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女的追求问题到对恋爱、婚姻的精神需求层面的理解
王石与女演员结婚这个事情,虽然有很多骂声,但我认为我们只能尊重而无权责备。因为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放弃了可观的财富,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努力在中式婚姻和西式婚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中国企业家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人其实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更有很多人即使离婚也要把同甘共苦的老婆逼到死角。在这个角度上看,王石已算是有节操的了。
如果从马洛斯需求理论的层面来看,王石想要什么?财富?名声?社会地位?这些他都有了。或者性?即便他还老当益壮,也大可不必花如此高的成本做这个事情。I在中国的精英阶层,包养小三与道德似乎没有关系,对王石这种男人更是没有问题。
我认为王石与杨振宁如出一辙。杨振宁说过:翁帆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很多人觉得老东西真不要脸。但我猜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头脑,他需要一种方式来保持创造力和精神模式,就好像大部分人习惯了一辈子的精神模式,就好像大部分人习惯了很庸俗的精神状态一样。爱情,或者说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内心,正是他自我实现需求的一部分。这些人已经在底层的需求上得到了满足,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是我们这些还处于底层需求的人们所无法真正领会的。不光他,自古以来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文艺界,都有大批杨振宁式的人物存在。
当然,这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仅供论证。我们凡人可以理解,但不必效仿。
我的导师是一个更合适的例子,她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依然状态奇佳。而其他退休的教授,往往失落感很强。这就是精神层次的差异。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完成各种事项,或者短期的目标,不需要太多精神追求,所以一旦停下来就好像一个机器不运转了,马上崩溃。但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好比一台计算机,始终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机器可以停下来,但是运算依然在运行,还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
生理需求的产生爱情的基本前提,正是生理冲动才会产生激素,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其次便是对安全的索求,女人经常讲的安全感就是这个层面。所以很多女人的需求层次是较低的,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他们精神不够独立,也因为社会文化环境,能够在这个层次满足就已经不错了。
再往上走则是社交需求。比如,女人希望男人有很好的哥们朋友,有什么事情可以迅速通过各种关系摆平。这与安全感密切相关。在中国这种关系社会,对社交的需求也是格外重要的。
到社交需求层面,已经可以解释90%的女人择偶行为。比如,有的女孩喜欢找医生,往往因为她身体不好,这会满足她的安全感。有的aggressive的女孩(例如投行)可能会照一个非常安分、条件普通,但是对她好的男人,因为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她来说是格外珍贵的。
我们往往会从外在的条件来简单的判断一个男人或者女人应该找一个什么条件的对象,但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比如,女神找到了男屌丝,或者高富帅找了一个女屌丝等等。因为需求匹配的层次是从外在条件看不出来的。
一个43岁的无婚史高富帅企业家,跟一个34岁的温柔漂亮持家的女孩谈恋爱,一切感觉很好,但是却迟迟无从下决心走不进婚姻。找到心理咨询师才明白,两个人的相互需求根本不在一个层面。前者希望对方识大体、大局,后者却恰恰在这方面弱了点。
很多人会碰到这样的案例。一个更方面 条件都还不错的男孩,苦苦追求一个女孩多年,却迟迟修不成正果。外人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女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挑剔、无情?男孩子又何必如此痴情?其实根本原因,不是男孩不好,也不是女孩挑剔,而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需求层面。
许多中国男人会说,找老婆不要找太有想法的。这成为许多男性的择偶法则。在这个标准背后是中国男人的自卑。说到底,他们害怕女人的需求层析太高,自己hold不住。其实更高的层次并不代表更高的财富,而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颇类似于“不患不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让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层次,去和一个低需求层次的在一起过一辈子,是一件注定要痛苦终生的事情。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大多数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变得庸俗的过程,因为人要变得庸俗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读书越多的女孩,思想越丰富,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就是越难找到婚姻的对象。这也是优质剩女不断涌现的原因。但我认为,问题不出在女孩身上,而是中国男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也就是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不再女人,而是在于男人这就好比我们培养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抱怨我们培养高端人才太多了,教育投资浪费了,而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创造足够多的高端人才需求。
我特别赞同一句话:看一个男人的品味,看他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对于女人也是一个道理。即使今天,我们赞赏这个女孩/男孩好有才华,但如果择偶需求匹配不当,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屌丝。因为越往高的需求层次走,维护成本就越高,1+1<2就越容易成为常态。
