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查看话题 >写作与工作,心态与状态,生活与生存
文/艾晨
写东西时我有一个强迫症,就是没有题目和开头第一句话,我就不知道如何把后面一大堆东西倒出来,尽管最后的题目和开头与最初的可能大相径庭,但基调其实在写下第一个字时就定下了。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新闻,确切地说是广播电视新闻,即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应该是一些技术性的事情。我上的是一所只有四五千人的二本小分校,我是理科生,那个专业据说是当年全国唯一一个只招理科生的新闻专业,而我喜欢写东西,所以说,我是被骗进去的。大学时的痛苦自不必多说,因为专业前身是物理系,而我是高中理科综合成绩有时比语文成绩还低的那种理科生,我们又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小白鼠,所以大学挂科是常有的事。
2000年前我读小学初中时,大学还是“包分配工作”的概念,工作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小时候喜欢看书,大人们对此的态度就是“好孩子,书呆子”,可以说,谁都没想过以后我会把写东西当成职业。
于是进大学后,自然失落有之、沮丧有之。因为学的东西完全没兴趣,也学不懂。之后说是逃避也好,调整也好,开始重拾看书写东西的习惯,加入了文学社。进文学社其实还是走后门的,大学舍友的老乡在里面,一起面试的时候他过了我没过,他就和老乡说了一句,于是我也跟着继续面试,最后我留下来了,他没进去。整个大学四年我都是在文学社过的,它对我的作用就是逼迫我每个月写两篇文章,看若干书,自此形成习惯。
以上这些是背景,没有这些背景,也就说不到我现在用写作谋生的基础与缘由。
大学毕业之前我有三段工作经历:在报社实习一个月,在电视台实习两个月,在一家广告公司当文案4个月。报社的实习是学校安排的,其实就是跟着领导吃吃喝喝,我没写半点东西,跟着带我的老记者署名就行,唯一的便利是在副刊板块发表了几篇文章,拿了一点点稿费。电视台的工作是我自己去找的,做一个类似文化风景节目的编导,但我又不想抗摄像机,后期编辑制作能力也不突出,而电视台最缺的是写东西的人,于是就成了文字编导,每期15分钟节目我来写文稿,一期约莫四五千字。广告公司的工作也是阴差阳错,第一次去招聘会,投的第一份简历,录用我的理由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因为我不是广告专业出身,当时连易拉宝是什么都不知道,在第一个月考核的时候差点就被刷下来,经理说再给你一个月时间看看,后来我就成了留下来的四个人之一。当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我确实什么都不懂,是个空瓶子,那就赶紧学啊,往瓶子里装一点东西都是赚到;二,既然我什么都不懂,那别人批评打击我就没任何好委屈的,也没任何好怕的。这两个也是我一直用到现在的心态定位。
认真说来,我其实一直都用一种玩、混的心态在工作,但不是完全的白玩、瞎混。比如报社,我不写那些框框条条的东西,我就写副刊散文,那些发表的稿件成了我找工作的第一个资本;如电视台,我不搞技术,但按我稿件制作出来的几期节目都获得了很好的肯定;如广告公司,我是什么都不会啊,也只待了四个月,但是我是录用的几十个人里最终留下的四分之一。我在广告公司学会了做策划,写宣传脚本,写软文,知道什么是创意、设计,这些都是我现在的资本。
报社和电视台的实习是没工资的,广告公司前两个月每个月工资是3百,这是我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收入,08年上半年,福州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房子也是月租三百。后两个月涨到八百,如果继续待下去可以提到一千五,然后再过一年提到两千好像。当时唯一一个待到去年才离职的同事,工资好像是三千多。我觉得生活太难了,不想工作了还找家里要钱,就辞职跑去旅行了。
