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袄(六)
日本人让车上都拉上粮食,不知道要运到什么地方。郑厚德在周村车队的最后面,红房村车队的最前面是个跟郑厚德年纪大点的小伙子。晚上日本人把车把式集中到一起,捆上手睡觉,郑厚德和红房车队的小伙子挨着睡。厚德睡不着就想,一定要跑,一定得回去,没有了他,他妈和弟弟可怎么办。小伙子低声问他“你是周村郑三吧?”郑厚德点点头,小伙子接着说“我是红房的,杨玉成,陈庄子陈媒婆的儿媳妇是我姑姑。”郑厚德一下就想起了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油渣的味道,不自觉的就冲着他笑了笑。杨玉成没想到,就是这两句话救了他的命。
车轰到了宛平城,林翻译带着伪军挨个登记他们的名字,远远的看到郑厚德正检查车就溜达了过来。假装站在郑厚德身边点烟,悄声说“能跑就跑,跟着走没活路。”厚德顿了一下,紧接着就去排队等着登记名字。车队连着走了两天,第三天中午在永定河东河堤碰上了一场大雨,日本兵们把车把式聚集到一起,捆好手,绳子拴到树上,就跑到雨棚子里躲雨。雨越下越大,厚德贴着杨玉成,小声说“我羊皮袄里有刀!”杨玉成会意,两只手伸到羊皮袄里摸到了那把刀,撕开里衬拿了出来,割断了厚德的绳子,厚德拿过刀割断他的。杨玉成拉着他就要走,厚德拉住他说“就咱俩走不了!”一边说一边割身边人的绳子,杨玉成也开始帮忙解其他人的绳子。大家一窝蜂的向河堤旁的村庄跑,日本人追过去,枪声喊声,一片混乱。厚德却拉住杨玉成往车的方向跑,边跑边说“我的骡子会浮水。”两人走到车边,厚德一把就卸了辕子,两人骑上骡子就下了河,厚德脱了羊皮袄,向远处扔去,羊皮袄顺着河向后飘去,身后传来了枪声。
两人奋力的游水,两匹骡子紧紧的跟着,两人累了就搭骡子身上歇会儿,不知游了多久,天快擦黑的时候,杨玉成喘着粗气说“兄弟你走吧!我游不动了。”厚德看了看牲口,想了想说“撑着点,咱上岸。”两个人上了岸,厚德说“这是那儿?我都转向儿了。”杨玉成望了望说“这快到三家店了,我以前拉脚来过。”杨玉成回头说“兄弟,你等着我去找点吃的。”郑厚德拉着骡子到了路边的一条大沟里,天全黑了以后,远处有灯光闪烁,厚德想只有鬼子的汽车能照这么远,赶紧让骡子卧在沟里用草遮遮,自己趴在了骡子旁。直到鬼子的汽车拉着几个兵慢悠悠的开走了才出来。月亮出来的时候杨玉成回来了,小声儿的叫着“兄弟,兄弟!”厚德赶紧应声儿,杨玉成也到了沟里,拿出几个窝头和一个贴饼子说“要了好几家才要到,凑合吃吧!”,两个人分着吃了。抬头看了看星星,商量着赶紧走,家是不能回了,去陈庄子投奔杨玉成的姑姑。
两人一路连跑带颠,骡子背上什么都没有,只好脱了衣服垫在马上,可是屁股还是铲破了,两个人忍着疼赶路,不敢停。天亮前终于到了陈家,叫开了门,陈家老大开了门就问是人是鬼。杨玉成一边往里牵骡子一边说“姑父你摸摸就知道了。”陈老大不敢答话,赶紧关了门。进了屋,陈老大家的抱着杨玉成就哭。陈老大呵斥着她别哭了,赶紧弄点吃的。陈老太太听见动静醒了,也到了陈老大屋里,进屋就说“把这两骡子牵汤锅(宰牲口、卖肉、做熟食的)那儿去。”郑厚德回头说“这是我东家的。”杨玉成说“兄弟,日本人看见了咱都活不了。”郑厚德站院里把两个骡子摸了又摸,杨玉成扯过他跟陈老大说“快走,天亮了万一有人看见呢!”
