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牌为什么没酒品牌做得好?

合四文化团队这几年做了不少茶品牌,对行业的了解也慢慢深入。今天就分享一点自己的浅显认知!
历史悠久的中国茶,生产量几乎占到全球近四成,市场消费规模高达3000亿元。但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准确市场定位、无视消费需求设计产品、有品类无品牌等一系列因素,品牌茶企在其中比例不足10%,传递出行业发展的尴尬和无奈。 我们发现行业未能取得大的发展突破其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l 小生产,大市场
茶叶加工行业还处在各自为战的小规模,产品单一化的茶厂及茶农,缺乏品牌意识和销售团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经营与现代茶业的矛盾阻碍了本土茶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l 有规模,无价值 中国茶叶有极为庞大的消费人群及消费能力,并且有着整体规模巨大的茶叶产业,但因为习惯了传统的“重销售,轻品牌”模式,无法将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无法深挖附加价值,更不用提建设茶的品牌效应了。因此在中国大规模的茶叶市场上少有高价值回报。

l 重品类,轻品牌 中国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数百个名震江湖的茶叶品类,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中国茶叶大多建立在品类认知的基础上,而品类又多建立在地域认知上,比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溪铁观音……中国茶叶在建立品牌的初期,也大多以产地作为品牌的基础认知,因此中国茶叶市场始终处于认品类而轻品牌的模式中。

l 无标准,难判断 茶叶的标准,多为专业人士和那些懂茶的消费者的经验积累,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受认知;茶行业各自为战的模式使得市场上没有一套适用的茶叶检测标准。这也导致了市场上不法投机的商人们刮取暴利、以次充好的杀鸡取卵式经营模式。消费者难以对茶叶品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光凭经验的购买,也使得部分消费者不得不对中高端茶敬而远之。

同为中国人节日送礼的传统产品,茶、酒搭档,但酒的品牌营销已经达到市场营销的高度,营销技术发达,而茶品牌营销尚属于起始阶段。我们通过跨界经验的整合,建议高端茶品牌策划的方向应该重视以下三点:
1、以跨界思维和全局眼光审时度势,传统产业仍然蕴含着可发掘的巨大商业价值空间;中国崛起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茶就是其中之一;
2、创新策划,打造高附加值品牌,必须具有颠覆性、发散性的思维来发掘资源,整合和大视野的利用资源;小罐茶打破品类隔阂,统一品牌,几乎“一网打尽”了中国名茶:小罐-西湖龙井、小罐-黄山毛峰、小罐-大红袍、小罐-铁观音、小罐-普洱茶、小罐-福鼎白茶、小罐-茉莉花茶、小罐-云南滇红。这也是对传统茶叶市场的一次洗礼;
3、打造高端新品牌,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策划、规划和设计,必须把握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产品价格、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包装、产品展示、产品推广、产品体验等方面的协调性和定位的一致性。
希望品牌机构与茶企一起努力,给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