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身录之二
最近还真是骚包,想到啥就是憋不住,写就写吧。
早晨出门突然觉得很不开心,公交车上虽然看起来乱哄哄的,但是其实是个很安静的地方,脑子里又是一顿天马行空。关于自省又挖出了点东西,记在这里。
关于自责。LJ没认识几天就看出,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我自己倒是不这么认为,但是这么说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认了吧。一次和朋友把酒论人生,谈至欢处,各自说起人生目标,他说,我的目标是,让我和我周围的人都好起来,越来越好,各种好。我激动得不知怎么说,彼此彼此啊兄弟!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多么无耻的吹牛,独善其身尚且无能为力,兼济天下只能是一纸空谈,虽没有天下那么大的气魄,但是我们实际生活的圈子又有多大呢,“我和我周围的人“不就是个我们每个人的那一小块井口之天了么。每个人都好起来,所有的事情都顺利起来,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啊,无奈,我就是想要。这下,就难免变成赤裸裸的撞南墙式的行为艺术了。于是很多不顺,很多无能为力,很多捶胸顿足悔之晚矣。南墙总不会和我客气,那我就只能从自己这里找问题了。某次看到圣经里的一句话,大意就是,不要随便去做评价。周遭都是我之外的,我总有太多的不了解,总有太多不知道的事,所以,评价总不免偏颇,而且,即便是评价了,遇到问题了,我之外的事也往往不由我左右,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免去麻烦。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首先便是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也是从自己开始。带着这种想法,我就像是换了一面南墙。什么问题,什么不顺,总是我有错。学了辩证法,没找到精髓,却学会了诡辩,不是为了脱罪,而是为了给自己找茬,有时候我也觉得,明明自己没问题呀……不,这是逃避,我有问题,一定有问题,让我来找找,再不济,也得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习惯还得辩证的看,好处自然有,帮我提高,自我完善。坏处也明显,自我摧残实非我愿。这个算是半个缺点吧,一样得改。
关于”我“。这个事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想到的,这么多年,念念不忘,也没找到突破,很遗憾。高中时候听到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我觉得相当棒,也就无耻的自己总结了一套(真恶心)。襁褓之中,一切要从”我“出发,我饿了,我累了,我烦了等等,世界上只有我,你们不来关爱我,我就哭天抢地,很不得死给你们看。少不更事,认识周遭便是第一要务,学校搞了一堆烦人的课程,倒也不算是太过浪费时间,瞪大了眼睛,总能多少了解点这个世界。之后呢,我觉得就到了”我“的阶段,认识自我。人生漫漫,事事都要思考,解决,但是,这个用于思考的主题你了解吗,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吗,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上这样一个姑娘吗。太难了,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宇宙了,我们运用浅层的意识貌似可以轻松处理应对各类事务,但是,潜意识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我到底是谁?这问题有点可怕,陷在其中很多年也不一定能爬出来,穷其一生,知道自己真正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寥寥无几。但我认为,虽然很多人困在了这里,但一定有人可以逃出升天,进入下一阶段,无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应对事情时候,了解了自己就是过了一个大坎,就像是有了靠山一样,就像是把稳了方向盘一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就又变成了外部世界,当一个自知的人要去追求什么的时候,一定会是目标明确,简单直接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也就会近了许多。回头来看,不过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我饿了——什么东西可以吃呢——我到底想吃什么呢——我该如何搞到这些吃的呢。好吧,这样一比喻,立刻明了了吧。深陷”我到底想吃什么“的我何时能够想清楚这个问题。继而忘了这个”我“,走向下一个阶段呢?
先这样吧,剩下的留给”之三“吧。
早晨出门突然觉得很不开心,公交车上虽然看起来乱哄哄的,但是其实是个很安静的地方,脑子里又是一顿天马行空。关于自省又挖出了点东西,记在这里。
关于自责。LJ没认识几天就看出,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我自己倒是不这么认为,但是这么说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认了吧。一次和朋友把酒论人生,谈至欢处,各自说起人生目标,他说,我的目标是,让我和我周围的人都好起来,越来越好,各种好。我激动得不知怎么说,彼此彼此啊兄弟!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多么无耻的吹牛,独善其身尚且无能为力,兼济天下只能是一纸空谈,虽没有天下那么大的气魄,但是我们实际生活的圈子又有多大呢,“我和我周围的人“不就是个我们每个人的那一小块井口之天了么。每个人都好起来,所有的事情都顺利起来,哪有那么完美的事啊,无奈,我就是想要。这下,就难免变成赤裸裸的撞南墙式的行为艺术了。于是很多不顺,很多无能为力,很多捶胸顿足悔之晚矣。南墙总不会和我客气,那我就只能从自己这里找问题了。某次看到圣经里的一句话,大意就是,不要随便去做评价。周遭都是我之外的,我总有太多的不了解,总有太多不知道的事,所以,评价总不免偏颇,而且,即便是评价了,遇到问题了,我之外的事也往往不由我左右,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免去麻烦。我能力范围之内的,首先便是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也是从自己开始。带着这种想法,我就像是换了一面南墙。什么问题,什么不顺,总是我有错。学了辩证法,没找到精髓,却学会了诡辩,不是为了脱罪,而是为了给自己找茬,有时候我也觉得,明明自己没问题呀……不,这是逃避,我有问题,一定有问题,让我来找找,再不济,也得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习惯还得辩证的看,好处自然有,帮我提高,自我完善。坏处也明显,自我摧残实非我愿。这个算是半个缺点吧,一样得改。
关于”我“。这个事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想到的,这么多年,念念不忘,也没找到突破,很遗憾。高中时候听到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我觉得相当棒,也就无耻的自己总结了一套(真恶心)。襁褓之中,一切要从”我“出发,我饿了,我累了,我烦了等等,世界上只有我,你们不来关爱我,我就哭天抢地,很不得死给你们看。少不更事,认识周遭便是第一要务,学校搞了一堆烦人的课程,倒也不算是太过浪费时间,瞪大了眼睛,总能多少了解点这个世界。之后呢,我觉得就到了”我“的阶段,认识自我。人生漫漫,事事都要思考,解决,但是,这个用于思考的主题你了解吗,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吗,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上这样一个姑娘吗。太难了,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宇宙了,我们运用浅层的意识貌似可以轻松处理应对各类事务,但是,潜意识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我到底是谁?这问题有点可怕,陷在其中很多年也不一定能爬出来,穷其一生,知道自己真正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寥寥无几。但我认为,虽然很多人困在了这里,但一定有人可以逃出升天,进入下一阶段,无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应对事情时候,了解了自己就是过了一个大坎,就像是有了靠山一样,就像是把稳了方向盘一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就又变成了外部世界,当一个自知的人要去追求什么的时候,一定会是目标明确,简单直接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也就会近了许多。回头来看,不过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我饿了——什么东西可以吃呢——我到底想吃什么呢——我该如何搞到这些吃的呢。好吧,这样一比喻,立刻明了了吧。深陷”我到底想吃什么“的我何时能够想清楚这个问题。继而忘了这个”我“,走向下一个阶段呢?
先这样吧,剩下的留给”之三“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