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龙记
豢龙记
溽夏。豢龙池边碧树蓊郁,水气漉重。无边的雾气像白茫茫的河水一样,堆积在这片隐秘的山谷中。七八月间,这里常是如此。雾霭蔽空,终日不散。即使山谷外白日如炽,晴空万里,山谷中也是一片氤氲漫漫,蜃气吞吐。豢龙宫外,烟水离离,龙声殷殷。
刘累此时着了锦衣华服,手执御龙杖,站在山谷的入口,等候夏王使者公无喜。刺桐夹道,沁骨的绿意簌簌地落了他一身。他被眼前的浓绿耀得有些恍惚,想起许多年前,他离开豕韦国,前往夏都自荐为夏王畜龙时,也经过这样一条小道。那年夏王昭告天下,说是天帝感夏王仁德,赐河汉之龙各二,因遍求天下,寻豢龙之士。他那时寓居豕韦国,学得畜龙术,于是立即赶往夏都。时值暑夏,空气燠暖,当他经过一条绿树抱合的小道,头顶的树叶像阴天一般严丝合缝,树下的青草淹没双足,裸露的岩石上覆满了厚如北方织毯的青苔,他不禁感觉到一阵寒意。在树下歇息片刻后,他便匆匆而去。当他进入高城壁立,大风无息的恢弘夏都时,闷热的暑气再度笼罩了他。后来,他汗涔涔地伏在夏王的阶梯下,陈述自己的本领,夏王就以他为豢龙官,命他在这隐秘的山谷中畜养夏王心爱的四龙。
公无喜来了,刘累迎了上去,说,夏王使者一路辛劳,请随我去豢龙宫休歇。公无喜应诺,命令随从将嘉谷和甘露押送到豢龙府库,自己随着刘累到豢龙宫去了。二人安坐,公无喜便问道,王上的河汉四龙近况可好?刘累揖手回答说,现在夏云方起,是龙奋鳞之时。臣下近日观豢龙池云雾蔽日,龙吟不绝,足以知四龙皆安,不必忧虑。公无喜大笑说,好好,如是王上必然欣喜。刘累又作了一个揖,并不说话。公无喜见他缄默,便问,先生有何心事,但说无妨。刘累沉吟片刻,说,但有一事,愿使者告知。公无喜说,先生明言。刘累挺直身子,说,臣下已为夏王畜龙十年,不知夏王是否有意屈驾莅临豢龙宫,观赏四龙?公无喜回答说,夏王爱龙,天下皆知。但王上国事纷繁,恐怕难以前来。刘累默然不言,须臾告退。
是夜,刘累在床榻上辗转良久。他回想起年少时离开式微的宗族,前往豕韦国,求学豢龙之术。当时族人都藐视他,更有甚者,诟詈说,堂堂陶唐氏之后,怎么可以沦为豢畜之徒?真是败坏家族。刘累一意孤行,最终还是到了豕韦国。然而豢龙氏却将他拒之门外,说此术不外传。许多年以来,他都会梦见自己跪在豢龙氏宅门外的那个下午:画有黄色龙纹的黑褐色宅门哑然紧闭,四周澹静无声。从宅里探出的一大株樱花纷然,烂若云幔。四月的空气里布满了花的纹路。细碎的花瓣落到他薄薄的衣衫上,凉意袭人。他稽首在地,一直跪到樱花落尽。终于,豢龙氏的长者董成父接纳了他,他开始学习古老的豢龙术。
深埋在上古经卷里与董成父教诲下的日子,他已经不记得是如何过来的了。经卷古奥,诘屈聱牙,难以诵读。董成父脾气古怪,严苛之处超乎想象。对于豢龙术,他早已熟谙于心。《豢龙术》十二卷,曰饲,曰饮,曰呼,曰抚。凡龙,食必以嘉禾之谷,啜必以甘露之泽,浴必以地脉之水,奋必以天倾之云。呼龙十术,曰:噫,嚱,咨,唏,吁,嗬,唱,嗏,喻,喝。抚不逆其鳞,不触其喉,不视其目,不捋其须。凡此种种,细枝浩繁,不能尽言。刘累自学得豢龙之术,天下无二,意气风发,便一直等待着能为君王豢养龙类,一振衰落的家族。在豕韦国的日子漫长而又难熬,他踌躇满志,却无法施展一身的才干。终于等到夏王获龙,他奉命畜龙,尽心竭力。即使在三冬之季,龙潜于渊,也不曾离开山谷一步。而如今,他却有种难以言喻的难受,辗转不眠。
已临晨晓,山鸟啾然。刘累忽而起身,执剑而去。
亭午时分,山谷中依旧雾气环绕,公无喜即将动身返回夏都。刘累捧盒来见,对公无喜说,臣下特备山肴,调制甚细,万望使者代劳,献于夏王。公无喜应允,说,喜有一言,今晨闻龙吟甚哀,不知是何原因?四龙可好?刘累笑答说,尚好。公无喜随后启程而去。