08年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影视公司当编剧。说起来也是阴差阳错。第二个面试的,早上八点到十二点,经理面试了我4个小时,问了无数问题我没一个回答上来的,然后把我录用了,后面的人都没面试时间了。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什么都答不出来还选择我,经理说“我自有判断”。本来应聘的还是编导工作,要生活嘛,虽然不精,但毕竟学过。后来经理把我调为他的助理,工作内容也改为专职写剧本。因为公司给电信拍摄各种视频节目,以往的剧本都是每集600块找人买的,半年大概有20个剧本。经理说你不是会写嘛,你来写。然后扔给我一本小学生作文选(没开玩笑),就开始写了。因为是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我就编了个西游后人不会写作文,于是去西天取作文真经的故事,路上遇到各种磨难,也就是写作遇到的那些难题。40集,一个月,一共16万字。完成后连我自己都觉得牛逼大发了,你丫怎么做到的!然后就成了影视部8个人的头,那里面有名校的研究生,有工作好多年的老员工,而我只是个不知名学校出来的应届生。只凭我以1328的月薪(还只发80%),一个月完成了以往一年才能买到的剧本。
当时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每天就是起床抱电脑开始打字,完了打印拿去现场指导演员,然后看拍摄、剪辑。因为是给电信的节目,质量不说多好,至少不会太差。
随后又让我写一个教英语的剧本,同样40集。这不是为难我这种426分过四级的人吗?我就和公司提要求说我写中文部分,英语部分找英语好的朋友做兼职,一个剧本一百五的稿费给他们。公司口头答应了。这件事后来成了我离职的主要原因,剧本公司不给钱,我答应朋友的事情,为了不毁掉自己的名声,自己拿工资分期垫上了。待了半年,当时的工资已经有2758,几千块的稿费全部给了。春节回来后愤怒地给经理写了个文言文的辞职信就走了。后来影视部的其他人也都因为各种原因全都离职了,部门也取消了。
这份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什么叫黑公司,比如什么叫潜力,比如什么叫爱名声如生命。我的现实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只有几千块钱的稿费,但是却是两三个月的工资。各种拆东墙补西墙自不必说,最穷的时候口袋就剩下5块钱,而且神奇的是一个礼拜之后,那5块钱还在。具体怎么过来已完全忘记,但是那种感觉一直都清清楚楚。
期间又找了其他文字工作,什么咖啡馆文案,待了三天;动画片编剧,类似喜羊羊那种,待了一个礼拜;拍摄教学视频,9个月;跑去北京的一家出版公司待了一个月,工资2000;之后就去了广东。
在广东两年,做了两个工作。2010年3月5日早上8点下车,东西往朋友房间一丢,洗个脸,9点多找到面试单位,12点开始上班。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给中国移动写新闻通讯。先是在广州,住在白云山脚下一个小房间,房租3百。后来调去河源分公司三个月,再后来又调到佛山分公司,又是三个月。给移动公司写新闻是什么概念?广东每个地方的移动公司发来新闻素材,然后各种整合之后,发到内部新闻平台以及其他通讯平台。很无聊的内容,都是各种措施、各种优惠、“挥泪大甩卖”,但是各个移动分公司有指标,有竞争,要在总公司面前各种长脸,所以我们的工作不算轻松。
工作内容之一是每天看十几份报纸,把和移动公司有关的信息剪存下来。我在报纸看到了报社的招聘广告,于是就屁颠屁颠辞职跑去应聘,等通知的几天还从网上找材料复习,报名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然后居然还过了,于是又跑去旅行了。然后接到报社录用通知,在报社待了一年半,也是迄今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
报社的工作,除了在主报发稿之外,主要就是做社区报纸。什么概念?就是居民报,东家长西家短的东西,社区活动、资讯等内容。一年半时间,调了三个社区报,我不知道是我太差劲,还是太牛逼。反正一个社区报做好了就调去协助办一个新的社区报,从本来走路5分钟上班,到最后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上班。我实在厌倦,工作积极性下降,无心再待,就辞职回了福州。
报社的工作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之处,唯一可能还值得一写的就是当美食记者的经历,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也写过(见“美食编辑需要哪些能力”)。