这边陈老大家的给做饭,吃饭,郑厚德和杨玉成吃完就睡着了。天蒙蒙亮的时候,陈老大回来了,带了个母牛,母牛背上驮着一袋棒子(玉米)。进屋跟他们交代经过,他觉得本村的汤锅太黑而且万一说出去引来日本人,找了邻村的汤锅,他家的大儿子当兵,在卢沟桥跟日本人打仗死了,他肯定不会说的。汤锅听说了这事,收下了两匹骡子,说是还没结账没钱,让牵回了一头母牛,又给了一袋棒子。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块荷叶裹着的猪油,说自己还要了一块猪油。牛虽然老了,但是快生了。杨玉成说“那咱也不会给牛接生呀?”陈老太太眉开眼笑的说“郑家看家的手艺就是伺候牲口,有郑三在还怕个母牛下牛。”说着陈大家的带三个孩子进来,看着杨玉成叫爸,杨玉成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这是我的孩子。杨玉成带三个孩子出去以后,陈大家的解释到“我兄弟和兄弟媳妇死的早,玉成17岁娶了比自己大5岁的刘寡妇,那个最大的就是刘寡妇的带来的,刘寡妇闹瘟疫的那年没了。他又娶了一房,那两个小的就是后来的带来的,日子太苦了,身体不好去年也没了。听说玉成被带走了,我就把三孩子接过来了。”看着那三个孩子,郑厚德想到了那年冬天,也是在这个院里的自己和弟弟。
郑厚德开始每天伺候牛,住了三天母牛就开始临产,给母牛接生了,小牛很健康,收拾好了,交代了怎么照顾。厚德提出要走,杨玉成拦着,厚德说“老陈家不富裕,我再住下去恐怕粮食就见底了。我去投奔我姐姐,她在县城日子好。”陈老大家的收拾了干粮,送了他走。
郑厚德到了县城怕给郑家姑奶奶惹麻烦,不敢直接去她家,在她家附近转悠看有没有日本人,眼看干粮就吃完了。正在墙角张望,正好看见郑家姑奶奶向自己走过来,他转身想走,被郑家姑奶奶快走几步一把拉住拖回了家。关上大门郑家姑奶奶说“你不要命了,还在街上转悠,不怕日本人把你抓起来。”郑厚德低头不说话,郑家姑奶奶看着他,叹了口气说“你就是太心善,怕连累我不敢来是吧?!没事,日本人去家里找过了,说你跳河死了。踏实在这儿住吧!喝粥吃饭的姐不会亏待你。”郑厚德眼眶一下就热了,他冲淑兰妈作揖说“姐,你给我妈稍个信儿。”淑兰妈想了想说“没有信得过的人,过两天我回去一趟。”这时姑奶奶的闺女刘淑兰走了出来,看见郑厚德快步走下台阶惊讶的叫了一声“三舅!”她跟她妈回娘家,去找效儿玩听说了郑厚德的事。淑兰爹在北平教书,常年不在家,厚德在刘家住下,郑家姑奶奶索性辞了长工,力气活都让厚德干了。这天老妈子说要买粮食跟淑兰妈要钱,厚德听见以后顺势提出来让淑兰妈给他找个活儿干。老妈子搭话到说前几天去西红门煤铺买煤,煤铺说要雇个车把式。厚德说要去试试,淑兰妈却说怕被日本人认出来要想想。
未完待续
车轰到了宛平城,林翻译带着伪军挨个登记他们的名字,远远的看到郑厚德正检查车就溜达了过来。假装站在郑厚德身边点烟,悄声说“能跑就跑,跟着走没活路。”厚德顿了一下,紧接着就去排队等着登记名字。车队连着走了两天,第三天中午在永定河东河堤碰上了一场大雨,日本兵们把车把式聚集到一起,捆好手,绳子拴到树上,就跑到雨棚子里躲雨。雨越下越大,厚德贴着杨玉成,小声说“我羊皮袄里有刀!”杨玉成会意,两只手伸到羊皮袄里摸到了那把刀,撕开里衬拿了出来,割断了厚德的绳子,厚德拿过刀割断他的。杨玉成拉着他就要走,厚德拉住他说“就咱俩走不了!”一边说一边割身边人的绳子,杨玉成也开始帮忙解其他人的绳子。大家一窝蜂的向河堤旁的村庄跑,日本人追过去,枪声喊声,一片混乱。厚德却拉住杨玉成往车的方向跑,边跑边说“我的骡子会浮水。”两人走到车边,厚德一把就卸了辕子,两人骑上骡子就下了河,厚德脱了羊皮袄,向远处扔去,羊皮袄顺着河向后飘去,身后传来了枪声。
两人奋力的游水,两匹骡子紧紧的跟着,两人累了就搭骡子身上歇会儿,不知游了多久,天快擦黑的时候,杨玉成喘着粗气说“兄弟你走吧!我游不动了。”厚德看了看牲口,想了想说“撑着点,咱上岸。”两个人上了岸,厚德说“这是那儿?我都转向儿了。”杨玉成望了望说“这快到三家店了,我以前拉脚来过。”杨玉成回头说“兄弟,你等着我去找点吃的。”郑厚德拉着骡子到了路边的一条大沟里,天全黑了以后,远处有灯光闪烁,厚德想只有鬼子的汽车能照这么远,赶紧让骡子卧在沟里用草遮遮,自己趴在了骡子旁。直到鬼子的汽车拉着几个兵慢悠悠的开走了才出来。月亮出来的时候杨玉成回来了,小声儿的叫着“兄弟,兄弟!”厚德赶紧应声儿,杨玉成也到了沟里,拿出几个窝头和一个贴饼子说“要了好几家才要到,凑合吃吧!”,两个人分着吃了。抬头看了看星星,商量着赶紧走,家是不能回了,去陈庄子投奔杨玉成的姑姑。
两人一路连跑带颠,骡子背上什么都没有,只好脱了衣服垫在马上,可是屁股还是铲破了,两个人忍着疼赶路,不敢停。天亮前终于到了陈家,叫开了门,陈家老大开了门就问是人是鬼。杨玉成一边往里牵骡子一边说“姑父你摸摸就知道了。”陈老大不敢答话,赶紧关了门。进了屋,陈老大家的抱着杨玉成就哭。陈老大呵斥着她别哭了,赶紧弄点吃的。陈老太太听见动静醒了,也到了陈老大屋里,进屋就说“把这两骡子牵汤锅(宰牲口、卖肉、做熟食的)那儿去。”郑厚德回头说“这是我东家的。”杨玉成说“兄弟,日本人看见了咱都活不了。”郑厚德站院里把两个骡子摸了又摸,杨玉成扯过他跟陈老大说“快走,天亮了万一有人看见呢!”
