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惠封面人物 马琛
![]() |
马琛
法国旅游发展署中国办事处总经理
我们固执地将法国定义为高雅、浪漫、带贵族气质,这种偏执的印象在初见马琛(frederic MAZENQ)时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得体高级的西装,举止儒雅,风度翩翩,这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法国的想象,以他为首的驻北京法国旅游局能推出“法兰西:美酒与文化遗产”旅游路线,实在是情理之中。但是,法国不止高雅静逸一面。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了六年的资深旅游推广人,同时自己又是红酒控、美食控,马琛所表达的、所表现的法兰西,有趣、丰富、立体圆润;同样地,这次法国美酒与文化之旅,也处处给予我们惊喜,这一切,就从一杯红酒开始。
![]() |
独一无二,沉“醉”法兰西
法国文化独一无二,就像法国人一样。马琛本人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即使现在的他高雅大方风度翩翩,但他也曾把胡子和头发留到及胸长度然后背起背包游历各国;即使自己本身是个“红酒控”但绝不会叫法国朋友帮他从法国带红酒因为“如果瓶子碎了那美酒浪费了才是真正让人痛心啊”;他在镜头前古灵精怪、最爱看恐怖片、人们聊天他会静静坐在一边默默地学习中文……这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身上时不时闪过德国人的务实、意大利人的豪爽、英国人的细腻,但马琛认为这是他骨子里的东西:“就像法国一样,她有着整个欧洲大陆不同国家的特点,法国旅游也是,它更包容,更全面,什么都有,而且我们的红酒绝对是最好”,马琛表情丰富地说。
“法兰西:美酒与文化遗产”已经是法旅局连续第三年在推的重点路线, 这一持续性说明了这条路线的可行性、执行性与市场反馈的良好, “ 这是法国独有的, 别人无法复制的。我们有最引以为傲的红酒与文明, 而且只有我们能一边品酒, 一边近距离感受最古老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也管它叫‘ 葡萄酒旅游’ ” , 马琛深感自豪,“这是我们法国独一无二的。”
在欧洲, 法国对外开放葡萄园的数量是最多的, 这是法国人天性使然。法国人虽然不以热情好客著称, 但是他们坚信—— 只有在明白了葡萄酒背后的文化与背景后, 才能品出葡萄酒的真味, 而最有效、最直接地了解背景文化的途径, 莫过于亲身经历与接触。于是, 出于对美酒与美酒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很多以家族背景经营的法国葡萄园,都纷纷为爱酒之人敞开了大门。
参观这种对外开放的葡萄园,是葡萄酒旅游的主体内容。每年八正是观看新酒酿制、品味陈酒出窖的最好时候。法国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作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南西北四部气候与地形的差异造就了法国葡萄酒种类各异, 但都有着品种繁多、口味层次复杂精巧的特点, 这也成就了法国葡萄酒在欧洲大陆—— 甚至全世界——无法比拟也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法国红酒不仅是品质的象征, 也与瑞士军刀、德国汽车一样, 成为一个国家在质量追求上的具象标签。于是“品红酒,去法国”就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法旅局的“葡萄酒之旅”,可以说是为中国人量身定做,光从它的大名“ 法兰西: 美酒与文化遗产” 上就可见一斑。