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侯的食物--冰棍儿
小时侯 很喜欢吃冰棍儿
那时侯 几毛钱就能享受清凉的滋味
小店大多是住房改装 前面是商铺 打开门里面就是一家人生活的空间
桥的那边是 平江冰厂 小店的人从冰厂回来 带回了大大的纸箱 打开来 就是一扎一扎的冰棍 有红豆冰棒 绿豆冰棒 还有两者结合的鸳鸯冰棒 红里绿皮三角状的西瓜冰棍 蛋皮夹雪糕的三明治是当时最时髦的冷饮了 带着甜甜的奶香 这对当时的我诱惑可是极大的 当然 价格也就贵些 一块五
没有冰柜的乡镇 走街串巷的便是一些 移动贩卖车 听妈妈说 姐姐暑假就兼差过 基本是向冰厂交纳一定的押金 当时是5块(我姐81年的,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我妈妈的四分之一月工资) 租一个小冰箱.骑上自行车到乡里转悠贩卖 有出不起钱租小冰箱的 就自己用泡沫箱子做一个 在四周都用透明胶带缝合 在上方切一个正方形箱盖骑车的时候把湿毛巾覆盖上方 把箱子绑在车座后边
这些回忆都是我所没有的 到我的时代 有的就是直接从小店购买的便利了
那个时候没有 和路雪 没有甜筒 没有可可脂 甜蜜剂等等的东西 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白糖 最简单的甜味 但是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那些味道
绿豆冰棍儿的实在 白色薄纸印着绿色的花纹和招牌 紧紧包裹着竖长的冰棍儿 撕开来还有一丝丝纸条粘在上面 用舌头舔去 一阵清凉通透 凹凸不平是绿豆粒粒 可谓是真正的"纯绿色"食品 咬下去 一口一嚼 那叫一个实在
吃西瓜冰棍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因为它是所有冰棍里头最漂亮的 圆锥形的身体 模仿西瓜块 红里绿皮 在红色的"果肉"上绘制星星点点的"瓜瓤" 打开包装袋就能闻到一阵西瓜的清香 我有一个小习惯 喜欢把舌头大片贴在"果肉"上 粘住了在一点点扯开 这个小习惯让我乐此不疲
现在的冰厂 失去了原先的辉煌 和路雪 哈根达斯涌入人们的生活市场 那些老实实在的冰棍退出了舞台 然而 纵使品种五花八门 如今的雪糕已经很难做出那种 情真意切 的味道了
用情真意切来形容他们 大概是因为我的童年里 有太多的滋味在其中
大概 人总是缅怀那些 有感情有习惯的食物
那时侯 几毛钱就能享受清凉的滋味
小店大多是住房改装 前面是商铺 打开门里面就是一家人生活的空间
桥的那边是 平江冰厂 小店的人从冰厂回来 带回了大大的纸箱 打开来 就是一扎一扎的冰棍 有红豆冰棒 绿豆冰棒 还有两者结合的鸳鸯冰棒 红里绿皮三角状的西瓜冰棍 蛋皮夹雪糕的三明治是当时最时髦的冷饮了 带着甜甜的奶香 这对当时的我诱惑可是极大的 当然 价格也就贵些 一块五
没有冰柜的乡镇 走街串巷的便是一些 移动贩卖车 听妈妈说 姐姐暑假就兼差过 基本是向冰厂交纳一定的押金 当时是5块(我姐81年的,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我妈妈的四分之一月工资) 租一个小冰箱.骑上自行车到乡里转悠贩卖 有出不起钱租小冰箱的 就自己用泡沫箱子做一个 在四周都用透明胶带缝合 在上方切一个正方形箱盖骑车的时候把湿毛巾覆盖上方 把箱子绑在车座后边
这些回忆都是我所没有的 到我的时代 有的就是直接从小店购买的便利了
那个时候没有 和路雪 没有甜筒 没有可可脂 甜蜜剂等等的东西 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白糖 最简单的甜味 但是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那些味道
绿豆冰棍儿的实在 白色薄纸印着绿色的花纹和招牌 紧紧包裹着竖长的冰棍儿 撕开来还有一丝丝纸条粘在上面 用舌头舔去 一阵清凉通透 凹凸不平是绿豆粒粒 可谓是真正的"纯绿色"食品 咬下去 一口一嚼 那叫一个实在
吃西瓜冰棍是我最喜欢的事情 因为它是所有冰棍里头最漂亮的 圆锥形的身体 模仿西瓜块 红里绿皮 在红色的"果肉"上绘制星星点点的"瓜瓤" 打开包装袋就能闻到一阵西瓜的清香 我有一个小习惯 喜欢把舌头大片贴在"果肉"上 粘住了在一点点扯开 这个小习惯让我乐此不疲
现在的冰厂 失去了原先的辉煌 和路雪 哈根达斯涌入人们的生活市场 那些老实实在的冰棍退出了舞台 然而 纵使品种五花八门 如今的雪糕已经很难做出那种 情真意切 的味道了
用情真意切来形容他们 大概是因为我的童年里 有太多的滋味在其中
大概 人总是缅怀那些 有感情有习惯的食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