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满地走
“现在是教授满地走,讲师多如狗,话虽不雅,却是事实。这是学术的贬值,对真正的人才反而失去应有的评价标准和奖励。”
------季羡林
现在看到这两句的时候,我得承认我印象最深的是前面两句,虽然最后一句对我的印象也挺深,最后能想起来的还是前面两句。
其次我想起来的才是尼采的那句:“我相信,一切价值将重新得到评估”,虽然我不知道尼采他老人家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说我是否真的说对了他老人家的原话。如果没有说对,或者碰巧没有说对,他老人家泉下有知,应该知道现代人但凡引用都不必追究原意的道理。至于我是不是现代人这个疑点,则并不是由我可以决定的。但是到底由谁来决定,我觉得目前尚未有定论,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价值如果要重新评估,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来个重大转折什么的,比如法国就曾经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欧洲也有过一场文艺复兴,但那毕竟不是“现代”,所以我必须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但事实是这件事由没有由我来决定:价值的标准是一点一滴的在改变。比如吃饭,刚开始可能是扛个比自己脖子还粗的大碗坐在门前,或者走街串巷把周围邻居都吃遍,最后回到家打个饱嗝;后来就坐在桌前三菜一汤,算是比较完满的标准;后来改成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什么pizza.但我想吃饭的价值和以上要讨论的价值是有区别的,或者有些人根本就没把吃饭当回事,更谈不上什么价值,但我在这里可以保险地说我只是打了个比方,而打比方是比较不容易引起实论家们误解的。
突然发现我以上所说都是在讨论那句话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才应该是我印象最深的,但是为什么最深我又没有引人入胜的说辞,比如本人至今尚未弄清楚什么是教授和讲师,概念上的模糊导致我有可能对这句话产生误解,所以我只能说我对狗很了解。因为这个我可以经常见到,而教授和讲师我就不哪么经常见到,所以,如果说“满地走”的和狗是同一种生物,或者两种生物有这种共同点,或者说它们根本就很难说到一块去,这又转变成了我不能理解的内容。
------季羡林
现在看到这两句的时候,我得承认我印象最深的是前面两句,虽然最后一句对我的印象也挺深,最后能想起来的还是前面两句。
其次我想起来的才是尼采的那句:“我相信,一切价值将重新得到评估”,虽然我不知道尼采他老人家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或者说我是否真的说对了他老人家的原话。如果没有说对,或者碰巧没有说对,他老人家泉下有知,应该知道现代人但凡引用都不必追究原意的道理。至于我是不是现代人这个疑点,则并不是由我可以决定的。但是到底由谁来决定,我觉得目前尚未有定论,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价值如果要重新评估,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来个重大转折什么的,比如法国就曾经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欧洲也有过一场文艺复兴,但那毕竟不是“现代”,所以我必须按照“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但事实是这件事由没有由我来决定:价值的标准是一点一滴的在改变。比如吃饭,刚开始可能是扛个比自己脖子还粗的大碗坐在门前,或者走街串巷把周围邻居都吃遍,最后回到家打个饱嗝;后来就坐在桌前三菜一汤,算是比较完满的标准;后来改成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什么pizza.但我想吃饭的价值和以上要讨论的价值是有区别的,或者有些人根本就没把吃饭当回事,更谈不上什么价值,但我在这里可以保险地说我只是打了个比方,而打比方是比较不容易引起实论家们误解的。
突然发现我以上所说都是在讨论那句话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才应该是我印象最深的,但是为什么最深我又没有引人入胜的说辞,比如本人至今尚未弄清楚什么是教授和讲师,概念上的模糊导致我有可能对这句话产生误解,所以我只能说我对狗很了解。因为这个我可以经常见到,而教授和讲师我就不哪么经常见到,所以,如果说“满地走”的和狗是同一种生物,或者两种生物有这种共同点,或者说它们根本就很难说到一块去,这又转变成了我不能理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