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吃就不错了
从迷影史的角度来说,特吕弗和戈达尔是并驾齐驱的旗手,毫无疑问可为新浪潮运动代言。特吕弗早期用一种纯真的热情捍卫了电影艺术作为独立文艺种类的尊严,他无疑是一个开拓者,颠覆了迷影人对曾经殿堂中“优质电影”的迷信,也破除了民族主义对美国电影的成见,并且他还建造了一座房屋,这房屋的屋脊两边,一边是作为艺术家的作者性的维度,另一边是与其结合的商业的限度。电影对于早期的特吕弗而言,是巴赞式一般的传教热情,不同的是巴赞本质上是左派和天主教的实践者,注重艺术对人世的观照,期望能够启蒙观众,教育世人;而特吕弗传播的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对艺术毫无保留的,摒弃各种政治和其他先入为主成见的单纯。至于戈达尔,他是一名战士,他用笔墨和镜头与一切强大和他看不顺眼的力量斗争,以至于最后他和特吕弗决裂以致无可挽回。思想与艺术本无对错,艺术的意识形态却挥之不去,这就是为什么安东尼奥尼拍摄了一部文革时期的中国电影从此成为了社会主义的敌人,这也是戈达尔埋下的与特吕弗友谊破裂的出发点。无怪乎特吕弗最后建议戈达尔拍一部电影,建议戈达尔把所有被他攻击过的法国电影人请来出演,电影的名字就叫作《一坨屎就是一坨屎》。
很有意思,当下中国也有一对导演,各自寻摸自己的迷影道路,为本来不堪的中国电影带来新话题。中国当下的电影从改开以来一直受到资本的协助或者胁迫,表面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每座城市都有很多块银屏和大量各种形式的团购优惠,甚至也培养出了自己的观影群体。看电影的人有很多真的是迷影人热爱电影,也有只是简单放松生活节奏的普通人,但是还有一个巨大的很多时候疯狂大于理性的粉丝群体。我说的这么两位,各自都是粉丝万千的宠儿。身材矮点的那位,一直热衷于和资本与商业携手,无论他写书还是拍片似乎都直接为人民币服务,毕竟粉丝的钱真的也是钱,无论他的粉丝是否发育完全或者还在背书包准备中考,总之他有热爱他的人并为此傲娇挺拔了他娇小的身躯。另一位导演多少有点特吕弗的气质,也试图像特吕弗一样高屋建瓴,并在屋脊的两端汲取艺术与资本各自的阳光雨露。凑巧的是他俩也像开篇提到的两法国人一样形同水火。可是谈到电影,从观看的感受来看,这两人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却没有真的实质。这大部分不是他们的问题,毕竟这里是中国,文化体制本来就与外界不同,何况还是一个经济为发展中心,资本为王的中国,成败优劣唯一价值标准仅在于票房。票房毫无疑问可以体现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就,但也可以欺骗大众,门庭寥落与盆满钵溢确实可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审美。成功在中国是一门学问,尺度略等于人民币可以堆积的高度。
这个时代人们在哲学层面上更多指向主体,失去了对客体的尊重和热情。网络上有各种自拍,电影屏幕也同样存在各种自恋。有些导演的作品是他自己影子的投射,有些电影是他幻想并且真的得到的生活写真。有意思的是,这个时代的受众们都患上一种偷窥癖并且毫不掩饰,反正空间里满目各种性感自拍,苍井空和陈冠希老师活得也挺好,于是进电影院去窥视一下他们喜爱的导演自我裸露的作品又有何不可。艺术不再关照现实,文艺被解除武装,感官享受成为受众心理学中首当其冲的先决要素,观众也就是图一乐呵。票房在作者和观众你好我好的双赢中一路飘升。早年还不太富裕的年轻人像服丧一样,为经典守孝,不成规模的大学生电影节可以捧红无人问津的《大话西游》。这种对经典的幻想转换成影响的焦虑,创作者和观看者都担心并且恐惧再也难以超越曾经膜拜过的神作,大家都向经典投降再也无心突破。无论资本怎么热切干预合谋,电影如何推成出新,端出来的菜可能也真的光鲜夺目,却再也没有曾经落魄时品到的美味,好在人们已习惯于雾霾也就对其他垃圾不再忧虑,吃垃圾和看垃圾的一代人,对转基因和电影无论愿意与否都是包容的。就是像苍蝇吃屎,有的吃就不错了。
我不是在评价电影,希望各位观众继续欢乐,恶心留给我自己,大家再接再厉!
很有意思,当下中国也有一对导演,各自寻摸自己的迷影道路,为本来不堪的中国电影带来新话题。中国当下的电影从改开以来一直受到资本的协助或者胁迫,表面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每座城市都有很多块银屏和大量各种形式的团购优惠,甚至也培养出了自己的观影群体。看电影的人有很多真的是迷影人热爱电影,也有只是简单放松生活节奏的普通人,但是还有一个巨大的很多时候疯狂大于理性的粉丝群体。我说的这么两位,各自都是粉丝万千的宠儿。身材矮点的那位,一直热衷于和资本与商业携手,无论他写书还是拍片似乎都直接为人民币服务,毕竟粉丝的钱真的也是钱,无论他的粉丝是否发育完全或者还在背书包准备中考,总之他有热爱他的人并为此傲娇挺拔了他娇小的身躯。另一位导演多少有点特吕弗的气质,也试图像特吕弗一样高屋建瓴,并在屋脊的两端汲取艺术与资本各自的阳光雨露。凑巧的是他俩也像开篇提到的两法国人一样形同水火。可是谈到电影,从观看的感受来看,这两人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却没有真的实质。这大部分不是他们的问题,毕竟这里是中国,文化体制本来就与外界不同,何况还是一个经济为发展中心,资本为王的中国,成败优劣唯一价值标准仅在于票房。票房毫无疑问可以体现一部电影作品的成就,但也可以欺骗大众,门庭寥落与盆满钵溢确实可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审美。成功在中国是一门学问,尺度略等于人民币可以堆积的高度。
这个时代人们在哲学层面上更多指向主体,失去了对客体的尊重和热情。网络上有各种自拍,电影屏幕也同样存在各种自恋。有些导演的作品是他自己影子的投射,有些电影是他幻想并且真的得到的生活写真。有意思的是,这个时代的受众们都患上一种偷窥癖并且毫不掩饰,反正空间里满目各种性感自拍,苍井空和陈冠希老师活得也挺好,于是进电影院去窥视一下他们喜爱的导演自我裸露的作品又有何不可。艺术不再关照现实,文艺被解除武装,感官享受成为受众心理学中首当其冲的先决要素,观众也就是图一乐呵。票房在作者和观众你好我好的双赢中一路飘升。早年还不太富裕的年轻人像服丧一样,为经典守孝,不成规模的大学生电影节可以捧红无人问津的《大话西游》。这种对经典的幻想转换成影响的焦虑,创作者和观看者都担心并且恐惧再也难以超越曾经膜拜过的神作,大家都向经典投降再也无心突破。无论资本怎么热切干预合谋,电影如何推成出新,端出来的菜可能也真的光鲜夺目,却再也没有曾经落魄时品到的美味,好在人们已习惯于雾霾也就对其他垃圾不再忧虑,吃垃圾和看垃圾的一代人,对转基因和电影无论愿意与否都是包容的。就是像苍蝇吃屎,有的吃就不错了。
我不是在评价电影,希望各位观众继续欢乐,恶心留给我自己,大家再接再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