次日公无喜便折返,回到山谷,见刘累便恭喜说,先生所献的山肴,羹鲜味滋,王上十分喜爱,因此又派遣我来向先生索取,不知先生还有否?刘累笑着说,自然有。于是又捧出一盒,说,请使者代劳。公无喜大喜,说,王上正渴求山肴,我不便于留此,请先生见谅。刘累说,使者劳苦,请速速回返夏都。于是公无喜策马而归。如此半月有余。公无喜再至豢龙宫,揖手对刘累说,王上近来觉得山肴之味稍欠佳,不知是什么缘故?刘累并不回答,而问公无喜说,夏王是否有意亲临豢龙宫?公无喜颖悟,说,先生的意思是夏王亲临,即有上佳之山肴?刘累笑而不言。
又数日,夏王棨戟遥临豢龙宫。刘累盛服出迎,伏于道左。夏王命人扶起刘累,宏声允诺将以厚赏,表彰刘累豢龙之功。夏王又说,古有董父为帝舜畜龙,赐名豢龙氏,如今刘累亦为帝畜龙,理应赐名御龙氏。刘累再伏于地,叩谢夏王说,畜龙本臣下之职,尽忠本臣下之义。王上仁德,施以厚赏,臣下涕零,焚身以报。夏王又召刘累近前,细声问他说,先生可还有佳味山肴?刘累稽首,回答说,王上不必焦急,臣下即去准备。于是刘累后每日都为夏王奉上秘制的山肴,夏王十分高兴,因此多次封赏刘累。夏王又与刘累乘桴于豢龙池,观看腾龙。由于云水相隔,烟霭成障,夏王都只能见一两条龙隐现其间。
一日,夏王未见刘累呈上山肴,烦闷无比,便令公无喜寻刘累前来。公无喜及宫人左右都说不见刘累,夏王大怒,命彻底搜查豢龙宫,务必找到刘累,然而终无所获。由于在豢龙宫盘桓已久,夏王不得不返回夏都。夏王离开豢龙宫的清晨,忽然大风袭来,山谷中云霭尽去,峰峦之间的天光,犹如大片明亮的刀刃。山谷中绿树滴翠,野花欲燃,豢龙池的水像一面澄净的水晶。但是连一条龙的踪迹也没有。有人看见豢龙池的水底鳞光闪闪,色作五彩,于是夏王命人下水打捞,捞上来之后,才发现是龙鳞。夏王恍然大悟,立即通缉刘累。
此时刘累已逃往鲁地了,改名易姓。他对豢龙之术闭口不言,从此无人再知豢龙。
溽夏。豢龙池边碧树蓊郁,水气漉重。无边的雾气像白茫茫的河水一样,堆积在这片隐秘的山谷中。七八月间,这里常是如此。雾霭蔽空,终日不散。即使山谷外白日如炽,晴空万里,山谷中也是一片氤氲漫漫,蜃气吞吐。豢龙宫外,烟水离离,龙声殷殷。
刘累此时着了锦衣华服,手执御龙杖,站在山谷的入口,等候夏王使者公无喜。刺桐夹道,沁骨的绿意簌簌地落了他一身。他被眼前的浓绿耀得有些恍惚,想起许多年前,他离开豕韦国,前往夏都自荐为夏王畜龙时,也经过这样一条小道。那年夏王昭告天下,说是天帝感夏王仁德,赐河汉之龙各二,因遍求天下,寻豢龙之士。他那时寓居豕韦国,学得畜龙术,于是立即赶往夏都。时值暑夏,空气燠暖,当他经过一条绿树抱合的小道,头顶的树叶像阴天一般严丝合缝,树下的青草淹没双足,裸露的岩石上覆满了厚如北方织毯的青苔,他不禁感觉到一阵寒意。在树下歇息片刻后,他便匆匆而去。当他进入高城壁立,大风无息的恢弘夏都时,闷热的暑气再度笼罩了他。后来,他汗涔涔地伏在夏王的阶梯下,陈述自己的本领,夏王就以他为豢龙官,命他在这隐秘的山谷中畜养夏王心爱的四龙。
公无喜来了,刘累迎了上去,说,夏王使者一路辛劳,请随我去豢龙宫休歇。公无喜应诺,命令随从将嘉谷和甘露押送到豢龙府库,自己随着刘累到豢龙宫去了。二人安坐,公无喜便问道,王上的河汉四龙近况可好?刘累揖手回答说,现在夏云方起,是龙奋鳞之时。臣下近日观豢龙池云雾蔽日,龙吟不绝,足以知四龙皆安,不必忧虑。公无喜大笑说,好好,如是王上必然欣喜。刘累又作了一个揖,并不说话。公无喜见他缄默,便问,先生有何心事,但说无妨。刘累沉吟片刻,说,但有一事,愿使者告知。公无喜说,先生明言。刘累挺直身子,说,臣下已为夏王畜龙十年,不知夏王是否有意屈驾莅临豢龙宫,观赏四龙?公无喜回答说,夏王爱龙,天下皆知。但王上国事纷繁,恐怕难以前来。刘累默然不言,须臾告退。