马琛在中国工作六年, 在制定这条路线前他做过大量研究与调查: 对比过亚洲旅客与欧洲游客的不同, 再细分中国游客与其他亚洲游客的不同, 最后在密密麻麻的资料与数据中得出结论: “ 中国游客喜欢有历史感的东西! ” 得出这个结论后的马琛对葡萄酒之旅充满了信心: “ 我们所选的每个葡萄园景区所处的城市, 至少都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古迹, 国家级的物质古迹就更是多不胜数。而且, 即使在远离城市的葡萄园中, 同样处处是历史, 处处有典故:祖父战后搭建的葡萄架子,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建造的地窖, 初恋情人命名的酒……这些经历全是故事,中国人会觉得非常有趣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葡萄酒旅游”推广三年,年年大热,出行游客的主体不再是30-40岁的商务类男性,现在去法国旅行的游客主体各行各业都有,女性和年轻人在不断增长,年龄跨度拓宽至20-60岁。
法旅局聪明地运用法国自身优势,推出“双主题”旅游重点,爱酒之人得偿所愿, 偏好历史文化的也能尽兴而归, 倘若对两者都感兴趣的话, 这一定是一趟毕生难忘的美好之旅。整个法国都散发酒香啊, 从北部延绵到南部, 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 每种都有着独特的香味、甜味, 跟它们对应的生长环境又各有不同, 连同背后的葡萄园以及酒庄, 再到园区所在的城市, 都有它们自身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
法国旅游发展署推出的法兰西美酒与文化遗产之旅分东西两线,从巴黎东西两侧开始慢慢往南部蔓延, 一路走下去, 逛酒庄, 品红酒, 还能在酒庄所处城市里尽情感受法式历史风情。东、西线都是为中国旅客量身打造, 不仅在路线与庄园上挑选了口味更适合中国人、文化古迹也很多的地区, 行程也根据中国人的假期制定而贴身定制为十天。虽说十天不长, 但这与以往到欧洲旅行只逗留在大城市、三天两夜行迹匆匆的模式完全不同, “ 葡萄酒旅游” 从大城市移至与农庄贴近的城镇, 避开汹涌的人群, 但历史文化一点也不会错过, 反而能感受更原汁原味的法式风情。同时, 在时间安排上也会比传统概念的法国游更充裕, “ 旨在让大家慢慢品味酒庄与酒庄、城镇与城镇的不同, 这种真味美妙得无法言说, 非得亲身体会才知道个中妙处”,马琛笑说。
![]() |
“法”式严谨 成就中国游客VIP体验
法国人以“清闲”“随性”著称,但他们在工作上交出的答卷却优秀得让人惊叹。马琛作为资深的旅游推广人, 也是爱酒之人, 本来推广美酒旅游不是难事,但马琛在中国工作六年, 带领团队开展“ 葡萄酒旅游” 三年,“到现在还在不断努力改进中”,马琛说。
中国人红酒知识片面, 对法国了解也片面, 为了让中国游客对红酒与法国有更多理解,法国旅游发展署不仅在网站与文字资料上有详细推广,在为中国游客量身打造的葡萄酒旅游中, 也有特意为中国游客准备的内容:“基本上每个酒庄都会教大家如何品酒”,马琛说。“但针对要求比较高的游客,也可以定制高阶内容,比如亲手调制自己的干邑,跟庄主一起晚宴, 甚至下榻一些葡萄庄园内的客栈、精品酒店等服务” , 马琛提到这些精致服务时, 嘴角都忍不住上扬,法国人喜好浪漫与精致的天性在这一刻溢于言表。
马琛爱酒, 即使常年不在法国, 自家的地窖里依然有数十瓶的藏品; 在中国的家里, 每天晚上的放松时刻也会小酌一杯, 但任何时候他都是工作优先。马琛在中国工作六年, 也与中国人打交道六年, 与异乡人打交道不容易, 但同时也在慢慢了解他们的旅游习惯, “ 我每年到法国两、三个地区给当地旅游行业做培训, 这些就是培训内容”,马琛说。
没去过法国的中国人,印象中的法国人似乎都有种不好接近的清高感, “ 其实这都是旅游习惯不同而已” , 马琛说。现在, 在法国主要的旅游热门城市里, 很多酒店都有特意为中国游客准备的中文报纸和中文电视频道; 当得知这个房间住的是中国游客后, 房间里会特意安排上拖鞋, 并会有专门的安排以满足中国游客喜欢喝热水的习惯; 很多旅游景区已经配备中文语音的导游器; 在巴黎老佛爷百货、机场免税商场等, 甚至还配有会说中文的服务员, “ 你甚至都不用会英语”,马琛笑说。