回福州之后,第一个新工作是汽车玻璃公司的企业内刊,9个月,工资4千5,什么险什么金也都有,有宿舍,有食堂;第二个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工作是工艺美术杂志的编辑,基本工资2千3,其他不定,什么险什么金都没有。为了不让这篇文章变成流水账,就不细表了。
就像题目所言,这篇文章写的是“写作与工作,心态与状态,生活与生存”。我大学毕业至今六年,钱没赚到半点,苦逼经历一堆。但是没有经验,多少还有些教训可以借鉴。写作从来都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当作家什么的又谈何容易。你要过好生活,就得先学好怎么生存。我以前多清高啊,也写诗写散文什么的,很文艺不是?可生活又岂能尽是诗意?只有更多失意而已。在这么一个对文字不重视、文字不值钱的环境里,指望以文字谋生,必然得承受很多现实的压力。可你不就是因为喜欢写东西吗?既然做了决定,就选择坚持。这种坚持不是硬邦邦的,写作是你的信仰,既然是信仰,你就必须正视。职业本身并无贵贱之分,洗盘子捡垃圾一样都是工作。你想写诗歌小说散文,可以,但是你的工作不需要你写那些东西,怎么办?很简单啊,工作就写工作的东西,爱好就写爱好的东西,说破了不过如此。
在报社的时候我不想写那些无聊的新闻,那我就去写各种副刊散文;在广告公司我比不上专业出身的人,那我正好有机会学得比他们多一点;编剧时只给我一本小学生作文选,没事换个思路去应对;回来福州有一次应聘影视公司软文宣传,我甚至都想好了,很可能公司要推广一个烂片,那我就工作时吹捧呗,等完事回家我就写东西把它骂个不名一文。你觉得这是精分吗?不,这叫乐趣。
要清楚的一点是什么?你要写作,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你。所谓的心态也就在于这个“你”。抱怨谁不会?吐槽谁不会?重要的是牢骚发完了你怎么继续去做。我当然不算是多伟光正的榜样,各种离职,各种赚不到钱,可至少我比一般人更清楚这一点:我想写作。其他一切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不要让你的努力落后于你的天赋你的信仰,别人那么牛逼都还在拼命,你算什么呀!刚毕业时别人说新人太清高,眼高手低什么的,现在我确确实实是理解了。
不否认有人运气好,一开始就遇到好单位,要做的东西正好是想做的东西。那就珍惜你的这种机会。我天性比较愚钝,选公司总是遇到坑爹货,但我要明白,坑爹的是公司没错,做出选择的是你,你选择,你就得负责。这是我对所有事情的态度。公司坑你,你不能坑自己,不管是待三天一个礼拜还是一个月,你在一天,你没法发挥更多的时候,你就好好学习,你就把自己当空瓶子,只有你这个瓶子装满了,你才真正有底气去鄙视,去唾弃。
自嘲地讲,我的工资当然很低,收入远比不上那些动辄过万的人。可是你没见收入再高的人也一样在吐槽和抱怨吗?尽管看上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可是对工作上,这种抱怨是恒久的,任何地方都有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而已,很多人始终不明白的也就是“你”这个字。
我对自己的理想很清楚,我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撰稿人,写作,拿稿费,旅游拍照,回来继续用那些文字和照片换稿费。就是这么个循环。那就去做呗!有理想不去坚持才是傻瓜。这种坚持是坚固的,执行起来是灵活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一切都为写作服务。工作只是工作,是生存需要;你不要只会写小说、诗歌、散文,而且说得苛刻点,也许可能还尽是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你的水平还没到你实现理想的那个点,直白说就是你的努力还跟不上你的天赋。那就让自己同时学会写软文、写文案、写无聊的新闻通稿、写报告、写宣传脚本,这样你才能尽情写书评、写影评、写游记、写心灵鸡汤。
我每个月买书的钱大概在三百块左右,无他,就为了看别人怎么做选题,选角度,搞执行;我每个月要求自己写一篇影评,不为发表赚稿费,我也还没到别人找我约稿的程度,无他,就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写作的感觉;我出去玩同样写游记、写攻略,无他,就为了锻炼自己。你想写那些你心底深处的文字,就得先写无数你现在看不上眼的东西。
不要在你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这一点上,我的偶像是张佳玮。他也许不是最有天赋的,可是绝对是我见到最勤奋的。
