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不想忘记 (二)
(二)
当大理的阳光洒在脸上,突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人总是在经历了很多饥饿后才会更加懂得珍惜食物,何况让我的胃忍受了两天的煎熬。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找吃的。当地人推荐的松茸火锅的确美味,从来没吃过松茸的人恨不得连火锅汤都喝掉。酒足饭饱后开始商议怎么走,争执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后来终于达成协议:还是先睡觉吧。
一觉醒来已是傍晚,坐在青旅阳台的椅子上,看苍洱畔的蓝天白云。感受阳光和微风带来的温暖清凉。墙角的生灵梳妆着美丽的皮毛,不知名的花儿摇曳着美丽身姿,沏一壶茶感受慵懒时光。
大理的舒适是360度无死角的。难怪很多人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时间在这里就成了摆设,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呆着就好,这里可以满足一个伪文艺女青年对生活的所有幻想。
人民路就是个背包客集散地。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或颓废或安静、或兴高采烈或沉默彷徨。有的摆起地摊赚钱继续上路,有的经历风雨希望休养生息,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或者什么也没有。
认识到一个背包客,搭车旅行三个月。由于长得稍显着急,我们都叫他”大叔”。大叔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是标准的85后却给人感觉像是出生在70年代。和小伙伴一路从青岛出发经四川到云南,在大理休整几天后要搭车到边境看看,顺便再到西双版纳过泼水节。
大叔眉飞色舞的讲述他们的搭车经历,特别多有意思的事情馋得我牙痒痒一再央求带上这两只菜鸟。他非常爽快的答应并约定两天后大理高速公路口见。
我的搭车旅行正式开始啦。
搭车文化Hitchhiking是英文的“搭顺风车旅行”的专用名词,如果你想出门旅行而又囊中羞涩,hitchhiking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搭车在60、70年代的欧美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方式。在当时有本著名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它描写的就是几个年轻人通过搭车横跨北美的故事,在无数的欧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们来说搭车有着浓浓的自由浪漫的精神。 至今在欧美每年有数万人都用搭车做成他们的交通方式,除了可以省钱,搭车旅行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自由探险的旅行方式。
随着中国人背包客的增多,搭车旅行也成为了现下备受推崇的旅行方式。几年前看旅游卫视谷岳的《搭车去柏林》对这种无法预知结果、充满刺激的旅行方式一直念念不忘。
早上七点多钟背上背包出发了。同行的有六个人,每人一个大背包。有个小个子女生的背囊几乎可以装下她整个人。原来旅行的路上从来就不缺女汉子。第一次背着超过15公斤的包徒步的确有些吃不消。走了不到两公里我终于悟出一个道理:我真的不是“strong”,是虚胖!
大家很无奈的看着我们,只能走一会停一会。咱固然是个好面子的人,但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行。终于在我的背快弯成90°的时候,到达了传说中的杭瑞高速路口。
大家娴熟的和路边修车的大爷聊天。大爷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建议我们可以举个牌子写上目的地。这样司机师傅也可以更直观得知道你们要去的地方。
第一次搭车心里直打怵,举起了大拇指都不敢正视面前的车辆。好在云南的搭车文化特别成熟,大家也都是见怪不怪。
在厚着脸皮煎熬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有一辆车停下来询问我们去哪。而我人生当中前所未有的搭车体验正式开始。
韩哥是标准的云南土著。对我们旅行方式非常赞赏。作为80后他也有过年少轻狂的冲动,迫于现实也只能按照家人的意愿工作、结婚。现在家庭、事业双丰收,生活过得和谐美满。
一路上很开心的聊天。韩哥用他那标准的“昆普”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这片红土地的热爱。路过保山,韩哥突然想到当地有一家超好吃的鹅油饭。于是掉转车头,直奔好吃的。
鹅油饭是云贵地区特别常见的吃法。每年11月份天气转凉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腊鹅了。将鹅宰杀后晾晒去除水分,然后通体涂抹上盐,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就可以了。鹅油饭就是将做好的腊鹅切成小块,小火加热煎锅里的油至7成热,将切好的鹅肉放进去,用中小火慢慢地煎。煎到外焦里嫩,油都出来时,盛一碗热热的白饭,越热越好,舀一勺鹅油淋在饭上,撒上一点草果粉和盐,拌匀,开吃,味道妙不可言。
水足饭饱继续上路。“韩导游”的话题就停留在云南的特色小吃上了。我一边听着流着口水一边揉着撑坏的肚皮,纠结的要命。
到了芒市就要和韩哥分别,临走时一再叮嘱我们路上注意安全,遇到困难及时的联系他......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我生活的美丽城市,每天都被防范、冷漠的眼神包围,突然有那么温暖信任的给予,让我感动的说不出话。
这一天是2013年3月24号,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
