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禅林寺
大概两个月前就打算去禅林寺了,但由于遵化的天气和我后来的几个考试一直耽搁到今天。从实习学校的保安赵哥那第一次听说禅林寺,在遵化东北大约20公里,是山上的寺庙。我骑自行车从遵化市第五实验小学出发,用了两个小时左右到达禅林寺门口售票处。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去的路上三分之二都在上坡,且有一段路路面坑坑洼洼,骑自行车很吃力。从我一路上观察看,大多数人是自驾车去的,有些住的比较近(多为年轻人)骑摩托车去的,我是唯一一个骑自行车去的人。
我的禅林寺游览路线。从东面售票处买票(票价50元/人)进入时,从售票员处得知,如果只是逛寺庙只需一个小时,但如果要爬长城要三四个小时。票上有三条游览路线。在经过反复走错后,我选择了西边的路。从南一路向北主要景点有聪慧井、巨人别墅、金鸡窝、三星殿、仙人憩、五峰(票上未标注)、大峡谷等。其实这些景点都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乐趣在你找寻每一个景点的路上。
游玩途中。今天,游客很少。开始,我独自漫无目的地走,没有看到一个人,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中年尼姑,她热情地告诉我,在旁边的菩提塔转三圈,一定要顺时针转,可以心想事成。我一边走向菩提塔一边在想我的愿望:是自己毕业后事业有成还是父母健康长寿,诸事顺遂。我选择了后者,在心里默念着愿望,认认真真地围着菩提塔顺时针转了三圈。选择了西边的路后,从三星殿开始,都是笔直向上的石阶路,直到一个山顶的亭子,然后拾级而下直到大峡谷,整个过程占了我整个登山过程的90%。一路上树木葱郁,蚊虫众多,每次我走不动时,都是蚊虫驱赶我马不停蹄的一路向前。上山的路上,偶尔会听到类似口哨声的鸟叫声,却看不到鸟。只有不到十名游客与我对面而过。只有我一人向北而去。到达山顶的亭子时,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下山的路上,再也没有碰到一个人,独自走在山林中间,举目望去,只能看到无尽的石阶路和更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天地万物,只余自己。刹那间顿生一种无力感,想要逃离。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一天都与他人接触,在没有预料的的情况下,突然将近一个小时一个人行走在山中,难免会感到一丝孤单无助和一点点对自身渺小的感叹。最后,我走到山脚下,发现山岩中溢出的泉水,兴奋不已。我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两小口泉水,甜甜的,就如同我想象的味道。
这次游玩中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第一个人是一个大叔,我在刚进入景区不久后遇到的。他五十岁左右,遵化本地人,穿着很清爽,手中拿着单反,边走边拍,很是惬意。他和尼姑一样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问我都去哪玩了,我向他推荐了菩提塔。第二个和第三个人同样是游客,他们两个一起自驾车在西门进入景区,正好碰上刚走下山的我。他们见我筋疲力尽的样子,让我在他们的车里等十几分钟,搭他们的便车走。我很感动于他们的友善,但还是婉言拒绝了。从西边的入口回到东边的入口还有不到十里地,西边入口的姐告诉我。我无奈地踏上了回去的脚步。就在回程中我看到了第四个人,一个养蜂人,我被路旁山脚下的一排排蜂箱吸引了,和他攀谈了一会儿。他是安徽人,和妻子养蜂有二十几年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来禅林寺旁,因为这里有各种花,开得很好。我在“舌尖上的中国”中知道了的养蜂人这一职业,每年有十一个月在四处奔跑,靠自然吃饭,四处为家,很辛苦。我们谈着谈着又碰到了主动让我搭车的两位大哥,他们载了我一段路。又独自走了一小段路,一个大叔又开着他的小三轮车载了我一程,他是第五个人。一路上,我还遇到了其他一些人,每个人都很善良、友善和热情。
这是一次放松的旅行,我单纯的想要逃离电脑和手机旁边,重新体验一下独游的乐趣。
我的禅林寺游览路线。从东面售票处买票(票价50元/人)进入时,从售票员处得知,如果只是逛寺庙只需一个小时,但如果要爬长城要三四个小时。票上有三条游览路线。在经过反复走错后,我选择了西边的路。从南一路向北主要景点有聪慧井、巨人别墅、金鸡窝、三星殿、仙人憩、五峰(票上未标注)、大峡谷等。其实这些景点都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乐趣在你找寻每一个景点的路上。
游玩途中。今天,游客很少。开始,我独自漫无目的地走,没有看到一个人,后来无意中看到一个中年尼姑,她热情地告诉我,在旁边的菩提塔转三圈,一定要顺时针转,可以心想事成。我一边走向菩提塔一边在想我的愿望:是自己毕业后事业有成还是父母健康长寿,诸事顺遂。我选择了后者,在心里默念着愿望,认认真真地围着菩提塔顺时针转了三圈。选择了西边的路后,从三星殿开始,都是笔直向上的石阶路,直到一个山顶的亭子,然后拾级而下直到大峡谷,整个过程占了我整个登山过程的90%。一路上树木葱郁,蚊虫众多,每次我走不动时,都是蚊虫驱赶我马不停蹄的一路向前。上山的路上,偶尔会听到类似口哨声的鸟叫声,却看不到鸟。只有不到十名游客与我对面而过。只有我一人向北而去。到达山顶的亭子时,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下山的路上,再也没有碰到一个人,独自走在山林中间,举目望去,只能看到无尽的石阶路和更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天地万物,只余自己。刹那间顿生一种无力感,想要逃离。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一天都与他人接触,在没有预料的的情况下,突然将近一个小时一个人行走在山中,难免会感到一丝孤单无助和一点点对自身渺小的感叹。最后,我走到山脚下,发现山岩中溢出的泉水,兴奋不已。我小心翼翼地品尝了两小口泉水,甜甜的,就如同我想象的味道。
这次游玩中遇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第一个人是一个大叔,我在刚进入景区不久后遇到的。他五十岁左右,遵化本地人,穿着很清爽,手中拿着单反,边走边拍,很是惬意。他和尼姑一样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问我都去哪玩了,我向他推荐了菩提塔。第二个和第三个人同样是游客,他们两个一起自驾车在西门进入景区,正好碰上刚走下山的我。他们见我筋疲力尽的样子,让我在他们的车里等十几分钟,搭他们的便车走。我很感动于他们的友善,但还是婉言拒绝了。从西边的入口回到东边的入口还有不到十里地,西边入口的姐告诉我。我无奈地踏上了回去的脚步。就在回程中我看到了第四个人,一个养蜂人,我被路旁山脚下的一排排蜂箱吸引了,和他攀谈了一会儿。他是安徽人,和妻子养蜂有二十几年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来禅林寺旁,因为这里有各种花,开得很好。我在“舌尖上的中国”中知道了的养蜂人这一职业,每年有十一个月在四处奔跑,靠自然吃饭,四处为家,很辛苦。我们谈着谈着又碰到了主动让我搭车的两位大哥,他们载了我一段路。又独自走了一小段路,一个大叔又开着他的小三轮车载了我一程,他是第五个人。一路上,我还遇到了其他一些人,每个人都很善良、友善和热情。
这是一次放松的旅行,我单纯的想要逃离电脑和手机旁边,重新体验一下独游的乐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