写作的人要为自己负责,这种负责不只是坚持写作,也在于你得先生存下来。你写的东西要对得起你的名字。我可不想别人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说一句:“原来某某某只有这点能耐。”或是“某某某写东西就那样,别找他。”你是广告公司文案,假如你写的文案连你自己都不想看,你觉得你对得起这个职业?你写的“挥泪大甩卖”比不过别人的“WBD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就只值三千块的价钱,却每天在怪公司不给你五千块的待遇,你觉得更坑爹的是谁?亲,你的名声是被自己的表现毁掉的,不是被别人说坏的。
我现在做的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帮人整理各种材料,什么木雕根雕石雕之类,很无聊吗?是,一开始我觉得闷死了,我真的一点都不感兴趣。可是我现在感觉到乐趣了。乐趣在哪?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木雕根雕石雕,可是我从这些艺人口中知道了很多工艺美术的知识、故事。我现在去旅行,多了个角度去看一个地方,一座房子、一座桥、一项习俗,里面都有很多故事,而这些一旦写出来,难道不比你见到的那些游记攻略更有意思,更有价值?换成通俗易懂的钱的角度,难道你没看出这些都是商机吗?所以为了拍一张廊桥的照片,我可以找的士在山里晃两个多小时;为了了解一道工序怎么做,我可以花一个多小时看视频节目;为了清楚剪纸产业的现状,我可以找八个剪纸艺人采访三天。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古人诚不欺我。
不是一开始就要抱着什么目的去写东西,那些影评游记又有多少是见诸杂志、报纸的?但是你要时刻都在准备着。现在有人要我写影评,OK,没问题;写游记,也没问题;写个咖啡馆开业软文,没问题;写个剪纸的产业状态、廊桥故事、小街小巷传说,都没问题。也许依然有不识货的拿个千字八十找你写稿件,一笑而已,自然也会有识货的出两三万叫你写个五万字的东西。“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用把自己凑到别人跟前眼巴巴望着,你不是为别人写作的,你在那里,别人自然就会找到你。
2014/3/14
写东西时我有一个强迫症,就是没有题目和开头第一句话,我就不知道如何把后面一大堆东西倒出来,尽管最后的题目和开头与最初的可能大相径庭,但基调其实在写下第一个字时就定下了。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新闻,确切地说是广播电视新闻,即毕业后对口的工作应该是一些技术性的事情。我上的是一所只有四五千人的二本小分校,我是理科生,那个专业据说是当年全国唯一一个只招理科生的新闻专业,而我喜欢写东西,所以说,我是被骗进去的。大学时的痛苦自不必多说,因为专业前身是物理系,而我是高中理科综合成绩有时比语文成绩还低的那种理科生,我们又是这个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小白鼠,所以大学挂科是常有的事。
2000年前我读小学初中时,大学还是“包分配工作”的概念,工作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小时候喜欢看书,大人们对此的态度就是“好孩子,书呆子”,可以说,谁都没想过以后我会把写东西当成职业。
于是进大学后,自然失落有之、沮丧有之。因为学的东西完全没兴趣,也学不懂。之后说是逃避也好,调整也好,开始重拾看书写东西的习惯,加入了文学社。进文学社其实还是走后门的,大学舍友的老乡在里面,一起面试的时候他过了我没过,他就和老乡说了一句,于是我也跟着继续面试,最后我留下来了,他没进去。整个大学四年我都是在文学社过的,它对我的作用就是逼迫我每个月写两篇文章,看若干书,自此形成习惯。
以上这些是背景,没有这些背景,也就说不到我现在用写作谋生的基础与缘由。
