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 戏梦人生
人的喜好真的可以不停的变化,比如对侯孝贤。
很久以前最喜欢他的悲情城市,后来是好男好女,然后又变成了童年往事,现在是戏梦人生。
两年前有幸在北京遇到侯导演,我我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电影,我觉得你的电影就是第二眼美女。侯导演对这个说法很好奇。我解释道,你所有的电影我总要看第二遍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侯导演大笑。大概他认为多几个如我这样的观众,多去几次电影院,票房一定会飘红。只是我看他的电影只是看DVD而已。
大陆还没有公开在影院放映过侯导演的电影。几年前学电影的时候买了一套侯导演的DVD。拿去花了几个通宵看完。有一大半的片子没有看完整,快进着看的。唯有两部是老老实实的从头到尾看完整的。一部是悲情城市,另一部是千禧曼波。在那部获得世界声誉的悲情城市力,我至今都忘不了梁朝伟那双忧郁和恐慌的眼睛。那个时候的梁影帝还未在影坛大展拳脚,而在侯导演的片子里,他演的又是一个哑巴。但这丝毫不会遮掩他的光辉,他将他所有的气场集中在那双丰富的眼睛里。那里,蕴含着对这个世界沉默的呐喊,即使及不上陈松勇饰演的大哥那样具有爆发力,但却是最震慑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存在侯孝贤的电影里,安静优雅的长镜头里,融合了他所要发出的纯个人的声音。
这种力量存在于好男好女里伊能静歇斯底里的吼叫,存在于海上花里刘嘉玲走出大门时的回眸一笑,存在于童年往事里安静的我在榻榻米上奶奶的尸体。还有戏梦人生里李天禄老人那模糊的倾述。
今年初回北京的那几天,和朋友在后海的一家酒吧里喝酒,午夜之后的后海逐渐从喧嚣回复平静,气氛非常好。朋友提议看部电影,我选了戏梦人生,朋友说那是部很闷的电影,我很固执,于是他们只有顺从。我猜他们大概没有看进去那部电影,薇薇在电影一开始就端着酒杯跑到酒吧外面和她男人打情骂俏去了,颜姑娘就打开电脑写他的小说,我蜷缩在沙发里,那是酒吧里最佳的观影位置。整部片子几乎都是李天禄老人的自述,台语,语调缓慢。听得懂一些,多数还要看字幕。真的很安静了,没有任何的吵杂,只有李天禄老人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在那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在他满脸如刀刻的皱纹里,我发现里如梁朝伟的眼神一样具有力量的气场。人总会在这种时候变得特别感伤,再狠心的人都会心软。真的,即使你想毁灭这个世界,都会在这片刻迟疑里发现,你所要毁灭的世界,可能已然不复存在了。
一个人的戏剧,一个时代的梦。李天禄不是阿甘,他并没有想去不见证什么,他只是一个和他的历史同步行走的人,他并没有刻意的去融入历史,历史却留住了他。他因这部电影而被人铭记。却在电影拍摄后的几年离开这个世界,什么都带不走,连记忆都没有。很多时候,都会听到有人在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么既然是在演戏,那么美一个人,每一个演员,就拿出自己的职业精神,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每一个人都是演员,行走的地上的,躺在床上的,坐在椅子上的,进入别人身体的,创造历史的,被历史创造的……其实都市在演戏,有的演给他人,有的演给自己、有的演给信仰……
我一直觉得,像侯孝贤、杨德昌、贾樟柯、娄烨、姜文这样的导演,他们一定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不一定是源于宗教,而是对于生命最真诚的尊重。时代在变,他们的心态没有变,一如既往的再自己创造的电影世界里融合进他们对生命最真诚的关怀。即使这是一场戏,那么就把戏做好吧!
很久以前最喜欢他的悲情城市,后来是好男好女,然后又变成了童年往事,现在是戏梦人生。
两年前有幸在北京遇到侯导演,我我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电影,我觉得你的电影就是第二眼美女。侯导演对这个说法很好奇。我解释道,你所有的电影我总要看第二遍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侯导演大笑。大概他认为多几个如我这样的观众,多去几次电影院,票房一定会飘红。只是我看他的电影只是看DVD而已。
大陆还没有公开在影院放映过侯导演的电影。几年前学电影的时候买了一套侯导演的DVD。拿去花了几个通宵看完。有一大半的片子没有看完整,快进着看的。唯有两部是老老实实的从头到尾看完整的。一部是悲情城市,另一部是千禧曼波。在那部获得世界声誉的悲情城市力,我至今都忘不了梁朝伟那双忧郁和恐慌的眼睛。那个时候的梁影帝还未在影坛大展拳脚,而在侯导演的片子里,他演的又是一个哑巴。但这丝毫不会遮掩他的光辉,他将他所有的气场集中在那双丰富的眼睛里。那里,蕴含着对这个世界沉默的呐喊,即使及不上陈松勇饰演的大哥那样具有爆发力,但却是最震慑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存在侯孝贤的电影里,安静优雅的长镜头里,融合了他所要发出的纯个人的声音。
这种力量存在于好男好女里伊能静歇斯底里的吼叫,存在于海上花里刘嘉玲走出大门时的回眸一笑,存在于童年往事里安静的我在榻榻米上奶奶的尸体。还有戏梦人生里李天禄老人那模糊的倾述。
今年初回北京的那几天,和朋友在后海的一家酒吧里喝酒,午夜之后的后海逐渐从喧嚣回复平静,气氛非常好。朋友提议看部电影,我选了戏梦人生,朋友说那是部很闷的电影,我很固执,于是他们只有顺从。我猜他们大概没有看进去那部电影,薇薇在电影一开始就端着酒杯跑到酒吧外面和她男人打情骂俏去了,颜姑娘就打开电脑写他的小说,我蜷缩在沙发里,那是酒吧里最佳的观影位置。整部片子几乎都是李天禄老人的自述,台语,语调缓慢。听得懂一些,多数还要看字幕。真的很安静了,没有任何的吵杂,只有李天禄老人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在那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在他满脸如刀刻的皱纹里,我发现里如梁朝伟的眼神一样具有力量的气场。人总会在这种时候变得特别感伤,再狠心的人都会心软。真的,即使你想毁灭这个世界,都会在这片刻迟疑里发现,你所要毁灭的世界,可能已然不复存在了。
一个人的戏剧,一个时代的梦。李天禄不是阿甘,他并没有想去不见证什么,他只是一个和他的历史同步行走的人,他并没有刻意的去融入历史,历史却留住了他。他因这部电影而被人铭记。却在电影拍摄后的几年离开这个世界,什么都带不走,连记忆都没有。很多时候,都会听到有人在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么既然是在演戏,那么美一个人,每一个演员,就拿出自己的职业精神,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每一个人都是演员,行走的地上的,躺在床上的,坐在椅子上的,进入别人身体的,创造历史的,被历史创造的……其实都市在演戏,有的演给他人,有的演给自己、有的演给信仰……
我一直觉得,像侯孝贤、杨德昌、贾樟柯、娄烨、姜文这样的导演,他们一定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不一定是源于宗教,而是对于生命最真诚的尊重。时代在变,他们的心态没有变,一如既往的再自己创造的电影世界里融合进他们对生命最真诚的关怀。即使这是一场戏,那么就把戏做好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