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の月读计划(共47本)
2014年1月5本: 藤崎都、中村春菊《世界一初恋 ~横澤隆史の場合3~》、村上春树《村上广播》和《村上朝日堂 嗨嗬!》(林少华 译)、艾弗里·蒙森&乔里·约翰《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1、2》(邓雪球 译)、山田咏美《风味绝佳》(魏岚 译)
《世界一初恋 ~横澤隆史の場合3~》★★★★:2014年最先读完的一本(谢谢3n5b的翻译)。并不是同性恋,只是喜欢的那个人刚好是同性。恋爱中的人总是会充满不安,好面子,担心让对方看见自己很逊的样子,结果却令掩饰变成了猜忌。工作繁忙的横泽和桐岛又总是错过沟通的时间。暴熊渐渐被桐岛驯服,变得温和了,横泽吃醋篇真可爱~
《村上广播》★★★☆:这篇幅正好适合不动脑子的读上几十来页然后睡觉。对于一些明明已有规矩翻法的词林生还要自己硬造,表示无语。懂的多些共鸣也许就多些。到后来,边看边听书中推荐的爵士乐,比如《Like Someone in Love》,为看本书增添了不少味道。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1、2》★★★:人艰不拆。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最好的ship是friendship,有没有好一点的翻译?让人重新思考关于朋友的定义,然而“朋友”从来都只是单向,与任何所有需要付出情感去构筑的关系相同,付出不等于有收获,不等于会得到相同的对待,更不要指望付出真心应能获得情谊。一厢情愿,苦。
《风味绝佳》★★★★:大老远跑去杨浦图书馆借来的,一看到作者与书名就即时拿下。六个主人公哪个不是从事着卑微的工作,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自豪感。正如在之前看完的《情热的法则》日本女作家情感小说选里说山田,色香味俱佳,画面中不只人物,就连背景都是丰满的,叫分镜头稿本改写很轻易就能完成作业。晚餐篇,看过《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就印象深刻;风味绝对佳篇,有时候太过温柔未必是件好事,若即若离的关系更能叫人回味,奶奶不二姐是个很酷的人物。
《村上朝日堂 嗨嗬!》★★★★:书名中的“Haiho”是迪斯尼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插曲。书中随笔写于1983~1988年,约是《寻羊冒险记》到《挪威的森林》的时期。随笔里的村上相当地真诚,直直地坦露自己的心声,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当然是指好的意义上。村上终究只能成为小说家,也庆幸他这样辛勤写作的人的文字能被我们看到。
2014年2月9本:森见登美彦《有顶天家族》(高詹燦 译)、幾米《拥抱:没有任何一个拥抱该被忘记》、亦舒《莫失莫忘》、张小娴《悬浮在空中的吻》、沈从文《沈从文家书(1966-1976):离乱期的郁虑深忧》(刘红庆 编)、乙一《寂寞的频率》、重松清《青鸟》(叶蓉 译)、植西聪《墨菲心想事成法则》(陈菲菲 译)、岚枫《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有顶天家族》★★★★:即便傻气,只要有趣就行!
《拥抱》★★★★:有多久没有拥抱过?(借着过年,所以没多久)拥抱毫无疑问,比亲吻更温暖,能更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里。昨天去看了大悦城的幾米,对于能在各种角落里发现幾米绘制的杂技团,叫人惊喜连连。
《莫失莫忘》★★★:又是一个家明。春节期间仅初六在舅舅家读了二本半书,这是其中之一。一个小令,一个婉儿,虽不是同时爱着,但又多么像白玫瑰与红玫瑰。幸好我不是家明,不像他最后只剩淡漠。这是个有标题讲述的反面故事。
《悬浮在空中的吻》★★★★:爱情纵使百转千回,到底意难平。大年初六读完的书之二。
《沈从文家书(1966-1976)》★★★☆:关于沈从文,我其实连长河都没读过,只看过边城、丈夫、萧萧这种中短篇。对于他建国后没有再从文还是甚觉可惜的。但是沈老有他自己的考量,并且这一钻研,就结出了硕果。文革十年,一切停摆,他因为已弃了文,至少没受太大苦,至少他自己天性乐观,一心还想着将专业研究成果都记录下来。这些充满感情的书信里,铺满了他对家人的爱,对工作的爱。他与妻张兆和争执过后请求原谅的俏皮,他笔下孙辈们(尤其红红胖胖小尖鼻等)的成长轨迹等,无不令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忱。历时半年终于读完,毕竟不像他文学作品里的文字那般青翠。
《寂寞的频率》★★★★★:妙哉!每一个故事读完,相同的温暖,不一样的感动。未来预报里,清水与“我”也许是因为未来预报才成了彼此眼中一直追逐的身影,即使没能真正在一起,可是有这样一份惦念也挺好。小偷抓住的手,所属于的女演员,给了小偷改过的机会(话说这小偷也真的蠢透了),还替他设计的手表做足了宣传。胶卷中的少女,原本以为会是恐怖故事(也真的有点恐怖),少女并非怨灵,反而引导讲述者积极生活,说冥冥中注定虽不妥,可是她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讲述人。最爱失去的世界这一篇,作者怎能想到用触感来感知弹琴手主人的内心世界的,即使无法动弹,男主人公依然用他的方式默默守护妻女的幸福,他失去了身体,却能将爱传续下去。
《青鸟》★★★★★:第74页《护身符》篇里,“我”(须藤)向被父亲撞死的伊藤大婶祈福时所说的话让人堵得慌,看泪了TAT村内患有口吃,所以他只说重要的事,所以他想作为一位老师陪伴在孤独的人身边,在他们需要他的时候及时阻断同学们的孤独感,在同学们开始讨厌自己之前一切都来得及。