大学毕业之前我有三段工作经历:在报社实习一个月,在电视台实习两个月,在一家广告公司当文案4个月。报社的实习是学校安排的,其实就是跟着领导吃吃喝喝,我没写半点东西,跟着带我的老记者署名就行,唯一的便利是在副刊板块发表了几篇文章,拿了一点点稿费。电视台的工作是我自己去找的,做一个类似文化风景节目的编导,但我又不想抗摄像机,后期编辑制作能力也不突出,而电视台最缺的是写东西的人,于是就成了文字编导,每期15分钟节目我来写文稿,一期约莫四五千字。广告公司的工作也是阴差阳错,第一次去招聘会,投的第一份简历,录用我的理由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因为我不是广告专业出身,当时连易拉宝是什么都不知道,在第一个月考核的时候差点就被刷下来,经理说再给你一个月时间看看,后来我就成了留下来的四个人之一。当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我确实什么都不懂,是个空瓶子,那就赶紧学啊,往瓶子里装一点东西都是赚到;二,既然我什么都不懂,那别人批评打击我就没任何好委屈的,也没任何好怕的。这两个也是我一直用到现在的心态定位。
认真说来,我其实一直都用一种玩、混的心态在工作,但不是完全的白玩、瞎混。比如报社,我不写那些框框条条的东西,我就写副刊散文,那些发表的稿件成了我找工作的第一个资本;如电视台,我不搞技术,但按我稿件制作出来的几期节目都获得了很好的肯定;如广告公司,我是什么都不会啊,也只待了四个月,但是我是录用的几十个人里最终留下的四分之一。我在广告公司学会了做策划,写宣传脚本,写软文,知道什么是创意、设计,这些都是我现在的资本。
报社和电视台的实习是没工资的,广告公司前两个月每个月工资是3百,这是我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收入,08年上半年,福州能找到的最便宜的房子也是月租三百。后两个月涨到八百,如果继续待下去可以提到一千五,然后再过一年提到两千好像。当时唯一一个待到去年才离职的同事,工资好像是三千多。我觉得生活太难了,不想工作了还找家里要钱,就辞职跑去旅行了。
08年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影视公司当编剧。说起来也是阴差阳错。第二个面试的,早上八点到十二点,经理面试了我4个小时,问了无数问题我没一个回答上来的,然后把我录用了,后面的人都没面试时间了。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什么都答不出来还选择我,经理说“我自有判断”。本来应聘的还是编导工作,要生活嘛,虽然不精,但毕竟学过。后来经理把我调为他的助理,工作内容也改为专职写剧本。因为公司给电信拍摄各种视频节目,以往的剧本都是每集600块找人买的,半年大概有20个剧本。经理说你不是会写嘛,你来写。然后扔给我一本小学生作文选(没开玩笑),就开始写了。因为是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我就编了个西游后人不会写作文,于是去西天取作文真经的故事,路上遇到各种磨难,也就是写作遇到的那些难题。40集,一个月,一共16万字。完成后连我自己都觉得牛逼大发了,你丫怎么做到的!然后就成了影视部8个人的头,那里面有名校的研究生,有工作好多年的老员工,而我只是个不知名学校出来的应届生。只凭我以1328的月薪(还只发80%),一个月完成了以往一年才能买到的剧本。
当时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每天就是起床抱电脑开始打字,完了打印拿去现场指导演员,然后看拍摄、剪辑。因为是给电信的节目,质量不说多好,至少不会太差。
随后又让我写一个教英语的剧本,同样40集。这不是为难我这种426分过四级的人吗?我就和公司提要求说我写中文部分,英语部分找英语好的朋友做兼职,一个剧本一百五的稿费给他们。公司口头答应了。这件事后来成了我离职的主要原因,剧本公司不给钱,我答应朋友的事情,为了不毁掉自己的名声,自己拿工资分期垫上了。待了半年,当时的工资已经有2758,几千块的稿费全部给了。春节回来后愤怒地给经理写了个文言文的辞职信就走了。后来影视部的其他人也都因为各种原因全都离职了,部门也取消了。
这份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什么叫黑公司,比如什么叫潜力,比如什么叫爱名声如生命。我的现实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只有几千块钱的稿费,但是却是两三个月的工资。各种拆东墙补西墙自不必说,最穷的时候口袋就剩下5块钱,而且神奇的是一个礼拜之后,那5块钱还在。具体怎么过来已完全忘记,但是那种感觉一直都清清楚楚。
期间又找了其他文字工作,什么咖啡馆文案,待了三天;动画片编剧,类似喜羊羊那种,待了一个礼拜;拍摄教学视频,9个月;跑去北京的一家出版公司待了一个月,工资2000;之后就去了广东。
