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心感受
后会无期讲的是韩寒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感悟,并且分别作出了不同人生选择不同人物的不同设定。
浩瀚小的时候得到消息他爸爸出海死了,实际上他爸爸和小三在一起了还生个女儿,和小三过一辈子,丢弃了他,最后知道他爸爸死的时候,其实是在别人的生活中死了,虽然以女儿书信的方式去了解浩瀚的消息,但是还是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浩瀚还以为他爸是勇敢的人,勇敢的为了自己的想法去死,把这个当成一种精神,以他为榜样,等见到他爸的另外一个女儿他的笔友的时候,才知道了真相,才知道了一切都是悲剧谎言。既然他出来了,就觉得把事情做完。浩瀚是想做什么就做了,可能连最后的意义都不知道就做了,结果也不一定怎样,但是去做。
江河在东边小岛教书,小岛不行了,分配他去西边教书,派他去哪就去哪,完全一个好好先生,循规蹈矩的人。遇到浩瀚这个人,以一种旅行的方式去到达他分配教书的目的地,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丰富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讽刺是他并不是旅行的发起者,并不是主角,和浩瀚一起完成这个旅行,把旅行经历写下来之后,书大卖,他却成了旅行的主角,成了主人公成功了,小岛也因此功利的发展起来,记录别人勇敢去做自己的故事,却使得自己这样一个循规蹈矩的,渴望去做又不敢去做的人成功了,心里其实有一种失落,他并不是因为自己做而成功了,还是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人生。
骑行者阿布,他也是个悲剧,他说的故事并不是假的,他崇拜那个卫星,旅行者1号,他说世界还没观完怎么能形成世界观,他没有和同村的一样去大城市打拼,他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证明自己,他骑摩托车去穿越,觉得这个是一件非常伟大的而且是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通过旅行去感知认识这个世界,结果却因为这个引发事故,心爱的女友也因此而死,让他异常痛苦,但他仍然坚持把这件事完成,但是等他回到村里,和同学聚会的从大城市打拼衣锦还乡的同学说起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完全的否定,两站地做车只要一天,你却骑摩托三天去,是不是傻,他付出毕生的努力得到是这样的评价,被否定的一无是处,无人理解。他是一个勇敢去做,做完了,却完全被否定失去生活一样的一种角色设定,完全被现实击碎。这个旅行者阿布把车开走,实际上是去终结这段旅行,最后浩瀚和江河看到卫星发射失败也证明了骑行者理性的破灭,他并不是为了把车偷了卖钱什么把两个人丢下走的,而是因为他看到浩瀚和江河去做这件旅行的事,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傻傻的自己,他不想浩瀚和江河和自己一样,觉得很傻,所以用最现实的方式结束旅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现实,最为悲剧的人物。
胡生这个角色,名字胡生,就是胡乱生下来,表现着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与浩瀚、江河、旅行者不同,胡生傻,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并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随波逐流,以为跟着浩瀚和江河,就能去外面看看,结果却因为浩瀚的江河的逃跑,被遗忘了,被遗忘在一个没人能想起来的角落,甚至发寻人启事的时候对他的描述只有简单的外貌特征和傻,连名字都没有提,真的胡生,情节的发展也真的对这种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做了很不负责的讽刺。胡生是个对”自己“都没有概念的人,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做自己,所以只能随波逐流,最后被遗忘。
其它角色、三叔、苏米、青梅竹马跑龙套演员、还有台球店女老板浩瀚的同父异母妹妹,这些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影片故事润色作用,为韩寒他将整个世界观人生观的碰撞增加能量,并且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浩瀚和江河都是韩寒,只不过是韩寒的不同侧面。韩寒就是通过这些人物的设定,讲述了一个”去做自己“,一个”试着去突破做自己“,而一个”做了自己又被现实社会否定“的三种状态的碰撞,最后就像影片的题目,后会无期。“试着去突破做自己”被“做自己”牵引,去尝试着做自己,最后却由于“现实否定了的做自己”而使得做自己停了下来,没能继续。“试着去突破做自己”将与真正“做自己“后会无期,可能这个是影片最大的悲剧,也是韩寒最大的无奈。