《墨菲心想事成法则》★★★★☆:因为看了这本书,我写下等身大的目标,还挺顺利地进行中;我知道不只偶尔的积极思考,而是一整天的思考都会对潜意识产生影响;睡前的思考最容易对潜意识产生影响;只是还不知道如果忍不住想了不少negative想法,事后可否弥补?不能仅限于积极思考,而是要付诸xíng动才有实现的可能;想要实现的愿望,可以使用成像法;坏事,换个角度来看,也能看到闪光点;不喜欢的工作,找到它有价值的部分,也能提高积极性;勿忽视“言灵”的作用(说出口的话潜意识更容易相信);找到自己的天职;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事(虽未必天赋异禀),然后将其一直坚持下去。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现身说法,使抽象的墨菲定律变得具体化起来,变得容易下手。隔一段时间就该来对照一下。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西南联大只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许鞍华导演把萧红的故事搬上银幕,起名黄金时代,西南联大也出自这一时代。国学繁盛,之后再也无法见此盛景,所以那个年代的文人的质与量都非其他年代所能比拟。那些文人的爱情故事,佐证了文人的人品与其文学修养无关。在本书作者的笔下,不外乎惊为天人,才子佳人的篇章。胡适的妻江东秀最令人难忘;看过沈从文的书信(可惜没看过张兆和给沈的),他的确是相当尊敬三姐;痴情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情有独钟且贯彻始终,最叫人感动;《我们仨》中杨绛写尽的与钱钟书的相濡以沫,在本书中依然叫人动容。那些以爱情为名而实行的始乱终弃,始终叫人不齿……
2014年3月8本:《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宫部美雪《小暮写真馆》(张宁 译)、张小娴《魔法蛋糕店》、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原田玲仁《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和《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郭勇 译)、蔡智恒《7-ELEVEN之恋》、重松清《流星旅行车》(木阳 译)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给分不高,只是因为自己有许多还无法参透……带着游戏心行走在人世间;不忘初心;戒除执着之念;珍惜所看到的,珍惜所拥有的;佛就在日常中。
《小暮写真馆》★★★★:宫部的书里这是读的第一本,想来是那些大部头还有价格都有些叫人望而却步。看过神木弟弟和成海璃子的日剧版,再来看书,许多如轻小说般的细节描写都可以直接想象成是他们的动作,看的时候也不免带着剧与书的对比,常常会想到“啊,剧里没有”,或者“剧里有也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经过前三个故事的铺陈,读罢第四个故事后竟然有些许治愈感。英一,或许就是在用他的那份迟钝来温暖守护家人的吧。
《魔法蛋糕店》★★★:似乎这一本里太多一女同时爱两男的情况,想起了本季月九的德芙婊,她们只是想得到更多的爱。也许有一天可以接受,但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肚量」。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谁又能保证自己没有一点精神疾病…“谈话录”虽然有些荒诞,但不了解的人,不了解的心态与想法,未必代表不存在。有些人还真的知识渊博,比如作者,就当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又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吧。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爱随大流的同调心理啦,还有看星座血型时那些其实对大部分人都适用的语句啦,我们如此行为都自有其理由。样本猴们太可爱了,不是每天懂一点,而是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它。多了解一些心理学,对于提高情商也是很好的方法。
《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有许多内容已经出现在《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里,只是再进行巩固、延伸与拓展。带着思考,哪怕是老美轻松的爱情喜剧,也能总结出经验来;相同地,这样一本由样本猴倾情出演小漫画的轻松普及类书籍,实则不简单。心理名称太多,也许一时记不住,但可以形成初步印象,待以后再一个个深究。作为科普读物来,这系列是再合适不过的。
《7-ELEVEN之恋》★★★★:很早以前读过,这次重温(已经完全忘了讲了些啥,只有洛神红茶有点印象),发现还是很喜欢痞子蔡的耍白烂。还喜欢4:55以及阿妹这两个故事。
《流星旅行车》★★★★:在糟到不能更糟的情况下,你一心赴死,这时给你个机会重返过去每一个不曾注意过的关键转折点,但你仍旧无计可施,再回到现实中来,情况会否好转?我们未必就做得比主人公雄一更好。明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可你无力扭转,作为父母,你更不能把结局告诉小孩,你费尽心力,或者才能流下很些微的痕迹。在每一条岔路上,稍有不同,也许都能导向不同的方向。(我究竟想说什么)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可若还是会后悔,那就不要忘记那份伤痛,把它化作振作的力量吧。
2014年4月9本:蔡智恒《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和《暖暖》、连城三纪彦《一朵桔梗花》、东野圭吾《怪笑小说》(李盈春 译)、石田衣良《明日征途》(朱园园 译)、张小娴《我在云上爱你》、重松清《你的朋友》(萧照芳 译)、亦舒《城市故事》、三岛由纪夫《潮骚》(唐月梅 译)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虽然比不过《槲寄生》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但读完以后依旧满满的感动,最后一刻教人相信了天长地久。借书中的话,改了两个签名档,依次是QQ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以及微信的: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出自菜根谭)。最好的爱情便是“为你我想做更好的人”,为"天理难容"的6号美女,绣球(蔡同学)想要变成更宽广的海,殊不知在朋友们的心中,绣球早已是海。其他人物,总跟绣球抬杠的赖德仁,其女友小倩,思路奇怪的苍蝇,叫绣球要坦率的蚊子,觉得绣球叫人安心、搞音乐的慧孝,都是很可爱的人。果然还是天蝎男,配双鱼女。