在广东两年,做了两个工作。2010年3月5日早上8点下车,东西往朋友房间一丢,洗个脸,9点多找到面试单位,12点开始上班。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给中国移动写新闻通讯。先是在广州,住在白云山脚下一个小房间,房租3百。后来调去河源分公司三个月,再后来又调到佛山分公司,又是三个月。给移动公司写新闻是什么概念?广东每个地方的移动公司发来新闻素材,然后各种整合之后,发到内部新闻平台以及其他通讯平台。很无聊的内容,都是各种措施、各种优惠、“挥泪大甩卖”,但是各个移动分公司有指标,有竞争,要在总公司面前各种长脸,所以我们的工作不算轻松。
工作内容之一是每天看十几份报纸,把和移动公司有关的信息剪存下来。我在报纸看到了报社的招聘广告,于是就屁颠屁颠辞职跑去应聘,等通知的几天还从网上找材料复习,报名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然后居然还过了,于是又跑去旅行了。然后接到报社录用通知,在报社待了一年半,也是迄今做得最久的一份工作。
报社的工作,除了在主报发稿之外,主要就是做社区报纸。什么概念?就是居民报,东家长西家短的东西,社区活动、资讯等内容。一年半时间,调了三个社区报,我不知道是我太差劲,还是太牛逼。反正一个社区报做好了就调去协助办一个新的社区报,从本来走路5分钟上班,到最后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上班。我实在厌倦,工作积极性下降,无心再待,就辞职回了福州。
报社的工作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之处,唯一可能还值得一写的就是当美食记者的经历,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也写过(见“美食编辑需要哪些能力”)。
回福州之后,第一个新工作是汽车玻璃公司的企业内刊,9个月,工资4千5,什么险什么金也都有,有宿舍,有食堂;第二个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工作是工艺美术杂志的编辑,基本工资2千3,其他不定,什么险什么金都没有。为了不让这篇文章变成流水账,就不细表了。
就像题目所言,这篇文章写的是“写作与工作,心态与状态,生活与生存”。我大学毕业至今六年,钱没赚到半点,苦逼经历一堆。但是没有经验,多少还有些教训可以借鉴。写作从来都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当作家什么的又谈何容易。你要过好生活,就得先学好怎么生存。我以前多清高啊,也写诗写散文什么的,很文艺不是?可生活又岂能尽是诗意?只有更多失意而已。在这么一个对文字不重视、文字不值钱的环境里,指望以文字谋生,必然得承受很多现实的压力。可你不就是因为喜欢写东西吗?既然做了决定,就选择坚持。这种坚持不是硬邦邦的,写作是你的信仰,既然是信仰,你就必须正视。职业本身并无贵贱之分,洗盘子捡垃圾一样都是工作。你想写诗歌小说散文,可以,但是你的工作不需要你写那些东西,怎么办?很简单啊,工作就写工作的东西,爱好就写爱好的东西,说破了不过如此。
在报社的时候我不想写那些无聊的新闻,那我就去写各种副刊散文;在广告公司我比不上专业出身的人,那我正好有机会学得比他们多一点;编剧时只给我一本小学生作文选,没事换个思路去应对;回来福州有一次应聘影视公司软文宣传,我甚至都想好了,很可能公司要推广一个烂片,那我就工作时吹捧呗,等完事回家我就写东西把它骂个不名一文。你觉得这是精分吗?不,这叫乐趣。
要清楚的一点是什么?你要写作,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你。所谓的心态也就在于这个“你”。抱怨谁不会?吐槽谁不会?重要的是牢骚发完了你怎么继续去做。我当然不算是多伟光正的榜样,各种离职,各种赚不到钱,可至少我比一般人更清楚这一点:我想写作。其他一切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不要让你的努力落后于你的天赋你的信仰,别人那么牛逼都还在拼命,你算什么呀!刚毕业时别人说新人太清高,眼高手低什么的,现在我确确实实是理解了。
不否认有人运气好,一开始就遇到好单位,要做的东西正好是想做的东西。那就珍惜你的这种机会。我天性比较愚钝,选公司总是遇到坑爹货,但我要明白,坑爹的是公司没错,做出选择的是你,你选择,你就得负责。这是我对所有事情的态度。公司坑你,你不能坑自己,不管是待三天一个礼拜还是一个月,你在一天,你没法发挥更多的时候,你就好好学习,你就把自己当空瓶子,只有你这个瓶子装满了,你才真正有底气去鄙视,去唾弃。