是夜,刘累在床榻上辗转良久。他回想起年少时离开式微的宗族,前往豕韦国,求学豢龙之术。当时族人都藐视他,更有甚者,诟詈说,堂堂陶唐氏之后,怎么可以沦为豢畜之徒?真是败坏家族。刘累一意孤行,最终还是到了豕韦国。然而豢龙氏却将他拒之门外,说此术不外传。许多年以来,他都会梦见自己跪在豢龙氏宅门外的那个下午:画有黄色龙纹的黑褐色宅门哑然紧闭,四周澹静无声。从宅里探出的一大株樱花纷然,烂若云幔。四月的空气里布满了花的纹路。细碎的花瓣落到他薄薄的衣衫上,凉意袭人。他稽首在地,一直跪到樱花落尽。终于,豢龙氏的长者董成父接纳了他,他开始学习古老的豢龙术。
深埋在上古经卷里与董成父教诲下的日子,他已经不记得是如何过来的了。经卷古奥,诘屈聱牙,难以诵读。董成父脾气古怪,严苛之处超乎想象。对于豢龙术,他早已熟谙于心。《豢龙术》十二卷,曰饲,曰饮,曰呼,曰抚。凡龙,食必以嘉禾之谷,啜必以甘露之泽,浴必以地脉之水,奋必以天倾之云。呼龙十术,曰:噫,嚱,咨,唏,吁,嗬,唱,嗏,喻,喝。抚不逆其鳞,不触其喉,不视其目,不捋其须。凡此种种,细枝浩繁,不能尽言。刘累自学得豢龙之术,天下无二,意气风发,便一直等待着能为君王豢养龙类,一振衰落的家族。在豕韦国的日子漫长而又难熬,他踌躇满志,却无法施展一身的才干。终于等到夏王获龙,他奉命畜龙,尽心竭力。即使在三冬之季,龙潜于渊,也不曾离开山谷一步。而如今,他却有种难以言喻的难受,辗转不眠。
已临晨晓,山鸟啾然。刘累忽而起身,执剑而去。
亭午时分,山谷中依旧雾气环绕,公无喜即将动身返回夏都。刘累捧盒来见,对公无喜说,臣下特备山肴,调制甚细,万望使者代劳,献于夏王。公无喜应允,说,喜有一言,今晨闻龙吟甚哀,不知是何原因?四龙可好?刘累笑答说,尚好。公无喜随后启程而去。
次日公无喜便折返,回到山谷,见刘累便恭喜说,先生所献的山肴,羹鲜味滋,王上十分喜爱,因此又派遣我来向先生索取,不知先生还有否?刘累笑着说,自然有。于是又捧出一盒,说,请使者代劳。公无喜大喜,说,王上正渴求山肴,我不便于留此,请先生见谅。刘累说,使者劳苦,请速速回返夏都。于是公无喜策马而归。如此半月有余。公无喜再至豢龙宫,揖手对刘累说,王上近来觉得山肴之味稍欠佳,不知是什么缘故?刘累并不回答,而问公无喜说,夏王是否有意亲临豢龙宫?公无喜颖悟,说,先生的意思是夏王亲临,即有上佳之山肴?刘累笑而不言。
又数日,夏王棨戟遥临豢龙宫。刘累盛服出迎,伏于道左。夏王命人扶起刘累,宏声允诺将以厚赏,表彰刘累豢龙之功。夏王又说,古有董父为帝舜畜龙,赐名豢龙氏,如今刘累亦为帝畜龙,理应赐名御龙氏。刘累再伏于地,叩谢夏王说,畜龙本臣下之职,尽忠本臣下之义。王上仁德,施以厚赏,臣下涕零,焚身以报。夏王又召刘累近前,细声问他说,先生可还有佳味山肴?刘累稽首,回答说,王上不必焦急,臣下即去准备。于是刘累后每日都为夏王奉上秘制的山肴,夏王十分高兴,因此多次封赏刘累。夏王又与刘累乘桴于豢龙池,观看腾龙。由于云水相隔,烟霭成障,夏王都只能见一两条龙隐现其间。
一日,夏王未见刘累呈上山肴,烦闷无比,便令公无喜寻刘累前来。公无喜及宫人左右都说不见刘累,夏王大怒,命彻底搜查豢龙宫,务必找到刘累,然而终无所获。由于在豢龙宫盘桓已久,夏王不得不返回夏都。夏王离开豢龙宫的清晨,忽然大风袭来,山谷中云霭尽去,峰峦之间的天光,犹如大片明亮的刀刃。山谷中绿树滴翠,野花欲燃,豢龙池的水像一面澄净的水晶。但是连一条龙的踪迹也没有。有人看见豢龙池的水底鳞光闪闪,色作五彩,于是夏王命人下水打捞,捞上来之后,才发现是龙鳞。夏王恍然大悟,立即通缉刘累。
此时刘累已逃往鲁地了,改名易姓。他对豢龙之术闭口不言,从此无人再知豢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