《一朵桔梗花》★★★★:充满浓浓大正风情,却不晦涩。后三则故事(一朵桔梗花、白莲寺、菖蒲之舟)更令人印象深刻:“桔”因风尘女得木偶师理解而望报知遇之恩;“白”住持与给人招致恶运之女的儿子,对母亲在寺中狠毒地杀害印象模糊的男子、以及自己曾被火灼伤一直存有疑律,当终于想起之时,竟是母亲的私生子替代了住持之子的身份;“菖”描写大正歌人苑田岳叶将己比作源氏物语中的柏木,欲爱之人受道德伦理影响而不可得,只得寻找替身以殉情的方式向师母表达爱意。花了许久才读完,似乎只有阴沉黏搭的天才想起要读上一读。
《怪笑小说》★★★★:呀,看完以后每一篇讲的内容都能回想得起来,真是挺有趣的。和现实生活相连,可是比现实生活有趣,也就是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写照吧。这么短的篇幅,挺适合作世奇系列的。最喜欢那篇《超狸理论》,虽然是如同UFO一般的假说,但还挺能自圆其说的,不得不佩服东野的逻辑。
《明日征途》★★★★★:四位主角可算是社会的负け组,原本没成为正式工,而只是临时派遣工,还落得个被解雇的命运。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就听从徒步大师的建议,姑且走走看吧。起初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着行走在路上的畅快感,用慢节奏看清社会的现状。小个子黑濑伸也非池中之物,只是因为家庭状况不允许而无法继续学业,他把一路上的见闻写在了博客“明日征途”上,怎料后来形成一股热潮;春原阳介个性温和,对未来充满迷茫,却是四人中最好的润滑剂,故事的视角即通过他;林丰泉,向往成为美发师,为第三代华裔,乐观开朗,何事都能一笑置之;三津野修吾,曾经没有阻止恶性杀人案的发生,出狱后无法追求幸福,活在自责中,终日徒步旅行。四人各怀心事,无意中甚至成了派遣工被不合理解雇代表,他们在路上敞开心扉,也在路上成长、成全自己。600多公里的徒步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填满了豆瓣的350字限额)
《我在云上爱你》★★★:初看时,真的以为自己大概又看串了,以为不是小娴的作品。那两家餐厅,古墓餐厅和十三猫倒是挺有创意,城市里真的开上那么几家,应该能让二十以下的年轻小恋人多个去处。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想要欺负TA,年少时的喜欢大抵就是这么单纯。大熊应该不是故意输,只是维尼一厢情愿的这么以为,就像维尼不相信大熊没喜欢过阿瑛一样,所以维尼才爱得那么卑微。只是后来大熊真的被维尼的爱打动,逐渐地真心喜欢上维尼罢了。维尼向大熊讲述“想去巴黎,想看埃菲尔铁塔旁的月亮,想成为空姐”这些虚无飘渺的梦,在维尼住进大熊心里(包括维尼出事)以后,这些都由大熊来实现,现实的大熊也并非不浪漫。
《你的朋友》★★★★★:我去惠美兼职的自由学校采访时,由于惠美直率地希望我不要为取悦大众/大家而写这篇报道,令我被惠美吸引。听惠美向我叙述不同阶段的朋友的故事以后,我揣摩着你们的心情,写下了你们的故事。当然每一篇的主角只有“你”一个,共通点在于,你们都是和泉惠美或和泉文彦的朋友。学校里的交际圈是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出于不同的目的想要融入不同的圈子,想要不同的作用的朋友。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大家都是你的朋友”,还是“即使只有一个朋友,即使TA不在身边,TA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的朋友。===回到现实的分割线===前面也学着叙述者的口吻总结了一番。朋友于我而言,量不在多,心诚就行。
《暖暖》★★★★:除了痞子蔡一如既往的白烂式语言,还有北京、哈尔滨等地知名景点的解说,使得这本书除了是爱情小说以外,更像是一本旅游攻略。以后如果去故宫、颐和园、长城、北大,以及哈尔滨的中央大道时会想要带上这本书呢。还有,有机会的话,也想找人测测自己的笔迹呢。
《城市故事》★★★:豆瓣上居然没有页面。上世纪八十年代20多岁年轻女子的爱情与现在依然没有区别。她们的爱情观真叫人唏嘘,嘴里叫着想爱,却不愿轻易陷入一段关系;明知是错误,依然一头栽进其中;明知是好友渴望的结婚对象,明知对方不爱自己,只是玩玩而已,依然……在大城市里,爱是如此卑微,却是女人全身心投入的向往。
《潮骚》★★★★★:因为海女,所以想看这个故事。60年前的文字,并不如想象中艰涩。新治和初江之间的爱情如此纯真,为了能够在一起而付出最多的努力。歌岛就像桃花源、就像边城,让人心向往之。歌岛上没有真正的坏人。
2014年5月8本:重松清《在那天来临前》(郑涵壬 译)、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施小炜 译)、重松清《世上最疼我的人》(帅松生 译)、张曼娟《爱情可遇更可求》和《烟花渡口》、刘若英《我的不完美》、张小娴编《你终将爱我》、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余中先 郭昌京 译)
《在那天来临前》★★★★★:原本对封面上“一本‘让人泪流不止、绝对不能在地铁里读’的书”不以为杵,直至读到《在那天来临前》那一则,泪腺不停。原来一切都是为了后面几则的情感铺垫。一个讨厌的同学临死;被家暴的妇人欲寻死前向老师无声地求救;在被医生判了死刑之日回到少年的海边;互相了解的母子,母亲借助街头歌手之口倾诉终期的实情。陪伴丈夫由艰苦熬到成名,回到两人新婚的地方,十八年,一切都变了,却因留在记忆中而得以永存;那一天会随着时间而渐渐被遗忘;那一天之后仍然会有宣传品让人记起故去之人的存在。由湾岸线串起的各自临终。重松清的作品里常会写到死亡相伴,乃至这一部叫人直面死亡。就像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一样,即将失去,才让人意识生活在此时,周遭的一切都是幸福,哪怕做着无聊的事也幸福。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5/3读完。果然每一次看完村上的小说就觉得身上缺失的某部分突然又恢复了知觉,却又因不适应而阵阵刺痛。
《世上最疼我的人》★★★★★:最开始是被日剧版的《鸢》所感动。中文书的译名真无稽,看了内容才发现是tonbi。市川安男这样的父亲既不同寻常,但他身上又融合了许多普通父亲的特点,他面对亲人时害羞、他别扭、他逞强、他含蓄却又粗鲁。他身边有许多人守护着他和小旭:妙子、海云大师、发小照云、幸惠。借着书里的故事,再一次被这样朴实的亲情所打动,尽管与剧年代不同,连续剧版有许多锦上添花之处,但主要还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基础扎实嘛。去年看完TONBI剧也一直向人推荐来着,也因此开始DJ佐藤健,回头去把堤真一和池松壮亮的SP看掉。
