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和人如其字
字
第一笔迹学是伪科学。
第二请读杨雄的“书、心画也。”
第三“筋、骨、血、肉、精、神、气、脉”、“(楷)立、(行)行、(草)走(/跑)”
第四请参照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志向外显”、“内心表露”、“情绪传达”------------------------“人品写真”。
----------------------------------------
第一条估计有很多人有话想说,你们慢慢说。
字如其人是从艺术层面出发去发掘艺术家的内心,可以说是比喻、比兴;人如其字则多有贬低的态度。所以前者用得颇多,后者极少。
古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你看那些史书里写到某某某的时候上来就描写这人长得怎样。而且人长得怎样一方面是爹娘给的,另一方面整形什么的不在此列。
然后到性格,这个倒是比较(靠谱)的。第五条里的那4个词说的其实是这个。但是这个真心难搞啊,要达到这点,必须达到极高的书法艺术境界,并且能够总结自身得失,从艺术层面把自身的性格特征揉入到字里。开始的时候是复杂的人格和性格带动(指导)写字,到后期是完全反过来的,把字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了。
常说的字如人其不过是内心受到某种触动后的感叹。分两种情况,基础条件就是看到字了:
1、只见字未见(闻)人
多是褒奖吧,喜欢字,爱屋及乌,小脑袋瓜子就开始幻想。比较接近“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的那种感觉。
2、见字亦见(闻)人
这种情况下,说出字如其人这话:字和写字的人这两个条件里,你喜欢其一,表示褒奖;不喜欢其一,那就是贬低了。后者较少。
我说笔迹学是伪科学是因为专业人士可以轻易骗过去,并且这个数学模型不能够解释人复杂的人格和性格。
---------------------
字里行间,内心状态和情绪的表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丧乱帖和快雨晴时帖的情绪对比)。但是字如其人说的可不是外在形象,即使有之也是皮毛。颜真卿就应该是个大胖子,柳爷爷就得是个瘦子?那赵佶不就是比竹竿还瘦的皇帝了么?老欧是不是天天去攀岩?
所以仔细体会第五条。你还得分清楚是写字还是书法艺术。
---------------------
然后涉及到审美,这个跟三观节操眼界见识有直接的关系。我认识一个艺术专业出身,字是狗爬爬。练了两个月就能够把欧阳写得方正工整。他从绘画审美出发,以结构为基础去抓线条。写字时先找到头、左右肩、左右脚这五个点,然后找到笔画的起点和尾巴,最后把它们连起来。
所以他在碰到结构不好把握的字的时候,就在格子里点,然后连线。
字如其人,去掉“其”就是“字如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可以理解成字就是人体的另一种形态的投射(第三条)。小时候入门课,爷爷撸着胡子跟我说:
“点如桃、撇如刀、捺如脚”。
说到最后一个“捺如脚”的时候,把脚一伸,脚背崩直。
我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都是身体摆字。“横竖撇捺点折勾、十、大、天、才.......(俩人一起摆字)”,然后在这些字的基础上增减笔画“一、二、三、十、土、士、才、寸、木、本、未、五、六、立、午、牛......”。
到书写角度,东坡说“神、气、骨、肉、血”,王若林加了“筋、精、脉”。说的是整篇远望有精神,字里行间气息稳定流畅连贯;字的筋骨有力,站得稳;血肉丰满或凝实,看着舒服。颜体讲究字内字外,外如人体四肢,舒展而有力;内如五脏六腑,精细有致;内外合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理解是这么理解,真做起来,一万个小时估计都不够。
上两张照片,毁一毁三观吧。
第一笔迹学是伪科学。
第二请读杨雄的“书、心画也。”
第三“筋、骨、血、肉、精、神、气、脉”、“(楷)立、(行)行、(草)走(/跑)”
第四请参照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五“志向外显”、“内心表露”、“情绪传达”------------------------“人品写真”。
----------------------------------------
第一条估计有很多人有话想说,你们慢慢说。
字如其人是从艺术层面出发去发掘艺术家的内心,可以说是比喻、比兴;人如其字则多有贬低的态度。所以前者用得颇多,后者极少。
古人都是外貌协会的,你看那些史书里写到某某某的时候上来就描写这人长得怎样。而且人长得怎样一方面是爹娘给的,另一方面整形什么的不在此列。
然后到性格,这个倒是比较(靠谱)的。第五条里的那4个词说的其实是这个。但是这个真心难搞啊,要达到这点,必须达到极高的书法艺术境界,并且能够总结自身得失,从艺术层面把自身的性格特征揉入到字里。开始的时候是复杂的人格和性格带动(指导)写字,到后期是完全反过来的,把字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了。
常说的字如人其不过是内心受到某种触动后的感叹。分两种情况,基础条件就是看到字了:
1、只见字未见(闻)人
多是褒奖吧,喜欢字,爱屋及乌,小脑袋瓜子就开始幻想。比较接近“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的那种感觉。
2、见字亦见(闻)人
这种情况下,说出字如其人这话:字和写字的人这两个条件里,你喜欢其一,表示褒奖;不喜欢其一,那就是贬低了。后者较少。
我说笔迹学是伪科学是因为专业人士可以轻易骗过去,并且这个数学模型不能够解释人复杂的人格和性格。
---------------------
字里行间,内心状态和情绪的表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丧乱帖和快雨晴时帖的情绪对比)。但是字如其人说的可不是外在形象,即使有之也是皮毛。颜真卿就应该是个大胖子,柳爷爷就得是个瘦子?那赵佶不就是比竹竿还瘦的皇帝了么?老欧是不是天天去攀岩?
所以仔细体会第五条。你还得分清楚是写字还是书法艺术。
---------------------
然后涉及到审美,这个跟三观节操眼界见识有直接的关系。我认识一个艺术专业出身,字是狗爬爬。练了两个月就能够把欧阳写得方正工整。他从绘画审美出发,以结构为基础去抓线条。写字时先找到头、左右肩、左右脚这五个点,然后找到笔画的起点和尾巴,最后把它们连起来。
所以他在碰到结构不好把握的字的时候,就在格子里点,然后连线。
字如其人,去掉“其”就是“字如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可以理解成字就是人体的另一种形态的投射(第三条)。小时候入门课,爷爷撸着胡子跟我说:
“点如桃、撇如刀、捺如脚”。
说到最后一个“捺如脚”的时候,把脚一伸,脚背崩直。
我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都是身体摆字。“横竖撇捺点折勾、十、大、天、才.......(俩人一起摆字)”,然后在这些字的基础上增减笔画“一、二、三、十、土、士、才、寸、木、本、未、五、六、立、午、牛......”。
到书写角度,东坡说“神、气、骨、肉、血”,王若林加了“筋、精、脉”。说的是整篇远望有精神,字里行间气息稳定流畅连贯;字的筋骨有力,站得稳;血肉丰满或凝实,看着舒服。颜体讲究字内字外,外如人体四肢,舒展而有力;内如五脏六腑,精细有致;内外合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理解是这么理解,真做起来,一万个小时估计都不够。
上两张照片,毁一毁三观吧。
![]() |
失眠后的早晨 |
![]() |
和我最喜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 |
沈之和986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梦中的......(又活35) (5人喜欢)
- 春天你好呀(又活34) (13人喜欢)
- 我好像失去了一个超能力(又活33) (3人喜欢)
- 你好,2025.(又活32) (7人喜欢)
- 致敬漫长的2024(又活31)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