浩瀚小的时候得到消息他爸爸出海死了,实际上他爸爸和小三在一起了还生个女儿,和小三过一辈子,丢弃了他,最后知道他爸爸死的时候,其实是在别人的生活中死了,虽然以女儿书信的方式去了解浩瀚的消息,但是还是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浩瀚还以为他爸是勇敢的人,勇敢的为了自己的想法去死,把这个当成一种精神,以他为榜样,等见到他爸的另外一个女儿他的笔友的时候,才知道了真相,才知道了一切都是悲剧谎言。既然他出来了,就觉得把事情做完。浩瀚是想做什么就做了,可能连最后的意义都不知道就做了,结果也不一定怎样,但是去做。
江河在东边小岛教书,小岛不行了,分配他去西边教书,派他去哪就去哪,完全一个好好先生,循规蹈矩的人。遇到浩瀚这个人,以一种旅行的方式去到达他分配教书的目的地,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丰富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讽刺是他并不是旅行的发起者,并不是主角,和浩瀚一起完成这个旅行,把旅行经历写下来之后,书大卖,他却成了旅行的主角,成了主人公成功了,小岛也因此功利的发展起来,记录别人勇敢去做自己的故事,却使得自己这样一个循规蹈矩的,渴望去做又不敢去做的人成功了,心里其实有一种失落,他并不是因为自己做而成功了,还是没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人生。
骑行者阿布,他也是个悲剧,他说的故事并不是假的,他崇拜那个卫星,旅行者1号,他说世界还没观完怎么能形成世界观,他没有和同村的一样去大城市打拼,他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证明自己,他骑摩托车去穿越,觉得这个是一件非常伟大的而且是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通过旅行去感知认识这个世界,结果却因为这个引发事故,心爱的女友也因此而死,让他异常痛苦,但他仍然坚持把这件事完成,但是等他回到村里,和同学聚会的从大城市打拼衣锦还乡的同学说起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完全的否定,两站地做车只要一天,你却骑摩托三天去,是不是傻,他付出毕生的努力得到是这样的评价,被否定的一无是处,无人理解。他是一个勇敢去做,做完了,却完全被否定失去生活一样的一种角色设定,完全被现实击碎。这个旅行者阿布把车开走,实际上是去终结这段旅行,最后浩瀚和江河看到卫星发射失败也证明了骑行者理性的破灭,他并不是为了把车偷了卖钱什么把两个人丢下走的,而是因为他看到浩瀚和江河去做这件旅行的事,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个傻傻的自己,他不想浩瀚和江河和自己一样,觉得很傻,所以用最现实的方式结束旅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现实,最为悲剧的人物。
胡生这个角色,名字胡生,就是胡乱生下来,表现着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与浩瀚、江河、旅行者不同,胡生傻,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并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随波逐流,以为跟着浩瀚和江河,就能去外面看看,结果却因为浩瀚的江河的逃跑,被遗忘了,被遗忘在一个没人能想起来的角落,甚至发寻人启事的时候对他的描述只有简单的外貌特征和傻,连名字都没有提,真的胡生,情节的发展也真的对这种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做了很不负责的讽刺。胡生是个对”自己“都没有概念的人,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做自己,所以只能随波逐流,最后被遗忘。
其它角色、三叔、苏米、青梅竹马跑龙套演员、还有台球店女老板浩瀚的同父异母妹妹,这些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影片故事润色作用,为韩寒他将整个世界观人生观的碰撞增加能量,并且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浩瀚和江河都是韩寒,只不过是韩寒的不同侧面。韩寒就是通过这些人物的设定,讲述了一个”去做自己“,一个”试着去突破做自己“,而一个”做了自己又被现实社会否定“的三种状态的碰撞,最后就像影片的题目,后会无期。“试着去突破做自己”被“做自己”牵引,去尝试着做自己,最后却由于“现实否定了的做自己”而使得做自己停了下来,没能继续。“试着去突破做自己”将与真正“做自己“后会无期,可能这个是影片最大的悲剧,也是韩寒最大的无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