《爱情可遇更可求》★★★:每一次遇见爱情(无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要好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上难得的情人。想将这本书当成谈恋爱的攻略,恐怕尚有欠缺,因为人本身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总有局限性。但愿自己的爱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懂得好好把握,不留遗憾(不过好像总会留有遗憾,所以只能说尽力)。作为作家的朋友,好像总免不了被当成素材来写,曼娟姐好多朋友的失恋经历就这样被写在了这本书里。
《我的不完美》★★★★:我喜欢的奶茶有《为爱痴狂》的率性,我以为的奶茶如《透明》般真诚。因着她来上海签售《爱情·限量版》而顺便买了她的第四本书。她的文字不华丽,就如同她自己评价自己的平凡一样。有个朋友十分不喜欢她唱歌的方式,说如同白开水一般,自此以后每看到奶茶都会想到这条评价。再看她的文字反而释然了,呵,如白开水又如何。娓娓道来,又不失情谊,如同友人间闲话家常,虽然有时也有负面情绪,但她以她的方式排解,以她的微阳化开了些许阴翳。“不完美”也好,“不美好”也罢,都是生活本来应有的面貌。
《你终将爱我》★★★:好像写爱情小说的永远都是女性作者居多。小说里的女子永远都是那么卑微,那么地无怨无悔,情愿一头撞上南墙也好过没爱过。爱情里当然也是有快乐的,可大部分只能徒留叹息。前几天看见WB上有姑娘感叹产检时男方指望不上,其实也是心态问题。“不要一心想着靠别人,总会得到足够的依靠。”
《烟花渡口》★★★★:精选不愧是精选,选出来的故事几乎篇篇喜欢。时而温婉,时而芬芳,时而流动,时而静默。俨然记的宿命论,如果长颈鹿要回家里沉沦在幻想中的女孩,兰花小馆里拼桌男子的体贴,面包店失窃事件簿里熊熊燃烧却又隐忍的复仇,樱花祭中对情人的摇摆与执着,裙摆开出野姜花中因不可得爱恋而恢复的嗅觉,雨后还以为更该叫彩虹(和归来一样,陪伴是最深沉的爱恋),小小芭蕾舞步里大师与可爱小猪相恋的童话既视感。即使手边翻不到书,这些故事依然叫人印象深刻,尤其取材自搜神记的妖物志,挥之不去的吊诡感。
《好笑的爱》★★★★★:这本书买来十年,到现在才读,真是惭愧。原来这本才是昆德拉小说的原点。看书之前需要看后记,看完以后还要再看一遍后记,你才能消化7篇小说的主旨。看幽灵笔记时就很喜欢寻找分篇之间的联系,但这一本里有许多联系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需要思考、回味以后才恍然大悟。结构上的回环是一点,再者就是昆德拉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悖论,Ⅳ中哈威尔大夫本人身上,尤其还有Ⅷ篇里,爱德华与女友后来在爱德华被指责信仰上帝并假装承认以后,对话中直接凸显了悖论。除Ⅱ、Ⅴ外,对其余五则印象较深刻,尤其喜欢处于中心位置的Ⅳ。
2014年6月8本:小川糸《蜗牛食堂》(陈宝莲 译)、张晓风《玉想》和《一一风荷举》、村上春树《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伊坂幸太郎《孩子们》、[澳]妮琪·珍麦尔《完美妻子》(郭夏 译)、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宋碧云 译)、张小娴《想念》
《蜗牛食堂》★★★★:说这故事是治愈系,一点也不为过。有多少爱因为来不及表达而渐生嫌隙。离开喧嚣的都市,回到单纯的故乡村落,受伤的伦子借由故乡自然的馈赠而释放了痛苦。她融感情于制作料理之中,既是温暖别人的胃,也是软化自己的心灵。害怕寂寞的孩子,总喜欢留着许多充满回忆的物品,回忆中蕴含感情。伦子借着和人的事前沟通甚至凭感觉,抑或者就用手边的材料或当季的材料为食客做菜,“凭直觉”这一点相当对味。虽说熊桑与伦子在无花果树前重逢是出于母亲的担心,不过熊桑也是一如既往的热心人。爱玛仕粉猪最后成为母亲婚宴的主材,虽有些无奈,但也确是善终了。话说伦子真好骗,那只猫头鹰爷爷叫得这么准时果然是钟。
《玉想》★★★★★:她眼里对艺术之美的描述,满眼皆是可取之处。以为她只是评论艺术那么就错了,她更是写艺术家,写他们的才思、来处与归处,让读者与那些艺术家亲近起来,使那些遥不可及的群体也变得可爱起来。欣喜地发现,喜爱的作家张曼娟也曾是她课堂上的一届学生,当然两人的风格除了同样有才华、同样温柔外,更多不同个性。写玉想时的晓风,其文已臻化境,精准到使人惊叹,那该是多少的积累才有的硕果啊。最近频频看到她的部分文字,才想起年少时已为张晓风的文字所惊艳,一发不可收拾,也许现在的自己能多懂得一些(当然还有许多不懂)。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看得断断续续,差不多后半部分昨天一口气看完。这本为朝日而写的连载,看得出许多村上的执着的事以及喜好(人怎么可以没点儿喜好呢)。许多他总结出来的行事方法也仅只适用于他自己,不过也有共通之处,比如戒烟。决不批评别人的批评文章或者批评家,也是一种很好的置身事外的方式。对于下田丸君想来他是喜爱的,否则断不至于写了两篇关于他的,虽然讲出来的都没句好话。
《孩子们》★★★★:五个故事看得断断续续,直看到第三个故事,才发现有个贯穿整本书的人物——阵内。以鸭居、同为家庭仲裁调查官的武藤、银行篇中结识的盲少年永濑的女友优子、武藤、永濑的视角,带给我们不按常理出牌,虽然绕了远路却总能切中要害的逗逼阵内的形象。孩子们,为我们重拾那份少年的纯真。
《完美妻子》★★★★:我绝对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好少人会愿意真正袒露自己的内心。能否在对方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完全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当然出轨的欲念、疯狂的过往还是不知为妙。爱情将两人结合成连理,但仅有爱情是不够的,最需要的还是了解。最后确知的只是主角的失踪,宁愿相信她带着儿子跑去和情人相会了……
《漫长的告别》★★★☆:老实说选这个版本只是因为是口袋本的关系,可惜翻译出来的文字让人很难啃,所以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也许是钱钟书和村上荐书的关系,看完以后些许回味。马洛这么个人还是挺够意思的,人得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称得上是活着的,否则就只是别人的附庸或是行尸走肉。下回喝鸡尾酒,想尝尝螺丝起子~
