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知识】剧本创作的一些常见缺点
![]() |
1、人物性格重复
除了在喜剧中可以让人物性格重复之外,在其他类型里,人物性格重复是大忌。
人物性格明显重复的剧本不多,但是也遇到过几个。比如,正一和正二,或正二和正三,性格都是仗义、热心、吹牛、喜欢喝酒、好斗等。新手容易犯这类错误。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错误,就是人物的语言特征很重复,比如在“过度俏皮话”的剧本里,人人都用网络用语说俏皮话。
2、主要人物没有大变化
这类问题也比较普遍,主人公在故事开头什么样,在结尾时还那样。
3、扣子背景不真实,大厦建在沙滩上
这类现象虽不普遍,但也能时常见到。比如某电视剧本,主人公的故事就是他陷于难以离婚的困境中,他想离,却不合法。但在现实法律中,有对他特别有利的法律条文,他只要到相关部门一打听,就会知道。但编剧“带病强行”地就是不让他打听,也不让相关部门告诉他这点。硬捂着漏洞往前编故事,无论讲述得如何精彩,这样的故事都难以被采用。
还有个电影剧本,讲述怎样围绕着新创的电视综艺节目,而发生的恩怨情仇。点子似乎不错,但问题是国内现有的各级电视台,没有一家能搞出那样的电视节目,无论找什么样的理由,都会让业内人难以置信。
4、缺少道德前提和背景
有一些作者,只顾让故事惊天地泣鬼神,视道德前提和治安背景为空气。比如有个电影剧本,为了让女主角的情感故事传奇化,在当代社会里,写她接二连三地暗害了好几个人。人在被害之后,既不见苦主质疑,也未见公安介入,都不了了之。关键是在最后,还让女一开始了新的浪漫生活。这种剧本,即使制片方能糊涂地采用,而在广电那儿,也难以过关吧?
5、以为结尾巧妙就是好故事
这类现象在老手和名手那儿很普遍,新手还真写不出来。
有好几个电影剧本,都是由名手执笔,也都是开头即有好扣子,人物也都有趣,可在进入中间部分后,故事的发展方向基本都是脱离了那个发起扣子,几条线失去了方向感,故事不知所云;直到结尾时,不知所云的原因才得以揭示,结尾也显得巧妙。但问题是,中间部分如拍成电影,差不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观众或昏昏睡去,或咒骂着离开影院了,不一定就等到那个巧妙地结尾。
这样的缺点,多出现在喜剧类剧本里。这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名手们不仅犯了过度结构的毛病,且对喜剧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6、一个比较常见的雷人手法
在我看过的电视剧本里,几乎有一半是抗战剧;在这些剧里,几乎都有重要人物“死而复生”。
而且大多是重要人物被打得半死,埋进土里之后,再让他爬出来。有的剧本里,甚至会出现几次这种场面。
有此缺点的剧本,即使被采用,但为了提高剧本质量,也会让编剧修改减少“手法重复,编造感强”情节。也就是说,编剧写了也是白写,还给自己增加麻烦。
7、铺垫不到位不给力
铺垫不到位,就会让扣子盘不紧,包袱抖不响。
比如有个剧本,剧情是男青年请女青年假扮未婚女友,去糊弄自己的家长。剧本只写俩人在见家长之前,围绕雇佣报酬问题说了半天俏皮话,然后就去见家长。这么写,不仅平淡,而且把可以扯出半集内容的东西,随手给扔了。
其实完全可以做这样的铺垫:先用一两个场面或几个动作,让观众知道女生的性格里,有家长很不习惯的东西;她还有惯性很强的地域文化的口头语和职业化小动作,都足以在家长跟前穿帮。男生反复提醒女生注意,甚至还演练了几回。另一边再铺垫家长一方,他们报了如何大的期望,收拾家里和打扮自己,甚至也在演练着拿出好形象来。扣子就定为女生一旦穿帮,会给男生带来巨大麻烦。如此一来,观众就有了很大的期待,提心吊胆地看是否会穿帮,而且这样的设计,有很强的喜剧感,同时还自然地多写了很长时间的戏。
8、过度俏皮话
有些剧本会附带梗概和人物小传,我就先看这些。当梗概让我觉得选题不错,扣子能产生大量好戏,我就满怀期待地去看剧本。
但令人失望的是,完了,全写成俏皮话啦。
好多编剧不努力把扣子里的冲突写足,而是撇开主题和冲突,使劲儿写俏皮话或滑稽场面。这有点像建筑楼房时,垒墙的同时搞装修,甚至墙还没垒,就忙着摆花盆和鱼缸了。
有好多剧本,甚至为了营造利于说俏皮话的场面,不惜违反常理逻辑,只为让人物说更多俏皮话。几乎人人都在说俏皮话,并不顾忌“除喜剧需要外,人物不要重复”这个原理。
过度俏皮话,基本上都出在新手和中手的剧本里,名手作品里,很少有这类缺点。不过也有例外,就曾有一位名手为了尽情地写俏皮话,可能觉得主角在场会耽误配角说俏皮话,就让主角无知无欲,任由配角们啰嗦。
9、过度勾心斗角
正一或反一,或反二,一个歪点子接一个歪点子,或许作者误以为写戏就是写歪点子吧。结果就是只管局部有趣,而不顾全剧的大方向和人物的统一性。
尤其是正一用歪点子,必须在通观全剧的基础上计算好,用在哪儿和怎么用,稍有不慎,就会破坏人物形象和削弱主题。正一和反一对着用歪点子,看似有冲突,但多是一方骗人一方被骗而已,没有张力很强地正面对撞,真冲突也就难以形成。
还有一种勾心斗角的奇葩,就是编剧为了追求故事的悬疑性和复杂性,让某主要人物不停地变幻身份,正邪正邪正地来回变;或计中计反被计中计。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在反一或反二身上,有时正二也如此。剧本一旦出现这类奇葩现象,不用问,要么推翻重写,要么就只能放弃了。