这边陈老大家的给做饭,吃饭,郑厚德和杨玉成吃完就睡着了。天蒙蒙亮的时候,陈老大回来了,带了个母牛,母牛背上驮着一袋棒子(玉米)。进屋跟他们交代经过,他觉得本村的汤锅太黑而且万一说出去引来日本人,找了邻村的汤锅,他家的大儿子当兵,在卢沟桥跟日本人打仗死了,他肯定不会说的。汤锅听说了这事,收下了两匹骡子,说是还没结账没钱,让牵回了一头母牛,又给了一袋棒子。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块荷叶裹着的猪油,说自己还要了一块猪油。牛虽然老了,但是快生了。杨玉成说“那咱也不会给牛接生呀?”陈老太太眉开眼笑的说“郑家看家的手艺就是伺候牲口,有郑三在还怕个母牛下牛。”说着陈大家的带三个孩子进来,看着杨玉成叫爸,杨玉成不好意思的笑笑说这是我的孩子。杨玉成带三个孩子出去以后,陈大家的解释到“我兄弟和兄弟媳妇死的早,玉成17岁娶了比自己大5岁的刘寡妇,那个最大的就是刘寡妇的带来的,刘寡妇闹瘟疫的那年没了。他又娶了一房,那两个小的就是后来的带来的,日子太苦了,身体不好去年也没了。听说玉成被带走了,我就把三孩子接过来了。”看着那三个孩子,郑厚德想到了那年冬天,也是在这个院里的自己和弟弟。
郑厚德开始每天伺候牛,住了三天母牛就开始临产,给母牛接生了,小牛很健康,收拾好了,交代了怎么照顾。厚德提出要走,杨玉成拦着,厚德说“老陈家不富裕,我再住下去恐怕粮食就见底了。我去投奔我姐姐,她在县城日子好。”陈老大家的收拾了干粮,送了他走。
郑厚德到了县城怕给郑家姑奶奶惹麻烦,不敢直接去她家,在她家附近转悠看有没有日本人,眼看干粮就吃完了。正在墙角张望,正好看见郑家姑奶奶向自己走过来,他转身想走,被郑家姑奶奶快走几步一把拉住拖回了家。关上大门郑家姑奶奶说“你不要命了,还在街上转悠,不怕日本人把你抓起来。”郑厚德低头不说话,郑家姑奶奶看着他,叹了口气说“你就是太心善,怕连累我不敢来是吧?!没事,日本人去家里找过了,说你跳河死了。踏实在这儿住吧!喝粥吃饭的姐不会亏待你。”郑厚德眼眶一下就热了,他冲淑兰妈作揖说“姐,你给我妈稍个信儿。”淑兰妈想了想说“没有信得过的人,过两天我回去一趟。”这时姑奶奶的闺女刘淑兰走了出来,看见郑厚德快步走下台阶惊讶的叫了一声“三舅!”她跟她妈回娘家,去找效儿玩听说了郑厚德的事。淑兰爹在北平教书,常年不在家,厚德在刘家住下,郑家姑奶奶索性辞了长工,力气活都让厚德干了。这天老妈子说要买粮食跟淑兰妈要钱,厚德听见以后顺势提出来让淑兰妈给他找个活儿干。老妈子搭话到说前几天去西红门煤铺买煤,煤铺说要雇个车把式。厚德说要去试试,淑兰妈却说怕被日本人认出来要想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