《一一风荷举》★★★★★:不愧是!从近半世纪的选集轨迹中,也能看出女性作者的心境变化轨迹。从写景抒情,到旁征博引,到作为母亲的感悟,到沧海桑田的遥想,到感怀他人,到为人师,到评论文学,到看透生离死别,最后再到一切身边事皆可写作,一切归于平淡。而她却说掩卷而思,她只是文学的门外汉。所谓境界,不外如是。
《想念》★★★★:爱情,从来就是那么婉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小娴的文字道尽个中蜿蜒曲折,总能帮女性将那些心底的渴望表达出来。
《世界一初恋 ~横澤隆史の場合3~》★★★★:2014年最先读完的一本(谢谢3n5b的翻译)。并不是同性恋,只是喜欢的那个人刚好是同性。恋爱中的人总是会充满不安,好面子,担心让对方看见自己很逊的样子,结果却令掩饰变成了猜忌。工作繁忙的横泽和桐岛又总是错过沟通的时间。暴熊渐渐被桐岛驯服,变得温和了,横泽吃醋篇真可爱~
《村上广播》★★★☆:这篇幅正好适合不动脑子的读上几十来页然后睡觉。对于一些明明已有规矩翻法的词林生还要自己硬造,表示无语。懂的多些共鸣也许就多些。到后来,边看边听书中推荐的爵士乐,比如《Like Someone in Love》,为看本书增添了不少味道。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1、2》★★★:人艰不拆。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最好的ship是friendship,有没有好一点的翻译?让人重新思考关于朋友的定义,然而“朋友”从来都只是单向,与任何所有需要付出情感去构筑的关系相同,付出不等于有收获,不等于会得到相同的对待,更不要指望付出真心应能获得情谊。一厢情愿,苦。
《风味绝佳》★★★★:大老远跑去杨浦图书馆借来的,一看到作者与书名就即时拿下。六个主人公哪个不是从事着卑微的工作,却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着自豪感。正如在之前看完的《情热的法则》日本女作家情感小说选里说山田,色香味俱佳,画面中不只人物,就连背景都是丰满的,叫分镜头稿本改写很轻易就能完成作业。晚餐篇,看过《成年女性的动画时间》就印象深刻;风味绝对佳篇,有时候太过温柔未必是件好事,若即若离的关系更能叫人回味,奶奶不二姐是个很酷的人物。
《村上朝日堂 嗨嗬!》★★★★:书名中的“Haiho”是迪斯尼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插曲。书中随笔写于1983~1988年,约是《寻羊冒险记》到《挪威的森林》的时期。随笔里的村上相当地真诚,直直地坦露自己的心声,也不管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当然是指好的意义上。村上终究只能成为小说家,也庆幸他这样辛勤写作的人的文字能被我们看到。
2014年2月9本:森见登美彦《有顶天家族》(高詹燦 译)、幾米《拥抱:没有任何一个拥抱该被忘记》、亦舒《莫失莫忘》、张小娴《悬浮在空中的吻》、沈从文《沈从文家书(1966-1976):离乱期的郁虑深忧》(刘红庆 编)、乙一《寂寞的频率》、重松清《青鸟》(叶蓉 译)、植西聪《墨菲心想事成法则》(陈菲菲 译)、岚枫《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有顶天家族》★★★★:即便傻气,只要有趣就行!
《拥抱》★★★★:有多久没有拥抱过?(借着过年,所以没多久)拥抱毫无疑问,比亲吻更温暖,能更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里。昨天去看了大悦城的幾米,对于能在各种角落里发现幾米绘制的杂技团,叫人惊喜连连。
《莫失莫忘》★★★:又是一个家明。春节期间仅初六在舅舅家读了二本半书,这是其中之一。一个小令,一个婉儿,虽不是同时爱着,但又多么像白玫瑰与红玫瑰。幸好我不是家明,不像他最后只剩淡漠。这是个有标题讲述的反面故事。
《悬浮在空中的吻》★★★★:爱情纵使百转千回,到底意难平。大年初六读完的书之二。
《沈从文家书(1966-1976)》★★★☆:关于沈从文,我其实连长河都没读过,只看过边城、丈夫、萧萧这种中短篇。对于他建国后没有再从文还是甚觉可惜的。但是沈老有他自己的考量,并且这一钻研,就结出了硕果。文革十年,一切停摆,他因为已弃了文,至少没受太大苦,至少他自己天性乐观,一心还想着将专业研究成果都记录下来。这些充满感情的书信里,铺满了他对家人的爱,对工作的爱。他与妻张兆和争执过后请求原谅的俏皮,他笔下孙辈们(尤其红红胖胖小尖鼻等)的成长轨迹等,无不令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忱。历时半年终于读完,毕竟不像他文学作品里的文字那般青翠。
《寂寞的频率》★★★★★:妙哉!每一个故事读完,相同的温暖,不一样的感动。未来预报里,清水与“我”也许是因为未来预报才成了彼此眼中一直追逐的身影,即使没能真正在一起,可是有这样一份惦念也挺好。小偷抓住的手,所属于的女演员,给了小偷改过的机会(话说这小偷也真的蠢透了),还替他设计的手表做足了宣传。胶卷中的少女,原本以为会是恐怖故事(也真的有点恐怖),少女并非怨灵,反而引导讲述者积极生活,说冥冥中注定虽不妥,可是她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讲述人。最爱失去的世界这一篇,作者怎能想到用触感来感知弹琴手主人的内心世界的,即使无法动弹,男主人公依然用他的方式默默守护妻女的幸福,他失去了身体,却能将爱传续下去。
《青鸟》★★★★★:第74页《护身符》篇里,“我”(须藤)向被父亲撞死的伊藤大婶祈福时所说的话让人堵得慌,看泪了TAT村内患有口吃,所以他只说重要的事,所以他想作为一位老师陪伴在孤独的人身边,在他们需要他的时候及时阻断同学们的孤独感,在同学们开始讨厌自己之前一切都来得及。