新手喜欢过度阴谋和复杂。名手有时为了炫技,也可能会有。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不外是这样几个:基本功差、不照顾主题、动笔前不针对剧本故事做相应的调查研究、只顾自己炫技、不受现实背景的制约。
(来源:天涯论坛 作者:剧本分析师)
--------------------------------------------------------------------------
编剧之家是依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的专业权威背景,面向全国编剧、准编剧服务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学术研究、会员风采、资深评论、专家观点、剧本推介、教育培训、活动采风、编剧维权等多项内容,我们关注中国编剧的生态圈,打造编剧的称心家园,并围绕“中国编剧人才战略储备计划”,推动行业建设和发展。
qq:1150599008
qq群:377400140
官方邮箱:jzcwhcb@vip.163.com
新浪微博: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http://weibo.com/u/3306394627
豆瓣帐号: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时光网号: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
欢迎广大会员朋友们把自己的简历和最新情况发给我们,我们会在【会员风采】中逐一为大家展示,也便于我们更好地为大家宣传服务。
--------------------------------------------------------------------------
如何分享和查阅
·分享: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查阅: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如何关注编剧之家官方微信平台
·方式1: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微信号“bianjuzhijia_jzc”或“编剧之家”
·方式2:文章题目下的“编剧之家”点击进入并点选关注即可
·方式3: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
·方式4: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
编剧之家是依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的专业权威背景,面向全国编剧、准编剧服务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学术研究、会员风采、资深评论、专家观点、剧本推介、教育培训、活动采风、编剧维权等多项内容,我们关注中国编剧的生态圈,打造编剧的称心家园,并围绕“中国编剧人才战略储备计划”,推动行业建设和发展。
qq:1150599008
qq群:377400140
官方邮箱:jzcwhcb@vip.163.com
新浪微博: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http://weibo.com/u/3306394627
豆瓣帐号: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时光网号:搜索“编剧之家剧之巢”
--------------------------------------------------------------------------
欢迎广大会员朋友们把自己的简历和最新情况发给我们,我们会在【会员风采】中逐一为大家展示,也便于我们更好地为大家宣传服务。
--------------------------------------------------------------------------
如何分享和查阅
·分享: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查阅: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如何关注编剧之家官方微信平台
·方式1: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微信号“bianjuzhijia_jzc”或“编剧之家”
·方式2:文章题目下的“编剧之家”点击进入并点选关注即可
·方式3:点击界面右上角“...”按钮→查看公众账号
·方式4:通过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
![]() |
-
心情有点怪怪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3 10: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