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去的苏州
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来苏州,只是觉得内心深处隐约有个声音在呼唤。七号晚在上海看完比赛,八号傍晚就搭火车前往苏州了。
出了火车站,在那等车的时候给她发了短信,告诉她我来苏州了。在公交车上看夜幕下的苏州,还是别有一番风景的。到了朋友住的地方,就简单的吃点东西后就在那看晚上的开幕式了。
第二天早上先是在附近逛了会,下午坐车去了苏博。在那条街道走了会,进了苏博多少感觉有点失望。除了里面的一个写意山水画感觉有点新意外,其他的看的兴趣索然。大概是在陕西,文物看多了,历史博物馆也去多了吧。可惜那山水画大白天也看不出那味道,匆匆忙的逛完了,从旁边的忠王府出来了。然后就是到了隔壁的拙政园,自己一个人买完票就进去了,习惯性的蹭导游,跟在一个旅游团的后面,听了一会,感觉没劲,都是标准化的介绍,全照搬课本的,就自己一个人信步前走了一会。不大一会,就逛完了整个园林,站在出口那,觉得对不起这门票有点不甘心了。于是从出口转回来,又随便逛逛。一个展馆放的是园林的介绍以及历史,细细体味,觉得园林的真意在于意境。园林内的一亭一景、一草一木,莫不精心构建,在四时风月下自有不同韵味,而游客游于一时,自然很难见到园林最为优美的时刻,所以很多游人看过拙政园之后难免失望。其实如果想见到园林所有的美景,难免是徒劳。像曲桥晨雾以及瑞雪初霁之类的美景,自然需要机缘,而我们能体味的,也 许只有设计者的心思。
走出拙政园,天空突然开始飘起了毛毛雨。没带雨伞,心想雨中的苏州大概比西安更有浪漫气息吧。就慢慢的沿着那街道走,看着行人在匆忙奔跑着避雨呢。空气中花的香味也若有若无,幽幽地,似乎收敛了繁艳,变得朴素而洁白。看着雨沿新漆的亭柱滴下,褪去了新鲜和浮华的气息。但是雨下大了,天地茫茫,恍如一片玉帘,时光已失去了界限。一看衣服都湿透了,小跑了几步到公交站下避雨了。站在古典造型的公交站里,环顾四周,只有雨声叮咚响。雨声把尘世的一切声音都隔开了,只有打在瓦片上的声音,打在檐下的声音,间或还有雨点跳入怀中,携着老房子里所特有的石缝间青苔的气息。
也曾想过若是晚上和恋人游巷听雨,该是何等的美好。我撑着油伞,她穿着三寸的绣鞋,挽着我的手莲步款款的,把青石板上的“月光”踩在了脚下。姑苏的巷很美,每一条都藏匿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虽然无星无月,但我相信,我是看见月光了。那是铺路的青石板,因为年代久远,走的人多了,便光滑润泽,发出幽幽的光,雨洗后更见清冽透明。
上了公交车,往窗外望去,在白茫茫的雨中,那一排排的白墙灰瓦的房子显得格外的醒目。或许这才是苏州的代表吧,而不是那一幢撞的高楼大厦。还是有点失望的,现在的苏州已经很少能看到那种古老的建筑,更多的是那种拙劣的仿古建筑。在不久的将来,苏州也将成为一个所谓的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10号晚上的火车。去火车站的时候给她发了短信,临走前得见上一面,我不想留下遗憾。多年后或许再来苏州,或许会见面,但那时已经没了今天的心境了。
简单而又复杂的见面过程,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但好像都按照剧本写的那样。笔墨是无法描述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那就让它藏在我心底,成为永远的回忆。
快到时间了,她执意要送我到车站里。不怎么习惯有人来送别,也不喜欢和她别离。在喧闹的候车室里,她安详的站在那里,听着我说话。突然我看到了她头上戴的发簪,心里一种莫名的感伤,仿佛她是穿越时空来和我见面的,一会就会又回到过去。在这个喧嚣的年代,这发簪让我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走的时候,大概是晚上十一点了。夜晚是告别的最好时刻,看不到离别的愁绪,看不到白天的喧哗,有的只是美好的回忆。深夜,我将继续我的旅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