《墨菲心想事成法则》★★★★☆:因为看了这本书,我写下等身大的目标,还挺顺利地进行中;我知道不只偶尔的积极思考,而是一整天的思考都会对潜意识产生影响;睡前的思考最容易对潜意识产生影响;只是还不知道如果忍不住想了不少negative想法,事后可否弥补?不能仅限于积极思考,而是要付诸xíng动才有实现的可能;想要实现的愿望,可以使用成像法;坏事,换个角度来看,也能看到闪光点;不喜欢的工作,找到它有价值的部分,也能提高积极性;勿忽视“言灵”的作用(说出口的话潜意识更容易相信);找到自己的天职;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事(虽未必天赋异禀),然后将其一直坚持下去。作者通过大量的事例,现身说法,使抽象的墨菲定律变得具体化起来,变得容易下手。隔一段时间就该来对照一下。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西南联大只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许鞍华导演把萧红的故事搬上银幕,起名黄金时代,西南联大也出自这一时代。国学繁盛,之后再也无法见此盛景,所以那个年代的文人的质与量都非其他年代所能比拟。那些文人的爱情故事,佐证了文人的人品与其文学修养无关。在本书作者的笔下,不外乎惊为天人,才子佳人的篇章。胡适的妻江东秀最令人难忘;看过沈从文的书信(可惜没看过张兆和给沈的),他的确是相当尊敬三姐;痴情如金岳霖之于林徽因,情有独钟且贯彻始终,最叫人感动;《我们仨》中杨绛写尽的与钱钟书的相濡以沫,在本书中依然叫人动容。那些以爱情为名而实行的始乱终弃,始终叫人不齿……
2014年3月8本:《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宫部美雪《小暮写真馆》(张宁 译)、张小娴《魔法蛋糕店》、高铭《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原田玲仁《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和《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郭勇 译)、蔡智恒《7-ELEVEN之恋》、重松清《流星旅行车》(木阳 译)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给分不高,只是因为自己有许多还无法参透……带着游戏心行走在人世间;不忘初心;戒除执着之念;珍惜所看到的,珍惜所拥有的;佛就在日常中。
《小暮写真馆》★★★★:宫部的书里这是读的第一本,想来是那些大部头还有价格都有些叫人望而却步。看过神木弟弟和成海璃子的日剧版,再来看书,许多如轻小说般的细节描写都可以直接想象成是他们的动作,看的时候也不免带着剧与书的对比,常常会想到“啊,剧里没有”,或者“剧里有也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经过前三个故事的铺陈,读罢第四个故事后竟然有些许治愈感。英一,或许就是在用他的那份迟钝来温暖守护家人的吧。
《魔法蛋糕店》★★★:似乎这一本里太多一女同时爱两男的情况,想起了本季月九的德芙婊,她们只是想得到更多的爱。也许有一天可以接受,但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肚量」。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谁又能保证自己没有一点精神疾病…“谈话录”虽然有些荒诞,但不了解的人,不了解的心态与想法,未必代表不存在。有些人还真的知识渊博,比如作者,就当是看了这本书以后又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吧。
《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爱随大流的同调心理啦,还有看星座血型时那些其实对大部分人都适用的语句啦,我们如此行为都自有其理由。样本猴们太可爱了,不是每天懂一点,而是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它。多了解一些心理学,对于提高情商也是很好的方法。
《每天懂一点恋爱心理学》★★★★:有许多内容已经出现在《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里,只是再进行巩固、延伸与拓展。带着思考,哪怕是老美轻松的爱情喜剧,也能总结出经验来;相同地,这样一本由样本猴倾情出演小漫画的轻松普及类书籍,实则不简单。心理名称太多,也许一时记不住,但可以形成初步印象,待以后再一个个深究。作为科普读物来,这系列是再合适不过的。
《7-ELEVEN之恋》★★★★:很早以前读过,这次重温(已经完全忘了讲了些啥,只有洛神红茶有点印象),发现还是很喜欢痞子蔡的耍白烂。还喜欢4:55以及阿妹这两个故事。
《流星旅行车》★★★★:在糟到不能更糟的情况下,你一心赴死,这时给你个机会重返过去每一个不曾注意过的关键转折点,但你仍旧无计可施,再回到现实中来,情况会否好转?我们未必就做得比主人公雄一更好。明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可你无力扭转,作为父母,你更不能把结局告诉小孩,你费尽心力,或者才能流下很些微的痕迹。在每一条岔路上,稍有不同,也许都能导向不同的方向。(我究竟想说什么)既然做了就不要后悔,可若还是会后悔,那就不要忘记那份伤痛,把它化作振作的力量吧。
2014年4月9本:蔡智恒《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和《暖暖》、连城三纪彦《一朵桔梗花》、东野圭吾《怪笑小说》(李盈春 译)、石田衣良《明日征途》(朱园园 译)、张小娴《我在云上爱你》、重松清《你的朋友》(萧照芳 译)、亦舒《城市故事》、三岛由纪夫《潮骚》(唐月梅 译)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虽然比不过《槲寄生》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但读完以后依旧满满的感动,最后一刻教人相信了天长地久。借书中的话,改了两个签名档,依次是QQ的: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以及微信的: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出自菜根谭)。最好的爱情便是“为你我想做更好的人”,为"天理难容"的6号美女,绣球(蔡同学)想要变成更宽广的海,殊不知在朋友们的心中,绣球早已是海。其他人物,总跟绣球抬杠的赖德仁,其女友小倩,思路奇怪的苍蝇,叫绣球要坦率的蚊子,觉得绣球叫人安心、搞音乐的慧孝,都是很可爱的人。果然还是天蝎男,配双鱼女。
《一朵桔梗花》★★★★:充满浓浓大正风情,却不晦涩。后三则故事(一朵桔梗花、白莲寺、菖蒲之舟)更令人印象深刻:“桔”因风尘女得木偶师理解而望报知遇之恩;“白”住持与给人招致恶运之女的儿子,对母亲在寺中狠毒地杀害印象模糊的男子、以及自己曾被火灼伤一直存有疑律,当终于想起之时,竟是母亲的私生子替代了住持之子的身份;“菖”描写大正歌人苑田岳叶将己比作源氏物语中的柏木,欲爱之人受道德伦理影响而不可得,只得寻找替身以殉情的方式向师母表达爱意。花了许久才读完,似乎只有阴沉黏搭的天才想起要读上一读。
