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
这本书最适合慵懒的假期,百无聊赖,随手翻开一两篇,文字很舒服,随意看看,不用费什么脑筋,这时候的感觉那就是:生活真惬意。读这本书时,在我脑中的画面就是这样的:须发皆白的老者,在落日余晖中,坐在躺椅上,椅边的桌子上一杯浓茶升起袅袅白烟,孙儿围绕在西边,心平气和地回首起了往事。
这本书大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科普花鸟虫鱼,二是怀人忆旧,三是散文化的短篇小说,四是关于写作的一些散文。文字很平淡,但不是那种没有特点的平庸的淡,而是像宋诗,是故意为之的效果,是繁华落尽后的平淡。文章很短小,精炼,短短的几个字就能准确地传达出意思,简直不能再删一个字,这要赚稿费的话太赔本了。
这里面我尤其喜欢第一种。作者说写这些的目的是因为可以多识草木虫鱼,“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这些散文介绍的事物本是小时候经常接触极熟悉的东西,这让我也间接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汪老是想让现在的整天沉迷于电子世界的孩子去关注一下大自然的美妙,所以这些文章比较像科普文章,介绍动植物的形状,分类,习性,用途等等,但绝不是科普文章中客观化的语言,它的语言富有感情,生动有趣,极易引起人的兴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写出了很多别样的生活情趣,如《下大雨》:”雨真大。下得屋顶上起了烟。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这也是我小时候下雨天的娱乐活动。读到这些会心处,我都会异常兴奋:汪老真乃我的知音。
这些文章还夹杂着人事,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累积,也有作者感情的投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高邮的怀念,对那些故友的关心。所以读汪老的文章,不仅可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还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本书大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科普花鸟虫鱼,二是怀人忆旧,三是散文化的短篇小说,四是关于写作的一些散文。文字很平淡,但不是那种没有特点的平庸的淡,而是像宋诗,是故意为之的效果,是繁华落尽后的平淡。文章很短小,精炼,短短的几个字就能准确地传达出意思,简直不能再删一个字,这要赚稿费的话太赔本了。
这里面我尤其喜欢第一种。作者说写这些的目的是因为可以多识草木虫鱼,“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这些散文介绍的事物本是小时候经常接触极熟悉的东西,这让我也间接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汪老是想让现在的整天沉迷于电子世界的孩子去关注一下大自然的美妙,所以这些文章比较像科普文章,介绍动植物的形状,分类,习性,用途等等,但绝不是科普文章中客观化的语言,它的语言富有感情,生动有趣,极易引起人的兴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写出了很多别样的生活情趣,如《下大雨》:”雨真大。下得屋顶上起了烟。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这也是我小时候下雨天的娱乐活动。读到这些会心处,我都会异常兴奋:汪老真乃我的知音。
这些文章还夹杂着人事,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累积,也有作者感情的投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高邮的怀念,对那些故友的关心。所以读汪老的文章,不仅可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还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