自嘲地讲,我的工资当然很低,收入远比不上那些动辄过万的人。可是你没见收入再高的人也一样在吐槽和抱怨吗?尽管看上去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可是对工作上,这种抱怨是恒久的,任何地方都有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而已,很多人始终不明白的也就是“你”这个字。
我对自己的理想很清楚,我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撰稿人,写作,拿稿费,旅游拍照,回来继续用那些文字和照片换稿费。就是这么个循环。那就去做呗!有理想不去坚持才是傻瓜。这种坚持是坚固的,执行起来是灵活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一切都为写作服务。工作只是工作,是生存需要;你不要只会写小说、诗歌、散文,而且说得苛刻点,也许可能还尽是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你的水平还没到你实现理想的那个点,直白说就是你的努力还跟不上你的天赋。那就让自己同时学会写软文、写文案、写无聊的新闻通稿、写报告、写宣传脚本,这样你才能尽情写书评、写影评、写游记、写心灵鸡汤。
我每个月买书的钱大概在三百块左右,无他,就为了看别人怎么做选题,选角度,搞执行;我每个月要求自己写一篇影评,不为发表赚稿费,我也还没到别人找我约稿的程度,无他,就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写作的感觉;我出去玩同样写游记、写攻略,无他,就为了锻炼自己。你想写那些你心底深处的文字,就得先写无数你现在看不上眼的东西。
不要在你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这一点上,我的偶像是张佳玮。他也许不是最有天赋的,可是绝对是我见到最勤奋的。
![]() |
写作的人要为自己负责,这种负责不只是坚持写作,也在于你得先生存下来。你写的东西要对得起你的名字。我可不想别人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的时候,说一句:“原来某某某只有这点能耐。”或是“某某某写东西就那样,别找他。”你是广告公司文案,假如你写的文案连你自己都不想看,你觉得你对得起这个职业?你写的“挥泪大甩卖”比不过别人的“WBD老板带着小姨子跑了”,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就只值三千块的价钱,却每天在怪公司不给你五千块的待遇,你觉得更坑爹的是谁?亲,你的名声是被自己的表现毁掉的,不是被别人说坏的。
我现在做的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帮人整理各种材料,什么木雕根雕石雕之类,很无聊吗?是,一开始我觉得闷死了,我真的一点都不感兴趣。可是我现在感觉到乐趣了。乐趣在哪?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做木雕根雕石雕,可是我从这些艺人口中知道了很多工艺美术的知识、故事。我现在去旅行,多了个角度去看一个地方,一座房子、一座桥、一项习俗,里面都有很多故事,而这些一旦写出来,难道不比你见到的那些游记攻略更有意思,更有价值?换成通俗易懂的钱的角度,难道你没看出这些都是商机吗?所以为了拍一张廊桥的照片,我可以找的士在山里晃两个多小时;为了了解一道工序怎么做,我可以花一个多小时看视频节目;为了清楚剪纸产业的现状,我可以找八个剪纸艺人采访三天。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古人诚不欺我。
![]() |
不是一开始就要抱着什么目的去写东西,那些影评游记又有多少是见诸杂志、报纸的?但是你要时刻都在准备着。现在有人要我写影评,OK,没问题;写游记,也没问题;写个咖啡馆开业软文,没问题;写个剪纸的产业状态、廊桥故事、小街小巷传说,都没问题。也许依然有不识货的拿个千字八十找你写稿件,一笑而已,自然也会有识货的出两三万叫你写个五万字的东西。“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用把自己凑到别人跟前眼巴巴望着,你不是为别人写作的,你在那里,别人自然就会找到你。
![]() |
2014/3/14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