马琛自己说一口漂亮的英语,除了学习需要,更多是因为大学时期的他, 曾背着背包周游列国: “ 法国的年轻人们到现在还是这种旅游方式, 背包客, 睡很便宜的青旅、露营地等, 我当年去其它国家旅游就是睡露营地。” 虽然马琛自己是清贫的背包客, 但法国本身, 却是一个对年轻背包客极度支持的友善国家。法国很小, 但是青旅极多, 所以很多青旅开在闹市, 但依然是青旅的价格。对26周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 法国更应迅速列入“MUS T-GO” 名单, 因为法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参观博物馆、交通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特殊优惠, “ 总的来说, 法国非常适合年轻人旅行, 因为你即使花很少钱,也能在这里过的非常舒适”,马琛说。
立体法国 动感静逸并存的所在
“你知道巴黎有全欧洲最大的迪士尼吗?你知道在法国可以乘坐狗拉雪橇吗? 你知道在法国还能潜水吗? ” 马琛用三个问句震住了在场所有人。也许在场的所有人对法国旅游, 都留以高贵静雅的感觉, 与博物馆、艺术厅、红酒密不可分, 可是对一个土生土长的法国人来说, 法国不止优雅一面, 更是一个充满活力, 充满动感, 立体丰富的所在。
“法国的一个特点,就是她什么都有”,马琛非常自豪。论自然景观,法国地理与地势得天独厚,从南到北,几乎囊括了所有内陆自然风光的不同形态; 论人文风光, 法国的历史、艺术、文化不容多说,更重要的是法国旅游同时还兼顾了商务旅游,满足各类旅客的不同需要;论血拼购物,马琛说:“要什么牌子这里全都有,在任何地方买不全的东西,就到法国来买吧”;论美食,法国的鹅肝酱、摆盘艺术世界闻名,法国的奶酪种类据说近400种,每天吃一款,吃一年都不重样,马琛补充:“绝对不止,单我家乡一个地方,就出产3-5种奶酪。”
马琛来自米约(Mi l lau),虽然只是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的一个小城, 但这里依然有举世闻名的米约大桥。所处的比利牛斯大区更是以人文古迹与美食闻名, 像圣塞尔南大教堂、孔克古城、阿尔比保护区这类重量级物质遗产数不胜数, 而且由于法国南部气候温和平稳, 非常适合制造奶酪, 根据产制方法与储存方式的不同, 奶酪能被制造出不同的口感与气味, 甚至出现像罗克福尔奶酪这种柔和与力量完美结合的佳品, 罗克福尔奶酪同时也是法国第一个获得法国产区(AOC)标志的产品。
马琛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显示自己是美食爱好者的身份。但即便如此, 马琛自己还是喜欢简单传统的菜式, 主要吃菜品的原味与新鲜度。像所有老饕一样, 马琛不喜欢“ 去法国一定要吃什么” 这种命题: “ 就像来中国吃什么一样, 无法一概而论, 而且你不会去成都吃烤鸭。我认为, 去哪个城市, 就吃那里最有特色的, 总不会错。比如马赛靠海, 所以那里的马赛鱼汤最好吃, 阿尔萨斯的酸菜猪肉不容错过,法国南部的卡苏莱炖菜是当地的名菜。” 面对对法国美食一无所知的人, 马琛虽然一直在尽力介绍, 但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 你去法国试试就知道了” —— 在他看来, 法餐的复杂与丰富已经超出言语表达的范围。
不过对于马琛来说,法国的魅力依然源自红酒,在他端起红酒杯的一刻, 非常自然地就流露出自信与舒适感, 那种对家乡与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表露无遗。六年来, 马琛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中国人跟他一起分享这种对法国与法国文化的了解与享受, 他带领团队不断努力, 让更多中国人一步一步地了解法国, 这位好动、好玩的乐观派相信, 终有一天, 会有更多中国人能真正地品味红酒、了解法国饮食文化,也跟他一样,深深地爱上这个优雅又有趣的国家。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