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思考】不同的人才
《李将军列传》中说“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冰鉴》中说:“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我很喜欢李广将军,虽然他当世之时结局并不好。一生从未封侯,年届60却落得自刎而亡,儿子李敢因为为父报仇却被霍去病射杀,孙子李陵投降匈奴,导致李家一族没落,陇西人以出了李家而耻。
但是后世却对其极其推崇,文学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抒发这种情感。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以及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当然还有野史的推崇,以致在《水浒传》中有小李广花荣的草莽英雄。更不要说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李广俨然在列。
但是喜欢他却是有别的原因。作为一个管理者,其个人魅力无人能及。
与士卒吃住在一起,所得钱财尽数分给士卒,以致一生无积蓄。这份胸襟和随意,纵观历史无人能及。这才是真的财散人聚。
另外,他虽然没有如同程不识那般“正部曲行伍营陈”,却也未尝遇害,不能不说在管理士卒及应敌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天份。参加工作一段时间,才真正感受到管理者个人魅力的重要性,以及面对一项挑战如何调动资源奋力完成的艰难。团队中的领袖真正的威信部分来自于权利委派,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个人经营。如果我是一名士卒,我愿意在李广手下,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同浴血奋战,一同建功立业,一同面对失败的打击,成为其中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一份子。而不愿意在程不识麾下,每日操练营陈,把自己真正变成一颗螺丝钉,全然听派安排,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出去,成功与自己无关,失败也与自己无关。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像李广一样身先士卒、体恤将士的将军。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当然,有李广这样的将领并不能够保证每战必胜,就算骁勇如李广,战果大约也是一半一半。不如程不识这般稳当,当得起不败将军的名号,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自己不考虑清楚就不主动出击的性格。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有幸能够有一位李广这样的领导,我想作为部下一定会过得非常惬意。类似的感觉我的职场生涯有幸遇到,这位领导可以称为Q君,行事颇有些不拘的感觉。生产制造中无论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身先士卒,应对各种问题他首先是专家,与李广所带队伍中他本人“一双猿臂,尤善骑射”这种品格格外相衬,每年的各种评比,他手下的员工无论岗位是否重要都有机会获得,并不是只有精英阶层有机会,这点让我格外感动。可是他也有致命的缺点,与李广一般有些恃才傲物,虽然有时候能够做别人不能够做的事情,却也并不能保证所有任务完成的顺利。总是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而另一位领导Y君,性格却和程不识有些相似。对待下属的约束极其严苛,从行走、操作到日常的管理,一层一层,紧密契合,所有工作的人每日进入生产现场就绷紧了神经,有员工跟我说看着Y君就乐不出来。可是这种管理却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对外形象展示上严肃整齐,接到所有的任务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虽然没有格外的优点,也没有多麽和谐的团队,面对冲击所有的员工也并不如对待Q君一般视作亲人,很多人背后还骂Y君,可是每年各项评比Y君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企业初创时期,
我愿意与Q君这样的人共事,开疆拓土一定很有激情。
企业发展时期,
如果我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愿意做Q君的手下;
如果我是一名高管,我会原因重用Y君这样的领导者;
如今再看李广和程不识,都会想到东汉马援的一句话说,“效程不识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李广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所以学管理出生的人,以史为鉴,也多保守,开拓精神不足,守土之能却都当之无愧,故而一步一步徐徐图之,外部境况正常之时,都能够有所作为。我只担心如同《黑天鹅》中的意外事件突然来袭,不知道几人能够及时应对。
《冰鉴》中说:“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我很喜欢李广将军,虽然他当世之时结局并不好。一生从未封侯,年届60却落得自刎而亡,儿子李敢因为为父报仇却被霍去病射杀,孙子李陵投降匈奴,导致李家一族没落,陇西人以出了李家而耻。
但是后世却对其极其推崇,文学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抒发这种情感。比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以及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当然还有野史的推崇,以致在《水浒传》中有小李广花荣的草莽英雄。更不要说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李广俨然在列。
但是喜欢他却是有别的原因。作为一个管理者,其个人魅力无人能及。
与士卒吃住在一起,所得钱财尽数分给士卒,以致一生无积蓄。这份胸襟和随意,纵观历史无人能及。这才是真的财散人聚。
另外,他虽然没有如同程不识那般“正部曲行伍营陈”,却也未尝遇害,不能不说在管理士卒及应敌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天份。参加工作一段时间,才真正感受到管理者个人魅力的重要性,以及面对一项挑战如何调动资源奋力完成的艰难。团队中的领袖真正的威信部分来自于权利委派,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个人经营。如果我是一名士卒,我愿意在李广手下,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同浴血奋战,一同建功立业,一同面对失败的打击,成为其中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一份子。而不愿意在程不识麾下,每日操练营陈,把自己真正变成一颗螺丝钉,全然听派安排,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出去,成功与自己无关,失败也与自己无关。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像李广一样身先士卒、体恤将士的将军。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当然,有李广这样的将领并不能够保证每战必胜,就算骁勇如李广,战果大约也是一半一半。不如程不识这般稳当,当得起不败将军的名号,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自己不考虑清楚就不主动出击的性格。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有幸能够有一位李广这样的领导,我想作为部下一定会过得非常惬意。类似的感觉我的职场生涯有幸遇到,这位领导可以称为Q君,行事颇有些不拘的感觉。生产制造中无论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身先士卒,应对各种问题他首先是专家,与李广所带队伍中他本人“一双猿臂,尤善骑射”这种品格格外相衬,每年的各种评比,他手下的员工无论岗位是否重要都有机会获得,并不是只有精英阶层有机会,这点让我格外感动。可是他也有致命的缺点,与李广一般有些恃才傲物,虽然有时候能够做别人不能够做的事情,却也并不能保证所有任务完成的顺利。总是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而另一位领导Y君,性格却和程不识有些相似。对待下属的约束极其严苛,从行走、操作到日常的管理,一层一层,紧密契合,所有工作的人每日进入生产现场就绷紧了神经,有员工跟我说看着Y君就乐不出来。可是这种管理却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对外形象展示上严肃整齐,接到所有的任务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虽然没有格外的优点,也没有多麽和谐的团队,面对冲击所有的员工也并不如对待Q君一般视作亲人,很多人背后还骂Y君,可是每年各项评比Y君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企业初创时期,
我愿意与Q君这样的人共事,开疆拓土一定很有激情。
企业发展时期,
如果我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愿意做Q君的手下;
如果我是一名高管,我会原因重用Y君这样的领导者;
如今再看李广和程不识,都会想到东汉马援的一句话说,“效程不识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李广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所以学管理出生的人,以史为鉴,也多保守,开拓精神不足,守土之能却都当之无愧,故而一步一步徐徐图之,外部境况正常之时,都能够有所作为。我只担心如同《黑天鹅》中的意外事件突然来袭,不知道几人能够及时应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