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让人沉醉的美
不管什么季节到楠溪江,我都想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里面。
埋在那一江清水里,埋在江边的滩林里,埋在山顶的云雾里。
可惜,每次都只是经过,都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机会站成江边的一棵树,静静呼吸吐纳楠溪江的灵气与秀美。
最后,我把自己嫁给了楠溪江畔的一户人家,时不时地回家,时不时地沉醉在楠溪江。
这户人家,就在一棵大樟树下。
春天,樟树开花了,香气弥漫整个村庄,肆无忌惮地穿梭在古老的瓦缝里,也留在你的记忆里。以后,你一闻到樟树香,就会不由地想起楠溪江边的这个小村庄。花落之后,老叶子开始掉落,树下铺了厚厚的一层。小孩子最喜欢在上面跑来跑去,可老人们把叶子扫成一堆一堆,再装进麻袋里,当柴火。用樟树叶烧饭,用樟树叶炒菜,把樟树的香味吃到了肚子里。盛夏的中午,村民们就在大樟树下支起张小桌子,搓麻将。我好奇地在旁边站了会儿,竟然感觉到习习凉风,可是明明水泥路都已被艳阳晒得泛起了白光!秋冬时候,樟树翠绿依旧,经风霜,育花蕊,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楠溪江边,家常的树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果树。枇杷、杨梅、桃子、柚子、柿子、橘子、板栗、桑葚、猕猴桃,等等等等,长在路边,长在墙角,长在小院里。有时是一棵,桀骜不驯地长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有时是一大片,如果是板栗树,肯定棵棵笔直,平分阳光与雨露,如果是桃树,春天会让你误以为到达了桃花源。我想,每一个出生在楠溪江的人,他的回忆里肯定都有一棵树,有关年少时光,有关或甜蜜或苦涩的过去。而对于游人来说,这一棵棵树,就是楠溪江美景的一部分。它们镶嵌在江边,倒映在水里,与其他树木花草,一起涵养了楠溪江的山与水。
楠溪江的水,四季是不同的。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春水与秋水,因为这两个季节去的最多。
春天,楠溪的这一江水,如大自然用绿色的颜料在大地上画了重重的一笔,绿得如此饱满,以致晕染了旁边成片的草与树。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一江春水似乎满地要溢出来,欢欢喜喜地流淌着。好像一个小姑娘刚刚知道有人爱着她,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雀跃起来,看着天空,也要笑脸相迎。
这个时候,你去坐竹排,正是好时候。在青山碧水之间,你完完全全成了楠溪江的一部分,彻底地远离了尘土飞扬的喧哗的日子。天空是那样的蓝,心也跟着变得澄净。只有那水流声,告诉你还在尘世。撑竹筏的,一般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客人,他们都是要下水的,一律黑黑的脸膛。大部分老人被岁月磨砺的如同江边的石头,不苟言笑,无论遇到怎样的客人,他们只管撑好自己的竹排。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活泼的老人,未说话就带着笑,不等你开口,就主动提出来要唱楠溪江的山歌给你听。你能拒绝吗?老人的声音沙哑而粗犷,“楠溪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就地取材的歌词,一经楠溪方言唱出来,听得人心都醉了。我们下了竹筏以后,老人们是要涉水逆流,把竹排拉回原地的。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他们站在水中,互相帮忙。站在岸上的我,看着看着,有点不是滋味,但不可否认,这就是楠溪江畔的原生态的生活。他们也是楠溪一景。
秋天,楠溪江的水是要让人惊叹的。
我每次看到,都要惊叹,怎么会有这么清的水呢?不需要其他任何华丽的形容词,只要一个“清”字,就够了。只有到了清秋,才会有这样清的水,清的不染一点杂质,一看就看到水底的一颗颗的鹅卵石的纹理。
这一江秋水,不仅清,而且静。静得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它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凉。沁人心脾的微凉,从指尖开始漫延,直至全身。
秋天,到了楠溪江,才能体会到:天地一片空明!
这个时候,找一块又大又圆的鹅卵石坐下来吧!看层林尽染吧!春天,毕竟花期短暂,一拨又一拨的繁花过后,楠溪江是浑然的绿。而在秋天,树木色彩丰富地让人惊叹。杏黄、梨黄、橘黄、柠檬黄、橙黄等等,仅仅不同深浅的黄,依次铺展开来,就如织锦一般了。何况还有不同层次的红、不同层次的绿,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颜色,一股脑儿展示在蓝天下的山林间。而这一切居然还要倒映在水面上!
