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 《霍乱时期的爱情》
[主要出场人物] •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 【医生】 ▪ 赫雷米亚•德圣阿莫尔 【儿童摄影师】 ▪ 费尔明娜•达萨 【医生妻子】 ▪ 弗洛伦提诺•阿里萨 【社会名流】 ▪ 萨拉•诺列加 【名流情人】 ▪ 芭芭拉▪林奇 【神学博士】 ▪阿美利加▪维库尼亚 【被监护人】 - 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 - 有很多次他都心痛地想,在这个由一张张不经意间拍下的照片组成的画廊里,就孕育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它将由那些性格不定的孩子们统治,并最终被他们毁灭,连一丝昔日荣耀的灰烬也不复存在。 - 他从年轻时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他自己所谓的宿命论的人道主义者:“每个人都是自己死亡的主宰者,时间一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没有恐惧和痛苦地死去。” - 本打算做一次私密拜访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此刻为时过晚地领悟到,没有哪一种天真比他这个年龄的天真更危险了。 - 在他和医生看来,下棋与其说是一门学问,不如说是一种理性的对话。 - 请用一枝玫瑰纪念我。 - 只有没有原则的人,才会从痛苦中得到满足。 - 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她早就发觉了丈夫脚步的日益蹒跚,脾气的反复无常,记忆中出现的裂痕,以及新近养成的在睡梦中抽泣的习惯,但她并没有把这些当做他最终衰老的确凿标志,而是视之为一次幸福的返老还童。她把他当做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此后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互相同情。 - 人们问他如何定义自己,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穿衣服的男人。” - 一阵反感掀起另一阵反感,旧伤疤被揭开,变成了新伤口。 - “当被人爱着的人死去时,真该带上他所有的东西。” - 对生活的敏感和参与热忱是她最大的美德。 - “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 - 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 弗洛伦提诺•阿里萨想起了从小听家庭医生,也就是他的教父,就他的长期便秘发表的一句言论:“世上的人分两种,大便通畅的和大便不通畅的。”在这一信条的基础上,医生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性格的理论,自认为比星相学还要准确。而弗洛伦提诺•阿里萨随着阅历的丰富,从另一个角度改写了这个理论:“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 她辩解说,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 在两人感情最好的时期,弗罗伦蒂诺•阿里萨曾问自己,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 - 她说:“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 他曾看见她们在丈夫的尸体前痛哭得发疯,恳求别人把自己也放入同一口棺木,活活埋入地下,以免独自面对前路无法预知的苦难。可随着她们接受了现实,适应了新的境况,人们就会看到她们从尘土中站起来,获得新生。起初她们像阴影中的寄生虫一样生活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向女仆们倾诉着心声,整日赖在枕头上:当了那么多年无所事事的囚徒,她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当初,为了换取一种安全感,她们不仅放弃了自己家庭的姓氏,甚至放弃了自我,可那种安全感不过是她们做姑娘时许多幻想中的一个罢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她们曾经疯狂爱着的那个男人——尽管他或许也爱着她们——给她们带来的负担有多么沉重,她们不得不照顾他们直到最后一口气,为他们吃喝,给他们换下脏兮兮的尿布,用母亲式的巧妙花招哄他们开心,以减轻他们清晨走出家门去直面现实的恐惧。可当看到他们受自己的鼓励离开家门,准备一口去吞掉整个世界时,她们又开始害怕男人会一去不复返。这就是生活。而爱,如果真的存在,则是另一回事:另一种生活。 - 让扇子见鬼去吧,现在已经是微风的季节。 - 他不承认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于家中压抑的气氛,而是认为那源于婚姻本身的性质: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都不相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 - 他说:“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于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之前又必须建立起来。” - 唯一像水泥一样把他们黏合在一起的,却是爱情这种既不可能、又反复无常的东西——如果它果真存在的话。 - 所谓的世俗生活,虽然在她了解之前曾让她有过许多疑虑,但其实那不过是一套沿自传统的规矩,庸俗的仪式,事先想好的台词,在此之下,人们彼此消遣,为的是不知互相杀戮。 - 在这个轻浮的世俗天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它下了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 她仍将永远在记忆中把那里当做人间最美的城市,这与它实际是否如此毫不相干,而只是因为它与她最幸福岁月的回忆紧密相连。 - 工作日益繁重,对偷欢之事也日益厌倦,岁月蹉跎。 - 换一种方式,他们无法共同生活下去,换一种方式,他们也无法继续相爱——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 的确,五十八岁时,他生活中唯一需要的,依然是一个懂他的人。 -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她的恐惧,她总是会抢先竖起一道愤怒的屏障。 - 曾经,每天的每分每秒都胜似他的盟友,如今却开始算计他。 - 他已满五十六岁,认为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因为那都是充满爱的岁月。 - 从最早的幽会起,两人便都失去了对年龄的意识,互相信任,就像一对一生中互相隐瞒了太多事情,以至于彼此间已无话可说的夫妻。 - 她很快便发现,对亡夫的记忆不仅经得住火烧,而且似乎也经得住时间的流逝。 - 这封信应该教会她把爱情想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爱情自有其本身的起点和终点。 - 他感到,暮年的岁月不是奔涌向前的激流,而是一个无底的地下水池,记忆从这里慢慢流走。他的智慧渐渐枯竭。 - “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 “当然”,她说,“归根结底,信是属于写信人的。不是吗?” “正是”,他说,“所以,当关系破裂时,首先退还的就是信件。” - 他说:“人类,就如同远征的军队一样,是以队伍中步伐最慢者的速度前进的。” - “我真想离开这个家,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永远不再回来。” - “过多的爱和过少的爱都对它有害。” - 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 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
叶烂于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6 14: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