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ゆき姫殺人事件- Love etc...
一直很想看这部映画,好不容易电影节上映了然后就抢票成功了而且还是应援正中央的位置,不得不说太幸运,之前看过霓虹金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三星所以也没有过多的期待。
众所周知,凑阿姨写的小说几乎都涉及女性,家庭以及母爱。这次其实也不例外,只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现出来。
Love
其实爱这个主题贯穿于凑阿姨的每一部作品,可以说这是她最大的卖点。虽然这部片没有着重描写母爱,父爱和家族的爱。但是从很多侧面个展现出无论是伪嫌疑者S还是真容疑者狩野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只身来到东京靠自己一个人打拼的年轻单身女性;没有朋友和好友可以倾诉;遭受前辈的嘲弄。如果狩野小姐能和S(城野)一样有心灵的慰藉或者是有1,2个知心好友也不至于最后犯下如此的罪行。
另外作为被误认为是嫌疑者的城野也并没有幸运到哪里,案件发生后,因为错误的证言就被同僚所不信任,甚至也被家人怀疑和误解,只有自己青梅竹马的挚友和她的奶奶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她。最后落荒而逃准备写下自白书甚至准备用死以示自己的清白。而恰巧准备自我了断的时候,得知了真犯人已经去警局投案自首让她得以洗清罪名,但是这个时间未免也太过巧合,况且再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狩野为何要突然去自首是否出于良心发现?
到头来无非其实还是围绕着爱所展开的,不难发现笔者想要表达的依然还是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母亲也好,家庭也好,甚至是朋友亲友之间都需要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除此以外需要的是有很多的耐心和关爱。因为工作繁忙以及通讯工具过度发达导致的各种人际间的距离感和心灵的疏远都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Media(媒体)
首先作为一个局外人但是却是本片的主人公-赤星先生。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说他没有职业操守。一开始描写他一直用推特写一些美食餐厅的评论和自己给出的评级其实就是暗示他是一个只看表象不看深层次的内容的人,这样人其实最后落到那般田地根本不值得同情,自作自受。
推特作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其实很容易通过一个大事件的关键词+所谓的亲眼见闻以及推论瞬间博得大家的眼球,获得极高的关注率。将毫无根据的一些证词随意的公告在网上,并且仅凭脑补和暧昧不清的证词稍加剪辑就肆意地放在电视台播出,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剪辑的方式则是将有利于自己猜测的部分剪辑出来拼凑成一段符合自己脑补的故事。这完全是为了走红而不择手段,想借此出门捞一笔随后就可以借此去挖更多所谓独家新闻从而升职又或者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就案件本身和当事人被害人的心境和动机,其实自己完全都不想去知道和理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直到最后他遇到城野本人的时候也没有认出她到底是谁,以至于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亲口对她说过就离开了。(理应说他之前看过城野的各种时期的照片但最后却没有认出她)
网络平台(推特)也是同样有它的恐怖之处,一旦事情被张扬,嫌疑者的名字被公布出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更何况不了解实际情况仅凭电视新闻里面的内容就会在网络上出现几乎都是负面的言论,不管是当事人(城野)还是换做其他人都看到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都是一开始会气愤随后就是不堪压力甚至想要自杀的地步。
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作为网民的个人,对自己的谨言慎行是非常必要的。对没有基于事实了解透彻的事件,不要妄下定论更不能怀胎不轨试图借机炒作。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事情水落石出之时,被推向风口浪尖的只会是你自己。
People& Li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当事件发生后,每个人都是想要守住自己的秘密而撒谎,所以几乎所有人的证词都是只倾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把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归咎于当事者。但这从而让更多人信以为真,以为城野才是真犯人。人终究还是自私的生物。
Psychological & Motivation
对于真嫌疑者狩野小姐一直抱有很大的疑问,她是否真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的关系而导致最后杀死了典子?影片对她的交代完全不够,所以对于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导致这种悲剧发生实在有点难以理解...也许她本身就有心理疾病,只不过一下子因为此事而爆发了也说不定?
