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慢行交通街区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对城市和居民都大有裨益。为慢行交通(即主动交通模式)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当地空气污染、提高交通安全、促进居民体育锻炼等等。
目前发展中城市的大多数居民还没有私家车,但是这些城市在设计和投资基础设施时却依然秉承以车为本的理念。例如,墨西哥的小汽车占城市出行总量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但该国的高速公路却占了联邦政府交通预算的四分之三。
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应该考虑如何解决人的出行,而不是车辆的出行。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交通中心发布的《公交导向型城市发展指南》,三个设计原则可供参考,帮助城市规划者、开发商和居民增加城区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这些原则对于新开发和再开发项目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项目具备先期规划的黄金机遇。
一、连通街道
要解决以车为本的城市扩张难题,只需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出行距离越远,越可能需要用到汽车。鼓励驾车出行的道路结构会提高出行距离,步行可能性越来越低,这样就会造成整个街区车流上升,反而违背了设计初衷。
其实,街道应提高连通性,形成小街区和十字路口的模式。开发商也许会考虑到客户可能认为不连通的街道比较舒适安全,但是步行者和骑车者最痛恨的正是“此路不通”,而且会迫使所有交通集中到几条主干道,对驾驶员和慢行者都构成安全威胁。
二、无车街道
并非所有的街道都必须通行机动车。无车街道和交通限流街道是实现以人为本活动的关键。
铺设良好的步行道或自行车道不仅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场地,而且也是极佳的通勤设施。这些道路可以紧邻小区后院,穿过公园,或作为林荫大道的组成部分。除发挥休闲功能外,这些道路也应与公司、学校和公交站点等目的地相连。
三、主动街道
道路设计很少会造成驾驶不便,如两车相会其中一辆必须靠边停车。但是行人和骑行者却经常遇见这种情况。促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关键是能够让行人和骑行者享有高效、舒适、特别是安全的出行环境。例如:
街上的车辆越多,自行车和步行的基础设施就越要得到保障。行人需要平整无阻的步行道,即步行区。宽阔的步行道也可为商业活动和社区互动提供空间。步行道具有天然的社交功能,应被视为具有交通功能的公共区域,而非只是连接建筑物之间的道路。
自行车道应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最好利用停放车辆、护栏、短柱等障碍物,将自行车道同街道分开(《NACTO城市自行车道设计指南》提供了详细指导)。自行车存放架及公共区域自行车的安全停放对骑行者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因为担心偷车而放弃骑车出行。
车流较大或较快的街道需要使用障碍隔离并保护行人和骑行者。尤其在不允许地面停车的街道,应使用绿化带保护人行道。这种绿化带表面具有透水功能,在暴雨时能起到排涝作用。
本文摘自:福州汽车北站
目前发展中城市的大多数居民还没有私家车,但是这些城市在设计和投资基础设施时却依然秉承以车为本的理念。例如,墨西哥的小汽车占城市出行总量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但该国的高速公路却占了联邦政府交通预算的四分之三。
现在,世界各地的城市应该考虑如何解决人的出行,而不是车辆的出行。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交通中心发布的《公交导向型城市发展指南》,三个设计原则可供参考,帮助城市规划者、开发商和居民增加城区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这些原则对于新开发和再开发项目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项目具备先期规划的黄金机遇。
一、连通街道
要解决以车为本的城市扩张难题,只需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出行距离越远,越可能需要用到汽车。鼓励驾车出行的道路结构会提高出行距离,步行可能性越来越低,这样就会造成整个街区车流上升,反而违背了设计初衷。
其实,街道应提高连通性,形成小街区和十字路口的模式。开发商也许会考虑到客户可能认为不连通的街道比较舒适安全,但是步行者和骑车者最痛恨的正是“此路不通”,而且会迫使所有交通集中到几条主干道,对驾驶员和慢行者都构成安全威胁。
二、无车街道
并非所有的街道都必须通行机动车。无车街道和交通限流街道是实现以人为本活动的关键。
铺设良好的步行道或自行车道不仅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场地,而且也是极佳的通勤设施。这些道路可以紧邻小区后院,穿过公园,或作为林荫大道的组成部分。除发挥休闲功能外,这些道路也应与公司、学校和公交站点等目的地相连。
三、主动街道
道路设计很少会造成驾驶不便,如两车相会其中一辆必须靠边停车。但是行人和骑行者却经常遇见这种情况。促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关键是能够让行人和骑行者享有高效、舒适、特别是安全的出行环境。例如:
街上的车辆越多,自行车和步行的基础设施就越要得到保障。行人需要平整无阻的步行道,即步行区。宽阔的步行道也可为商业活动和社区互动提供空间。步行道具有天然的社交功能,应被视为具有交通功能的公共区域,而非只是连接建筑物之间的道路。
自行车道应该保证畅通无阻,而且最好利用停放车辆、护栏、短柱等障碍物,将自行车道同街道分开(《NACTO城市自行车道设计指南》提供了详细指导)。自行车存放架及公共区域自行车的安全停放对骑行者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因为担心偷车而放弃骑车出行。
车流较大或较快的街道需要使用障碍隔离并保护行人和骑行者。尤其在不允许地面停车的街道,应使用绿化带保护人行道。这种绿化带表面具有透水功能,在暴雨时能起到排涝作用。
本文摘自:福州汽车北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