《怪笑小说》★★★★:呀,看完以后每一篇讲的内容都能回想得起来,真是挺有趣的。和现实生活相连,可是比现实生活有趣,也就是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写照吧。这么短的篇幅,挺适合作世奇系列的。最喜欢那篇《超狸理论》,虽然是如同UFO一般的假说,但还挺能自圆其说的,不得不佩服东野的逻辑。
《明日征途》★★★★★:四位主角可算是社会的负け组,原本没成为正式工,而只是临时派遣工,还落得个被解雇的命运。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就听从徒步大师的建议,姑且走走看吧。起初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着行走在路上的畅快感,用慢节奏看清社会的现状。小个子黑濑伸也非池中之物,只是因为家庭状况不允许而无法继续学业,他把一路上的见闻写在了博客“明日征途”上,怎料后来形成一股热潮;春原阳介个性温和,对未来充满迷茫,却是四人中最好的润滑剂,故事的视角即通过他;林丰泉,向往成为美发师,为第三代华裔,乐观开朗,何事都能一笑置之;三津野修吾,曾经没有阻止恶性杀人案的发生,出狱后无法追求幸福,活在自责中,终日徒步旅行。四人各怀心事,无意中甚至成了派遣工被不合理解雇代表,他们在路上敞开心扉,也在路上成长、成全自己。600多公里的徒步是人生最好的历练。(填满了豆瓣的350字限额)
《我在云上爱你》★★★:初看时,真的以为自己大概又看串了,以为不是小娴的作品。那两家餐厅,古墓餐厅和十三猫倒是挺有创意,城市里真的开上那么几家,应该能让二十以下的年轻小恋人多个去处。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就是想要欺负TA,年少时的喜欢大抵就是这么单纯。大熊应该不是故意输,只是维尼一厢情愿的这么以为,就像维尼不相信大熊没喜欢过阿瑛一样,所以维尼才爱得那么卑微。只是后来大熊真的被维尼的爱打动,逐渐地真心喜欢上维尼罢了。维尼向大熊讲述“想去巴黎,想看埃菲尔铁塔旁的月亮,想成为空姐”这些虚无飘渺的梦,在维尼住进大熊心里(包括维尼出事)以后,这些都由大熊来实现,现实的大熊也并非不浪漫。
《你的朋友》★★★★★:我去惠美兼职的自由学校采访时,由于惠美直率地希望我不要为取悦大众/大家而写这篇报道,令我被惠美吸引。听惠美向我叙述不同阶段的朋友的故事以后,我揣摩着你们的心情,写下了你们的故事。当然每一篇的主角只有“你”一个,共通点在于,你们都是和泉惠美或和泉文彦的朋友。学校里的交际圈是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出于不同的目的想要融入不同的圈子,想要不同的作用的朋友。对你而言,重要的是“大家都是你的朋友”,还是“即使只有一个朋友,即使TA不在身边,TA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的朋友。===回到现实的分割线===前面也学着叙述者的口吻总结了一番。朋友于我而言,量不在多,心诚就行。
《暖暖》★★★★:除了痞子蔡一如既往的白烂式语言,还有北京、哈尔滨等地知名景点的解说,使得这本书除了是爱情小说以外,更像是一本旅游攻略。以后如果去故宫、颐和园、长城、北大,以及哈尔滨的中央大道时会想要带上这本书呢。还有,有机会的话,也想找人测测自己的笔迹呢。
《城市故事》★★★:豆瓣上居然没有页面。上世纪八十年代20多岁年轻女子的爱情与现在依然没有区别。她们的爱情观真叫人唏嘘,嘴里叫着想爱,却不愿轻易陷入一段关系;明知是错误,依然一头栽进其中;明知是好友渴望的结婚对象,明知对方不爱自己,只是玩玩而已,依然……在大城市里,爱是如此卑微,却是女人全身心投入的向往。
《潮骚》★★★★★:因为海女,所以想看这个故事。60年前的文字,并不如想象中艰涩。新治和初江之间的爱情如此纯真,为了能够在一起而付出最多的努力。歌岛就像桃花源、就像边城,让人心向往之。歌岛上没有真正的坏人。
2014年5月8本:重松清《在那天来临前》(郑涵壬 译)、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施小炜 译)、重松清《世上最疼我的人》(帅松生 译)、张曼娟《爱情可遇更可求》和《烟花渡口》、刘若英《我的不完美》、张小娴编《你终将爱我》、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余中先 郭昌京 译)
《在那天来临前》★★★★★:原本对封面上“一本‘让人泪流不止、绝对不能在地铁里读’的书”不以为杵,直至读到《在那天来临前》那一则,泪腺不停。原来一切都是为了后面几则的情感铺垫。一个讨厌的同学临死;被家暴的妇人欲寻死前向老师无声地求救;在被医生判了死刑之日回到少年的海边;互相了解的母子,母亲借助街头歌手之口倾诉终期的实情。陪伴丈夫由艰苦熬到成名,回到两人新婚的地方,十八年,一切都变了,却因留在记忆中而得以永存;那一天会随着时间而渐渐被遗忘;那一天之后仍然会有宣传品让人记起故去之人的存在。由湾岸线串起的各自临终。重松清的作品里常会写到死亡相伴,乃至这一部叫人直面死亡。就像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一样,即将失去,才让人意识生活在此时,周遭的一切都是幸福,哪怕做着无聊的事也幸福。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5/3读完。果然每一次看完村上的小说就觉得身上缺失的某部分突然又恢复了知觉,却又因不适应而阵阵刺痛。
《世上最疼我的人》★★★★★:最开始是被日剧版的《鸢》所感动。中文书的译名真无稽,看了内容才发现是tonbi。市川安男这样的父亲既不同寻常,但他身上又融合了许多普通父亲的特点,他面对亲人时害羞、他别扭、他逞强、他含蓄却又粗鲁。他身边有许多人守护着他和小旭:妙子、海云大师、发小照云、幸惠。借着书里的故事,再一次被这样朴实的亲情所打动,尽管与剧年代不同,连续剧版有许多锦上添花之处,但主要还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基础扎实嘛。去年看完TONBI剧也一直向人推荐来着,也因此开始DJ佐藤健,回头去把堤真一和池松壮亮的SP看掉。
《爱情可遇更可求》★★★:每一次遇见爱情(无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要好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上难得的情人。想将这本书当成谈恋爱的攻略,恐怕尚有欠缺,因为人本身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总有局限性。但愿自己的爱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懂得好好把握,不留遗憾(不过好像总会留有遗憾,所以只能说尽力)。作为作家的朋友,好像总免不了被当成素材来写,曼娟姐好多朋友的失恋经历就这样被写在了这本书里。
