热,急于倾诉却没有合适的出口与双手。眼下,仍旧羞涩,却不再炙热;有了看似恰当的出口,有了看似合适的双手,也似乎还有几分非现在不可的迫不及待,但已经不是倾诉,而是千方百计压制的讲述。
如此语无伦次,不应该成为【猜猜这是谁】的风格。当我准备写一系列同学的时候,我就打算就有限的交流里,就我知道的有限的故事,就我对TA有限的认知和理解,做纪录片似的客观记录。但是为什么,十年后的现在,这一切仍旧在你出现的瞬间,土崩瓦解。而我,已不再是那个收到你字条就手足无措的少女,不再是那个坐在靠窗座位上读琼瑶的少女,不再是翻开《挪威的森林》才几页就脸红心跳将书丢开的少女。
那个时候。
那个球场上为你递水、为你大声呐喊的人,不是我。
那个陪我在阶梯上哭泣、操场上奔跑的人,不是你。
三年同班,前后桌的时间却短到只够我看清你双手的模样。一直到现在,你站在我面前,我还是会瞬间变成一只笨拙的狗,涨红了脸,左嗅嗅右舔舔,假装你不在跟前。
渐渐地,我知道有不同的少女跟你字条往来。听男生说了一些你的流言蜚语,你知道的,那个时候所谓流言蜚语不过是打球后不洗袜子之类;看多了你在教室里和其他女孩嬉笑怒骂,有天听说那两个少女都已为人妻,我没有雀跃,只是觉得炙热易散,人情难再暖。年少时的信誓旦旦,不过是一时脑热,不过是过眼云烟。
那个时候。
各人手里握着自己的天长地久,自以为是。
各人都在等着对方的海誓山盟,遥不可及。
然而,就像打球的时候,如果没有示意对方你要将球丢过去,就胡乱砸过去的话,对方反应不及,躲闪不及,非但接不到球,可能脑袋还会中枪。
自以为灿烂的岁月,自以为拽着足够两人天荒地老的真挚,传递出去的每一分一秒都在锐减,来不及抵达他周身,就已经变成一个乒乓球,飘在空中,无论如何,无法抵达对方心中。
遗憾从某个时候开始,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横在那里,索要拥抱。只是,年纪那么小的我们,哪里知道,遗憾是生活本真;哪里知道,有些人就是相见不如怀念;哪里知道,记忆比现实美好太多,有些东西应该封存,裱起来,挂在内心那个不经常光临的格子里,等我们都老去,走到那里,拿出来端详,还能相互取笑一番,说当时的你就是个白痴,而我是那个蠢蛋。
那个时候的我,
心心念念,送我回家的人,会是你。
那个时候的你,
心心念念,也许就在周末,会有新的球鞋穿。
现在想来,兴许,那个时候的你,埋头思索的不过是妈蛋为什么没有手机,要是有手机的话,上课时也能跟进最新的NBA比赛结果,不用逃课间操去食堂看,不会错过课间操的时候调戏隔壁班少女的绝佳时机。而昨晚收到的那封表白信,已经被你遗忘在书桌的最深处,上面稚嫩的笔迹赤诚的真心,已如黄土操场变成橡胶跑道般,不再尘土飞扬。
【现在写你,依旧太伤;今天先到这里,回头补叙。】
【听着《你飞到城市另一边》和《我说今晚夜光那么美,你说是啊》写就】
20140820
个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