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松风定光寺
![]() |
十里松风自古以来都是入天台山门径,一路奇花异草,峰峦叠嶂,流水湍湲。或游鱼戏于涧溪,或鸟兽迅驰于林表,有时风和日丽,清风与花香四溢,有时细雨迷蒙,野露与云海同辉。
松门北望五峰连 一路秋涛响碧泉
自国清顺道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代石拱桥,千年古桥在风雨山水的洗礼中,依然巍然乞立,石是乌油石,树是松树,水便是蜿蜒数十里的龙潭横了。相传古时有村民上山砍柴,无意中看到一条长龙横卧在山谷中,顿时惊慌失措,跑回家叫村民前来,没有想到重回山谷已不知巨龙去向,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民间将此地称作“龙潭横”,在龙潭横入山之岭名为“百步逊”,就是陡削难行之意,虽是百步,攀登即汗如雨下,又是石路竟几尺之宽,更见险景,上百步逊,才有较大的马路,马路为建国初年造,一路漫步,鸟雀飞舞,绿荫成林,花香步步惊心,有:“山菊,兰花,山茶花,广玉兰,牵牛花,桃花,满天星,糠粑花,百合,栀子花,数不胜数。入深山后,更是不计其数,芳香无比,据说有植物学家来山中惹得不敢走了,因为山中全是奇精山药,难怪作为大文豪的苏轼在送友人来天台山时写了“仙葩发茗碗,煎刻分葵蓼。从今更不出,闭户闲楆杩”的诗句。虽为想象,但其想念之情与对美景的期望说明山中的风物已令苏子陶醉了。
大约步行六七里,有一山口,山口有石桥,下有深溪名窝坑,因溪深谷幽而名闻,来路旁有路廊,廊为古代建筑,不知过去多少代还继承了古老的传统,村民自愿烧开水供游人疲倦力竭时饮用休息。好个神奇莫测的山水,此时云雾自山谷涌出,如:猛兽出山,有时夹带细雨,清风袭来,心旷神怡,清凉无比,休息约20分钟,即继续上路,约走2里许,即要上一长岭。岭口有摩崖,上写有:霞客古道,这就是当年的旅行家徐霞客上天台山的原路吗!我仿佛忆起徐霞客记录这一景象:“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的千古佳话。
山深唯见寺 梯云到定光
此时的雾霭飞流,在蜿蜒的石路山道中,更见山深林茂,因盛夏六月山花初开,粉蝶齐舞,眼前的童话世界让人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漫步霞客古道,让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吓这一宁静的水云涧了,这繁花盛开,彩蝶曼舞的世界。我们在半山腰又休息了一刻钟,此时路廊离村渐远,也倒觉安静,水声,风声,以及松针掉下的落叶声,只要那在林间的可爱的小松鼠,顽皮地与我们作辑交流,恍然跳跃在树梢间,消失在莽林中,坐在路廊中让人俗事顿忘,舒畅无比。此时我闻到了钟声和木鱼的敲击声,是定光寺的晚课在进行中吧,我们加快了脚步,不及半小时已到岭头,抬头是棵大银杏,树龄在500年左右,树下有长廊名:“金地岭”。
梵宇烟霞里 钟声杳霭间
由金地岭上定光寺,相传定光寺为隋代古寺,但今已成遗迹,不过发心的光慧法师一直在这守护丛林,修习佛法,建石屋,修定光像,在此修行已有数年了,他向我介绍了定光禅寺的历史和发展源头。在岭上可望天台半个城,在云雾和霞光的映照下,金地岭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夺目,怪不得定光法师当年在此建立道场,弘扬佛法,原来是由于这块风水宝地在起到关键作用的,于是我想到诗人齐召南的诗句:“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暗点头,”其含义已在山川古迹中熠熠生辉。
2014年7月26日 朱宏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