《我的不完美》★★★★:我喜欢的奶茶有《为爱痴狂》的率性,我以为的奶茶如《透明》般真诚。因着她来上海签售《爱情·限量版》而顺便买了她的第四本书。她的文字不华丽,就如同她自己评价自己的平凡一样。有个朋友十分不喜欢她唱歌的方式,说如同白开水一般,自此以后每看到奶茶都会想到这条评价。再看她的文字反而释然了,呵,如白开水又如何。娓娓道来,又不失情谊,如同友人间闲话家常,虽然有时也有负面情绪,但她以她的方式排解,以她的微阳化开了些许阴翳。“不完美”也好,“不美好”也罢,都是生活本来应有的面貌。
《你终将爱我》★★★:好像写爱情小说的永远都是女性作者居多。小说里的女子永远都是那么卑微,那么地无怨无悔,情愿一头撞上南墙也好过没爱过。爱情里当然也是有快乐的,可大部分只能徒留叹息。前几天看见WB上有姑娘感叹产检时男方指望不上,其实也是心态问题。“不要一心想着靠别人,总会得到足够的依靠。”
《烟花渡口》★★★★:精选不愧是精选,选出来的故事几乎篇篇喜欢。时而温婉,时而芬芳,时而流动,时而静默。俨然记的宿命论,如果长颈鹿要回家里沉沦在幻想中的女孩,兰花小馆里拼桌男子的体贴,面包店失窃事件簿里熊熊燃烧却又隐忍的复仇,樱花祭中对情人的摇摆与执着,裙摆开出野姜花中因不可得爱恋而恢复的嗅觉,雨后还以为更该叫彩虹(和归来一样,陪伴是最深沉的爱恋),小小芭蕾舞步里大师与可爱小猪相恋的童话既视感。即使手边翻不到书,这些故事依然叫人印象深刻,尤其取材自搜神记的妖物志,挥之不去的吊诡感。
《好笑的爱》★★★★★:这本书买来十年,到现在才读,真是惭愧。原来这本才是昆德拉小说的原点。看书之前需要看后记,看完以后还要再看一遍后记,你才能消化7篇小说的主旨。看幽灵笔记时就很喜欢寻找分篇之间的联系,但这一本里有许多联系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需要思考、回味以后才恍然大悟。结构上的回环是一点,再者就是昆德拉小说里经常出现的悖论,Ⅳ中哈威尔大夫本人身上,尤其还有Ⅷ篇里,爱德华与女友后来在爱德华被指责信仰上帝并假装承认以后,对话中直接凸显了悖论。除Ⅱ、Ⅴ外,对其余五则印象较深刻,尤其喜欢处于中心位置的Ⅳ。
2014年6月8本:小川糸《蜗牛食堂》(陈宝莲 译)、张晓风《玉想》和《一一风荷举》、村上春树《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伊坂幸太郎《孩子们》、[澳]妮琪·珍麦尔《完美妻子》(郭夏 译)、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宋碧云 译)、张小娴《想念》
《蜗牛食堂》★★★★:说这故事是治愈系,一点也不为过。有多少爱因为来不及表达而渐生嫌隙。离开喧嚣的都市,回到单纯的故乡村落,受伤的伦子借由故乡自然的馈赠而释放了痛苦。她融感情于制作料理之中,既是温暖别人的胃,也是软化自己的心灵。害怕寂寞的孩子,总喜欢留着许多充满回忆的物品,回忆中蕴含感情。伦子借着和人的事前沟通甚至凭感觉,抑或者就用手边的材料或当季的材料为食客做菜,“凭直觉”这一点相当对味。虽说熊桑与伦子在无花果树前重逢是出于母亲的担心,不过熊桑也是一如既往的热心人。爱玛仕粉猪最后成为母亲婚宴的主材,虽有些无奈,但也确是善终了。话说伦子真好骗,那只猫头鹰爷爷叫得这么准时果然是钟。
《玉想》★★★★★:她眼里对艺术之美的描述,满眼皆是可取之处。以为她只是评论艺术那么就错了,她更是写艺术家,写他们的才思、来处与归处,让读者与那些艺术家亲近起来,使那些遥不可及的群体也变得可爱起来。欣喜地发现,喜爱的作家张曼娟也曾是她课堂上的一届学生,当然两人的风格除了同样有才华、同样温柔外,更多不同个性。写玉想时的晓风,其文已臻化境,精准到使人惊叹,那该是多少的积累才有的硕果啊。最近频频看到她的部分文字,才想起年少时已为张晓风的文字所惊艳,一发不可收拾,也许现在的自己能多懂得一些(当然还有许多不懂)。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看得断断续续,差不多后半部分昨天一口气看完。这本为朝日而写的连载,看得出许多村上的执着的事以及喜好(人怎么可以没点儿喜好呢)。许多他总结出来的行事方法也仅只适用于他自己,不过也有共通之处,比如戒烟。决不批评别人的批评文章或者批评家,也是一种很好的置身事外的方式。对于下田丸君想来他是喜爱的,否则断不至于写了两篇关于他的,虽然讲出来的都没句好话。
《孩子们》★★★★:五个故事看得断断续续,直看到第三个故事,才发现有个贯穿整本书的人物——阵内。以鸭居、同为家庭仲裁调查官的武藤、银行篇中结识的盲少年永濑的女友优子、武藤、永濑的视角,带给我们不按常理出牌,虽然绕了远路却总能切中要害的逗逼阵内的形象。孩子们,为我们重拾那份少年的纯真。
《完美妻子》★★★★:我绝对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不过好少人会愿意真正袒露自己的内心。能否在对方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完全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当然出轨的欲念、疯狂的过往还是不知为妙。爱情将两人结合成连理,但仅有爱情是不够的,最需要的还是了解。最后确知的只是主角的失踪,宁愿相信她带着儿子跑去和情人相会了……
《漫长的告别》★★★☆:老实说选这个版本只是因为是口袋本的关系,可惜翻译出来的文字让人很难啃,所以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也许是钱钟书和村上荐书的关系,看完以后些许回味。马洛这么个人还是挺够意思的,人得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才能称得上是活着的,否则就只是别人的附庸或是行尸走肉。下回喝鸡尾酒,想尝尝螺丝起子~
《一一风荷举》★★★★★:不愧是!从近半世纪的选集轨迹中,也能看出女性作者的心境变化轨迹。从写景抒情,到旁征博引,到作为母亲的感悟,到沧海桑田的遥想,到感怀他人,到为人师,到评论文学,到看透生离死别,最后再到一切身边事皆可写作,一切归于平淡。而她却说掩卷而思,她只是文学的门外汉。所谓境界,不外如是。
《想念》★★★★:爱情,从来就是那么婉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小娴的文字道尽个中蜿蜒曲折,总能帮女性将那些心底的渴望表达出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