但是,人对于自己需求的认知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有时候我们会匆匆忙忙便上了车,却发现坐错了,或者还有更合适的班次。这时候,婚姻作为一种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便会发生作用。可是,这也是酿成了诸多不完美甚至失败的婚姻。所以,寻求次优而非最优既是一种止损策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有追求至高真善美的权利和自由,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精神的真正内涵,更是文艺复兴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所以法国大革命才会涌现出一批女性豪杰,历代女性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如果从马洛斯需求理论的层面来看,王石想要什么?财富?名声?社会地位?这些他都有了。或者性?即便他还老当益壮,也大可不必花如此高的成本做这个事情。I在中国的精英阶层,包养小三与道德似乎没有关系,对王石这种男人更是没有问题。
我认为王石与杨振宁如出一辙。杨振宁说过:翁帆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很多人觉得老东西真不要脸。但我猜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头脑,他需要一种方式来保持创造力和精神模式,就好像大部分人习惯了一辈子的精神模式,就好像大部分人习惯了很庸俗的精神状态一样。爱情,或者说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内心,正是他自我实现需求的一部分。这些人已经在底层的需求上得到了满足,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是我们这些还处于底层需求的人们所无法真正领会的。不光他,自古以来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文艺界,都有大批杨振宁式的人物存在。
当然,这是一些比较极端的例子,仅供论证。我们凡人可以理解,但不必效仿。
我的导师是一个更合适的例子,她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依然状态奇佳。而其他退休的教授,往往失落感很强。这就是精神层次的差异。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完成各种事项,或者短期的目标,不需要太多精神追求,所以一旦停下来就好像一个机器不运转了,马上崩溃。但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好比一台计算机,始终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机器可以停下来,但是运算依然在运行,还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
生理需求的产生爱情的基本前提,正是生理冲动才会产生激素,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其次便是对安全的索求,女人经常讲的安全感就是这个层面。所以很多女人的需求层次是较低的,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他们精神不够独立,也因为社会文化环境,能够在这个层次满足就已经不错了。
再往上走则是社交需求。比如,女人希望男人有很好的哥们朋友,有什么事情可以迅速通过各种关系摆平。这与安全感密切相关。在中国这种关系社会,对社交的需求也是格外重要的。
到社交需求层面,已经可以解释90%的女人择偶行为。比如,有的女孩喜欢找医生,往往因为她身体不好,这会满足她的安全感。有的aggressive的女孩(例如投行)可能会照一个非常安分、条件普通,但是对她好的男人,因为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她来说是格外珍贵的。
我们往往会从外在的条件来简单的判断一个男人或者女人应该找一个什么条件的对象,但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比如,女神找到了男屌丝,或者高富帅找了一个女屌丝等等。因为需求匹配的层次是从外在条件看不出来的。
一个43岁的无婚史高富帅企业家,跟一个34岁的温柔漂亮持家的女孩谈恋爱,一切感觉很好,但是却迟迟无从下决心走不进婚姻。找到心理咨询师才明白,两个人的相互需求根本不在一个层面。前者希望对方识大体、大局,后者却恰恰在这方面弱了点。
很多人会碰到这样的案例。一个更方面 条件都还不错的男孩,苦苦追求一个女孩多年,却迟迟修不成正果。外人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女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挑剔、无情?男孩子又何必如此痴情?其实根本原因,不是男孩不好,也不是女孩挑剔,而是两个人不在一个需求层面。
许多中国男人会说,找老婆不要找太有想法的。这成为许多男性的择偶法则。在这个标准背后是中国男人的自卑。说到底,他们害怕女人的需求层析太高,自己hold不住。其实更高的层次并不代表更高的财富,而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颇类似于“不患不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让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层次,去和一个低需求层次的在一起过一辈子,是一件注定要痛苦终生的事情。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大多数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变得庸俗的过程,因为人要变得庸俗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读书越多的女孩,思想越丰富,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就是越难找到婚姻的对象。这也是优质剩女不断涌现的原因。但我认为,问题不出在女孩身上,而是中国男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取向出了问题。也就是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不再女人,而是在于男人这就好比我们培养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能抱怨我们培养高端人才太多了,教育投资浪费了,而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创造足够多的高端人才需求。
我特别赞同一句话:看一个男人的品味,看他选择什么样的女人,对于女人也是一个道理。即使今天,我们赞赏这个女孩/男孩好有才华,但如果择偶需求匹配不当,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屌丝。因为越往高的需求层次走,维护成本就越高,1+1<2就越容易成为常态。
但是,人对于自己需求的认知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有时候我们会匆匆忙忙便上了车,却发现坐错了,或者还有更合适的班次。这时候,婚姻作为一种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便会发生作用。可是,这也是酿成了诸多不完美甚至失败的婚姻。所以,寻求次优而非最优既是一种止损策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有追求至高真善美的权利和自由,这也是法国大革命精神的真正内涵,更是文艺复兴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所以法国大革命才会涌现出一批女性豪杰,历代女性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
Beyf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14:22:23
-
angela_daw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03 19:33:39
-
学术女流氓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0 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