当大理的阳光洒在脸上,突然感觉脑袋一阵眩晕。人总是在经历了很多饥饿后才会更加懂得珍惜食物,何况让我的胃忍受了两天的煎熬。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找吃的。当地人推荐的松茸火锅的确美味,从来没吃过松茸的人恨不得连火锅汤都喝掉。酒足饭饱后开始商议怎么走,争执了半天也没有结果。后来终于达成协议:还是先睡觉吧。
![]() |
![]() |
一觉醒来已是傍晚,坐在青旅阳台的椅子上,看苍洱畔的蓝天白云。感受阳光和微风带来的温暖清凉。墙角的生灵梳妆着美丽的皮毛,不知名的花儿摇曳着美丽身姿,沏一壶茶感受慵懒时光。
大理的舒适是360度无死角的。难怪很多人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时间在这里就成了摆设,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呆着就好,这里可以满足一个伪文艺女青年对生活的所有幻想。
人民路就是个背包客集散地。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或颓废或安静、或兴高采烈或沉默彷徨。有的摆起地摊赚钱继续上路,有的经历风雨希望休养生息,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或者什么也没有。
认识到一个背包客,搭车旅行三个月。由于长得稍显着急,我们都叫他”大叔”。大叔其实年纪并不大,只是标准的85后却给人感觉像是出生在70年代。和小伙伴一路从青岛出发经四川到云南,在大理休整几天后要搭车到边境看看,顺便再到西双版纳过泼水节。
大叔眉飞色舞的讲述他们的搭车经历,特别多有意思的事情馋得我牙痒痒一再央求带上这两只菜鸟。他非常爽快的答应并约定两天后大理高速公路口见。
我的搭车旅行正式开始啦。
搭车文化Hitchhiking是英文的“搭顺风车旅行”的专用名词,如果你想出门旅行而又囊中羞涩,hitchhiking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搭车在60、70年代的欧美是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方式。在当时有本著名的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它描写的就是几个年轻人通过搭车横跨北美的故事,在无数的欧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们来说搭车有着浓浓的自由浪漫的精神。 至今在欧美每年有数万人都用搭车做成他们的交通方式,除了可以省钱,搭车旅行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自由探险的旅行方式。
随着中国人背包客的增多,搭车旅行也成为了现下备受推崇的旅行方式。几年前看旅游卫视谷岳的《搭车去柏林》对这种无法预知结果、充满刺激的旅行方式一直念念不忘。
早上七点多钟背上背包出发了。同行的有六个人,每人一个大背包。有个小个子女生的背囊几乎可以装下她整个人。原来旅行的路上从来就不缺女汉子。第一次背着超过15公斤的包徒步的确有些吃不消。走了不到两公里我终于悟出一个道理:我真的不是“strong”,是虚胖!
大家很无奈的看着我们,只能走一会停一会。咱固然是个好面子的人,但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不行。终于在我的背快弯成90°的时候,到达了传说中的杭瑞高速路口。
大家娴熟的和路边修车的大爷聊天。大爷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建议我们可以举个牌子写上目的地。这样司机师傅也可以更直观得知道你们要去的地方。
第一次搭车心里直打怵,举起了大拇指都不敢正视面前的车辆。好在云南的搭车文化特别成熟,大家也都是见怪不怪。
在厚着脸皮煎熬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有一辆车停下来询问我们去哪。而我人生当中前所未有的搭车体验正式开始。
韩哥是标准的云南土著。对我们旅行方式非常赞赏。作为80后他也有过年少轻狂的冲动,迫于现实也只能按照家人的意愿工作、结婚。现在家庭、事业双丰收,生活过得和谐美满。
一路上很开心的聊天。韩哥用他那标准的“昆普”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这片红土地的热爱。路过保山,韩哥突然想到当地有一家超好吃的鹅油饭。于是掉转车头,直奔好吃的。
鹅油饭是云贵地区特别常见的吃法。每年11月份天气转凉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腊鹅了。将鹅宰杀后晾晒去除水分,然后通体涂抹上盐,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就可以了。鹅油饭就是将做好的腊鹅切成小块,小火加热煎锅里的油至7成热,将切好的鹅肉放进去,用中小火慢慢地煎。煎到外焦里嫩,油都出来时,盛一碗热热的白饭,越热越好,舀一勺鹅油淋在饭上,撒上一点草果粉和盐,拌匀,开吃,味道妙不可言。
水足饭饱继续上路。“韩导游”的话题就停留在云南的特色小吃上了。我一边听着流着口水一边揉着撑坏的肚皮,纠结的要命。
到了芒市就要和韩哥分别,临走时一再叮嘱我们路上注意安全,遇到困难及时的联系他......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我生活的美丽城市,每天都被防范、冷漠的眼神包围,突然有那么温暖信任的给予,让我感动的说不出话。
这一天是2013年3月24号,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
-
日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05 1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