就这样坐在楠溪江边,看清清的江水缓慢流过,看江边的石头颗颗光洁圆润,看对岸的滩林静默如斯,看远处的高山华丽而庄严。我不会唱歌,也不会作诗,但是仅仅这样坐着,也很好。
楠溪江的夏天与冬天也自有不拘一格的美。
夏天时候,白天的楠溪江很是喧哗,只有到了夜晚楠溪江才会成为它自己,凉爽、安静而美好,只有月光如水银泻地,只有虫儿在呼朋引伴,只有江水潺潺流动。
冬日的楠溪江,有一种凄清的美。有一个下雪天,我们一家人到江边站了一会儿,很冷但也很有趣。看到很多只大概是别人放养的巴西龟,竟纷纷爬到了岸上,冻得呆头呆脑的,很是笨拙的样子。
多希望,楠溪江一直这样,在四季轮回中展现自己独特的美丽。它的美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几千年,还要一直延续下去的。有时,我甚至自私地希望时光可以停留,让楠溪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候,让它成为一个梦幻的所在。每一个亲近楠溪江的人,都可以深深沉醉,在江边找到自己美丽的初心。
埋在那一江清水里,埋在江边的滩林里,埋在山顶的云雾里。
可惜,每次都只是经过,都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机会站成江边的一棵树,静静呼吸吐纳楠溪江的灵气与秀美。
最后,我把自己嫁给了楠溪江畔的一户人家,时不时地回家,时不时地沉醉在楠溪江。
这户人家,就在一棵大樟树下。
春天,樟树开花了,香气弥漫整个村庄,肆无忌惮地穿梭在古老的瓦缝里,也留在你的记忆里。以后,你一闻到樟树香,就会不由地想起楠溪江边的这个小村庄。花落之后,老叶子开始掉落,树下铺了厚厚的一层。小孩子最喜欢在上面跑来跑去,可老人们把叶子扫成一堆一堆,再装进麻袋里,当柴火。用樟树叶烧饭,用樟树叶炒菜,把樟树的香味吃到了肚子里。盛夏的中午,村民们就在大樟树下支起张小桌子,搓麻将。我好奇地在旁边站了会儿,竟然感觉到习习凉风,可是明明水泥路都已被艳阳晒得泛起了白光!秋冬时候,樟树翠绿依旧,经风霜,育花蕊,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
楠溪江边,家常的树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果树。枇杷、杨梅、桃子、柚子、柿子、橘子、板栗、桑葚、猕猴桃,等等等等,长在路边,长在墙角,长在小院里。有时是一棵,桀骜不驯地长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有时是一大片,如果是板栗树,肯定棵棵笔直,平分阳光与雨露,如果是桃树,春天会让你误以为到达了桃花源。我想,每一个出生在楠溪江的人,他的回忆里肯定都有一棵树,有关年少时光,有关或甜蜜或苦涩的过去。而对于游人来说,这一棵棵树,就是楠溪江美景的一部分。它们镶嵌在江边,倒映在水里,与其他树木花草,一起涵养了楠溪江的山与水。
楠溪江的水,四季是不同的。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春水与秋水,因为这两个季节去的最多。
春天,楠溪的这一江水,如大自然用绿色的颜料在大地上画了重重的一笔,绿得如此饱满,以致晕染了旁边成片的草与树。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一江春水似乎满地要溢出来,欢欢喜喜地流淌着。好像一个小姑娘刚刚知道有人爱着她,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雀跃起来,看着天空,也要笑脸相迎。
这个时候,你去坐竹排,正是好时候。在青山碧水之间,你完完全全成了楠溪江的一部分,彻底地远离了尘土飞扬的喧哗的日子。天空是那样的蓝,心也跟着变得澄净。只有那水流声,告诉你还在尘世。撑竹筏的,一般都是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客人,他们都是要下水的,一律黑黑的脸膛。大部分老人被岁月磨砺的如同江边的石头,不苟言笑,无论遇到怎样的客人,他们只管撑好自己的竹排。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活泼的老人,未说话就带着笑,不等你开口,就主动提出来要唱楠溪江的山歌给你听。你能拒绝吗?老人的声音沙哑而粗犷,“楠溪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风光……”就地取材的歌词,一经楠溪方言唱出来,听得人心都醉了。我们下了竹筏以后,老人们是要涉水逆流,把竹排拉回原地的。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他们站在水中,互相帮忙。站在岸上的我,看着看着,有点不是滋味,但不可否认,这就是楠溪江畔的原生态的生活。他们也是楠溪一景。
秋天,楠溪江的水是要让人惊叹的。
我每次看到,都要惊叹,怎么会有这么清的水呢?不需要其他任何华丽的形容词,只要一个“清”字,就够了。只有到了清秋,才会有这样清的水,清的不染一点杂质,一看就看到水底的一颗颗的鹅卵石的纹理。
这一江秋水,不仅清,而且静。静得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它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凉。沁人心脾的微凉,从指尖开始漫延,直至全身。
秋天,到了楠溪江,才能体会到:天地一片空明!
这个时候,找一块又大又圆的鹅卵石坐下来吧!看层林尽染吧!春天,毕竟花期短暂,一拨又一拨的繁花过后,楠溪江是浑然的绿。而在秋天,树木色彩丰富地让人惊叹。杏黄、梨黄、橘黄、柠檬黄、橙黄等等,仅仅不同深浅的黄,依次铺展开来,就如织锦一般了。何况还有不同层次的红、不同层次的绿,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颜色,一股脑儿展示在蓝天下的山林间。而这一切居然还要倒映在水面上!
就这样坐在楠溪江边,看清清的江水缓慢流过,看江边的石头颗颗光洁圆润,看对岸的滩林静默如斯,看远处的高山华丽而庄严。我不会唱歌,也不会作诗,但是仅仅这样坐着,也很好。
楠溪江的夏天与冬天也自有不拘一格的美。
夏天时候,白天的楠溪江很是喧哗,只有到了夜晚楠溪江才会成为它自己,凉爽、安静而美好,只有月光如水银泻地,只有虫儿在呼朋引伴,只有江水潺潺流动。
冬日的楠溪江,有一种凄清的美。有一个下雪天,我们一家人到江边站了一会儿,很冷但也很有趣。看到很多只大概是别人放养的巴西龟,竟纷纷爬到了岸上,冻得呆头呆脑的,很是笨拙的样子。
多希望,楠溪江一直这样,在四季轮回中展现自己独特的美丽。它的美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几千年,还要一直延续下去的。有时,我甚至自私地希望时光可以停留,让楠溪江停留在它最美的时候,让它成为一个梦幻的所在。每一个亲近楠溪江的人,都可以深深沉醉,在江边找到自己美丽的初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