家族构成没有交代?似乎无亲无故的样子?一开始被典子嫁祸说偷公司的产品,之后就开始偷食冰箱里同事的蛋糕后来变成自己讨厌前辈的东西到最后一下子升级到将自己讨厌的那位同事砍死并且将其烧死....这个转变未免太快也太大.......这到底是要承受了多少大的压力才能下得了手?最后去警局自首的时候仅仅是说自己被公司开除会很困扰的,所以下此毒手...况且还是一流大学毕业......这更说明她的心理非常有问题,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积郁了很久很深。
但似乎还是过于牵强如果是我作为作者的话,不会写这些公司偷盗之类的小打小闹的事件,而是上来一开始就是stalk以及恐吓信之类的。这样变成到最后杀人放火的地步才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为了让剧情更充分和饱满,我个人建议是把狩野的部分补足,即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种脑部神经产生的疾病引起的,或者是心理上的某种疾病所导致的,大概更可能往医疗剧的方向发展,可惜凑阿姨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也就无法驾驭之类题材。
后续我会阅读一下小说原作看下两者真正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众所周知,凑阿姨写的小说几乎都涉及女性,家庭以及母爱。这次其实也不例外,只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展现出来。
Love
其实爱这个主题贯穿于凑阿姨的每一部作品,可以说这是她最大的卖点。虽然这部片没有着重描写母爱,父爱和家族的爱。但是从很多侧面个展现出无论是伪嫌疑者S还是真容疑者狩野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只身来到东京靠自己一个人打拼的年轻单身女性;没有朋友和好友可以倾诉;遭受前辈的嘲弄。如果狩野小姐能和S(城野)一样有心灵的慰藉或者是有1,2个知心好友也不至于最后犯下如此的罪行。
另外作为被误认为是嫌疑者的城野也并没有幸运到哪里,案件发生后,因为错误的证言就被同僚所不信任,甚至也被家人怀疑和误解,只有自己青梅竹马的挚友和她的奶奶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她。最后落荒而逃准备写下自白书甚至准备用死以示自己的清白。而恰巧准备自我了断的时候,得知了真犯人已经去警局投案自首让她得以洗清罪名,但是这个时间未免也太过巧合,况且再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狩野为何要突然去自首是否出于良心发现?
到头来无非其实还是围绕着爱所展开的,不难发现笔者想要表达的依然还是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母亲也好,家庭也好,甚至是朋友亲友之间都需要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除此以外需要的是有很多的耐心和关爱。因为工作繁忙以及通讯工具过度发达导致的各种人际间的距离感和心灵的疏远都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Media(媒体)
首先作为一个局外人但是却是本片的主人公-赤星先生。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说他没有职业操守。一开始描写他一直用推特写一些美食餐厅的评论和自己给出的评级其实就是暗示他是一个只看表象不看深层次的内容的人,这样人其实最后落到那般田地根本不值得同情,自作自受。
推特作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其实很容易通过一个大事件的关键词+所谓的亲眼见闻以及推论瞬间博得大家的眼球,获得极高的关注率。将毫无根据的一些证词随意的公告在网上,并且仅凭脑补和暧昧不清的证词稍加剪辑就肆意地放在电视台播出,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剪辑的方式则是将有利于自己猜测的部分剪辑出来拼凑成一段符合自己脑补的故事。这完全是为了走红而不择手段,想借此出门捞一笔随后就可以借此去挖更多所谓独家新闻从而升职又或者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就案件本身和当事人被害人的心境和动机,其实自己完全都不想去知道和理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直到最后他遇到城野本人的时候也没有认出她到底是谁,以至于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亲口对她说过就离开了。(理应说他之前看过城野的各种时期的照片但最后却没有认出她)
网络平台(推特)也是同样有它的恐怖之处,一旦事情被张扬,嫌疑者的名字被公布出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更何况不了解实际情况仅凭电视新闻里面的内容就会在网络上出现几乎都是负面的言论,不管是当事人(城野)还是换做其他人都看到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都是一开始会气愤随后就是不堪压力甚至想要自杀的地步。
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作为网民的个人,对自己的谨言慎行是非常必要的。对没有基于事实了解透彻的事件,不要妄下定论更不能怀胎不轨试图借机炒作。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事情水落石出之时,被推向风口浪尖的只会是你自己。
People& Li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当事件发生后,每个人都是想要守住自己的秘密而撒谎,所以几乎所有人的证词都是只倾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把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归咎于当事者。但这从而让更多人信以为真,以为城野才是真犯人。人终究还是自私的生物。
Psychological & Motivation
对于真嫌疑者狩野小姐一直抱有很大的疑问,她是否真的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的关系而导致最后杀死了典子?影片对她的交代完全不够,所以对于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导致这种悲剧发生实在有点难以理解...也许她本身就有心理疾病,只不过一下子因为此事而爆发了也说不定?
家族构成没有交代?似乎无亲无故的样子?一开始被典子嫁祸说偷公司的产品,之后就开始偷食冰箱里同事的蛋糕后来变成自己讨厌前辈的东西到最后一下子升级到将自己讨厌的那位同事砍死并且将其烧死....这个转变未免太快也太大.......这到底是要承受了多少大的压力才能下得了手?最后去警局自首的时候仅仅是说自己被公司开除会很困扰的,所以下此毒手...况且还是一流大学毕业......这更说明她的心理非常有问题,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积郁了很久很深。
但似乎还是过于牵强如果是我作为作者的话,不会写这些公司偷盗之类的小打小闹的事件,而是上来一开始就是stalk以及恐吓信之类的。这样变成到最后杀人放火的地步才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为了让剧情更充分和饱满,我个人建议是把狩野的部分补足,即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某种脑部神经产生的疾病引起的,或者是心理上的某种疾病所导致的,大概更可能往医疗剧的方向发展,可惜凑阿姨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也就无法驾驭之类题材。
后续我会阅读一下小说原作看下两者真正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