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球
很多人都对萌芽这份杂志不屑一顾,现在似乎它连被人批评的资格也没有了——连话题性也失去了。但我却始终对此保留意见。零六或零七年时我已觉得这杂志在走下坡路,而且明显不会好了,但仍然继续买了好几年,虽然也多半都没怎么看。
如此的做法是因为我对零四年杂志中唐一斌的一系列的讲小说的文章一直念念不忘且心有眷恋。不需细说,那时还是高中生的我,的确被他介绍与评价的小说以及他写作的方式惊奇到了。
今天刚收到朋友大b的微信,有张截图,说是他很佩服知乎上的某人,在表明对前一阵的盗号事件看法时,引用了别的作家的一段话。在大b和我看来,引用的相当精准。
尔后,他就多说了说这位知乎用户的情况,说他对小说很有见解,名字叫唐一斌云云。
我立刻回到,那就是糖球呀,我的萌芽启蒙作者。大b开始还有疑惑,他说那人笔名是七月人,不是糖球。但当我说出他毕业于华东师大而我当年看过他在萌芽上的文字时,他就承认了。
大b还说他之前和这人在知乎上有互动,还互留过邮箱,也曾发过习作给他看,虽然糖球的确看了,但并没有给出任何评价。大b觉得自己写得实在太不入流了吧。
我印象中,糖球是小名。当时还有位叫小饭的作者,和唐一斌是好友,就叫他糖球。那时萌芽还有惊奇组什么的,要是多说,偶尔也还有韩寒的文章。自然,若是回忆,过去的事总是难以计数。
大b说等他来我家时,一定要把过去的有糖球文字的萌芽给他看,他知道我爱留东西,十年前的杂志也肯定不会少。
我觉得这一切都那样有趣,在怀念和感伤中也依然含着有趣。我没想到,我身边的人会和多年前被我当作身边的人的人产生如此交集。而我也想象着,当大b来我家时,我站在凳子上,从书柜顶部把装着旧萌芽的纸箱搬下来,寻找旧文章时的样子。不光为找糖球,我也要找找几篇我一直想着却因懒惰而未去再看的文章。愿我还能记住它们在哪里。
如此的做法是因为我对零四年杂志中唐一斌的一系列的讲小说的文章一直念念不忘且心有眷恋。不需细说,那时还是高中生的我,的确被他介绍与评价的小说以及他写作的方式惊奇到了。
今天刚收到朋友大b的微信,有张截图,说是他很佩服知乎上的某人,在表明对前一阵的盗号事件看法时,引用了别的作家的一段话。在大b和我看来,引用的相当精准。
尔后,他就多说了说这位知乎用户的情况,说他对小说很有见解,名字叫唐一斌云云。
我立刻回到,那就是糖球呀,我的萌芽启蒙作者。大b开始还有疑惑,他说那人笔名是七月人,不是糖球。但当我说出他毕业于华东师大而我当年看过他在萌芽上的文字时,他就承认了。
大b还说他之前和这人在知乎上有互动,还互留过邮箱,也曾发过习作给他看,虽然糖球的确看了,但并没有给出任何评价。大b觉得自己写得实在太不入流了吧。
我印象中,糖球是小名。当时还有位叫小饭的作者,和唐一斌是好友,就叫他糖球。那时萌芽还有惊奇组什么的,要是多说,偶尔也还有韩寒的文章。自然,若是回忆,过去的事总是难以计数。
大b说等他来我家时,一定要把过去的有糖球文字的萌芽给他看,他知道我爱留东西,十年前的杂志也肯定不会少。
我觉得这一切都那样有趣,在怀念和感伤中也依然含着有趣。我没想到,我身边的人会和多年前被我当作身边的人的人产生如此交集。而我也想象着,当大b来我家时,我站在凳子上,从书柜顶部把装着旧萌芽的纸箱搬下来,寻找旧文章时的样子。不光为找糖球,我也要找找几篇我一直想着却因懒惰而未去再看的文章。愿我还能记住它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